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3055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但是也流传着许多公司帝国不老的传说。

我们都已听过许许多多关于强盛的公司帝国兴起和长盛不衰的传奇,但是有谁问过,他们为什么?

管理创新、简化操作,几乎是这些企业的不二法宝。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则是这个法宝灵魂的核心。

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健全,岗位设置、职责划分交叉重叠等现象严重,将已订立的内控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相关检查,而不顾其执行实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行为、新的市场工具不断涌现,不少企业管理人员不能适应这种要求,没有能力制订相关内控制度或是制订的制度环节过多,成本过高,没有操作性,在实践中根本不能起到控制的作用。

内控不完善,执行不得力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要提高内控质量,必须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立原则的指导下,准确定位内控目标,加强内控基础工作建设,并通过三位一体的内控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问题。

关键词:

内部会计成本效益环境制度监督

标准作业程序(SOP)企业资源规划(ERP)

引言

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

目前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还缺乏一个成型的标准体系,许多规范的诸多内容是非常原则性的,在现实中的可操作性相对较差。

会计核算人员也往往不能积极主动参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工艺流程、经营特征等,造成会计核算与生产经营环节相脱节,会计人员只是为了核算而核算,为了监督而监督,起不到提高经营效率、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

规范的缺失与失效都会影响规范的有效性。

正是由于没有一个可操作性较强的内控判别原则,制约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建立内控制度实施原则,对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和完善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整体的效率和效果具有着提纲挈领的重要意义。

设立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的最大负作用是“牺牲效率、培养官僚主义”,要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但是要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任何分工、审核、制衡,都必须考虑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如果分工和制衡的成本高于其效益,则不应当采用该项控制。

控制只有在经济上可行或处于有关健康、安全等类似的“至高无上”的观念的考虑才能得以实施。

任何控制行为均会产生成本,控制成本包括控制自身的有形成本人力物力等,以及由于实施控制而造成的机会和时间的丧失以及员工对控制的反感和不满所造成的无形损失。

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中,一定要将这些成本与不实施控制而产生的不测事件、错误、低效率和舞弊使组织受到损失的风险联系在一起进行权衡。

针对中小企业的薄弱环节、对企业成败有直接影响的方面,如影响盈亏、成本的重要事项,应严格控制;

次要的事项,根据中小企业的能力限制,可简单控制或不控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清主次。

在企业中,通常80%的利润取决于20%的项目(即经济学理论通常所说的2/8法则),因此,我们在处理事情时,不要因小失大,要把握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简化工作是所有成功主管的共同特质,工作愈简化,愈不会出问题。

2.适用性原则

它是指企业建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适应企业的特点和要求。

对某一特定企业来说,评价其内部会计控制的适用性要注意以下内容:

控制点的设置是否合理;

有没有安排过多或不必要的控制点;

在每一个需要控制的地方是否都建立了控制环节;

控制职能是否划分清楚;

人员间的分工和牵制是否恰当,既不能分工过细,又能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

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不仅要有原则性,而且还应根据其目标、任务、环境、人员素质的高低等因素的变动而具有灵活性。

比如建厂初期多为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再要求加大相互牵制相互制约,既无必要也是一种浪费,即便是事业做大了,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不同的,怀疑或牵制一个不可疑的人不但会加大人力物力成本,更会降低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广,各有特点,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不能照搬大企业的做法,而应当根据本企业业务、规模等特点,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企业情况的控制制度。

3.以人为本的原则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事耳”,这在我国古代,已成共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而言,就是建设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在普通公司中人们最关心的是降低风险、尊重上级和中庸无为,对于最受推崇的公司,他们最注重的是团队协作精神、对员工公平对待,教育与培训、激励和创新。

哈佛大学的研究显示,人的潜力在缺乏激励时,只能发挥20%-30%,而在良好的环境下,可发挥到80%-90%。

在人才的选拔使用上不拘一格培养选拔优秀人才。

不论年龄大小、资历深浅,只要有才能、有水平、有贡献,就应委以重任,给予应有的待遇,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在人才使用上,要坚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当他们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加以教育和培养,对于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尽可能地帮助解决。

同时,人才要能经得住困难与逆境的磨练和考验,在用人时要彻底摆脱“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中庸行为。

我们允许犯错误和改善不足之处,但绝不欢迎止步不前的旁观者。

把一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分成若干处理步骤,由不同人员分别完成,不得一人包揽,至少形成“两线一点”或“三线两点”(所谓“三线”是指票据传递线、货币传递线、产品传递线:

“两点”是指票与货币核对点、产品与发票核对点)。

帐钱分管、帐物分管,即会计人员和财产物资的经营人员要独立开来,会计不能即管帐又管物,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下一道会计程序要对上一道会计程序进行检查等。

5.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责是核心,权是履责的必要条件,利是履责的源动力,企业必须建立经济责任制度,规定有关责任人员的工作职权和经济责任,以及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办法,统筹责权利,共创利益,共同发展、、、、、、

6.不断变革原则 

由于中小企业内外环境及公司前景的不确定性,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企业应当及时发现所存在的缺陷,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一个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应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以人为本,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实事求是不断变革的控制制度和程序。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本目标

 1、保证企业决策依存信息的正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决策越来越依赖于各种错综复杂的财务经营信息。

管理者需要利用相关、可靠和及时的信息来控制组织的行为。

事实上,控制和信息是密不可分的,决策导向的信息受制于内部控制,没有完备的内部控制便不能保证信息的质量。

也就是说,管理者需要利用信息来监督和控制组织行为,同时,决策信息系统特别是会计信息系统也依赖于内部控制系统来确保提供相关、可靠和及时的信息。

否则,管理者的决策就有可能给组织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2、保证各部门遵循已制定的政策、程序和法律法规。

为了协调组织的资源和行为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者将制定政策、计划和程序,并以此来监督运行,适时做出必要的调整。

同时组织还必须服从由社会通过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以及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因素等所施加的外部控制。

遵循企业内部的政策、计划是为了保证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遵守法律、法规,则有利于企业避免来自外部政府的惩罚损失。

内部控制如果不能充分考虑这些限制因素,就会威胁组织的生存。

3、有效保护组织的资源。

传统会计中关于资产的概念排斥了一些重要的经济资源,如人力资源及其信息。

要达到组织的目标,必然要对这类资源加以保护,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否则,人的能力和知识也会被破坏或流失到其他组织中去。

如果资源不可靠、损坏或丢失,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保护各种有形与无形的资源,一是确保这些资源不被损害和流失,二是要求确保对资产的合理使用和必要的维护。

在现代社会,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其遗失、损坏和失窃也会影响组织的竞争力和运作能力。

因此,一个组织的数据库必须防止非授权的接触和使用,设置计算机密码和操作口令,对资产接触人员进行权限的限制,制定严格的物资流动程序等。

人力资源是组织获得竞争力的根本性财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一个组织行动能力的“放大器”。

一个组织的员工队伍代表了组织在培训、技能和知识上的大量投资,其作用是难以替代的。

因此,工作环境,尤其是内部控制环境不仅要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要培养其对组织的忠诚。

4、经济且有效地利用组织资源。

因为所有的组织都是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运作,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取决于能否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

制定和设计内部控制必须根据能否保证以最低廉的成本取得高质量的资源(经济性)和防止不必要的多余的工作和浪费(效率)。

例如,一个组织能够经济地取得人力资源,但可能因缺乏必要的训练和不合适的生产计划而使得工作效率很低。

中小企业应依靠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整的会计核算,进而编制财务报告,并采用运筹学的方法分析各个经营指标的经济性,考察企业是否存在设备未能充分利用、费用核算不规范、工作人员是否超标和生产开工不足等情况,还要讲究人才的使用效率,即智能效率,以防止窝工或因嫉妒不团结而产生的内耗现象,保证提高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

管理者必须建立政策和程序来提高运作的经济性和效率,并建立运作标准来对行动进行监督。

5、确保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

中小企业的诸多经营活动和一切内部控制措施都是为了经营目标的实现。

任何组织要有效实现组织的目标,就必须及时对那些构成组织的资源(财产、人力、知识、信息等)进行合理的组织、整合与利用,这就意味着这些资源要处于控制之下或在一定的控制之中运营。

如果一个组织未能实现其目标,那么该组织在从事自身活动时,一定是忽视了资源的整合作用,忽视了经济性和效率性的重要性。

一家企业有优秀的工作人员和先进的设备,但如果这些条件没有进行合理的组织、整合与利用,这家企业是没有效率的。

例如,如果病人因为医院不良的饮食而不能使患者痊愈,这家医院就没有实现其目标。

一家企业因为业务、生产、发货、采购等某个部门,某个工作人员的情绪化或任意两者之间的不协调都可能失去任何商机。

因为内部控制系统的目标就是直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所以所有的组织活动和控制行为必须以促进实现组织的最高目标为依据。

 

会计控制的对象是产品价值形成全过程,控制活动应出现在整个企业的各个阶层和职能部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能留下漏洞。

控制活动应落实目标责任制,以总的会计控制目标为起点,将会计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层次的每个部门直到每个人,同时,确定相应的权利和责任,这样才能将内部会计控制活动落到实处,真正把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置于一个严密的网络系统控制之下。

目标细化分解后,最下一级的每一个细分的子目标被认真地执行完成,那么其上一级的目标也会被完成,层层推之,最高的总目标也一定随之完成。

中小企业规模小、技术构成较低、机构简单、人员精悍,因而要结合这些特点,从“简洁、实用、高效”着眼,逐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建立和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

(一)、优化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内部会计控制环境指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加强、削弱、影响会计政策、程序与实施效果的各种因素的统称。

环境建设是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控制环境因素包括单位管理宗旨与经营方式、企业组织结构、分配权力与确定责任的方法、人事政策等。

环境控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是管理当局及所有执行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及其胜任控制的能力。

内部控制必须由公司所有者来制订,制度的设计必须有约束经营者行为的内容,负责日常内部会计工作的会计负责人必须由所有者来任免和奖惩,组织结构上会计负责人向所有者负责,与企业经营者相互独立,这样才能有效实施对日常经营活动的会计控制。

从本质上来看,内部会计控制环境是一种文化和精神,影响着内部各成员、各环节制衡、接受和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和理性,反映着控制过程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主要包括监控意识、监控活动。

监控意识是指对内部会计监控的认识,特别是高级管理层对监控的认识程度和深度,这决定了内部会计监控环境的健全和监控措施的到位性。

监控活动是指对内部会计控制运行质量不断进行修正、评价、控制的过程。

对监控过程中发现的内部会计控制缺陷,应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重大事项应向最高管理层报告。

 1、适应外部控制环境,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就外部控制环境而言,组织必须服从于社会通过法律和法规、职业道德、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等表现出的一系列要求,尽管管理者不能轻易地对外部环境施加影响,但为使内部控制能有效运行,管理者一定要建立一个内部控制系统来确认和满足组织的外部环境要求。

组织的内部控制环境是指那些可由管理者自身主观努力而设计和决定的影响因素。

如组织形式、组织结构、组织形象、员工行为、资源规模与结构等,这众多的因素又影响和决定着组织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涉及员工对组织运行方式的集体感受,对组织如何处事的共识,组织文化既反映又影响员工的态度与行为。

在一个组织中,如果其文化氛围是官僚和墨守成规的,员工就倾向于遵从“本本主义”的行为方式;

相反,在以激励为导向的文化中,“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的勇于创新挑战的观念便会盛行。

2.加强人文环境建设。

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使诚实人能保持诚实,并不能有效防范管理者的道德风险。

在一个组织中,管理层如果不够正直不能很好地遵守道德规范将会严重干扰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

对不相容的岗位和职务,即使采取职责分开的控制手段,如果员工们企图共同串通和欺诈的话,控制所防范的风险和不测事件仍会发生。

对组织而言,利益冲突,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与组织利益的冲突,会对控制系统构成显著的威胁。

所以内控制度一旦建立,必须全面开展培训工作,使所有相关人员不但熟悉它,而且要掌握其操作方法,并自觉做好相应的工作,确立企业的共同价值体系。

社科院哲学专家李泽厚先生在《历史经验和“中体西用”新释》一文中指出:

西方文化进入了后现代化,中国文化是前现代化文化,前后现代化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

例如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重视精神而非物质的享受;

重视财富平均、社会福利;

在人际关系上重视心理温暖;

在对待人生上重视伦理和审美,认为人本身即是目的,超功利,轻理性,否认科学能解决人生问题;

在思维方式上认为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几乎无分轩轾。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给解决现代社会的种种危机,确立后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提供了一套完整而深刻的可资借鉴的理论体系。

同时,东方管理学创始人复旦大学苏东水先生,认真研究了东方管理的特点,发现其核心就是三句话:

以人文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考虑人性需求,满足人性需求;

所谓以德为先,就是以文化为出发点,寻求最大认同度;

所谓人为为人,就是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再让别人把事情做好。

因此,东方管理文化的精髓,就是研究人性需求,确立共同价值体系,寻求文化认同,树立良好人文环境。

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内部会计控制的最佳守夜人。

 3、密切注意环境变化。

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可能会因其运行环境发生变化而削弱。

管理者一定要密切注意环境的变迁和组织运行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求不失时机地调整和改进内部控制系统。

 

(二)量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个成功的企业有两本书要读好,一本书是红皮书,是公司的策略,即作战指导纲领;

另一本书是蓝皮书,即SOP(标准作业程序),而且这个标准作业程序一定是要做到细化和量化。

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SOP的精髓,就是将细节进行量化。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量化内容主要包括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

1.建立严密的财务控制体系

——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

是指一项经济业务集中由一个人办理时容易发生错误或舞弊行为,对于这类不相容职务不能由一个人兼管,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合理分工、共同负责的制度。

第一,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和执行该项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第二,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和记录该项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第三,记录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和审核该项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第四,保管某项财产的职务与记录该项财产的职务要分离。

 ——授权批准控制制度。

要求中小企业明确规定涉及财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经办人员,包括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会计系统控制制度。

要求中小企业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工作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系统控制制度包括企业的核算规程、会计工作规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

2、现金流量预算控制

中小企业应通过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来实现现金流量控制。

即要求企业加强现金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坚持“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明确现金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

同时,根据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制定出分时段的动态现金预算,对日常现金流量进行动态控制,及时发现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实施预算资金审批制度。

3、销售与应收账款控制

企业的销售业务涉及钱、单、货三个方面。

产品销售或提供了劳务后,账单(发票)就得开出去,货币就会跟着收进来,或者随之形成账款的追索权。

在钱、单、货三个方面,产品是前提,如果产品不销售,其余就无从谈起;

货币是中心,所有的控制都是紧紧围绕账款的收进而进行的,保证货币正确无误地收进,是控制程序的基本任务;

单据是关键,产品是根据单据发出的,账款是根据单据计列和收取的,失去了单据,控制就失去了依据。

因此,收入业务控制程序的设计,既要把握这三个方面有机联系而综合考虑,又要将这三个方面分开单独进行考察和控制。

“三线两点理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概括出来的,也是目前比较完善、完整的收入控制程序。

所谓“三线”是指单据传递线、货币传递线、产品传递线;

“两点”是指发票与货币核对点、产品与发票核对点。

“三线两点”的主要精神就是把单、钱、货分离成三条相互独立的业务进行传递,在三线传递线的终端设置两个核对点把这三条线连接起来进行控制,让经手产品的人不经手单据和货币;

经手单据的人,不经手产品和货币;

经手货币的人不经手单据和产品。

从而形成三线业务传递线,而每一条业务传递线又由许多传递链条或传递环节组成,这些链条和环节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或部门担任,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每向前传递一步,就对上一步的传递工作进行核查一次,以保证每条传递线、传递结果的正确性。

最后再将三个传递结果集中在一起进行核对,这就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控制系统的可靠程序。

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核算体系,财务核算准确详实,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并且真实完整。

同时必须制定相应信用政策评价客户资信程度。

通常从信用品质、偿还能力、资本、抵押品、经济状况等五个方面来评价客户的资信程度,从而选择资信、信誉良好的客户,而拒绝那些资信、信誉较差的客户。

中小企业可以结合销售合同、确立收款率和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落实专人专职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提高资金周转率。

4、实物资产控制

实物资产控制是为保证企业实物资产安全、完整而采取的会计控制措施。

具体内容主要有:

第一,建立实物盘点制度。

定期盘点存货等实物资产,与记录相比较,看是否存在缺损现象,并查明原因。

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实物资产相关文件的接触人员,以保证资产的安全。

第二,及时入账。

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必须立即入账,特别是现金、银行存款,要做到日清月结,防止挪用,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第三,做好档案保管,建立实物资产会计档案保管制度,便于业务复查。

5、财务风险控制

债务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

有效地利用债务,可以大大地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收益。

当企业经营好、利润高时,高负债会带来企业的高速增长。

但是负债经营要承担相当的利息费用,并且债权人对企业的资产有优先求偿权。

如果经营不善,或出现其他不利因素,则中小企业资不抵债,破产倒闭的危险就会加大。

6、管理信息系统控制

准确流畅的信息与沟通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是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生命线。

企业所有员工必须从最高管理阶层清楚地获取承担控制责任的信息,并及时取得和交换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

在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信息与沟通:

(1)内部会计制度设计应含义明确、表述清晰、通俗易懂

(2)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不仅有利于由上而下的沟通,还要保证信息由下而上的反馈(3)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强调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与实现员工利益的一致性,使内部控制制度从一种约束变为员工的内在需求。

7、采购供应与应付帐款控制

采购的物资和生产销售要求相一致,严格执行采购计划。

防止为了个人私利而牺牲企业利益的行为发生。

严格物资入库的验收、支出的报销、业务内容和金额的记录制度,保证账面数量与实际获得数量相一致。

真实揭示企业已享有的各种采购的折扣和折让,合理地冲销相应的应付账款,防止将企业享有的折扣或折让隐匿起来,避免企业获得的利益为私人占有。

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健全采购比价招标制度,防止高价采购拿回扣等行为,实行按计划领料,按限额领料,成本共担,利润共享等领用制度。

8、成本利润控制

处在现代竞争环境的企业要保持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与商业合作伙伴充分协调,以建立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价值链,进而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

ERP通过运用最佳业务制度规范以及集成企业关键业务流程来不断提高企业市场需求反应速度进而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中小企业因受财力物力所限,在有能力开发自己的ERP软件之前,对于稍懂软件编程的人来说,电脑软件并无神秘之处,我们完全可以套用ERP管理的思路,用几乎零成本的OFFICE系列软件组合开发采购供应子系统,生产销售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等,既能满足企业目前所需,又能为企业以后开发自己的真正ERP软件积累相关经验,大大降低未来软件开发成本。

9、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对制定的审批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 

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企业内的费用支出要实行“一支笔”审批, 

编制凭证先审核后记帐, 

开支票实行印鉴分离复核制。

第一、确定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

每年初, 

对企业领导、总会计师、财务科长以及有关机构负责人审批财务收支的范围和最高限额予以下达, 

从而加强管理、明确责任, 

对超过限额的财务收支制定明确的报批手续。

第二、 

确定财务收支审批手续, 

对经办人、审核人、批准人等应当履行的手续及其应承担的责任予以制度化。

第三、 

加强财务收支监督,明确对财务收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