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莞人子女教育问题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4534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莞人子女教育问题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新莞人子女教育问题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新莞人子女教育问题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新莞人子女教育问题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新莞人子女教育问题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新莞人子女教育问题毕业论文.docx

《论新莞人子女教育问题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新莞人子女教育问题毕业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新莞人子女教育问题毕业论文.docx

论新莞人子女教育问题毕业论文

目录

一、新莞人子女教育的现状...............................1

(一)对公办学校挖潜扩容,增加学位供给………………………2

(二)完善扶持民办教育发展

(三)逐步提高补助低收入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率

二、新莞人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费用过高

(二)就读公办的比例低,民办学校就学条件较差

(三)失学率较高

(四)心理健康教育缺失

三、改善新莞人子女教育的相关对策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降低教育收费门槛

(二)合理规划教育方向,提高民办学校办学质量

(三)建立法规制度保障,提高入学率

(四)加强家庭教育,促进心理健康

四、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新莞人子女教育问题

[内容摘要]:

随着东莞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莞人的人口规模在不断地增长,同时新莞人的子女也在不断增多,而他们绝大部分都还处于读书的适龄阶段,但费用高、条件差、失学率高等一系列问题存在,给想接受教育的新莞人子女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已成为东莞市政府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

新莞人;子女教育;对策

近年来,新莞人的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备受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尽管东莞市政府高度关注和重视新莞人子女的教育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他们公平接受教育的政策,如《东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等,使新莞人子女教育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与日益凸显的教育需求相比,新莞人子女的教育状况仍不容乐观,甚至影响到了东莞市和谐社会的构建。

针对这一社会状况,现就新莞人子女的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作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参考建议。

一、新莞人子女教育的现状

2000年之前,新莞人子女在东莞接受义务教育没有多大问题,基本上可以入读公办学校。

但自2001年起,流入东莞接受教育的新莞人子女,以每年5万至8万的速度增加,给东莞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新莞人渴望子女享受教育资源的呼声越来越高。

为解决新莞人子女就学问题,近年来,东莞市通过采取一系列举措积极稳妥推进这一重大民生问题。

(一)对公办学校挖潜扩容,增加学位供给

2010年,全市中小学非本市户籍学生有549553人,比2009年增加62229人,其中入读公办学校的有129225人,为此东莞市财政新支出13.9亿元。

在广东率先采用积分制办法招收新莞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提高对新莞人子女就学工作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积分制入学,即以积分排名方式安排新莞人子女入读公校,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此项方案共有十一个积分项目,其中一至九项为基本积分,总分为200分;第十、十一项为加、扣分项目。

符合申请资格的新莞人子女可以通过积分制方式,入读其父或母一方服务所在镇街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起始年级。

申请人父母的学历、职称、在莞服务年限、居住条件、参加社会保险、纳税、计划生育等方面情况作为计算积分的依据。

2009、2010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起始年级根据《东莞市新莞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暂行办法》共招收28000余名新莞人子女。

(二)完善扶持民办教育发展

由于公共资源的有限性,目前新莞人子女仍有逾7成在民办学校入学。

政府出台了《东莞市民办学校扶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确定从2010年至2014年,市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和扶持民办教育发展。

发出《关于印发〈关于推进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民办学校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步骤和目标,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促进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均衡发展。

着力解决学科教师不配套和存在大班额问题,认真核实和调整民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完善教职工编制管理实施办法,规范学校机构和岗位的设置,合理确定教师与职员、教学辅导人员、工勤人员的结构比例。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许多学校开展小班制教学探索。

(三)逐步提高补助低收入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率

有的镇街决定在当时10%的基础上,从2011年起连续6年每年递增5%,使在民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新莞人子女受资助比例扩大到40%。

政府每年从财政专项拨款1000余万元,补助低收入的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补助金额为公办市一级学校的书杂费标准,大大降低了困难新莞人家庭子女的教育负担。

财政还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在民办学校专科学历以上的教师发放岗位津贴,确保民办学校师资水平,提高办学质量。

二、新莞人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目前没有全国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法律,特别是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权更是缺乏明确法律依据,加上目前东莞的公共教育服务承载力不足,新莞人子女享受平等教育权利的需求显得难以满足。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育费用过高

2010年,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取消了收取借读费的规定,使小学收借读费失去了法律依据,为新莞人子女“平等”享受小学义务教育扫除了一项障碍。

虽然取消借读费会让部分学校乱收费问题有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各种教育费用仍是新莞人子女接受教育的一道“门槛”。

近些年,虽然乱收费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在某些地方和学校在一些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仍然有一些收费超出了合理的范畴。

大部分新莞人家庭为子女就读某所学校支付过择校费用(包括借读、捐资助学费用),且费用通常几千上万。

同时,课外培训或辅导、课外读物、少先队活动、参观演出、游学等扩展性支出构成了当前新莞人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的主要内容。

此外,还有服装费、保险费、上网费、班费等费用。

其中以课外培训或辅导费用最高。

一般来讲,各种费用加在一起,对于新莞人家庭来讲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支出。

特别是对于低收入新莞人家庭而言,这笔费用严重困扰了其子女接受教育,于是很多人选择民办简易学校入学,或者干脆放任子女失学。

(二)就读公办的比例低,民办学校就学条件较差

目前,新莞人子女只有3成左右能够就读于公立学校,享受相对较高量的教学环境、师资力量,而剩余的7成新莞人子女,都只能就读民办学校,就读公办学校的比例较低。

同时,据了解所知,新莞人子女所就读的民办学校绝大部分都是那些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且流动性很大的的学校。

这些学校无论在教学资源的硬件还是软件上,都与公立学校相去甚远。

在教学硬件方面:

一些民办学校的教室、课桌的配备也不符合要求,饮食卫生难以保障,安全意识薄弱;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常常压缩办学成本,一些民办学校未安排常见病防治、体检;缺乏基本教学器材,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正常的教学工作,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

而在教学软件方面:

师资情况令人担忧,某些民办学校常常是一个老师兼任多门课程;民办学校的教师中,具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寥寥无几,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很少,大部分教师缺乏教学、教法等方面的专业训练;大部分民办学校都缺乏在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专业教师,这些课的开设存在很大困难。

由此可见,新莞人子女的就学条件实在令人担忧。

(三)失学率较高

虽然大部分的新莞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但由于其工作相对缺乏稳定性,工作的地点经常变换地域,他们子女也得随之的流动,造成所受教育的系统性、稳定性较差,经常出现不能适龄入学,或者入学后因为父母的工作转变关系而失学的现象。

同时,部分新莞人因为文化水平不高或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学习,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往往造成学习成绩较差。

而在当今以升学及考试分数论成败、以学习的好坏来评价一个孩子的成就的现实中,成绩差,就意味着经常会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冷落。

长此下去,很多新莞人子女就因不能适应学校的教育而厌学、逃学,甚至辍学。

据调查,在新莞人6周岁的儿童中,有23.16%未接受入学教育,而已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新莞人子女,其失学率高达8.3%,远远高出正常水平。

由此可以看出,新莞人子女不能适龄入学和失学问题较为严重。

(四)心理健康教育缺失

据调查,新莞人子女普遍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偏低,存在、自卑、自闭、压抑等心理特征。

东莞市教育局曾经做过一项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新莞人子女的心理状况明显劣于本地学生。

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的8个因子中,新莞人子女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五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本地学生。

部分新莞人子女从入校起就被贴上了“标签”,被“特殊化”,并且这些“标签”和“特殊化”中含有较多的弱势群体的含义。

本地人同学的有形或无形的“另眼相看”让他们感到困惑,有时还会感到有些“受伤”。

这些,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和人格的成长都不利。

不少新莞人子女感觉孤单,甚至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对集体漠不关心。

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问题。

他们在情感教育和心理关怀方面没有得到足够关注,不愿与老师、同学接触或是接触甚少。

而父母又无暇顾及他们情绪和情感的变化,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易引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病症。

导致一些社会不法分子利用这些孩子思想单纯,认知能力差而教唆其违法犯罪。

三、改善新莞人子女教育的相关对策

以上存在的问题要求东莞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必须贯彻落实好“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稳步推进“城市暖流行动”,在改善新莞人子女教育方面,切实增强新莞人的归属感。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降低教育收费门槛

东莞政府要不断转变思维观念,明确对新莞人子女接受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体系,细化政策内容,强化各镇街保障新莞人子女就学的管理责任。

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转变政府对新莞人的管理职能,将解决新莞人子女教育问题作为政府工作和领导政绩的重要指标。

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合理分配教育资源。

如通过贯彻补偿性原则,加大政府对教育补贴经费的投入,设立适用新莞人子女的助学金、奖学金、贷款等政策,增强新莞人子女的自信心和进取心,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开展规范教育收费专项治理,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降低非正常跨区域招生比例,缓解义务教育择校热,制止乱收费;完善教辅材料管理制度,控制数量、稳定价格,加大检查监督力度,落实教辅材料的自愿选用和无偿代购规定;加强对教师从业行为的监管,教育和引导教师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严格执行规范教育收费有关政策规定,并完善有效监督机制,形成支持性的社会舆论环境,切实降低新莞人子女在东莞就学的各项费用。

(二)合理规划教育方向,提高民办学校办学质量

首先,要把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东莞市和镇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

在新莞人子女密集区充分挖掘现有可利用的公办教育资源,增建、扩建和改建一批公办学校,增加新莞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比例。

同时,东莞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和办学标准,提升民办办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针对部分民办学校硬件设施差的状况,东莞市政府可采用补贴民办学校、免费或低价提供闲置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实施“以奖代拨”政策等多种形式来完善民办学校的办学硬件。

而在教学软件方面:

首先,东莞市政府应强化对民办学校师资方面的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防止部分学校为节约成本而降低学校的师资力量。

其次,东莞市政府的相关部门应针对民办教师缺乏专业的教学、教法方面知识的状况,相应地为其开设一些培训课程,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最后,还应对民办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定提供便利,从而间接提高他们的待遇,有助于民办学校留住教学人才,达成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建立法规制度保障,提高入学率

第一,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消“二元户籍”的限制。

户籍制度的限制是新莞人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制度原因,同时也是失学率较高根本原因。

因此,必须改革现有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实行统一标准,打破教育二元结构,建立有保障的国民义务教育平等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失学率偏高的问题,使新莞人子女能够获得平等、优质接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规范转学制度,简约转学的程序及条件。

东莞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新莞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