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6Word格式.docx
《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6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6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随着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寻机参战,而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给了美国参战的借口
D.从歌词中可以看出美国的好战、残忍与争霸的欲念
4.1916年,德国发动了“使法国把血流尽”的凡尔登战役。
这次战役是一战中
A.第一次大规模战役B.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C.规模最大的战役D.最大的一次海战
5.列宁谈到这个和约时说:
“当强者踩着弱者的胸脯的时候,签订不幸的、无比苛刻的、无限屈辱的条约,是极端痛苦和无限难过的。
”列宁所谈到的条约指的是
A.《和平法令》B.《布列斯特和约》C.《土地法令》D.《拉巴洛条约》
6.图1是德国的一幅漫画,画面所表现的是一战的胜利者正举杯向普林西普五年前的暗杀行动致谢。
同学们从该图中得出了不同的信息,其中不符合史实
A.图中三位高举酒杯的胜利者代表的是英法美
B.五年前普林西普的行动只是列强挑起战争的借口
C.图片所示的聚会地点是在萨拉热窝
D.漫画反映了德国人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
7.威尔逊认为:
“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
”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放弃中立,参加一战B.召开华盛顿会议
C.签订凡尔赛和约
D.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
8.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合约。
合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合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到拒绝,因此不得不
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③接受英美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④
9.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痛定思痛,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
国际联盟的成立就是这种探寻努力的结果。
国联从一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太光彩的纪录,并放任了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
A.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其霸权的工具
B.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出
C.美国与英、法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使国联成为双方争霸的场所,降低了国联的效率
D.苏联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这大大降低了国联的权威性
10.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西方衰落”的开始,刺激了西半球和远东的世界权力中心的成长。
这里的“世界权力中心”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A.美国和中国 B.美国和日本 C.苏俄和日本 D.苏俄和中国
11.《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194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描写了全世界进步力量和德意法西斯政权之间的第一次较量。
歌颂了世界各地无数国际主义战士奔赴前线,大力支持当地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该作品历史背景是
A.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B.西班牙内战
C.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D.不列颠之战
12.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1929-1932年无疑是一道深谷……在思想知识界及政治舞台上,共有三股势力争霸。
马克思共产主义是其一。
第二种势力则是改良式的资本主义。
至于第三条路,就是法西斯路线了。
”这“三股势力”的典型代表分别对应的是
A.苏联、日本、德国B.中国、德国、日本
C.中国、美国、德国D.苏联、美国、日本
13.希特勒说:
“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止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坚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
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为此,希特勒采取的相应措施有
A.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B.进军莱茵河不设防区
C.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D.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4.在谈及俄罗斯出兵乌克兰时,美国《芝加哥论坛报》认为,“这是美国与欧洲的慕尼黑时刻”。
下列对发生在“一个世纪以前的‘慕尼黑时刻’”评述正确的是
A.承认了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现实
B.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最终破产
C.使德国法西斯得到了“向西进军”的鼓励
D.使德军摆脱了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困境
15.一位英国学者回忆道:
“从德国电台中我起先只听到欢呼胜利的大喊大叫和恶毒的咒骂。
希特勒相信宣传的力量,战争头两年里的成功超出了最大胆的期望”。
德国在战争头两年之所以能如此成功,主要是因为
A.希特勒的宣传所产生的巨大力量
B.德国狂热的民族主义所产生的力量
C.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D.主要的反法西斯国家尚未联合起来
16.1941年英.美两国签署了《大西洋宪章》,宣布:
“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同意未经本民族同意的领土变迁”,“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政府形式的权利”。
对上述主张评价应该是①英美放弃了殖民扩张的政策②反映了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③英美暂时放弃了同苏联对抗的政策④成为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的政治基础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7.1942年元旦,26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其余22国按国名的英文字母依次排列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这:
①表明中国抗战功绩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②说明反法西斯力量的内部矛盾已得以消除③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④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④
18.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声明:
“(日本)执迷不悟……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
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
兹特正式对日宣战。
”这一声明发表的直接诱因是
A.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B.国共第二次合作已正式实现
C.太平洋战争爆发及美国参战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
19.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好转主要表现在:
①苏军转入战略反攻②北非战事结束③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④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场战役,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场战役是
A.不列颠空战B.莫斯科保卫战C.中途岛海战D.斯大林格勒战役
21.英国首相丘吉尔把二战期间的某次战役看作是大英帝国“命运的关键”,这次战役使德军“腰斩”大英帝国的战略企图破产。
以下四张局部地图中,最有可能发生该战役的是
22.二战期间,某次国际会议及其宣言“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所夺取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
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
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该会议是图6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3.图2所示是日本《朝日新闻》所发的一则号外。
作为历
史资料,它可以用于研究
A.明治维新B.甲午战争
C.日俄战争D.东京审判
24.学者们喜欢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德国:
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
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
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它是可恶的。
下列哪件史实可以说明德国是在考问世界:
A.1945年,在纽伦堡对纳粹德国的首要战犯和犯罪组织进行了审判
B.1936年,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
C.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D.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向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下跪
25.右图是位于联合国参观中心入口处有一座雕塑,是一支枪管打结的枪。
寓意联合国所行使的主要职责是
A.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
B.协调国际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
C.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D.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第二百三十一条协约国和参战国政府认定而德国也承当,由于德国及其盟国进行侵略而把战争强加于协约国和参战国政府及其国民的身上造成的全部损失与破坏的责任。
——《凡尔赛和约》
(1)材料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引起的?
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结合这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6分)
材料二欧洲战争刚刚开始时,美国仍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帝国皇储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反应。
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
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
“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三到1917年4月美国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700万美元。
(2)指出材料二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政策是什么?
从材料中找出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优越条件是什么?
(2分)
(3)材料三和材料二内容有何矛盾之处?
这一矛盾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4分)
材料四作为法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前总统雅克·
希拉克曾提出在他死后为他举行国葬,蓬蒂塞利婉言拒绝了,认为这对其他没有享受到死后礼遇的老兵不公。
但在另一法国一战老兵路易斯·
卡泽纳夫去世后,蓬蒂塞利终于同意日后可以“以纪念死去战友们的名义”为自己举行国葬。
3月17日,法国政府在拿破仑墓所在地巴黎荣誉军人院为蓬蒂塞利举行葬礼。
(4)关于应不应该给蓬蒂塞利举行国葬,也有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应该,一种认为不应该。
你的观点如何?
说明你的理由。
27.1919年战胜国代表举行巴黎和会,它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也留下了一些棘手的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有三个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的地位。
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
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
“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材料二:
《凡尔赛和约》的苛刻条件不论对胜利者还是战败者来说,其后果都是危险的,德国是一个大国,有恢复元气的巨大能力,没有什么能阻止这一点。
——威廉·
J·
本内特《美国通史》
材料三:
出席巴黎和会本身,中国已经部分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新形象,并且参与了世界新秩序的创建……不签署凡尔赛和约,从而迫使全世界关注中国的状况,并为山东问题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顺利解决奠定基础。
。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1)阅读材料一,指出“第22条”出自哪个文件?
并概括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三个特点。
(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按照“不论对胜利者还是战败者来说,其后果都是危险”的思路,请您谈谈对《凡尔赛和约》的认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对中国的影响?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一战的爆发,或多或少是欧洲领导人心血来潮的结果;
与此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穷兵黩武的国家之间的侵略行为……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轴心国的战事扩张愈演愈烈。
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林的极权政体充满怀疑,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于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随着20世纪30年代的延续,一个越来越清楚的事实是,把国际安全的保证完全寄托在国际联盟的身上是毫无意义的。
……
——迈克·
亚达斯等《喧嚣时代·
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日本没有进入美国的经济区域,而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
当时就是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
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
向白人世界的移民受到排斥,日本为了解决每年增加的100万人口问题,自然要利用满蒙这一新天地……
——中村粲《大东亚战争的起因》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有三种趋向。
一种是以苏联为首的世界人民同西方民主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止法西斯侵略,推迟和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种法西斯势力同西方民主国家暂时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不断蚕食中小国家,并在向英法开战之前首先进攻苏联……第三种是苏联孤立自保,希特勒实现声东击西,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进攻西欧国家。
——王斯德《世界通史·
第三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5分)
(2)概括材料二中日本在二战期间侵华原因的观点。
(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趋向相吻合?
(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另外两种趋向未能最终出现的原因。
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参考答
26.
(1)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
(1分)不正确。
(1分)19世界末期20世纪初,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
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疯狂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中立”政策。
(1分)“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
(1分)
(3)矛盾之处:
材料一宣称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1分)材料二大量贷款给协约国集团。
实质问题:
这种前后矛盾的表现正说明美国统治集团不甘心置身事外,而是打着“中立”的旗号,积极地参与战争,表现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4)应该。
理由:
蓬蒂塞利参加了一战,保卫了祖国,是法国的英雄,举行国葬理所应当。
不应该。
蓬蒂塞利当时参加的是争夺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保卫祖国不过是当时资产阶级政府用来欺骗蛊惑民众的说辞而已。
蓬蒂塞利充其量就是资产阶级政府的炮灰,根本不能算是英雄,所以不应该举行国葬。
(2)认识:
对战胜国来说,和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目的,达成一定的妥协,但没有根本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
和约是在战胜国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签订的,由此建立的和平并不长久。
(4分)对德国来说,它是个人口众多、经济潜力巨大的国家,随着国力的恢复和增长,必然要摆脱和约所强加的束缚;
和约激发的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在德国蔓延,潜伏着挑起战争的危险。
(3)1919年,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巴黎和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形象,并且参与了世界秩序的创建,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2分)但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决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
(2分)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为山东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2分)(任意两点4分)
28、
(1)主要原因:
法西斯国家疯狂的扩张和侵略;
国际社会未能及时制止法西斯的侵略;
英法等西方国家与苏联之间的竞争和矛盾,特别西方国家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仇视;
英法等西方国家内部的矛盾;
反维护国际安全的希望寄托在国际联盟身上。
(2)观点:
日本没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各国利用自己的势力范围排斥他国经济扩张;
日本需要解决每年不断增长的人口所带来的问题。
(2分)(任意1点2分)
认识:
贸易或人口问题等均以不损害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前提;
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模糊了战争的侵略性,是在为侵略战争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