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5758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复习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期末复习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期末复习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期末复习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期末复习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末复习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期末复习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复习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期末复习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商不变的规律)

什么是商不变的规律?

小结:

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变得简便,只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同时去掉一个0,按表内除法口算得数。

(接“商不变的规律”板书:

——按表内除法口算)

2.口算。

用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再集体口算得数。

(二)笔算复习。

1.做整理与复习第2题。

(1)学生独立练习:

192÷

30192÷

34192÷

38。

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

计算的结果对不对?

(有错的检查时在竖式上订正)这三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第三小题从哪里看出要调商的?

说明:

除数是两位数,可以用四舍五人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当初商偏大或偏小时,就要分别调小或调大。

四舍五人试商——可能偏大、偏小——调商)

(2)学生独立练习:

990÷

60990÷

62990÷

66。

指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检查。

检查:

这一组算式和得数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第一小题怎样算的?

(说明计算过程)个位上各是怎样求商的?

第三小题为什么也要调商?

(余数不比除数小)

(3)比较整理。

比较:

为什么前一组题的商是一位数,后一组题商是两位数?

归纳:

大家想一想上面计算、比较的过程,能归纳一下除法笔算的方法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用四舍五人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先用被除数前两位除,前两位不够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

每次余数要比除数小。

(呈现法则)

2.做整理与复习第3题。

(1)学生独立计算前两道并验算,指名两人板演。

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注意试商处理;

说说验算方法。

有错的学生订正。

(2)学生计算后两题并验算。

检查计算是否正确。

最后一题商的个位是0,是怎样想的?

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0。

3.做整理与复习第4题。

这里简便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在“商不变的规律”后面补充板书:

简便计算)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第一小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几以后再算的?

为什么余数是20?

第二小题看作多少除以几算的?

第三小题被除数为什么不看作98计算,余数应该是多少?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可以应用商不变的规律,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去掉相同个数的0,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三、全课总结

1.引导总结。

这节课主要复习了哪些内容?

你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哪些知识?

对于今天的复习,你还有哪些体会?

(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整理法则,口算实际上用了商不变的规律,应用规律能使一些计算简便,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等)

2.布置作业。

完成整理与复习第5题(让学生先说说可以怎样想,再独立完成)。

数的世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1.使学生能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地计算;

能由实际条件提出相应的问题,能灵活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正确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际问题里数量间的联系,加深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其运用过程,积累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主动运用数学规则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独立思考、认真解决问题的习惯;

体验数学知识、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用不同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间的联系。

一、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除法计算。

想一想,在“数的世界”里,除了除法

计算,这学期还学习过哪些知识?

引人:

我们这节课就整理与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通过整理、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要进一步学会用不同策略灵活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列式解答,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混合运算顺序

1.回顾内容。

这学期学习了三步计算整数混合运算,大家回顾一下学过哪些内容的三步计算,运算顺序各是怎样的。

同桌同学可以互相说说。

说说你掌握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内容和它们的运算顺序。

在三步计算中有不含括号的、只含小括号的和含有中括号的。

没有括号的先乘除,再加减;

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有中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2.做整理与复习第6题。

让学生先看每题按怎样的顺序算,再交流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四人板演。

评讲:

师生一起先检查计算顺序,再检查每一步的结果;

结合提问或说明第一小题怎样脱式简便一些,第二小题先算哪一步,第三小题括号里怎样算。

算对混合运算的前提是按运算顺序算,其次是每一步都要认真算对;

还要注意计算时,暂时不算的要在递等式里抄下来。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回顾解题步骤和策略。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策略里,学习过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策略。

大家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呈现板书:

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检验反思)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怎样想呢?

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

解决实际问题要按照一般步骤解决,要弄清条件和问题,必要时可以列表整理;

要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具体问题灵活运用从条件想起,或者从问题想起的策略,确定怎样计算,正确列式解答,并且注意检查、反思,认定结果正确后写出答句。

2.做整理与复习第7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说说有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

分析:

根据条件、问题,你感觉分析数量关系用什么策略比较方便?

你能从条件想起,找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吗?

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巡视、交流)

从条件想起可以怎样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交流一种思路后,就再指名学生说一说,使学生领会、理解)还可以怎样找有联系的条件,得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交流后指名学生说一说)

都是从条件想起,为什么想到的解答过程不一样呢?

(每一步找的有联系的条件不一样,这样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也就不一样)

有联系的条件不同,提出的问题就可能不一样。

只要是从有联系的条件里求出的新条件是解决问题需要的,都是正确的,关键就是根据有联系的条件确定先求什么。

解答:

我们已经了解了数量间的联系,找出了不同的思路,请大家自己选择一种思路列式解答。

(巡视学生解答,指名不同解法的两人分别板演)

第一种解答方法先求的什么,再怎样算的?

第二种解答方法呢?

要检验间题的结果对不对,你准备用什么方法?

(学生说出自己的检验方法)哪位说一说,怎样把结果代入原题检验?

(板书算式)

可以把结果代人原题检验,也可以用另一种解答方法检验解题对不对。

回顾:

回顾解决问题过程,你用了什么策略,怎样想的?

这是连除实际问题,一般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就能比较容易找到可以求出的新条件,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做整理与复习第8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了解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你想用什么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找到几种不同的思路?

自己先思考,如果需要可以把你的不同的想法记录下来,等会交流。

你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思路,各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说出三种不同的解法)让学生选择一种思路独立解答。

你是怎样解答的?

(板书算式)这是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还可以怎样解答?

(板书算式)这又是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吗?

(板书算式)能说说这是怎样想的吗?

这也是连除实际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每次找出的有联系的两个条件不同,解题的过程就不一样。

4.做整理与复习第9题。

(1)提问:

第(l)题要怎样解答?

为什么用一步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选择需要的条件。

(2)提问:

(2)题你能先列表整理,再列式解答吗?

让学生先整理条件、问题,再独立解答。

(指名板演)

这里是怎样整理条件和问题的?

(列表或对应排列整理)先求的什么,再怎样算的?

这道题可以用什么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从条件想起怎样想?

(让学生联系

图形王国(升和毫升,观察物体,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进一步掌握射线、直线的特点,加深对角的知识的认识,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角;

能说明直线两种位置关系的特点并能正确判断,更好地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升和毫升的大小,进一步体会观察位置和看到的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能比较和加深认识图形的特点,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发展比较、推理等简单能力,进一步提高量角、画角的技能,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初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产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角的认识和垂线、平行线。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正方体、方格纸,三角尺、直尺和量角器。

为学生准备练习纸:

(l)方格纸;

(2)量角(开口方向不同的4--5个角);

(3)画角(分别以一条射线为边画450,1300的角);

(4)已知直线和已知点(一幅点在直线上;

一幅点在直线外,距离2厘米)。

请大家回顾一下这学期学习过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互相说说都有哪些内容。

如果不太清楚,可以先在课本上找一找,再说一说。

这学期你学习过图形与几何的哪些知识?

升和毫升观察物体角、垂线和平行线)

2.引人课题。

谈话:

这节课,我们要整理和复习这学期学习的升与毫升、观察物体、角和垂线、平行线这些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了解容量,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能从不同位置正确观察物体并能判断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

进一步掌握射线、直线和角的特点,加深认识垂线、平行线,能比较熟练地画垂线和平行线。

二、容量和观察物体

(一)容量知识。

1.回顾和整理内容。

你对容量有哪些认识?

升毫升1升=1000毫升)

怎样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1升?

1毫升大约有多少?

你能举例说说容量大约1升的容器吗?

常见的容量比1升小的容器有哪些?

比1升大的呢?

能举出一些用毫升作单位的容器吗?

2.做整理与复习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填空。

交流结果,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自己的想法,只要合理便给予肯定,如酸奶不可能250升等)

估计容量,一般根据1升和1毫升容量有多少确定。

3.做整理一与复习第13题。

学生完成后交流,说明理由。

5升——5个1000毫升一—5000毫升

8000毫升——8个1000毫升——8升)

升和毫升换算要按1升=1000毫升推算,几升是几个1000毫升,

就是几千毫升;

几千毫升就有几个1000毫升,就是几升。

(二)观察物体。

1.先摆一摆,再看一看、画一画。

出示下图,让学生照样子摆出下面的物体,在方格纸(见练习纸)上画出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交流三个面观察到的图形,说说每个面的图形怎样观察到的,哪两个面的图形是相同的。

能说说你观察物体不同面形状的体会吗?

观察不同的面,位置要选正确。

从不同面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图形不一定相同。

2.做整理与复习第14题。

让学生连一连,交流怎样连的。

观察这个物体,前面和右面的形状不同在哪里?

右面和上面呢?

在一个面观察物体,要注意这个面形状的特点。

3.看图形,摆物体。

出示:

下面是观察一个物体从不同面看到的图形,同桌合作摆出这个物体。

交流摆出的物体,说说摆物体时的想法。

三、角和垂线、平行线

(一)射线、直线和角。

1.做整理与复习第15题。

要求学生看线段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板书线段特点)

让学生把两条线段分别延长成射线和直线。

(指名板演画线段并按要求延长)提问:

射线和直线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射线、直线特点)

射线、直线和线段比,相同的是什么,不同在哪里?

线段和直线有什么联系?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2.回顾角的知识。

想一想,由射线你学习了什么?

角是怎样的图形?

(教师由一点出发画两条射线,成角)

关于角,你认识了哪些知识?

量角分类画角)

3.做整理与复习第16题。

(1)角的分类。

下面哪几个角的度数你能直接说出来,各是什么角?

直角=90度平角=180度周角=360度)剩下的各是什么角?

为什么?

锐角<

90度90度<

钝角<

180度)

能看着板书说一说角是怎样分类的,分成哪几类吗?

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1周角=2平角=4直角)

(2)量角。

让学生量一量其余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各是多少度?

用量角器怎样量角?

让学生量出练习纸上每个角的度数,交流结果。

4.画角。

(1)让学生在练习纸上按指定度数画角。

交流、检查画出的角的度数。

用量角器是怎样画角的?

和量角的方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都要做到两重合)

(2)画75度的角。

让学生独立画角,再同桌互相量一量,检查画的度数,然后了解正确画角的人数。

5.小结归纳。

对角这部分内容你能比较完整地说说有哪些认识吗?

角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角分为五类,从小到大依次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量角器可以用来量角的大小、画指定度数的角。

(二)垂线和平行线。

1.直线位置关系。

我们由射线引人了角,认识了直线之后,学习了它的哪些知识呢?

你认识的直线位置关系有哪些?

你是怎样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

说明:

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就是互相垂直,这是相交关系中的特殊位置;

互相平行是指两条直线不相交。

板书:

相交——垂直

平行(不相交)

2.做整理与复习第17题第

(2)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按要求画图,独立完成。

交流画法,根据交流教师示范画出图形。

追问:

垂线一般可以用什么来画?

(接“垂直”板书:

——三角尺的直角

画垂线)画平行线呢?

(接“平行”板书:

——沿直尺的两边画平行线)

仔细观察,画出的这两条直线有什么关系?

怎样验证?

(教师演示验证)指出:

(指图形说明)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第三条直线和其中一条互相垂直,也一定和另一条互相垂直。

3.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经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你是怎样画的?

(教师演示说明画法,明确可以用三角尺通过平移,过已知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原来直线外的这点到已知直线间的垂直线段长叫什么?

让学生独立量一量点到直线的距离,并交流结果。

4.小结归纳。

你能说说已经认识了关于垂线和平行线的哪些知识吗?

互相垂直的直线相交成直角。

用三角尺的直角可以画垂线,还可以验证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垂直;

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直线段的长,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它是点到直线的连线中最短的。

互相平行的直线不相交,平行线之间所有垂直线段的长是相等的;

沿直尺的两边可以画平行线。

今天还明白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第三条直线和其中一条垂直,也一定和另一条垂直。

四、总结收获

你能根据今天的复习,说说对整理、复习的各部分内容的收获吗?

对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有哪些体会?

统计天地(可能性,整理数据)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简单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判断可能性的大小;

能根据需要设计调查计划调查、收集数据,能按要求整理数据,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中表达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

能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体会随机思想;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表达数据等活动,感受统计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基本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加深对平均数含义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3.使学生主动参加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等统计活动,体会统计是了解日常生活情况、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方法;

在可能性的判断中体验可能性是生活里的常见现象;

进一步感受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可能性的判断和统计活动。

教师准备扑克牌若干张;

为每个学生准备体重调查表、分段人数整理表。

学生分组。

一、回顾揭题

这学期我们学习过统计和可能性的哪些内容?

如果记不太清楚,可以翻翻课本找一找,再告诉大家。

[根据交流板书:

统计表

统计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

可能性一可能性的大小]

2.揭示课题。

现在我们就走进“统计天地”,整理、复习统计和可能性的知识,(板书课题)进一步了解可能性和可能性的大小;

加深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能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数据,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结果的方法,通过调查、统计现实生活里的数据,提高统计能力;

能进一步掌握平均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二、复习可能性,统计表

1.可能性的认识。

(1)回顾:

回忆一下可能性的知识,你举个例子说说了解了可能性的哪些知识,比如摸球、摸牌这样的例子。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的认识)

(2)出示4张红桃牌(A、2、3、4)。

如果从这些牌中任意摸一张,结果是怎样的?

可能是哪一张?

任意摸一张,一定是红桃;

可能是其中的任何一张牌。

2.做整理与复习第22题。

教师提出统计本班同学的体重情况的问题(出示教材的统计图),明确分哪几段统计,让学生同桌讨论要怎样做。

你觉得要怎样做?

怎样的方法比较方便?

(要设计调查表,分小组调查、整理,全班汇总学生分组调查、整理:

(1)每个小组组长负责,调查每人体重,每人记录自己的调查表;

(2)各人分段整理,得出小组里各段人数;

(3)小组内校对,统一准确的数据。

全班交流数据,教师协助汇总得出各段人数。

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然后交流完成的统计图。

请同学们观察统计图,想想你知道了什么,能想到什么,说给大家听一听。

(联系具体数据,引导学生分析体重情况)

三、复习小结

1.回顾总结。

想想今天复习了哪些内容,你对这些内容都掌握了些什么?

还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完成整理与复习第21题。

应用广角与自我评价

1.使学生能联系实际发现数学内容,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

能解决一些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联想、观察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数据分析观念,进一步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发展应用意识;

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目标和信心。

教学重点:

数学知识、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联想发现和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以6人一组分组。

为学生每人准备练习纸:

(1)用于设计照明灯变化规律的方格纸(参见整理与复习第25题);

(2)调查表和统计表(参见整理与复习第26题要求)。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说明内容

我们已经整理、复习了数的世界、图形王国、统计天地的内容,进一步掌握了这学期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那大家能不能联系数学内容,发现生活里的数学问题,能不能解决生活里常见的实际问题呢?

这节课,大家就一起来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提出和解决一些现实世界的数学问题,并且评价一下自己这学期的数学学习的情况。

(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前几节课,我们整理、复习了这学期学习的数与计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可能性的内容,联系这些内容想一想,你在生活里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呢?

比如用两步、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关于角和直线的图形或实际问题,关于统计和可能性的实际问题等等。

把你想到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每个小组确定这样的一到两个数学问题,记录下来,说说这一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明白了吗?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包括画图、统计等)。

你们小组发现的是生活里的哪几个数学问题,准备怎样解决?

请派代表来交流。

(选择和组织学生交流提出的问题,教师协助说明、修正问题,引导简单说明解决问题的方式)

2.回顾反思。

通过本学期数学学习,大家发现了生活里的许多数学问题。

通过从生活里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的活动,你有些什么体会呢?

(具体说明要根据交流的问题)经过一学期的数学学习,以及刚才提出问题的活动,大家都体会到数学本来就是从生活里现象中提取出来的,从许多生活现象中学会了数学知识和方法;

反过来,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就能发现数学现象、提出数学问题,

还可以用数学知识方法能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学好数学,可以培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设计说明:

学习是为了应用。

数学综合应用的重要方面,是使学生能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发现数学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这里的设计,没有内容范围的限制,主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所学的数学内容,自己发现、提出数学问题,这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联想的视野,促进学生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再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数学观察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发展数学素养,提升数学思考水平。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出问题,一方面是课时时间安排上的需要(一课中不可能交流更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互动交流、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实际应用,提升能力

1.策略应用。

让学生了解整理与复习第23题题意。

这个问题知道了些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怎样想?

说说你的思路。

用什么策略分析这个问题比较方便?

解决实际问题的重点是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思路,这道题从条件想起比较方便。

根据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特快列车的速度这个新条件,再联系后一个条件求出问题的结果。

2.做整理与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