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四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17865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江阴四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江阴四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江阴四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江阴四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江阴四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江阴四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江苏省江阴四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江阴四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江阴四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师不必贤于弟子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吾从而师之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D.顺流而东也

6.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D.客有吹洞箫者

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

轼请曰:

“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程氏曰: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

“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

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

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

“差役、免役,各有利害。

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

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

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

”光不以为然。

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

“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

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

”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

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辄能语其要()

(2)轼诣武卫营()

8.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

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长官为礼部尚书。

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

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勤政爱民。

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B.苏轼才华出众。

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C.苏轼敢于直言。

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苏轼仕途坎坷。

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11.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

(4分)

(2)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

(5分)

(3)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2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2.下面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冬至,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代中国的节日。

B.思家,是羁旅愁思的一种,也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主题。

C.白居易,盛唐时期的代表性作家,《春晓》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

D.驿,即“驿站”,过去指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13.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自己“思家”的思想感情的?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11分)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①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②,青眼聊因美酒横③。

万里归船弄④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①痴儿:

呆子,指自己。

②朱弦已为佳人绝:

这里用伯牙与钟子期典故。

伯牙善弹琴,钟子期是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弄断琴弦不再弹。

③青眼聊因美酒横:

晋代阮籍能作青白眼,白眼看世俗人,青眼看喜欢的人。

青眼,表示重视。

聊,暂且。

④弄:

演奏。

(1)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这首诗的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作简要分析(4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里仁》)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的“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则说“,”。

(3)月明星稀,。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

(4)荀子《劝学》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5)变与不变的争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苏东坡在《赤壁赋》中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

“,。

三、现代文阅读(21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16—18题。

前方(节选)

路连接着家与前方。

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

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

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

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

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行而上一点说。

因为,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出,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谩无尽头的路上。

四野茫茫,八面空空,眼前与心中,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

……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记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故乡。

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

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

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谩浩浩。

”(《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

人无法还家;

更在于:

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中。

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

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思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

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出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

他只能望着江上的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16.根据语段,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但在他们内心深出,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谩无尽头的路上。

17.离家与归家的实质都是什么?

18.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烟雨淹城

涂万作

①风从远处吹来,在繁繁复复的蒹葭间流动,一座历经沧桑的淹国故都若隐若现,梦回春秋,常州淹城。

②《诗经》开篇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三千年时光,讲述一个美丽邂逅:

翩翩少年,寤寐思怀,辗转反侧,只为伊人。

少年抚琴弄瑟,唱着心中的情歌,爱在钟鼓声中成熟。

关雎井边,执子之手;

外城河畔,与子白头。

③常州人传说《关雎》中“窈窕淑女”原型,正是淹城的主宰者淹君的女儿百灵公主,而那位“好逑”君子则是留国的王子南。

④淹城位于常州市南面的泽国水乡,是春秋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地面水城遗址。

淹国最早为奄国,淹君即奄君。

淹城诚如其名,三河环绕构成三道天然防线,是冷兵器时代上佳用兵之地。

关于淹城及淹城主人历史真实的研究,一说淹城乃商末周初奄国的国都,奄君即山东曲阜之东的奄国君主,因背叛周成王被逐,率残部辗转南下,在此开河筑城;

一说春秋晚期吴国公子季札不满阖闾刺杀王僚夺取王位,与之决裂,并在封地建造此城。

⑤遗址文化是古代人类建筑文明与艺术智慧交融的结晶,抓一把土就是文物,捡一块瓦就是历史。

淹城遗址出土文物逾千件,最轰动学界的,是在内城发掘出的一批国宝级独木船,其中最大的一只为整段楠木火烤斧凿而成,被誉为“天下第二舟”。

⑥我是仲冬时节造访淹城的,这个占地面积逾七平方公里的故都遗址,沉睡在一片苍郁的草木深处,子城河沿岸的索索蒹葭与水中的点点残荷,仿佛在诉说曾经戎马倥偬的铁血岁月,以及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顺着关雎桥一路走来,会馆长亭,廊桥古驿,以及渡口孤舟,一派春秋遗韵。

凭栏四望,但见城依势而逶迤,水环抱而淼淼,三城之内,茂林修竹,古木扶疏,墩坝错落,井然有序。

一如民谣所歌:

“里罗城,外罗城,中间方形紫罗城;

内高墩,外高墩,四周林立百余墩,城中兀立玉女墩;

内河坝,外河墩,通道唯有城西坝,独木舟渡古无坝。

”清末《淹城记》云:

“泌水之乐,东山之卧,衡门之栖,钓台之依,奚若斯城之天然成趣味,是以游目骋怀,极我视听之娱耶。

”足见淹城之美。

⑦诞生于江南腹地的文化淹城,就像一首跌宕起伏的史诗,诠释了一个神秘国度的匆匆过往。

曾几何时,金戈铁马,群雄争霸;

诸子百家,人文荟萃。

一个个古风洋溢的朝代,成就了“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两汉看徐州,春秋看淹城”的特定文化符号。

淹城就这样从历史深处走来,2004年苏州世界遗产大会将其定义为“冷兵器时代的城防标本,吴越争霸的军事堡垒”,被人们誉为“中国江南第一水城”。

⑧走过一片芦苇堤,来到紫罗城内淹君殿遗址,这里曾是淹君临朝理政与日常生活之所。

试想当年,应是殿宇高阔,辉煌至极。

如今衰草遮蔽,一片空旷,让人不胜叹惋!

这座凝聚着中华易学文化精髓的几何图水城,形似龟背,环回曲折,奥妙无穷。

徜徉其间,仿佛走进古老的迷宫,感觉是那样悠远而神秘。

⑨淹城最神奇的传说莫过于金井、玉井的故事。

相传金井玉井是淹城殿阁两边的聚宝盆,金井中有金门槛,每当天空出现“七巧云”的时候,井中便鼓乐声声,井口金光烁烁。

而玉井又称玉龟井,说淹君有白玉龟一对,乃护国之宝。

白玉龟每天生蛋一枚,形如白玉。

玉蛋在井底堆积,银光闪闪。

金井玉井,金银掩映,暗喻着淹君的贪婪与富有。

淹城还是文人武将涉足之地,据说南宋名帅岳飞那句至理名言“文官不贪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就会太平”,就是在屯兵淹城时对将士们说的。

⑩走春秋淹城,读千年故事。

淹城就是一部立体的文明史,一座形象的演兵场,一支古老而悠扬的江南牧歌!

1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关雎》里记载的故事,其女主人公的原型正是淹城主宰者的女儿百灵公主,而那位男主人公的原型则是留国的王子南。

B.文章第⑥段描绘了淹城遗址美丽的自然风光,并通过引用民谣和清代《淹城记》的记载,来形成今昔对比,读后让人不胜叹惋。

C.文章第⑨段讲述了金井玉井的传说,引用岳飞的名言,既表现了当时淹国的富有,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淹国没落灭亡的根由。

D.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序,把淹城的现实与历史,传说与史实有机结合,相互穿插,展示了这个神秘故都的历史文化魅力。

20.文章写了淹城的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21.文章中说“抓一把土就是文物,捡一块瓦就是历史”,表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你是否

赞同这种观点?

四、作文(7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史铁生守候地坛,思考人生的价值;

海伦·

凯勒守候光明,感受生活的美好;

雨果守候人性,书写希望的光亮……人生就是一种守候。

有了守候,才有憧憬,才有美丽。

请以“美丽的守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高一语文答案

1.B

牛刀小试:

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

初露锋芒:

比喻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

语段强调人工智能,“九歌”只是在“作诗”上显示一下本领,用“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比喻进步或发展极快。

日新月异:

形容发展、进步很快。

二者基本相同。

众望所归:

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不负众望:

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文中主语是“‘张小明’记者”,后面是“一战成名”,应用“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杞人忧天:

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

语段强调“没必要的担心”,用“杞人忧天”。

2.D注意语意的衔接,前面是“学习”,同时注意“学习”和“掌握”的先后顺序。

3.A共有两处错误。

第一,“第一款”是顺序,“国内”表领属,领属在前;

第二,“综合”应修饰“利用”。

4.C。

例句表示被动,A项可译为比,B项泽为从,D项泽为在,只有C项与例句相同表示被动。

5.C。

例句“师”名词意动,以……为师;

A舞、泣:

动词使动;

B水:

名作动;

C侣、友:

同例句;

D东:

名作动

6.D

7.(2分)(语,说出。

诣,到……去。

各1分)

8.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

“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9.C五经:

《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10.B“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理解错误。

文中说“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

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对“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的“厌”理解错误。

厌:

心服。

11.

(1)(5分)苏轼十岁时,他的父亲苏洵外出四处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

(2)(5分)差役的害处是百姓长时间服役,不能专心全力在农事上,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一些不法的事情。

(3)(3分)略

12.C “《春晓》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错,《春晓》是孟浩然的作品。

13.①刻画自己的孤单.“抱膝灯前影伴身”勾画了作者呆坐的情态,表达作者远离家人时内心的孤寂。

②想象家人的惦记(念及)。

不说自己思家,而说家人“夜深坐”“说着远行人”,烘托思家之情的浓烈。

14.(11分)

(1)(3分)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

(2)(4分)颈联两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典故表达了无人理解的孤独之感;

借阮籍青白眼的典故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的情怀。

(3)(4分)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

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

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

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答出四点即可得满分)

15.略

16.(2分)家:

精神家园;

路:

人生之路。

17.(2分)寻找精神寄托

18.对有追求的人而言,“前方”就是精神家园。

对没有精神追求的人而言,前方就是“旷野”,即便前方是生他养他的家,也永远是“旷野”!

19.C(A.《关雎》中男女主人公的原型只是常州人的传说。

B.“形成今昔对比”错。

D.“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序”错。

20.①自然风光优美。

②历史文化悠久。

③建筑文明发达。

(解析:

城市的特点常从环境、建筑、文化等方面考虑。

第④至⑥段写淹城自然风光的美;

第⑦段由首句“文化淹城”和“春秋看淹城”可知是写淹城历史文化的悠久;

第⑧⑨段“紫罗城内淹君殿遗址”和“金井”“玉井”的描写,突出淹城建筑文明发达。

21.这是作者对淹城遗址的高度评价,表现了作者对遗址文化珍视、保护的态度。

(示例一)赞同这种观点。

因为遗址文化是古代人类建筑文明与艺术智慧交融的结晶,遗址中现存的每一片土、每一块瓦,可能都凝聚着特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对它们的珍视与保护,体现了对历史与文化的尊重。

(示例二)不赞同这种观点。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淹城遗址的偏爱,略显夸张。

就算是文物,也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其历史文化价值也有大小之别,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每一寸土、每一块瓦都进行原封不动的保护。

(解析)可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再根据题干要求选择一个或两个方面来回答。

答案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应言之成理,不能脱离文本原意。

22.文题中的“美丽”,可以有如下三种解读:

一是守候的对象是美丽的,二是守候的方式是美丽的,三是守候的过程是美丽的。

而对“守候”,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予以把握:

一是有“等待”和“看护”之意,二是必须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三是更强调“坚守”的意志品质。

在下笔之前,写作者必须想清、想透三个问题:

一是“守候”什么?

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化虚为实”、“化大为小”,从而避免行文的泛化。

二是“美丽”在何处?

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突出重点、集中笔力,从而避免旁逸斜出。

三是如何来“守候”?

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精心构思,匠心独运,从而避免平铺直叙。

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其实还需有一个从“抽象――具象――抽象”的跳荡过程,“抽象――具象”是写作内容的实化,“具象――抽象”是写作意旨的升华。

在议论文写作中,还需要透过表象看清本质,并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加以审视。

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不仅有立意的深度,而且有内容的厚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