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生产标准园项目申报材料模板项目申报必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3427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果蔬生产标准园项目申报材料模板项目申报必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果蔬生产标准园项目申报材料模板项目申报必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果蔬生产标准园项目申报材料模板项目申报必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果蔬生产标准园项目申报材料模板项目申报必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果蔬生产标准园项目申报材料模板项目申报必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果蔬生产标准园项目申报材料模板项目申报必备文档格式.docx

《果蔬生产标准园项目申报材料模板项目申报必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果蔬生产标准园项目申报材料模板项目申报必备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果蔬生产标准园项目申报材料模板项目申报必备文档格式.docx

甘肃省财政厅

甘肃省农牧厅

二〇一〇年五月

一、立项依据

进入21世纪后,人类为了健康,对食品的安全和营养要求日趋迫切,因而无公害蔬菜生产己成为世界性的生产主流。

从消费层次看,我国城乡居民生活在基本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正向小康迈进,消费观念逐渐转变,对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是对食品的要求在品种和质量两个方面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一是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品质要优良、营养要丰富、风味口感好;

二是对加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拒绝接受滥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人工合成色素的食品;

三是对食品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特别关注是否有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细菌污染、以及滥用化肥造成的污染等。

无公害、无污染食品,特别是绿色食品消费观念正在影响居民的日常购买行为,一方面体现了人类关注自身健康、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正在增强,另一方面也为绿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关税壁垒降低的情况下,技术壁垒尤其是“绿色壁垒”正在加强,国内市场由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发生了根本转变,许多大中城市相继实行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市场竞争已全面进行质量和技术的竞争,市场的消费已导向对农产品多极化、营养化、优质化、专用化的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建立名、优、特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切实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

2009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73亿亩,总产量6.02亿吨,人均占有量440多公斤,超出世界平均水平200多公斤,蔬菜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国已基本形成了华南冬春蔬菜、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东南沿海出口蔬菜、西北内陆出口蔬菜以及东北沿边出口蔬菜八大蔬菜重点生产区域。

由于我国东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夏季气候炎热和大气“温室效应”的不断增强等原因,蔬菜生产,尤其是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生产受到抑制,初秋供应短缺,形成了明显的“秋淡”,且持续时间愈来愈长,一般从七月中下旬开始,到九月底结束。

当前东部和中部地区秋季蔬菜供需紧张的矛盾,是我国蔬菜生产实现周年生产、均衡供应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每年6-10月,受我国南方及沿海地区灾害性气候的影响,蔬菜价格比平时要高出1倍以上,而且货源不足。

在此期间蔬菜缺口每月在300万吨左右。

以上海为例,7-9月份的自给率不足30%,每月需从外地调入鲜菜15万吨以上,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每年台风期间蔬菜短缺,菜价成倍上涨,日均鲜菜的缺口在万吨以上。

陇西县蔬菜生产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有一定的规模,其高原夏菜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走规模化生产之路以来,种植规模和产量都有了显著的增长,目前高原夏菜商品现代化的进程正处于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的形态,逐步发展到以现代商品形态进入流通领域的过渡阶段。

随着农业结构的转变,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陇西县高原夏菜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目前已成为农业产业中发展速度较快、质量较好、效益较高的支柱产业之一。

陇西县已经成为我国西菜东调的主要基地之一,蔬菜种植也成为陇西县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还带动了劳动就业、蔬菜企业、蔬菜保鲜储运产业和加工运输等产业的发展。

陇西县地处定西地区中部、渭河沿岸,全县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7℃,年平均无霜期146天,年降雨量445.8㎜,年平均日照时数2292小时,土地肥沃,沿川保灌面积大,光照充足,适宜各类蔬菜生长发育。

蔬菜是陇西县四大优势产业之一,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平均亩产1500公斤。

其中露地蔬菜17750亩,总产量25309吨,其中复种蔬菜16000亩,总产量23309吨,总产值1521.9万元,总纯收入755.8万元,地膜蔬菜22550亩,总产量27276吨,大棚7660亩,总产量15891吨,日光温室3110亩,总产量15861吨。

目前,已初步形成文峰高效节能温室蔬菜生产基地;

南安5000亩大棚蔬菜生产基地;

巩昌、菜子千亩大葱生产基地和柯寨、首阳千亩无公害茄子生产基地。

陇西县千亩高原茄子反季节无公害生产基地位于西河沿川的菜子镇陆家庄和渭河河谷的巩昌镇靛坪村,该区域均位于河谷冲洪地区,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海拔1800—2180米,年平均气温7.8℃,≥10℃有效积温1840—2437℃,无霜期160天,平均降雨量450mm,日照时数2500小时,太阳辐射量141.千卡/平方厘米,光能资源十分丰富,土壤肥沃,是多年来我县优质茄子的主产区和高产区。

项目区内农民有着丰富的茄子种植经验和悠久的种植历史,其产品以初级产品的形式遍布周边地市。

生产的茄子个大、口感好、着色良,不仅满足了本县的需求,还远销岷县、漳县、青海、内蒙、西藏等地。

目前,区域内茄子常年种植面积2000亩左右,亩产6500~7000㎏,以杭茄一号、杭茄三号、引茄一号、杭丰一号杭茄三号、农友长茄等为主栽品种。

综上所述,陇西县作为甘肃省无公害蔬菜产业规划区之一,在环境条件、交通运输、蔬菜生产发展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在陇西建立高原反季节无公害茄子生产标准园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内容、总体目标

1、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拟在陇西县菜子镇陆家庄和渭河河谷的巩昌镇靛坪村建设1000亩无公害优质高原夏菜茄子标准园,其中菜子镇陆家庄600亩,巩昌镇靛坪村400亩。

引进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质高产品种8——10个,建设标准化育苗基地一个,制定相关优质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2个;

引进示范生物农药防治,和防虫网防虫示范五个。

举办无公害茄子生产技术培训班12期(次),印发宣传资料1.5万份。

2、总体目标

(1)高原反季节标准园茄子亩产(鲜茄)达到8500kg,亩产值10000元,标准园茄子总产量达到850万公斤,总产值达10000万元。

(2)标准园内生产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收获及后续管理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范围。

(3)通过技术培训和标准化技术的推广、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达到蔬菜生产标准化,实现区域生态良性循环。

使项目区茄子种植农户户均增加纯收入750元,达到项目带动总体脱贫的目的。

三、关键技术问题与创新点

1、关键技术

一是把好生产基地选择关。

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条件是影响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而,生产基地的选择是无公害农产品的关键环节。

只有无污染,生产潜力大,生产规模及品种相对集中的地域,才有可能生产出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产品。

该项目茄子生产基地选择在菜子镇陆家庄和渭河河谷的巩昌镇靛坪村,交通便利,附近无工矿企业、医院,空气质量好,灌溉水有保证,且水质完全符合优质蔬菜生产要求标准,具备适宜高原茄子反季节生产所要求的的独特气候,多年来是我县茄子生产的主产区和高产区。

农民有丰富的茄子种植经验和良好的经济基础,茄子生产是该区域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是严格推行无公害茄子生产技术规程。

肥料施用以有机肥为主,底肥为主,实行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坚持以预防为主,生物防治为主,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的原则,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安全间隔期,建立良好的生态平衡(作物—土壤—害虫—天敌),使用药剂防治时严格按照GB4285、GB/T8321规定执行。

三是严格投入品管理。

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严格执行农药禁用和限用目录,规范农药、化肥使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在基地内使用。

2、创新点

一是加强组织管理。

为了强化对茄子标准园建设的组织管理,对无公害茄子生产实行全过程的监管,保证生产的茄子安全、优质、营养,特成立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财政局局长、县农业局局长及项目乡镇乡镇长为组员的行政领导小组,专庄负责基地建设、物资配套和资金使用等。

成立由县农技中心主任任组长、技术人员为组员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高原茄子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的操作,技术培训,产地环境及产品质量的检测,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等。

同时,由陇西县茂源菌菜专业生产合作社负责产品的销售、运输、包装等问题,确保标准园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是加强宣传、培训力度。

技术人员要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切实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的宣传和培训。

三是建立完善监管制度。

项目实施中,严格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种子、统一种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收获销售”的“五统一”要求,做到生产有规程,过程有记录,质量有保障,建立一套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体系,保证生产的茄子安全、优质、营养。

四、技术路线

1、品种选择:

引进和选用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应市场,连续结果能力强的中、晚熟茄子品种种子质量要求符合GB16715.3—1999二级以上。

通过设立品比试验选择主栽品种。

2对当地茄子种植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根据高原无公害农产品要求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操作规程。

3、建设标准化育苗基地一个,统一向项目区茄子栽培户提供优质合格种苗。

4、引进新型生物农药或无公害农药进行综合示范防治。

5、对项目区所有土壤进行肥力化验,做到100%测土配方施肥。

6、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示范田50亩,分布于项目区各主要生产小组、社,使操作规程更加科学合理。

7、加强投入品管理和安全使用。

五、基础条件

1、主持人基本情况

项目主持人苟永平,男,汉族,农艺师,2003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先后编写甘肃省陇西县中药材新品种引进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陇西县专用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基地建设、陇西县循环生态生产模式技术推广示范、陇西县马铃薯综合增产集成技术推广、陇西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马铃薯良种工程、陇西县马铃薯良种扩繁基地建设、陇西县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陇西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报标准文本等30多项次,参与实施2005年陇西县农村沼气国债项目、陇西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项目、陇西县优质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陇西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陇西县中心乡站建设项目、陇西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2005年被陇西县县委、县政府授予“2005年度先进个人”称号,2007~200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

2、人员、设备、设施等条件

项目承担单位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于1988年3月,隶属于陇西县农业局。

中心下设办公室、植物检疫办公室、农业技术推广站、植保植检站、土壤肥料工作站、园艺站、菜子原种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首阳高科技示范园等机构,是集推广、培训、指导、宣传、生产、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参与制订全县农业发展规划,负责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指导工作(如作物栽培、病虫防治、土壤肥料、农田环境监测等),组织农业科技攻关、示范应用和管理工作,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协调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关工作。

拥有培养室、化验室、图书资料室、养虫室、标本室、观测园、试验示范科技园区、微机室等,设备先进,可全方位的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农业信息、病虫情报、警报、检疫、检测、化验、培养结果、试验、示范类农资使用效果,承担农业项目的实施、鉴定、原种生产、农资购销,农业“一法两例”的贯彻执行。

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有职工89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1名,其中推广研究员1名、高级农艺师12名、农艺师18名、助理农艺师10名。

承担本项目的主要技术人员6名,其中高级农艺师2名、农艺师4名。

3、工作基础

陇西县农技中心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己任,农技推广围绕本县四大支柱产业,突出农业特色,按照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的原则,地膜覆盖、日光温室、药剂拌种、旱作农业、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种植等20多项农业科技推广获得成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先后有74项科研项目取得了地级以上的科技进步奖,荣获省、地、县农技推广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六、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显著。

项目建成后,高原反季节茄子标准园亩产达到8500kg,亩增产300㎏,增产率11%,亩产值10000元,亩新增产值400元。

标准园茄子总产量达到850万公斤,总产值达900万元。

项目区茄子种植农户户均增加纯收入800元,经济效益显著。

2、社会效益突出。

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群众优质农业及效益意识,生产无公害产品的意识,形成了蔬菜产区人人懂得无公害生产。

充分发挥了产业优势,规范了农资市场,实现了蔬菜质量监控,给全县蔬菜生产走向优质、安全、营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从全局看,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可解决项目区农民脱贫问题,还可以丰富东部和中部地区八、九月份淡季蔬菜供应,缓解夏秋淡季供需矛盾,对平抑菜价,稳定社会具有突出的社会效益。

3、生态效益良好。

项目建成后,由于全程采用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对于陇西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还草,带动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减轻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七、经费预算与用途

1、经费预算

本项目总投资80万元,其中申请省级补助资金20万元,项目区农户自筹45万元,项目实施单位自筹15万元。

2、资金用途

(1)高原反季节无公害茄子生产亩投资330元(种子费用140元、茄子专用肥费用130元、种子处理及病虫害防治药剂费用60元),其中:

种子、茄子专用肥、种子处理及病虫害防治药剂购置费中由省级补助资金解决200元,1000亩共计20万元。

地膜购置等费用由项目农户自筹解决13万。

(2)育苗基地建设:

建设需总费用40万元,地方政府补贴15万元,农户自筹25万元。

(3)技术培训费4万元。

由项目实施单位自筹解决。

(4)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示范10亩,总费用3万元。

以上共计80万元。

八、申报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月日

九、县(区)财政局意见

十、县(区)农牧(农业)局意见

十一、市(州)财政局意见

十二、市(州)农牧(农业)局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