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财管基础班闫华红第十七章 短期经营决策文档格式.docx
《注会财管基础班闫华红第十七章 短期经营决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会财管基础班闫华红第十七章 短期经营决策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示】与财务管理资本预算中所提的付现成本不是一个含义。
5.可避免成本
当方案或者决策改变时,这项成本可以避免或其数额发生变化。
【提示】酌量性固定成本就属此类
6.可延缓成本
是指同已经选定、但可以延期实施而不会影响大局的某方案相关联的成本。
7.专属成本
指可以明确归属于某种、某批或某个部门的固定成本。
8.差量成本
通常指两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之间的差异数,亦称差别成本或差额成本。
第二节生产决策
一、生产决策的主要方法
(一)差量分析法
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差量
相关收入A
A1
A2
A1-A2=差额收入
相关成本B
B1
B2
B1-B2=差额成本
决策指标
差额利润=差额收入-差额成本
决策原则
差额利润>
0,选方案一
差额利润<
0,选方案二
差额利润=0,方案一和方案二无差别
(二)边际贡献分析法
是通过对比各个备选方案的边际贡献额的大小来确定最优方案的决策方法。
决策
原则
选择边际贡献总额最大的方案为优。
适用
条件
生产能力不变、固定成本总额稳定不变。
【提示】若有专属成本发生,需从边际贡献总额中扣除专属成本,选择相关损益最大的方案
相关损益=相关收入-相关成本
=相关收入-(变动成本+专属成本)
(三)本量利分析法
利润
计算公式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销量-固定成本
=(P-V)×
Q-F
选择利润高的方案为优
总结
短期经营决策的基本思路:
(1)总额法:
相关收入-相关成本=相关利润
选择相关利润最大的方案。
(2)差量分析法:
增加相关收入-增加的相关成本=增加的利润
若增加利润大于0,可以改变方案。
二、生产决策方法的运用
(一)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
边际贡献
如果企业的亏损产品能够提供正的边际贡献,就不应该立即停产。
【教材例17-1】假定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两种产品的相关受益情况如下表17-1所示。
表17-1相关数据资料单位:
元
甲产品
乙产品
销售收入
10000
50000
60000
变动成本
6000
30000
36000
4000
20000
24000
固定成本
2000
25000
27000
营业利润
-5000
-3000
【要求】由于乙产品的营业利润为-5000元,即亏损5000元,因此,企业的管理层需要考虑是否应该停止乙产品的生产。
(1)假设停产乙产品的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
【答案】
(1)乙产品虽然亏损,但是提供的边际贡献仍然为正,所以不应停产。
【解析】
不停产:
相关收入=60000
相关成本=36000+27000=63000
相关损益=60000-63000=-3000(元)
停产:
相关收入=10000
相关成本=6000+27000=33000(元)
相关损益=10000-33000=-23000(元)
所以:
不停产的相关损益大,所以不应该停产。
【扩充】
(2)假设停产乙产品的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能够生产其他产品并能产生25000元的边际贡献。
(2)不停产:
相关收入=10000+25000=35000
相关损益=35000-33000=2000(元)
停产的相关损益大,所以应该停产。
(二)零部件自制与外购的决策
相关成本
决策依据
因相关收入为零,故选择相关成本小的方案即可
外购
外购成本
自制
需要分情况分析,相关成本包括自制的变动成本、转产的机会成本、专属成本以及租金等。
【提示】在进行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时,还要考虑外购产品的质量、送货的及时性、长期供货能力、供货商的新产品研发能力以及本企业有关职工的抱怨程度等因素,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之后才能进行最后的选择。
【例17-2】兴达公司是一家越野用山地自行车制造商,每年制造自行车需要外胎10000个,外购成本每条58元,企业已有的轮胎生产车间有能力制造这种外胎,自制外胎的单位相关成本资料如表17-2所示:
表17-2相关成本资料单位:
直接资料
32
直接人工
12
变动制造费用
7
固定制造费用
10
51
生产成本
61
【要求】结合下列各种情况下,分别作出该自行车外胎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
(1)如果公司现在具有足够的剩余生产能力,且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即该生产车间不制造外胎时,闲置下来的生产能力无法被用于其它方面。
(1)由于有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所以零件自制外胎的相关成本仅包含自制的变动成本。
自制的单位变动成本=32+12+7=51(元/条)
自制相关成本=51*10000=510000元
外购的单位购置成本=58(元/条)
外购相关成本=58*10000=580000元
由于自制方案比外购方案每年节约成本70000元,这种外胎应采用自制方案。
【要求】
(2)如果公司现在具备足够的剩余生产能力,但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用于加工自行车内胎,每年可以节省内胎的外购成本20000元。
自制相关成本=51*10000+20000=530000元
由于自制相关成本小,所以应选择自制。
表17-3差额成本分析表单位:
自制成本
差额成本
510000
580000
-70000
机会成本
相关成本合计
530000
-50000
从表17-3中可知,自制成本低于外购成本50000元,公司应该自制该外胎。
(3)如果公司目前只有生产外胎5000条的生产能力,且无法转移,若自制10000条,则需租入设备一台,月租金4000元,这样使外胎的生产能力达到13000条。
自制相关成本=51*10000+4000*12=558000元
自制外胎的年成本低于外购成本,差额成本为22000元,公司应该选择自制该外胎。
表17-4差额成本分析表单位:
专属成本
4000×
=48000
48000
558000
-22000
从表17-4中可知,自制外胎的年成本低于外购成本,差额成本为22000元,公司应该选择自制该外胎。
(4)如果公司可以采用自制和外购外胎两种方式的结合,即可自制一部分,又可外购一部分。
“自制+外购“=51*5000+58*5000=545000元
这样,企业应该自制5000条,同时外购5000条外胎。
【教材解析】公司应先按现有生产能力自制外胎5000条,因为其自制成本低于外购成本,超过5000条的部分,则应该比较外购成本与自制成本的高低。
对于超过5000条部分的外胎,如果自制,单位成本为60.6元(=51+48000/5000),超过了外购的单位成本,因此,超过部分应该选择外购。
(三)特殊订单是否接受的决策
接受订单增加的相关损益
=订单所提供的边际贡献-该订单所引起的相关成本
增加的相关损益大于0,可接受订单。
【提示】由于接受追加订货而使正常产量减少的边际贡献应视为机会成本
【教材例17-3】某企业A产品的生产能力为10000件,目前的正常订货量为8000件,销售单价10元,产品单位产品的成本为8元,成本构成如表17-5所示。
表17-5成本构成资料单位:
直接材料
3
2
1
单位产品成本
8
现有客户向该企业追加订货,且客户只愿意出价每件7元,如果有关情况如下,请分别针对下述不同情况,分析企业是否应该接受该订单。
(1)如果订货2000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且追加订货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
(2)如果订货2000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但需要追加一台专用设备,全年如果需要支付专属成本1000元。
(3)如果订货2500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也不追加专属成本。
(4)如果订货2500件,剩余生产能力可以对外出租,可获租金3000元,另外追加订货需要追加专属成本1000元。
(1)增加的相关收入=2000×
7=14000元
增加的相关成本=2000×
6=12000元
增加的相关利润=2000元
接受该订单可以增加利润2000元,应该接受该订单。
(2)增加的相关收入=7×
2000=14000元
增加的相关成本=6×
2000+1000=13000元
增加的相关利润=14000-13000=1000元
订货可以增加利润1000元。
因此应该接受该订单。
(3)增加的相关收入=7×
2500=17500元
增加的相关成本=变动成本+丧失正常订单的机会成本=6×
2500+500×
(10-6)=17000元
增加的相关利润=17500-17000=500元
订货可以增加利润500元。
【提示】接受订单会影响到正常的销售,企业的剩余生产能力能够生产2000件。
其余的500件要减少正常的订货量,因此500件正常销售所带来的边际贡献应该作为接受订单的机会成本。
(4)增加的相关收入=7×
增加的相关成本=变动成本+丧失的租金成本+减少的正常销售的边际贡献+专属成本=6×
2500+3000+500×
(10-6)+1000=21000元
增加的相关利润=17500-21000=-3500元
接受订单带来的差额利润为-3500元,即减少利润3500元,显然此时企业不应该接受该订单。
表17-6差额利润计算表单位:
项目
接受追加订单
增加的相关收入
增加的变动成本
7×
2500=17500
6×
2500=15000
增加的边际贡献
2500
减:
1000
机会成本(减少的正常销售)
500×
(10-6)=2000
机会成本(租金收入)
3000
增量收益
-3500
(四)限制资源最佳利用的决策
单位限制资源的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单位产品所需用的资源
优先安排“单位限制资源的边际贡献”最大的方案
【提示】优先安排“单位限制资源的边际贡献”最大的方案,可以使边际贡献总额最大。
【教材例17-4】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的有关数据资料如表17-7所示。
表17-7A、B产品相关数据单位:
A产品
B产品
销售单价
25
30
单位变动成本
18
单位边际贡献
15
边际贡献率
60%
40%
该企业生产这两种产品时都需要用同一项机器设备进行加工,该机器设备属于该企业的最紧缺资源。
该设备每月能提供的最大加工时间是12000分钟。
根据目前市场情况,该企业每月需要生产销售产品A4000件,产品A每件需要该设备加工2分钟;
该企业每月需要生产销售产品B7000件,产品B每件需要该设备加工1分钟。
现在企业生产需要每月该设备加工时间是7000+4000×
2=15000分钟。
因此,目前该设备能提供的加工工时是每月12000分钟,无法完全满足生产需要。
请问该企业如何安排生产,才能最有效利用该项机器设备。
A产品单位资源边际贡献=15/2=7.5元/分钟
B产品单位资源边际贡献=12/1=12元/分钟
优先安排B产品,生产7000件。
剩余工时=12000-7000×
1=5000分钟
生产A产品的件数=5000/2=2500件
从最有效利用限制资源角度看,同样的时间,优先用来生产产品B效益高。
因此该企业可以优先安排生产产品B,剩余的机器加工资源再来安排生产产品A。
如此,应该能产生最大经济效益。
表17-8单位限制资源边际贡献计算表
单位产品边际贡献(元)
每件产品需要加工时间(分钟)
单位限制资源边际贡献(元/分钟)
7.5
表17-9最有效利用紧缺机器的生产安排
生产安排
产品B的产销量
7000件
产品B对紧缺机器加工时间需求
7000×
1分钟=7000分钟
能提供的紧缺机器加工时间/月
12000分钟
安排产品B生产剩余加工时间
12000-7000=5000分钟
可用于产品A的机器加工时间
5000分钟
可用于加工产品A的产量
5000/2=2500件
如上表所示,现在最优的生产安排是优先安排生产产品B,生产产品B7000件,剩余生产能力安排生产产品A,可生产产品A2500件。
在这样的生产安排下,该企业能产生的最大总边际贡献为7000×
12+2500×
15=84000+37500=121500(元)。
该类决策最关键的指标是“单位限制资源的边际贡献”。
【2014年考题?
计算题】甲公司生产A、B、C三种产品,三种产品共用一条生产线,该生产线每月生产能力为12800机器小时,目前已经满负荷运转。
为使公司利润最大,公司正在研究如何调整三种产品的生产结构,相关资料如下:
(1)公司每月固定制造费用为400000元,每月固定管理费用为247500元,每月固定销售费用为300000元。
(2)三种产品当前的产销数据:
产品A
产品B
产品C
每月产销量(件)
1400
1200
销售单价(元)
600
900
800
单位变动成本(元)
400
450
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机器工时(小时)
4
5
(3)公司销售部门预测,产品A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按照目前的市场情况,每月销售量可以达到2000件,产品B和产品C的销量不受限制;
生产部门提出,产品B受技术工人数量的限制,每月最多可以生产1500件,产品A和产品C的产量不受限制。
要求:
(1)计算当前A、B、C三种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2)计算调整生产结构后A、B、C三种产品的产量、边际贡献总额、甲公司每月的税前利润增加额。
(1)产品A的边际贡献=1400×
(600-400)=280000(元)
产品B的边际贡献=1000×
(900-600)=300000(元)
产品C的边际贡献=1200×
(800-450)=420000(元)
边际贡献总额=280000+300000+420000=1000000(元)
销售收入总额=1400×
600+1000×
900+1200×
800=2700000(元)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1000000/2700000=37.04%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400000+247500+300000)/37.04%=2558045.36(元)
产品A的单位工时边际贡献=(600-400)/2=100(元)
产品B的单位工时边际贡献=(900-600)/4=75(元)
产品C的单位工时边际贡献=(800-450)/5=70(元)
按产品A、B、C的单位工时边际贡献大小顺序安排生产,产品A的产量为2000件,产品B的产量为1500件,剩余的生产能力安排产品C的生产。
产品C的产量=(12800-2000×
2–1500×
4)/5=560(件)
产品A的边际贡献=(600-400)×
2000=400000(元)
产品B的边际贡献=(900-600)×
1500=450000(元)
产品C的边际贡献=(800-450)×
560=196000(元)
边际贡献总额=400000+450000+196000=1046000(元)
(五)产品是否应进一步深加工的决策
差额利润=深加工的相关收入-深加工的相关成本
0,才可选择深加工
【教材例17-5】某企业生产A半成品10000件,销售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全年固定成本总额为200000元,若把半成品进一步加工为产品B,则每件需要追加变动成本20元,产品的销售单价为80元。
【补充要求】
(1)企业已经具备进一步加工10000件A半成品的能力,该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且需要追加专属固定成本50000元,要求判断应否深加工。
(2)企业只具备进一步加工7000件A半成品的能力,该能力可用于对外承揽加工业务,预计一年可获得边际贡献75000元。
(1)直接出售半成品:
相关收入=50×
10000=500000元;
相关成本=0
相关利润=500000元
进一步深加工:
相关收入=80×
10000=800000元
相关成本=追加变动成本+专属成本=20×
10000+50000=250000元
相关利润=800000-250000=550000元
表17-10差额利润分析表单位:
进一步加工
直接出售
差额
相关收入
80×
10000=800000
50×
=500000
300000
250000
其中:
20×
10000=200000
差额利润
可见,进一步加工方案会提高收益50000元,因此企业应该进一步深加工该产品。
(2)直接出售半成品:
7000=350000元;
相关利润=350000元
7000=560000元
相关成本=追加变动成本+丧失承揽加工的边际贡献(机会成本)=20×
7000+75000=215000(元)
相关利润=560000-215000=345000(元)
表17-11差额利润分析表单位:
7000=560000
7000
=350000
210000
215000
7000=140000
75000
从表17-11可以看出,进一步加工会减少利润5000元,因此企业应该直接出售该产品。
第三节定价决策
一、产品销售定价决策原理
市场类型
企业对价格的控制力
完全竞争市场
单个厂商无法左右,是均衡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垄断竞争市场
厂商可以对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力
寡头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
企业可自主决定产品的价格
【提示】产品定价决策通常是针对后三种市场
管理会计人员主要是从产品成本与销售价格之间的关系角度为管理者提供产品定价的有用信息。
二、产品销售定价的方法
(一)成本加成定价法
(二)市场定价法
(三)新产品的销售定价方法
(四)有闲置能力条件下的定价方法
基本思路
产品的目标价格=成本基数+成数
成本基数
成数
种类
完全成本加成法
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
非制造成本及合理利润
变动成本加成法
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和预期利润
【例17-6】某公司正在研究某新产品的定价问题,该产品预计年产量为10000件。
公司的会计部门收集到有关该产品的预计成本资料如表17-12所示。
表17-12相关数据资料单位:
成本项目
总成本
6
40000
70000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
假定该公司经过研究确定在制造成本的基础上,加成50%作为这项产品的目标销售价格。
则产品的目标销售价格计算过程如表17-13所示。
表17-13目标销售价格的计算单位:
单位产品
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制造成本
20
成本加成:
制造成本的50%
目标销售价格
根据上表计算,按照制造成本进行加成定价,目标销售价格为30元。
仍以上述公司为例,假设该公司经过研究确定采用变动成本加成法,在变动成本的基础上,加成100%作为该项目产品的目标销售价格。
表17-14目标价格的计算单位:
变动性制造费用
变动性销售管理费用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