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函数说课稿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4454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函数说课稿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函数说课稿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函数说课稿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函数说课稿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函数说课稿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函数说课稿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数学函数说课稿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函数说课稿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数学函数说课稿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新课程标准之处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开放式探究法、启发式引导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反馈式评价法

2、学法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只是。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

在学法选择上,我主要采用:

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前三部分用时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可适当删减)

四、教学过程

1、以旧引新,导入新知

通过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自行绘制出一次函数f(x)=x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并观察函数图象的特点,归纳。

通过课上小组讨论归纳,引导学生发现,教师总结:

一次函数f(x)=x的图像在定义域是直线上升的,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是一个曲线,在(-∞,0)上是下降的,而在(0,+∞)上是上升的。

(适当添加手势,这样看起来更自然)

2、创设问题,探索新知

紧接着提出问题,你能用二次函数f(x)=x^2表达式来描述函数在(-∞,0)的图像?

教师总结,并板书,揭示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并注意强调可以利用作差法来判断这个函数的单调性。

让学生模仿刚才的表述法来描述二次函数f(x)=x^2在(0,+∞)的图像,并找个别同学起来作答,规范学生的数学用语。

让学生自主学习函数单调区间的定义,为接下来例题学习打好基础。

3、例题讲解,学以致用

例1主要是对函数单调区间的巩固运用,通过观察函数定义在(—5,

5)的图像来找出函数的单调区间。

这一例题主要以学生个别回答为主,学生回答之后通过互评来纠正答案,检查学生对函数单调区间的掌握。

强调单调区间一般写成半开半闭的形式

例题讲解之后可让学生自行完成课后练习4,以学生集体回答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2是将函数单调性运用到其他领域,通过函数单调性来证明物理学的波意尔定理。

这是历年高考的热点跟难点问题,这一例题要采用教师板演的方式,来对例题进行证明,以规范总结证明步骤。

一设二差三化简四比较,注意要把f(x1)-f(x2)化简成和差积商的形式,再比较与0的大小。

学生在熟悉证明步骤之后,做课后练习3,并以小组为单位找部分同学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自行完成,并通过自评、互评检查证明步骤。

4、归纳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及证明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识。

5、作业布置

为了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我将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

一组习题1.3a组1、2、3,二组习题1.3a组2、3、b组1、2

6、板书设计

我力求简洁明了地概括本节课的学习要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这部分最重要用时六到七分钟,其中定义讲解跟例题讲解一定要说明学生的活动)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跟主动性,及时吸收反馈信息,并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让内部动机和外界刺激协调作用,促进其数学素养不断提高。

(这一部分不能缺,话语可适当精简)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谢谢!

篇二:

高中数学说课稿:

《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说课稿范文

《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主要研究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和实际应用,分两课时,这里是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已经会求某些函数的最值,并且已经掌握了性质:

“如果f(x)是闭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那么f(x)在闭区间[a,b]上有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会求可导函数的极值之后进行学习的,学好这一节,学生将会求更多的函数的最值,运用本节知识可以解决科技、经济、社会中的一些如何使成本最低、产量最高、效益最大等实际问题.这节课集中体现了数形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学好本节,对于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教学重点

会求闭区间上连续开区间上可导的函数的最值.3.教学难点

高三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对求函数极值还不熟练,特别是对优化解题过程依据的理解会有较大的困难,所以这节课的难点是理解确定函数最值的方法.

4.教学关键

本节课突破难点的关键是:

理解方程f′(x)=0的解,包含有指定区间内全部可能的极值点.【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教材在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制定本节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理解函数的最值与极值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明确闭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f(x),在[a,b]上必有最大、最小值.(3)掌握用导数法求上述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方法和步骤.2.过程和方法目标

(1)了解开区间内的连续函数或闭区间上的不连续函数不一定有最大、最小值.

(2)理解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最值存在的可能位置:

极值点处或区间端点处.(3)会求闭区间上连续,开区间内可导的函数的最大、最小值.3.情感和价值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的区别和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3)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理性精神.【教法选择】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识论,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而认识则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数最大值、最小值求解的方法与步骤,并优化解题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老师只是进行适当的引导,而不进行全部的灌输.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节课主要选择以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组织教学.

【学法指导】

对于求函数的最值,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剩下的问题就是有没有一种更一般的方法,能运用于更多更复杂函数的求最值问题?

教学设计中注意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得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观察、分析、归纳,以形成认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大致按照“创设情境,铺垫导入——合作学习,探索新知——指导应用,鼓励创新——归纳小结,反馈回授”四个环节进行组织.

【教学设计说明】

上可导的连续函数的最值,这是导数作为数学工具的一个具体体现,整堂课对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是否存在?

存在于哪里?

怎么求?

”为线索展开.

1.由于学生对极限和导数的知识学习还谈不上深入熟练,因此教学中从直观性和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经验,遵循学生认知的心理规律,努力实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

2.关于教学过程,对于本节课的重点:

求闭区间上连续,开区间上可导的函数的最值的方法和一般步骤,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掌握.对于难点:

求最值问题的优化方法及相关问题,层层递进逐步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师生共同探究解决,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力性.

3.在教学手段上,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得数学知识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关于教学法,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愉快地学习,本节课始终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数学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

篇三: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ⅰ必修本(a版)》的

第一章1.2.1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法与学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媒体选择、半数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等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1.教学内容:

(1)初步学会从集合的角度定义函数并通过函数的概念判断函数;

(2)了解函数的三要素,会求几个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3)学习通过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等.

2、教材的特点、地位与作用

本小节对函数概念的学习是在初中学过的函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更严密的角度来定义函数的.函数概念是整个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为后续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内容打下基础.而函数又是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经常用到数学的各个分支里.它还是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产生的载体.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三要素.难点:

对函数概念及符号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函数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函数的定义判断函数.

②会求一些最基本的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③能通过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等.

(2)过程与方法

①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然后通过三个背景实例,分别设置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分析概括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进而引出函数的概念.②在引入了函数概念的基础上给出函数的三要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函数概念形成的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y?

f(x)的理解.

②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学会数学表达和交流,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

任何一堂课都是不同教学方法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认为本堂课有以下主要的教法和学法.

1.问题式教学法:

本堂课的特点是概念教学,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采取问题式教学法;

以问题串为主线,通过设置几个具体问题情景,发现问题中两个变量的关系,让学生归纳、概括出函数概念的本质,这刚好也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2.探究式学法: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结合本堂课的特点,我倡导的是探究式学法;

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归纳概括出函数的概念,通过问题的解决,达到熟练理解函数概念的目的,从而让学生由“被动学会”变成“主动会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结构分析: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七个阶段:

(二).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

2010年9月5日0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鑫诺六号”通信广播卫星送入太空。

在“鑫诺六号”飞行期间,我们时刻关注着“鑫诺六号”离地面的距离随时间是如何变化的,数学上可以用来描述这种运动变化中的数量关系.(函数)[设计意图]:

从身边熟悉的例子入手,引起学生的注意,集中学生的精力.

1.回忆旧知,引出困惑

1等.x问题二:

请同学们回忆初中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问题一:

请举出初中学过的一些函数.y?

2x,y?

x2,y?

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说y是x的函数,x叫自变量.

[设计意图]:

通过回忆初中的函数及函数的定义,为探究问题三作好铺垫.问题三:

y?

0(x?

r)是函数吗?

学生活动:

先由学生思考回答,对产生的两种意见展开小组讨论,学生可能解决不了.[设计意图]:

由于受认知能力的影响,利用初中所学函数知识很难回答这些问题,形成认知冲突,让学生带着悬念、带着认知冲突学习后面的知识,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幻灯片打出课题).

2.创设情境,形成概念

实例一:

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m,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单位:

m)随时间t(单位:

s)变化的规律是:

h?

130t?

5t2.问题四1.t的范围是什么?

h的范围是什么?

2.t和h有什么关系?

这个关系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实例一,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事实上生活中这样的实例有很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大,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重,下面请同学们自学有关臭氧层空洞的问题和恩格尔系数的问题(课本实例二、三):

实例二:

近几十年来,大气层中的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问题.图1.2?

1中的曲线显示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

的面积从1979~2001年的变化情况.

实例三: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表1?

1中恩格尔系数随时间(年)变化的情况表明,“八

通过先对两个实例学生自学,然后请学生谈感受,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完成.

问题五:

实例一、实例二、实例三的对应关系在呈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问题六:

以上三个实例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学生活动:

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归纳出.

共同特点:

①都有两个非空数集a、b;

②两个数集之间都有一种确定的对应关

系;

③对于数集a中的每一个x,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在数集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值和它对应.[设计意图]:

由前三个实例,抽

象出函数概念的本质,未设计不是函数关系的对应图,这样处理有

利于形成知识的正迁移.

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问题七:

满足以上共同特点的两个数集的对应关系,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

(先让学生说,老师再做补充)

函数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

f(x),x?

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与x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

a}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问题八:

请同学们根据现在函数的定义判断前面三个实例是否表示两个集合的函数关系?

问题九:

r)是函数吗?

问题十:

用几何画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段弧,并作平移和旋转,同时叫

学生判断这些平移和旋转中的弧是否表示函数图像.方法引导:

如何判断给定的两个变量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

可依据定义,依据定义中的哪几个要点?

要注意函数概念中的哪些关键词?

[设计意图]:

是对函数概念的简单理解,同时也解决了问题三.

3.质疑解惑,辨析概念:

问题十一:

请同学们勾画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并用简洁的语言说明.

通过交流得出以下几点:

①a、b都是非空的数集;

②任意性与唯一性;

③确定的对应关系,对应关系f可以是解析式、图象、表格.

问题十二:

函数由几部分组成?

三要素:

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缺一不可.

问题十三:

怎样理解符号f(x)?

在法则f下,x所对应的函数值,并结合生活实例说明.[设计意图]: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函数的概念.4.讨论研究,深化理解

1【例1】已知函数f(x)?

x?

3?

,x?

2

2

(1)求函数的定义域;

(2)求f(?

3),f()的值;

(3)当a?

0时,求f(a),f(a?

1)3

的值.

想一想:

函数的定义域该怎么求?

符号f(a)(a为常数)与f(x)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学生先思考、计算,老师提问,师生共同完成)[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常见函数定义域的求法,使学生加深对定义域的认识;

重在强化任意自变量的函数值是唯一的,加深对符号f(x)的理解,体会由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运算能力.这组问题重在加深对函数三要素的理解,以此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5.即时训练,巩固新知

练习1.求函数f(x)?

?

1的定义域:

练习2.已知函数f(x)?

3x3?

2x,求f

(2)?

f(?

a)的值;

抽两位学生到讲台在黑板上分别完成(其他同学在下面完成),完成后,师生共同评价完善。

[设计意图]:

加深对函数三要素:

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的理解.

6.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今天,我们在初中函数定义的基础上,运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重新刻画了函数,比较两个函数的定义,同学们有什么新的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老师作适当补充.

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老师作适当点拨引导,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7.分层作业,自主探究

作业:

1举出生活中函数的例子(两个以上)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

2、a组学生做:

p241、2、3、4;

b组学生做:

必做a组所做,选做p251题.

1[设计意图]:

分层次要求,分层次作业,其中a组学生基础较差占,其余为b6

组学生.说明:

我在教学过程中把主要精力和多数时间用来引导学生归纳函数概念和函数的剖析.

五.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快捷、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有助于适当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与黑板板书相结合.

板书设计:

函数的概念

1.三个实例的共同特点:

①都有两个非空数集a、b;

②两个数集之间都有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③对于数集a中的每一个x,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在

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值和它对应.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1)定义域

(2)对应法则(3)值域

3函数的表达式:

y=f(x)

六.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例题和习题的完成情况,在老师巡视和提问中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根据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评价,结合评价结果的反馈,及时调整学习过程、教学方法.

各位专家,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篇四:

《三角函数》说课稿范文

《三角函数》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说明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中学数学对函数的研究大致分成了三个阶段。

三角函数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基本初等函数。

4.8节是第二章《函数》学习的延伸,也是第四章《三角函数》的核心内容,是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正、余弦函数的图象、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和公式基础上进行的,其知识和方法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良好素材。

数形结合是数学研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和解题方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诗句: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可以说精辟地道出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性。

本节通过对数形结合的进一步认识,可以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另外,三角函数的曲线性质也体现了数学的对称之美、和谐之美。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的知识作用和思想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二)课时安排

4.8节教材安排为4课时,我计划用5课时

(三)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考虑了以下几点:

(1)高一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形象思维在学习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本节要紧紧抓住数形结合方法进行探索;

(2)本班学生对数学科特别是函数内容的学习有畏难情绪,所以在内容上要降低深难度。

(3)学会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本节课着眼于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与方法,巩固应用主要放在后面的三节课进行。

由此,我确定了以下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

结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师生共同探索发现正(余)弦函数的性质,让学生学会正确表述正、余函数的单调性和对称性,理解体会周期函数性质的研究过程和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

好学教育:

(2)能力层面:

通过在教师引导下探索新知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自学能力,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情感层面:

通过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问题从抽象到形象的转化过程,体会数学之美,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2.重、难点

由以上教学目标可知,本节重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正、余函数的性质,在探索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难点是:

函数周期定义、正弦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对称性的理解。

为什么这样确定呢?

因为周期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理解上易错;

单调区间从图上容易看出,但用一个区间形式表示出来,学生感到困难。

如何克服难点呢?

其一,抓住周期函数定义中的关键字眼,举反例说明;

其二,利用函数的周期性规律,抓住“横向距离”和“k∈z的含义,充分结合图象来理解单调性和对称性

二、教法分析

(一)教法说明教法的确定基于如下考虑:

(1)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只有内化的东西才能充分外显,只有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他才能灵活应用,所以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2)本节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探索、理解正、余弦函数的性质。

教师始终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探索,而不是自己探索、学生观看,所以教师要引导,而且只能引导不能代办,否则不但没有教给学习方法,而且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和倦怠。

(3)本节内容属于本源性知识,一般采用观察、实验、归纳、总结为主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所以,根据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我采取以问题为解决为中心、启发为主的教学方法,形成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共同探讨的课堂结构形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手段说明: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我采取了以下三个教学手段: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整个课堂以问题为线索,带着问题探索新知,因为没有问题就没有发现。

(2)为便于课堂操作和知识条理化,事先制作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性质表,让学生当堂完成表格的填写;

(3)为节省课堂时间,制作幻灯片演示正、余弦函数图象和性质,也可以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和连贯。

三、学法和能力培养

我发现,许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是:

直接记住函数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