浅议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5865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议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议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议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议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议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Word文档格式.docx

《浅议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议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Word文档格式.docx

3.4、推进对外贸易由数量向质量增长的举措,受现行制度的影响7

3.5促进对外贸易集约型增长的对策8

4.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必要性8

4.1加快对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9

4.2加快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提高外贸整体竞争力、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10

4.3加快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合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缓解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约束矛盾的需要11

4.4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12

5.对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建议13

5.1、转变观念,从依靠数量和规模转向依靠质量和效益发展贸易13

5.2、完善贸易政策体系,从普遍性的出口促进向重点突出转变,从只重视出口到向重视进出口转变13

5.3、优化贸易政策环境和贸易秩序,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贸易主体14

5.4、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完善有效的法律和服务体系16

结论17

致谢18

参考文献19

1.引言

根据国际贸易惯例从事国际间商品及劳务交换的做法。

对外贸易方式可分以下几种:

从交易方式的角度可分为函电、拍卖、投标、招标、交易所成交、展卖等;

从支付的角度可分为现汇贸易、记帐贸易、易货贸易、信货贸易;

从买卖双方关系的角度,可分为代理、经销、寄售等;

从商品销售渠道的角度,可分为直接出进口、间接出进口、转口、复出口。

以外,还有补偿贸易、来料加工贸易和租赁贸易等。

在中国,大部分国际上通常的贸易方式均被采用。

50年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是苏联和东欧国家,双方政府通过贸易和支付协定,以记帐贸易方式进行。

60年代以后,对西方国家的贸易有较大的发展,对外贸易方式转为以现汇贸易为主。

1979年以来,贸易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来料加工、补偿贸易、租赁贸易等方式也均被相继采用。

2.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2.1.世界经济中的贸易大国

2008年10月份国家统计局27日起发布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首篇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外贸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出口总额达21738亿美元,由1978年的第29位跃升世界第三位,我国出口贸易额在世界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已经由1978年的0.75%上升到7%左右,贸易大国的地位得到巩固。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对外经济逐步实现大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变强、空前提高的30年。

统计显示,2007年进出口总额2173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04.3倍,年均增长17.4%。

其中,出口增长18.1%,进口增长16.7%。

外贸对经济的贡献也不断提高。

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9.7%提高到2007年的66.8%,提高57.1个百分点。

我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对外贸易大国

2.2.现状分析

2.2.1.快速发展动因分析

2.2.1.1.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最初推动力。

世界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世界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以及9%左右的实际增长率为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内部环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加快了贸易和投资政策的改革。

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上又具有比较优势。

外资对我国增加出口,改善国际贸易地位起了积极作用,外商企业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7%,进口占58%。

2.2.1.2.外贸易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以及外贸方式的转变。

利用世界产业转移的契机我国外贸从初级产品出口转换为轻工纺织品的出口,再到机电制品的出口,目前利用世界高科技产业转移的机遇正向高科技制品为支撑点转变。

2004年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27.4%,增幅高于总出口增幅17个百分点。

进口商品中生产资料一直在进口总额中占80%左右,其中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国家重点建设所需物资,以及工农业生产所需原材料进口稳定增长。

改革开放以前一般贸易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后加工贸易异军突起,超过一般贸易的增长,目前已经占到出口总额的55%,进口总额的39%,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2.2.2、我国对外贸易所存在的问题

2.2.2.1外贸依存度扶摇直上

 随着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大幅度攀升对外贸易依存度迅速上升:

2002年外贸依存度为51%,2003年60.2%,2004年70%。

我国一些产品过于依赖国外市场,如服装和鞋类的出口依存度为71%,DVD机84%,摩托车为63%,照相机56%,电冰箱47%,彩电46%,空调42%。

我国重要战略资源的进口依存度同样很高,尤其是石油、铁矿石。

2.2.2.2、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

在我国出口数量、品种急剧扩大积累巨额贸易顺差的同时,我国遭遇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贸易摩擦强度加大,花样翻新,领域不断延伸。

主要有“两反两保”如:

2006年,全球共有25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86起,同比增长37%,涉案金额20.5亿美元,与2005年基本持平。

其中,反倾销63起,涉案金额14.2亿美元;

反补贴2起,涉案金额1.2亿美元;

保障措施16起,涉案金额4.4亿美元;

特保调查5起,涉案金额0.6亿美元。

2006年,美国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虽然数量不多,但对我国开启了首例反补贴调查,且在反倾销规则上更加严格。

近年来,欧盟对我国反倾销调查居高不下,2006年达到12起,高于往年。

2.2.2.3、从事的加工贸易,大多是附加价值较低、技术含量较低的生产环节。

随着跨国公司的全球一体化战略深入展开,各个零部件由不同国家生产,由于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最后运到中国进行组装,在加工贸易这种体系的运营中“中国制造”造就了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的统计数字,但是控制权,以及这些生产带来的利润都牢牢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跨国公司掌握品牌研发经营和营销网络等高附加值、高规模经济环节而把料重工轻环节转移到中国。

一个笆比娃娃的售价是20美元,但中国从中仅获得35美分。

2.2.2.4.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很低。

2003年我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占总出口百分比低于10%,即使部分企业出口自主品牌商品,但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核心技术,品牌附加值偏低。

没有品牌企业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只能给别人做“嫁衣”,许多企业进行贴牌(OEM)生产,尤其是服装、家电行业。

“贴牌生产”企业付出的是实物成本,而品牌持有者付出的是无形资产,相比之下,生产企业承担更多的市场风险,品牌持有者却占有更大的利润。

DVD出口大省——广东省,每出口一台DVD仅售39美元,却要向外国公司支付19.7美元的专利使用费,占成本70%的机芯等部件均依赖进口。

2.2.2.5.物美价廉之痛

我国经济结构比较落后,出口增长方式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档次低,资源消耗大但利润低。

进口一架飞机要2100万美元,出口一双鞋平均才2.5美元,换一架飞机得用840万双鞋。

从一定程度上讲,我们出口增长越快,资源消耗就越多,环境压力就越大。

再有我国企业组织规模偏小,在出口市场上过度竞争,出口秩序混乱,缺乏出口整体规划,竟价销售。

袜子最初6美元一打出口,现在跌至0.99美元一打。

可以说在输出大量资源、输入污染、微薄利润情况下还招致贸易摩擦。

2.2.2.6.过高的外贸依存度成为中国经济的软肋

 拉美经济、亚洲金融危机告诉我们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会增加我国防范对外贸易风险的难度。

而且市场集中,我国出口产品的输出国主要是美国、欧洲,以及亚洲一些新兴工业国家,一旦遇到发达国家经济低谷,则出口受到严重影响。

还会有客大欺店现象,“中国制造”似乎等同于廉价。

贸易强国至少应具有:

外贸增长方式从数量增长型转为质量、效益增长型;

本国企业掌握、控制出口产品的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品牌及国际销售渠道;

出口产品结构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出口企业具有较高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较高的企业管理水平、较高的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较强的抗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出口企业或出口企业具有对抗国外反倾销的能力。

从以上分析与强国标准相比,我国在数字上是个贸易大国,但绝不是贸易强国,而且随着这种贸易方式的增长我国会出现更严重的贫困恶性增长。

根源在于我国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乏核心竞争力,以及由产生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

所以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3.对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制度分析

3.1对外贸易的指导思想和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导致了粗放增长

首先,出口创汇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对外贸易指导思想,决定了粗放型的增长。

我国对外贸易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出口创汇(1994年前),政府对外贸企业的要求是“奖出限入”和增加外汇收入;

二是拉动经济增长(1997年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扩大外需、增加出口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我国对外贸易的指导思想决定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价值观念是出口越多、创汇越大、经济增长越高,形成的思维定式是顺差好于逆差、高增长好于低增长。

由于对外贸易的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我国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一方面,我国与主要贸易对象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另一方面,出口贸易出现了贫困化增长的趋势。

保罗·

克鲁格曼指出,最适合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业绩的尺度是该国的生产力,而不是国际收支平衡;

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归根到底是为提高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服务的。

应该说,我国对外贸易的指导思想与此相去甚远。

其次,出口导向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强化了我国产业的低端构成,进而决定了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粗放型。

改革开放前,我国采取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优先发展了重工业,但在重工业上我国并不具备比较优势;

相反,我国可能具有比较优势的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却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加快了纺织、轻工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并据此逐步确立了出口导向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在国内需求不足和技术创新乏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出口导向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得到进一步强化,对比较优势的一味追求制约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的发展,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因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弹性小和需求趋于饱和以及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趋同的影响,在过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对外出口的商品普遍出现了量增价跌的态势,对外贸易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我国面临着比较优势陷阱的威胁。

3.2、对外贸易的制度安排决定对外贸易在粗放型增长的轨道越走越远

第一,重数量轻质量的对外贸易推进制度,固化了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粗放型。

我国促进对外贸易增长的制度供给多与数量型增长相关,而与对外贸易的质量型增长的制度供给少之又少。

从财政制度上看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贸易的调控机制及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出口退税率高低的调整影响出口商品的成本和利润,最终影响出口贸易的规模;

另一方面是通过出口退税率结构的调整影响不同出口商品的成本和利润,进而影响出口贸易的结构并最终影响出口贸易的质量。

从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实践上看,一方面出口退税对出口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另一方面,出口退税率结构的调整呆滞,这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改善,同时也加重了我国对资源型、能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过度依赖,致使我国的出口贸易及整体经济运行质量难以提高。

第二,重规模轻效益的对外贸易评价制度,使对外贸易在粗放型的增长轨道上越走越远。

我国在对外贸易的评价指标体系上的制度安排主要集中在进出口规模上,而与进出口效益相关的制度安排少之又少。

长期以来,我国对进出口贸易的宏观统计和监测的制度安排主要集中在进出口价格变化,出口对GDP、税收和就业的贡献度等规模(或数量)指标上。

而与出口效益(或质量)相关的制度安排如对外贸易企业的竞争力指数,进出口与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等指标一直没有建立起来。

应该说,我国对外贸易的评价制度直接导致和决定了我国对外贸易在粗放型的轨道上惯性运行。

评价制度不改,粗放型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难变。

3.3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在相关制度影响下形成超强的路径依赖

财政包干和分税制的实施,使地方政府对出口贸易的数量型增长形成了超强的路径依赖,一方面,各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出口退税和人民币汇率等制度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并一度出现了地方政府和企业合谋骗税,并经常使国家退税大于征税,从而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

同时,因出口的高速增长也造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和最终被迫升值。

另一方面,在企业对现在制度形成超强的路径依赖的情况下,企业既无创新动力也就必然缺少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和名牌产品,因此各地方政府为增加税收只有大力发展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不仅造成了我国资源的低效和过度利用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也使得我国企业过分依赖国家的出口退税等出口优惠政策来保持产品的低价竞争优势,这也是导致我国出口贸易“量增价跌”的主要原因。

官员升迁的唯GDP论的制度安排在官员政治晋升的激励下导致经济上的短期和机会主义行为,使外贸出口在粗放的轨道上惯性运行。

这一方面导致了我国各地近年来在外资引进中的“恶性竞争”,造成了国家利益的损失;

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省份或地区相邻、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方政府官员之间为获取政治晋升的优势而投资于相同的出口产业,造成了地方产业结构的雷同和严重的重复建设,因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弹性小、产品的无差异性和出口市场的集中等原因,低价竞争和以数量取胜就成为必然。

3.4、政府推进对外贸易由数量向质量增长的举措,受现行制度的影响

3.4.1、经济体制存在不足,是对外贸易增长方式难以转变的重要原因

我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虽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以外贸体制改革为例,宏观上政府运用经济、法律手段管理和调控对外贸易的职能还没有完善,而仍过多地依赖行政调节,结果导致国家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失效;

中观上行业协会的监督和服务职能还十分有限,无法提供公平竞争的外贸环境;

微观上国有外贸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由于市场分割导致竞争的有限性,众多的外贸企业展开了无序竞争,这不仅导致市场价格难以形成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率,也使得国家调控对外贸易集约型增长的各项政策失灵。

3.4.2、国家科技创新制度的缺失,使国家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努力难以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上了一条通过引起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动经济发展的路径,但“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缺乏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创新和输出的制度安排,导致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不足,从而使我国的产品出口仍停留在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粗放层面和价值链的底端,也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近年出现了贫困化增长的趋势;

二是科技创新制度缺失,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我国自主创新的平台不能真正建立起来,导致我国的对外贸易只能是以数量取胜;

三是激励创新的制度安排严重不足。

导致企业即无创新动力也无创新能力。

3.5促进对外贸易集约型增长的对策

第一、端正对外贸易指导思想、确立科学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这是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前提条件要想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构建好这个理论基础和最高标准。

一是对外贸易指导思想要从出口创汇、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到出口创利和推动生产力发展上来,二是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要从单纯的出口导向转变到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并重上来,科学确立大国的贸易战略,有效提高经济整体的运行能力和质量,避免国际风险。

第二、善对外贸易制度的供给结构,适度增加促进对外贸易集约型增长的制度供给,这是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条件。

一是要尽快改善推进对外贸易增长的制度结构,主要是增加质量型的制度供给,尽快提高企业生产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和资源、能源利用标准等,不断实现对企业的国际化标准管理;

适当减少数量型的制度供给,使制度供给符合对外贸易集约型增长的需要。

二是尽快制定和出台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对外贸易评价体系,为对外贸易的集约型增长提供科学的价值标准。

三是完善对外贸易制度的实施机制,强化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第三、完善政治、经济等相关制度建设,这是实现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必要保证。

一是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为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政治保障。

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弥补体制漏洞。

三是制定国家科技创新制度体系,构建国家科技创新平台,使企业成为国家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4.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必要性

4.1加快对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1.1、贸易结构严重失衡

长期以来,受我国实施赶超型经济战略,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构成中,工业比重远远高于服务业比重。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服务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伴随世界制造业大规模向我国转移,我国货物贸易迅速增长,服务贸易发展处于相对滞后的局面。

1997-2003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11.3%,同期,货物贸易出口年均增长30.2%。

2003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位居世界第四位,占世界货物贸易的比重为5.9%,服务贸易出口居世界九位,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仅为2.5%。

而2003年位于世界货物贸易出口前八位的国家,美、法、德、意、英和日本,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分别是中国的6.4、2.2、1.6、2.9和1.6倍。

诚然,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与上述国家不具可比性,但是,我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严重失衡,已使货物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贸易服务业或贸易支援业发展不足的制约。

如运输、仓储、保险、咨询、金融等行业的落后,加大了货物贸易的时间成本及运作风险,降低了货物贸易的经济效益。

同时,片面追求货物贸易的数量型增长也受到了资源及国内外贸易环境的约束。

因此,协调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发展关系,拓展对外贸易新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传统与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提高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效益的必由之路。

同时,努力发展高端服务出口,建立新的出口贸易增长点,也是提升我国总体贸易水平,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4.1.2、产品结构亟待优化

目前,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我国位于产业分工链条的低端,我国出口贸易额的55%以上来自加工贸易。

2004年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出口占加工贸易出口比重的73.1%%,占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的74.2%。

高新技术产品90%以加工贸易形式出口,其中,位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前列的大宗商品如笔记本电脑、等离子彩电及DVD等商品95%以上也是以加工贸易形式出口。

因此,从总体来看,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整体技术层次较低,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不大,持续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

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要实现我国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急需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要切实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由以量取胜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

4.1.3、贸易环境形势严峻

近年来,随着我国具有较强比较优势产品快速、大量涌入目标市场,我国也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

据世贸组织统计,从1995-2004年,我国共遭受反倾销365起,是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2004年国外对我出口产品提起55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涉案金额12亿美元。

我国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直接相关,也与我国出口增势强劲,部分企业缺乏自律、实施低价竞争、以量取胜的粗放型经营不无联系。

2003年我国出口鞋50亿双,占世界销量的60%,平均每双鞋的出口价格仅为2.5美元,而西班牙为12美元、意大利为30美元。

2003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占世界纺织品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13.5%升至15.8%,同期,我国纺织品出口占欧盟纺织品进口的比重为31%,日本为13%、加拿大13%,美国35%,墨西哥9%。

显然,我国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低价销售、数量扩张及市场份额急剧扩大,并没有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贸易伙伴为减少竞争压力,而对我采取形形色色的限制出口措施。

由于对外贸易发展需要交易双方共同营造公平、对等、公正的贸易环境,实现多赢或共赢。

因此,积极调整及转变出口增长方式,采取合理的发展策略,才能为世界贸易及我国贸易的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贸易环境。

4.2加快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提高外贸整体竞争力、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明显。

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2000年为14.9%,2003年提高到25.2%,2007年进一步提高到28.6%。

高新技术产品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

但是,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及在我国外贸中所比重来看,仍未成为出口贸易的主导产品。

从高新技术产品的技术领域和产品结构来看,主要集中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领域,2004年,这三大领域产品出口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94.4%。

其中,仅显示器、集成电路等十类产品已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50%左右。

除了技术领域与产品结构具有单一性外,尤为关键的是高新技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国内企业缺乏产品的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

如我国出口的电子产品中,DVD及彩色电视机占据重要地位,但因缺乏核心专利技术,需向国外企业交纳专利使用费而获利极低。

造成上述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长期实施粗放性经营,导致利润率不高,缺乏长远发展理念,不重视及无力进行技术研发,致使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严重不足。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关键高新技术领域,发达国家拥有的技术专利占全球的90%,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拥有5%。

2005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总授权量的5.2%,仅比1996年提高了1.3%。

2002年全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中,国外发明专利超过了50%%。

由于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资金、技术及人才基础薄弱,我国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势严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因此,只有实现对外贸易的质量效益增长,才能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促进技术发明及技术创新,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

在此基础上,逐步走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出口贸易整体竞争力提高的良性循环轨道。

才能逐步实现十六大提出的新兴工业化,即“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4.3加快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合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缓解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约束矛盾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