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安庆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本科论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2123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7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gis的安庆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本科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基于gis的安庆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本科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基于gis的安庆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本科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基于gis的安庆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本科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基于gis的安庆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本科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gis的安庆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本科论文文档格式.docx

《基于gis的安庆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本科论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gis的安庆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本科论文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gis的安庆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本科论文文档格式.docx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而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1前言1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

1.2研究现状1

2研究区域旅游资源概况和数据分析方法2

2.1研究区域旅游资源的概况2

2.2研究数据分析方法3

3安庆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分析4

3.1制作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图4

3.2旅游资源空间的缓冲区分析6

3.3主要交通干线的缓冲区分析8

4结论与建议11

4.1结论11

4.2建议11

4.2.1提高旅游城市质量11

4.2.2加快对交通线路建设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摘要

本文主要以安庆市的旅游资源空间和分布为研究对象,利用GIS技术对安庆市地区旅游资源的结构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

首先其中主要以安庆市区、岳西县、潜山县三个主要旅游城市为中心,以25km为最大缓冲区半径,以5km为间隔距离做缓冲区分析,从而得出以三个城市为驻足地进行旅游的旅游景点空间分布信息及距可达景点的空间距离。

然后基于该三个城市内三条主要交通线路,以7km为最大缓冲半径,以2km为间隔距离做缓冲区分析,为自驾车旅游者提供了可以到达景点的空间信息。

最后总结出安庆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结论,提出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理念和旅游资源发展建议。

关键词:

旅游资源;

GIS;

空间分布;

安庆市

Abstract

ThispapertakesAnqingcityregiontourismresourcesandspacedistributionwereanalyzedastheresearchobject,usingGIStechnology,thestructureofAnqingcityregiontourismresourcesandspacedistributionwereanalyzed.FistWithAnqingcity,YueXi,QianShan,thethreemajortouristcityasthecenter,with25kmradiusofthebuffer,with5kmdistancedobufferanalysis,revealedinthreecitiestostoptourismtouristattractionsofthespatialdistributioninformationspacedistance,anddistanceofspots.ThanBasedonthreemaintrafficrouteswithinthemaincity,7kmradiusofthebuffer,thebufferanalysisisdoneto2kmdistance,offerself-drivetouristscanreachspatialinformationofthescenicspots.FinallysummedupthecharacteristicsofthespatialdistributionofAnqingcitytourismresources,putforwardtheconceptoftheregion'

stourismresourcesdevelopmentandtheoveralltrainofthoughtandSuggestionsonthedevelopmentoftourism.

KeyWords:

tourismresources;

Thespatialdistribution;

GIS;

Anqingcity

1前言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旅游业是指以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为目的,为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创造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随着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带薪休假的增加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业正处在旅游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它的快速发展对世界的经济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以及它的多重影响都会受到各国政府业界以及广大公众的广泛关注[1]。

在过去的20年间,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旅游业有了更快速的发展,现已跻身于世界旅游大国之列,跃居亚洲旅游大国之首[2],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出现了新的产业特征,即旅游业的发展趋向于区域旅游合作与地域整合,特别是沿海城市、长三角、珠三角、华东地区旅游协作区的形成,开启了区域旅游合作的新阶段[3]。

其中,安庆市作为重要参与城市,对安庆市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对旅游资源的研究多集中在对旅游资源普查与评价、旅游承载力与环境容量、旅游科技发展战略、城市建设对旅游业的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45],而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资源与规划之间的关系的分析以及“3S”技术在旅游资源研究中的利用等依旧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6]。

本文应用GIS技术对安庆市地区的旅游资源空间进行分析,对该地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目的是揭示安庆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为该区域旅游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1.2研究现状

虽然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是在现阶段的研究过程中仍以GIS技术的应用为主,研究内容可概括为对旅游资源和旅游者的研究。

对旅游资源的研究体现在旅游信息系统研究和旅游规划中的GIS应用,包括辅助制图、旅游资源分析和决策支持;

对旅游者的研究涉及客流分析和旅游者行为引导等。

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GIS基础知识介绍较多,深入研究较少;

GIS技术单向应用较多,双向融合和创新型研究较少;

研究对象以旅游资源居多,对旅游者的研究较少。

未来GIS很可能将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研究的关注点将由旅游资源转向旅游者,与虚拟技术的结合将是该领域研究的突破点,在旅游开发与规划以及旅游者行为研究上面将有更一步的发展。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游客已变得日益成熟和理性,旅游需求更加多样化,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游客依赖网络的程度日益增加,游客对获取旅游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GIS和计算机技术等相关技术的逐渐走向成熟,为旅游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思路和技术上的保证。

在国外的旅游信息化建设中,高新技术已成为关系旅游产业优胜劣汰的关键,成为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并在旅游开发、旅游管理等方面广泛推广和应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基于不同信息技术、面向不同层次用户的旅游信息系统,实现了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网和旅游资源信息的共享。

所以我认为未来GIS技术将引领着旅游业的发展,将旅游业带入一个全新的产业。

2研究区域旅游资源概况和数据分析方法

2.1研究区域旅游资源概况

安庆,古称舒州,别称宜城,简称“宜”。

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安庆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更素有中国“黄梅戏乡”“文化之邦”“禅宗圣地”的美誉,国粹京剧的发源地。

安庆市现为皖西南的中心城市,辖1市7县3区,人口532万,总面积1.35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66平方公里,境内山地、丘陵和洲圩湖泊各占三分之一。

全境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分别为山地、丘陵和沿江平原;

最高点为大别山腹地的岳西陀尖,海拔1751米。

安庆历史悠久、文化底韵深厚,境内遍布名山秀水、人文古迹,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家岗文化遗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鹞落坪,另有省级风景名胜区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

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人文景观,以及气候温和的气候条件,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网络,使安庆正成为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7-9]。

岳西县位于皖西南边陲,大别山腹地,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与湖北省接壤,因位于古南岳(天柱山被称为古南岳)之西而得名。

下辖13个镇、11个乡,全县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人口39.86万人,境内群峰逶迤、林壑幽深、四季见景,气候宜人,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是一座保存发育完好的天然“大花园”,被列为国家生态保护示范县,是安徽省的旅游资源大县。

岳西交通主要以公路为主,现有公路里程1352公里,水泥路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已构成了县内四通八达的循环交通网,岳西距合九铁路天柱山站60公里,距安庆港、安庆机场100公里,距合肥、武汉200公里,距南京、南昌等地区均在300公里左右,距上海600余公里,为游客到景区提供了便捷的交通。

潜山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西北与岳西县及舒城县毗连,东北与桐城市接壤,东与怀宁县相邻,南与石牌相邻,素有古皖之源、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禅宗之地、黄梅之乡”的美誉。

潜山县总面积1686.03平方公里,人口58.3万人。

潜山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

在潜山安徽龟化石和东方晓鼠化石的发现,使潜山被称为“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地,亚洲哺乳类的发源地”。

以“薛家岗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商周的40多处遗址表明了一种新的原始文化类型,受到国内外考古界的高度重视。

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就发生在潜山境内。

历代名士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留下了许多赞美潜山山水的诗篇,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汇集了他们大量的珍贵题刻。

如此丰厚的古皖文化孕育了代代英才,东汉方士、大魔术家左慈、三国时卓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王蕃、晚唐著名诗人曹松、宋代宰相、文学家王、宋代第一画家李公麟……,现代的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当代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红星韩再芬等,都是潜山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潜山县的历史文化还体现在潜山弹腔、桑皮纸、十二月花神等方面。

潜山县的交通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在1993年10月正式建成安庆天柱山机场,机场等级为4C级,可供波音737及以下机型起降,为潜山县的旅游业促进的较大的发展。

2.2研究数据分析方法

本文以1∶250000的安庆市电子地形图为基准底图,对安庆市地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以安庆市旅游景点分布图为依据[13],运用GIS技术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主要包括:

将该地区城市、乡镇旅游景点以及主要交通道路分布图与底图在GIS技术支持下进行叠加,进而得到安庆市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图(图2-1)。

对旅游资源空间的缓冲区分析,分别得到潜山县,岳西县,安庆市区为缓冲点,以25km为最大缓冲半径,以5km为间隔做缓冲分析,从而揭示以这三个主要旅游城市为驻足地,旅游景点空间分布信息及距离可达景点的空间距离,从而为游客对驻足地的选择提供依据。

主要交通干线的缓冲分析,分别以区域内岳西-安庆市区国道,太湖-潜山-岳西国道,安庆市区-桐城国道三条主要交通线路为中心,以7km为最大缓冲半径,以2km为间隔距离做缓冲分析,从而为自驾旅游者提供空间距离与可以到达景点之间关系的信息。

图2-1安庆市旅游景点分布图

3安庆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分析

3.1制作安庆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图

首先要将安庆市行政区划图插入ArcGis中,然后新建面图层,将各个县分别画出来,再新建点图层,将各个县的名称输入到点的属性中,然后再将景点分布图插入ArcGis中,再新建点图层,标注出各个景点,并且将景点名称输入到点属性中。

制作的结果见下图

图3-1安庆市旅游资源分布图

3.2旅游资源空间的缓冲区分析

将安庆市行政区划图与旅游资源分布图叠加,通过GIS点与点的邻近关系分析,可以得到安庆市地区有较大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以城市为中心的特征,其中尤其以潜山、安庆市区、岳西三个地区更为显著。

潜山、安庆市区、岳西三个地区是安庆市最重要的三个旅游城市,不仅拥有大量的旅游资源,而且拥有相当一批国家重点旅游资源。

综合区域内各市旅游景点分布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交通状况,服务水平与旅游发展的配套设施等诸多因素,潜山、岳西、安庆市区三个地区是安庆市内最佳旅游驻足地。

因此,以三个地区中心为缓冲点,以25km为最大缓冲半径,以5km为间隔距离做缓冲区分析,可以得到不同辐射半径内景点分布状况(图3-2、3-3)

图3-2以岳西、安庆市区、潜山为中心的旅游景点分布缓冲分析图

图3-3城市旅游景点分布缓冲图

由图3-2、3-3可以看出,在最大缓冲半径25km里的范围内,三个缓冲区内共有景点17处(除去重叠部分的景点),约占该地区旅游景点总数的70%;

人文景观景点6处,约占该地区人文景观景点总数的75%。

其中,安庆市区范围内(辐射范围10km半径内)共有景点5处,自然景点0处,人文景点5处;

市郊区范围内(辐射半径10km-30km以内)共有景点2处,其中人文景观景点2处(图3-2)。

景点集中分布于市区内,以博物馆、文化遗址和城市广场、公园等现代化景观为主要旅游资源类型。

潜山县范围内(辐射半径10km)共有景点4处,其中自然景观景点3处,人文景观景点1处。

辐射半径10km以外共有景点2处,其中自然景观景点2处,(图3-2)。

以地文、水文景观为主要旅游资源类型,其中尤其以山体、湖泊景点为主要景点。

岳西县在辐射半径10km以内共有景点2处,其中自然景观景点2处。

辐射半径10km以外共有景观景点4处,其中自然景观景点4处,人文景观景0处,密集分布在离市区较远的西北部(图3-2)

3.3主要交通干线的缓冲区分析

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大步提升以及带薪休假的假期增多,人们的空余时间越来越多,自驾车旅行已经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并逐步普及开来。

安庆市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景色迷人再加上交通条件便利,吸引了众多自驾车旅游者的到来[10]。

将旅游资源分布图与主要交通线路分布图叠加,通过GIS点与线的邻近关系分析,可以得到安庆市地区有较大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带状”特征。

GIS空间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分布有如下几条“带”:

岳西—安庆市区国道沿线旅游带,太湖—潜山—岳西国道沿线旅游带以及安庆市区—桐城国道沿线旅游带。

这三条主要交通线路沿线景点分布比较密集,最适合作为自驾车旅行的旅游路线。

因此基于该区域内这三条主要交通线路,以7km为最大缓冲半径,以2km为间隔距离做缓冲分析,可以得到不同辐射半径内景点分布状况(图3-4),进而为自驾车旅游者提供可以到达景点的空间信息。

图3-4基于三条主要交通线路的旅游景点分布缓冲分析图

图3-5三条交通线路景点分布缓冲图

由图3-4、3-5可知,在最大缓冲半径7km里的范围内,三条主要交通线路沿线共有景点21处,约占该地区旅游景点总数的87%。

其中自然景观景点共12处,占该地区自然景观景点总数的85%;

人文景观景点共9处,占该地区人文景观景点总数的90%。

从上图可以得到安庆市区-桐城国道沿线共有景点7处,其中自然景观景点2处,人文景观景点5处;

缓冲半径2km范围内有景点2处,人文景观景点2处;

缓冲半径2km-4km范围内有景点3处,均为人文景观景点;

缓冲半径4km-6km范围内有景点2处,自然景观景点2处;

(图3-4)。

该路沿线主要以湖泊和城市广场、公园等都市现代化文化景观为主要旅游资源类型。

其中,岳西-安庆市区国道沿线共有景点17处,自然景观景点10处,人文景观景点7处;

缓冲半径2km范围内有景点2处,自然景观景点1处,人文景观景点1处;

缓冲区半径2km-4km范围内有景点9处,自然景观景点6处,人文景观景点3处;

缓冲半径4km-6km范围内有景点6处,自然景观景点和人文景观景点各3处(图3-4)。

该路沿线主要以古迹、古建筑等历史文化景观为主要旅游资源类型:

如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家岗古文化遗址等。

而太湖-潜山-岳西国道沿线共有景点13处,自然景观景点7处,人文景观景点6处;

缓冲半径2km范围内有景点1处,自然景观景点1处;

缓冲半径2km-4km范围内有景点5处,自然景观景点4处,人文景观景点1处;

缓冲半径4km-6km范围内有景点7处,自然景观景点5处,人文景观景点2处(图3-4)。

该路沿线主要以地文、水文景观为主要旅游资源类型,其中尤其以湖泊、山体景点为主。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对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缓冲区与主要交通干线的缓冲分析在理论上对安庆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揭示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为该地区旅游资源空间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宏观上调控旅游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规划和评价[11,12]。

在实践上为游客对驻足地的选择和自驾车旅行的游客对旅游线路的选择提供景点的空间分布信息和可达景点的空间距离信息,同时也可以提供安庆市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了极大地方便。

4.2建议

4.2.1提高旅游城市建设

如果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游客追求的是可以到达的景点数目最多,并且花费的时间最短,但是在半径为30km的缓冲区范围内,安庆市的最佳旅游驻足地的排序应是安庆市区,(7处),岳西(6处),潜山(6处);

如果游客追求的是有较大吸引力的话,级别较高的旅游景点数目最多时,最佳旅游驻足地的排序安庆市区(三处一级景区;

一处二级景区;

),岳西(两处二级景区;

两处二级景区;

),潜山(两处一级景区;

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显然没有对游客的要求达到最高。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旅游核心城市的建设,对一级和二级景区加大投入,如加快旅游线路的建设使交通更加便捷从而节省了游客的时间以及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旅游服务的建设提高服务的质量,这样不光对景区的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对游客也有更大的吸引力,从而能吸引更多游客来景区游玩。

4.2.2加快对交通线路建设

从自驾车旅游的角度来看,如果游客追求的是可以到达的景点数目最多时,在半径为7km的缓冲区范围内,安庆市地区的最佳旅游线路应是岳西-安庆市区国道(17处),太湖-潜山-岳西国道(13处)及安庆市区-桐城国道(7处);

如果游客追求的是有较大吸引力的,级别较高的旅游景点数目最多时,最佳旅游驻足地的排序应是太湖-潜山-岳西国道(五处一级景区;

四处二级景区;

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庆市区-桐城国道(四处一级景区,五处二级景区;

),岳西—安庆市区国道(四处一级景区)。

所以,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加快对主要交通线路建设,如建设更多的交通线路,使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距离缩短,使游客可以更快的到达每个景区,如果有可能也可以在建造一个飞机场,这样不只在地面上,在空中也可以欣赏景区的美景,这样才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参考文献

[1]卢亮,陶卓民.长江三角洲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形象设计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22-26.

[2]林秀兰,董学潮.烟台旅游发展思路初探[J].山东统计,2003,2:

43-44.

[3]马晓冬.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简论[N].光明日报,2005(04).

[4]黄杏元,马劲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67-168.

[5]刘琦.论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思路[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02)107-121.

[6]闫涛蔚,李川.城市形象建设与旅游业发展关系研究—以威海市城市形象研究为例[J].人文地理,2003,18(5):

94-96.

[7]蒋勇军,况明生,齐代华,李林立,黄国庆.基于GIS的重庆市旅游资源评价、分析与规划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

(1):

38-46.

[8]孔海燕.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以威海刘公岛为例[J].资源开发,2003,19(3):

166-167.

[9]孙世军.关于烟台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和思考[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9:

42-44.

[10]齐德利,肖星,陈致均.甘肃省丹霞地貌空间分析及旅游开发布局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3):

88-93.

[11]陈述彭.城市化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9.

[12]黄杏元,马劲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3]刘湘南,黄方,王平.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

致谢

转眼之间大学四年已经接近尾声,毕业论文将是我们大学期间知识的沉淀。

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老师,谢谢你们的付出,感谢朝夕共处的同学们,谢谢你们的陪伴,是你们让我感受到大学生活的温暖。

本论文是在陈兵丽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非常感谢陈老师对我的耐心指导,同时也要感谢帮助我的同学以及感谢那些让我参考文献的作者。

由于自己的知识有限,论文中肯定存在不足和缺陷,还恳请各位老师帮忙改正,衷心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