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演讲稿原创 10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1659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演讲稿原创 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护士演讲稿原创 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护士演讲稿原创 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护士演讲稿原创 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护士演讲稿原创 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士演讲稿原创 10篇文档格式.docx

《护士演讲稿原创 10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演讲稿原创 10篇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士演讲稿原创 10篇文档格式.docx

  现在x医院也创建了男护士委员会,我相信在未来,男护士的队伍会更加壮大!

  随着x医院新院的建立,我们也会继续成长,为新院注入年轻充满活力的血液,中国护士之歌中唱到“用柔弱的臂膀,擎起生命的坚强。

用奉献浇灌生命,让青春永远绽放。

当你醒来的时候,我是你那第一缕阳光。

  我是一名白衣天使,所以我自豪。

在这平凡却又神圣的护理岗位上,把微笑写在脸上,把辛酸埋在心底,让青春在病床边燃烧,梦想在现实中熠熠生辉。

  在此祝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和奋斗在一线的兄弟姐妹们节日快乐!

  篇二

  在护士节即将来临之即,同行们推荐我代表医院的老护士谈谈“我与x”这个话题,的确要说的话很多,感慨也很多!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带着如火的青春,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带着对白衣天使的崇敬,来到了xx护士学校x医院护士班报到。

  记得当时医院没有一座楼,研究所的这座楼正在建设中,转眼33年过去了,病房楼、门诊楼、脑血管病中心陆续使用,手术室也从仅有单极电刀机器发展到目前的腹腔镜、宫腔镜、脑室镜、导航等高端设备,x医院已成为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特别是我们的神经外科团队已跻身于世界医学领先水平!

我们这一代x人见证了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每个历程,也见证了我们国家医学事业的发展与强大。

  两年半的护校学习,使我对医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30多年的手术室工作洗礼,让我从当年的小护士,只会扎针测血压,到现在能胜任各科手术的配合,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手术室老护士。

  作为一名手术室老护士,就是在年轻同志扎不进点滴时出现;

就是在为病人摆放特殊手术体位时出现;

就是在正确连接手术仪器时出现;

就是在抢救危重病人时出现;

也就是在大家最需要你的时候随时出现。

  经常有的同事开玩笑说,许老师您站在这里我们就踏实!

这也许就是对我这30年工作的肯定!

  记得刚从护校毕业,心中充满了对手术室这神秘科室的好奇。

然而,现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般完美和甜蜜。

无影灯下,我们每天面对着的是一张张被病痛扭曲的面孔,听到的是一声声长吁短叹……永远忙碌的脚步分不清时间的分分秒秒,3个小时、6个小时,甚至10几个小时。

腿酸了要站得住,肚子饿了要挺得住,眼睛累了要熬得住……多少个深夜,被急诊电话惊醒,不管是雷电交加或是风啸雪寒,也得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安顿好孩子,冲入沉沉的黑夜,赶赴医院参加抢救。

  有一次我巡回一台脑瘤患者,当得知她是一位聋哑人时,我就按照进手术室要求患者配合的顺序做了几张纸条,并用简单肢体语言安抚着她。

很快她领会了我的意图,顺利地进入手术程序。

  “手术做完了,很顺利,现在我们可以回病房。

”一句简单而又平凡的话语,竟使焦急等候的家人流下了热泪。

  一刹那间,一股从未有过的体验涌上了心头:

原来我们的岗位是如此重要,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功课,就得到患者和家属的感激。

那一刻深深地体会到:

无影灯,它是点燃无数患者和家属的希望的神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奔忙着。

我将各科各主任的手术配合特点,写成文字放在大家能看到地方,方便使用,在工作中经常提醒大家容易忘记或出错的地方。

  作为一名平凡的老护士,我将最美好的年华,最美好的色彩献给了那些被病痛缠身的患者,献给了我钟爱的手术室护理事业,献给了x医院,我骄傲地说:

我不后悔,并且从来没有后悔过。

  30多年来我与医院同行,携手共进,也许有人会说30年它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间,但她却是我流金岁月的一段最美好的记忆。

它记载着我和医院一路走来的辛酸和汗水,也镶嵌着医院的灿烂和辉煌,记录着我们的快乐和幸福。

如今,使命在前,责任在肩。

每年陆续有新人站到我们的护理队伍中,同我们一起完成这神圣的使命。

  作为老同志在体味后继有人的同时,更感到传递接力棒的责任;

作为老同志我将把多年累积的经验和专业护理技巧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作为老同志我们将处处做好榜样,起好带头作用,绝不倚老卖老,力争老当益壮,激励年轻人奋勇前进。

  今天,在这值得庆祝的节日里,我们预祝新x医院的迁建和扩容后,不断提档升级,发展壮大,祝愿新x医院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更加名扬四海!

  篇三

  大家好,我是急诊科的xx。

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成长经历!

我分享的题目是“勿忘初心,砥砺前行”!

  1991年7月,怀揣着天使梦的我分配到急诊科,似乎只是弹指间,可又确实走过了24年。

在这里我经历过许多患者转危为安的喜悦,也感受过急诊的血雨腥风,一直参与着急诊的建设,目睹它不断壮大、完善,心里由衷感到自豪和幸福!

  23岁那年父亲因病在急诊去世,母亲双目失明,作为独生女的我倍感孤独和无助,是同事们亲人般的关怀,扶持我走出人生的痛苦,同时引领我成为一名优秀的急诊护士。

令更多家庭摆脱不幸是我至今不变的职业信念。

非典肆虐我放下年仅4岁的女儿,首批进入发热门诊工作,同年还圆满完成两会医疗保障工作。

可以说急诊见证了我全部的青春蜕变与成长!

  职位晋升为护士长后,我的工作目标从个人成长转变为团队建设。

我院急诊救治的多是神经科重症患者,护士常年5天2个夜班,不分寒暑不分节假,压抑的职业环境,超负荷的工作强度,极易造成护士职业倦怠心理和离职。

  如何缓解护士们的心理压力,为医院留住宝贵的护理人才,形成“蚂蚁军团”无坚不摧的精神和力量,是我常常思索的问题。

  我从以下几点加强了团队建设: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守在抢救、分诊最忙乱、险重一线,与护士们携手完成工作。

这既是榜样更是一种震慑,我不是高高在上的检查工作,而是带动大家一起完成工作,只不过是岗位分工不同而已,大家的苦我也有感受。

  每当早晨我走入病房,看到如此繁忙却整洁的景像,我会由衷地说:

“辛苦了,真不错!

”而护士回馈给我的是:

“谢谢韩老师!

”我从不吝啬对护士的赞美,因为我知道赞美会让她们把对的事情继续做下去!

  建立护士人文关怀墙,抒发理想与心愿,组织登山、拓展、读书报告会等健康有益的业余活动,联络情感增加团队凝聚力;

不抛弃,不放弃每一名护士,对于存在问题和缺点的护士,从不随意的否定他的工作,而是通过团队的力量帮助她成长与进步。

  博哥是一名在急诊工作了10年的男护士,去年我发现一直积极向上的他突然情绪不佳,立即找他谈话。

他上来就跟我说:

“韩老师我不想干了”。

“为什么呢”,30岁的男子汉委屈得像个孩子。

原来是周围朋友看不起他,连爱人也认为他“没有出息”。

听到后,我帮助他梳理了这些年他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共同畅想男护士的发展前景,我与他语重心长的沟通,化解了他的迷茫。

事后我和他都留下了眼泪,对他来说收获了一份尊重与理解,对我来说收获是信任和感动!

  老吾老吾及人之老!

我科有多名高年资护士,体能的下降她们已不能承担繁重的急诊抢救工作,但又舍不得离开急诊团队。

为此,我召开了高年资护士座谈会,认真倾听她们心声和愿望,根据本人意愿安排她们到门诊输液室工作,使她们不再经受昼夜颠倒的夜班生活,令大家深感欣慰!

  经过长年的努力和老一代急诊人的传承,我科已形成了团结、协作、坚韧的科室文化。

这个高难险重的科室,却成为全院离职率最低的科室,同时成长了一批专业技能精湛、服务品质优良的护士。

2016年全院竞聘护士长急诊科2人晋升为科护士长,3人成为病房护士长。

  莫以善小而不为!

虽然我不是一个长着一双翅膀能带患者逃离死亡的天使,但我会竭尽所能做一个给患者抚平伤痛、带来快乐的白衣天使!

  篇四

  《希波克拉底誓言》是2400年前古希腊延传至今的医学道德圣典,是每个医学生从业伊始的誓言。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母校北医用百年历史让我理解这八个字的涵义,载之重量,精益求精,任重道远。

  xx年,不谙世事但满怀热忱的我很荣幸来到x医院工作,弹指8年,这8年来,我经历了每个医学生转身为医务人员的劳苦疲惫、委屈辛酸。

  2016年,我来到神经外科二病房工作,颅脑外伤工作急、重、险、累,且时时直面死亡。

  刚还与家人谈笑的花季少女,下楼扔垃圾就被车撞伤,命悬一线;

尚在哺乳期的妈妈下班路上被车门砸伤丢下6个月的宝宝嗷嗷待哺;

17岁的男孩驾驶摩托车被大卡车碾压,从急诊送入病房便开始抢救,1小时后与父母阴阳永隔。

我看到病床上安静的他稚气尚未褪尽,头发染成好看的栗色,发型也是当下男孩子们流行的样子。

或许2小时前他还在和朋友们聚会,或许他才发了一条朋友圈,或许不久前还有人在给他点赞……可现在只剩下父亲的泣不成声,母亲的悲痛欲绝……我的心在战栗,不由得伸出手轻轻握住男孩母亲冰冷的手,表示惋惜和安慰。

没想到她立刻靠倒在我的肩膀,放声大哭,我第一次如此深切地感受到,在病痛面前,护士和患方其实是站在同一边,相互扶持着与疾病作战!

  最让人害怕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一句“我闺女还没有谈过恋爱,她还没开始自己的人生”,足以让我窒息……

  在神外二,这样的生离死别每每发生,我看在眼里,当痛在心里的那一刻,我知道我没有麻木!

我没有放弃!

我没有被现实打败!

我是那么坚定地想要尽全力去阻止悲剧的发生!

我是那么热爱护理事业,我是那么想让更多的家庭因为我们的优质护理而绽放笑容!

  我开始充分理解家属的心态:

疑惑,或许是他们对患者的关切;

愤怒,或许是他们对现状的焦虑;

质疑,或许是他们作为患方的一种本能性防御。

没有人不害怕病痛!

没有人不害怕别离!

不管外界有多少负反馈,我想我们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情怀都一如既往的坚定!

  今年,我已在x医院经历了8年历练,已经从初出茅庐的医学生成长为一名神经外科临床护士。

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x生活就像阅读一本教科书,它用鲜活的实例教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x生活就像品尝一杯美酒,它让我斟酌到建院60年历史的风霜雨雪。

x生活就像精心养护一束鲜艳的玫瑰花,即便是要小心花枝上的刺,也陶醉在花朵的芬芳里!

  xx至2016,我的理想8年如一日,它也是许许多多医者共同的理想,那就是:

担负起生命的重量!

  感谢x医院,为我的梦想插上一双翅膀,给了我飞翔的力量!

师说中提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x医院教育了我:

医者,仁术济世父母心!

  篇五

  大家好!

我叫xx,是xxx医院小儿神经外科的一名医生,今天我讲的题目是《让生命之花绽放》。

  同样面对着患者和病魔,我却比别人肩负着更多,因为来找我看病的都是一些如花蕾般,还未绽放的生命。

他们的天真可爱,带给我们爱和希望。

然而,看看搂着他们的父母,焦急、绝望,你就会明白,在病魔面前,这些还没来得及绽放的生命,就要这样凋零了。

  看到那些失去骨肉的悲痛欲绝,我的心也如同坠入万丈冰渊般,被冰冷的刺痛着。

当通过我们的努力,孩子们顺利康复,家庭幸福团聚时,我也感到喜悦和欣慰。

“兜宝”就是我诊治康复出院的孩子当中的一个,至今他健康快乐地生活着。

  2016年春天,“兜宝”出生在美丽的杭州,他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喜悦,一家人为他快乐的忙碌着。

然而,在他一岁半时,一切都悄悄地改变了。

妈妈发现,孩子一天到晚总是睡不醒,吃东西还常呕吐,走路也没有以前稳当了。

经当地医院诊断,“兜宝”得的是一种极度恶性的脑肿瘤。

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撕碎了全家人的幸福。

年轻的父母捧着“兜宝”跑遍杭州、上海的大医院,但都因病情太重,手术风险太大,没能得到彻底的治疗,而最终只是给孩子放了一个脑室外引流管,做了一个减压手术,算是暂时缓解了痛苦,但肿瘤还在颅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怀着绝望的心情,父母将病情逐渐加重的孩子抱回家中,在微博上记录着“兜宝”最后的生命历程。

网络将“兜宝”的病情传遍大江南北,一时间引起了成千上万网友的关注。

热心网友提供着各种可能的办法,竭力想挽救这朵刚刚绽放的生命之花。

  一个夏天的午后,我刚下手术,一位年轻的妈妈找到我,焦急又语无伦次地让我救救孩子,后来才得知是“兜宝”。

通过阅片,我初步诊断孩子患的是髓母细胞瘤,这是颅内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唯一的希望就是尽快手术。

如果家属决定,我愿意给孩子手术。

消息一出,网络上一片欢腾,大家都说“兜宝”有救了。

但我却心情沉重。

凭借着数十年的行医经验,风险之大,我比谁都清楚。

孩子不到2岁,发病两个多月,肿瘤巨大,反复辗转,身体状况非常差。

这么大的手术,小“兜宝”能受得了吗?

手术的风险,家属能理解吗?

同事也都说,如果手术失败,那我的名誉也会受很大的影响。

一切以病人为重,是的,我不能犹豫,必须尽快手术,如果患儿继发肺炎,那连这最后一线希望也将化为泡影,到那时,我要那所谓的名誉还有什么用呢!

  “兜宝”入院后,我仔细检查了他的身体。

脑积水、营养不良、头皮化脓感染,小家伙已经很虚弱了,假如感染进入颅内,后果真是想都不敢想。

这些不仅痛在我心,更让我十分紧张。

时间就是生命,手术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术前调整不好,手术风险成倍增加,过渡调整,又会贻误最佳时机。

通过近一周的观察,我们果断决定,立即手术。

  小“兜宝”在亲人和众多网友的陪伴下被推入手术室。

紧张的手术开始了,切开头皮、打开颅骨、仔细分离细小的神经、血管,一个约4、5厘米的巨大肿瘤暴露出来,肿瘤重度压迫脑干,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呀。

手术刀在我的手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差,分离到关键部位,我屏住呼吸,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危及孩子的生命。

轻点,再轻点,慢点,再慢点,我反复提醒自己。

4个多小时的手术,犹如漫漫人生路。

终于,肿瘤完全切除了,脑干保护完好,这就意味着脑干功能可完全恢复,孩子的命保住了!

而此时的我早已筋疲力尽,汗透衣衫,口干舌燥!

  得知手术成功的消息,“兜宝”的妈妈拉着我的手久久不肯放开。

看着他们感激和信任的目光,所有的疲劳和紧张一扫而光!

  几十年的行医生涯,我从刚进病房时,被小朋友们叫做大哥哥,到现在被孩子们喊叫甲爷爷,从一个毫无经验的年轻医生成长为小儿神经外科的主任医师、教授。

每一步的成长都倾注了前辈们对我的关心培养以及我对这些孩子们的一片深情。

  对小儿神经外科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源自我的一个梦,那就是,用双手托起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希望,驱赶折磨他们的病魔,让生命之花美丽绽放!

  篇六

  大家好,我叫xx,是一名来自xxx医院乳腺科的主任医师。

  梦,对于我来说,是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字眼儿。

中学时代,成为中国的居里夫人是我最神圣的梦;

我也曾梦想歌飞大地、成为一名万众瞩目的歌唱家。

当一名外科医生,并不是我无数个梦里最为绚烂多彩的,但却是我从医30年来,真真切切、时时刻刻都在实践着的、最幸福的一个梦。

  作为一名医生,医患关系可能是所有人际关系里最为重要的。

近些年,医患关系的紧张成为许多同行心底里挥之不去的阴影。

我想,医患要和谐,不能总指望着别人先改变。

xx年开始,我和x乳腺科的同事们一起,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医友式医患关系”,医患之间能够在朋友的心理层面上进行对话和交流,相互间也就有了更多的信任和理解。

寒来暑往,近10年过去了,我们创造了连续9年医疗服务“零”投诉的记录。

这是对我们努力的最大肯定。

  我被病友称为“看病最慢的大夫”,因为无论门诊量有多大,我花在每位患者身上的时间至少是5分钟,有时也有患者不理解,甚至说我“没本事”,但我并不介意,我相信:

如果医生真正为患者解决了问题,那么患者一定不会再有抱怨。

  “大夫,什么时候才能看上我啊?

”一位叫孙华的病友,几次走进诊室催问。

  轮到孙华了。

  我认真为她做了一个全面的检查,又仔细看完她带来的、一摞厚厚的资料,然后对她说:

“孙大姐,您的结节比较小,只有2、3毫米,虽说现在不能肯定就是良性,但至少现在您是安全的,我建议再观察3个月。

您家离我们医院比较远,到时去附近的医院做一次B超,再把结果告诉我就行了,我给您留个我的手机号。

”孙华的就诊一共用了10多分钟。

  离开时,她感动地说:

“大夫,我为这个病看过很多专家,也建议我先观察,可再问就不多说了,就数您给我看得最仔细、讲得最明白。

怪不得您看病慢,但是我们等多久都值了!

  做患者的知心朋友是我的梦想。

而与患者成为真正的朋友,却要有一颗真诚为患者服务的心。

  xx年10月,来自内蒙34岁的蒙古族妇女小曾住进病房。

这是一位家庭非常贫困的乳腺癌病友。

为了给她筹钱治病,她的丈夫借光了所有的亲朋好友。

在巨大经济压力面前丈夫退缩了,借故带她回了老家。

一天,我接到了小曾的求救电话,电话里她哭着说“王主任救救我吧,你帮我跟家里人说说,我还想活……”我的心被刺痛了。

我一次次地给小曾爱人打电话。

电话终于打通了,我说:

“她的病情不严重,花费不会太多,你就忍心放弃她吗?

过来吧,我们一起想办法。

”丈夫终于带妻子重返病房。

为了小曾的病,我和同事们精打细算,处处为她省钱,并多方求助,筹到了1万3千元善款用于治疗,一个生命被挽救了!

一天晚上,已经快九点钟了,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从手术室回到病房,只见小曾的丈夫提着一小袋山核桃守在门口。

这位不擅言辞的山里汉子冲着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您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

这是我从山里摘来的核桃,请您收下吧!

”我破例收下了这袋沉甸甸的山核桃!

  “姐姐、妹妹、闺女、阿姨……”随着病友口中我身份的变化,我的亲友团日益庞大。

xx年,为了帮助乳癌姐妹身心得到全面康复,我倡导成立了国内首个乳腺癌患者心理康复俱乐部——汝康沙龙。

经过7年的发展,“汝康”已经成为了拥有千余名乳腺癌患者温暖的家,我成了名符其实的大家长,家里家外忙着,操的心更多了。

  朋友们对我的行为不太理解:

“你当医生,每天工作那么辛苦,还要额外干这么多社会活动,图啥呢?

  其实,在付出的同时,我也收获着很多幸福。

  当病友和我深情相拥,在我耳边动情地说:

“主任,要保重身体,我们这些病人可都指望着您呢……”;

当我接到病友的短信,提醒我“天冷了,记得加衣服”“明天有雨,别忘了带伞”;

当小病友捧着自制的心型蜡烛送到我面前,“妈妈,祝您生日快乐,一生平安”;

我觉得我是天底下最富有、最幸福的医生!

  现在的我依然崇拜居里夫人,依然热爱唱歌。

但成为所有患者可信赖的朋友,是我每一天都在追求的梦,追梦的过程让我充满了无限的幸福!

  篇七

  大家好,我叫郭彩霞,是xxx医院心内科的一名医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生命的陪伴》。

  从我上医学院的第一天起,我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做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用我的智慧和双手努力拯救生命,解除病人的痛苦。

工作十余年,成功挽救过无数的生命,但有一次抢救却最令我终生难忘,也让我对这个梦想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那天我值班,晚上7点多接到急诊电话,有一位心脏病人需要会诊。

我知道,对心脏病人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我立刻跑步赶往急诊。

  病人是位中年男子,气力虚弱,表情痛苦,外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常规需等待急诊检查结果后才能收入病房。

但凭经验判断,病人病情可能比较严重,万一贻误救治时机,后果不堪设想。

我当机立断:

立刻收入监护病房实施救治。

果然,急诊化验结果显示病人的肝功由十几个小时前外院检查的60骤升到5000,同时多脏器功能受损,病情危重!

我们立即组织各科会诊。

  家属一直在门外焦灼地徘徊。

我给病人妻子交代了病情。

但她似乎并不能理解昨天还身体无恙的丈夫今天就有可能随时离去的现实,只是一个劲儿地抓着我的手说:

“我老公会好的,对吗?

”面对她期盼的目光,我却无法给她一个肯定的答案,只能一再地告诉她,也告诉自己,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任何机会。

就在这个时候,病人的血压继续降低,心率不稳,呼吸增快,病情陷入更危急的境地。

我们迅速做出决定“马上上呼吸机,同时请专科医院专家会诊”。

而此时他自己仿佛也感觉到了生命的急促,喘息着对我说:

“大夫,我是不是快不行了,可我的女儿还那么小……”听到他的话,我的心像被紧紧地揪住了一样。

  外院专家赶到的时候已是凌晨两点多,她的到来让我们重新燃起了希望。

但事与愿违,专家说工作几十年也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我们原本升起的希望又破灭了。

怎么办?

难道就看着这个生命离去吗?

不!

不能放弃。

我们不停地观察着他的生命体征,不停地实施每一项可能有用的措施。

我们都在期待奇迹的出现,但患者的情况却越来越糟。

看着这个年轻的生命,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可医学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许多时候我们无法治愈所有的疾病,每每此时我都会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人类的渺小。

突然,病人心跳骤停,我立即实施胸外按压,一下、两下……我拼命地按压,仿佛所有生命的希望此时全部寄托于我的一双手,我不愿停止,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是一个生命,我绝对不能放弃!

终于监护仪上出现了心电波形,我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仅仅十分钟过后,生命的迹象又再一次无情的消失了。

“肾上腺素静推”,“多巴胺入壶”,“胸外按压”,全体医生轮番上阵,持续按压,半小时、一小时……当意识到奇迹不会再出现时,我早已酸痛不堪的双手无力地垂落在他的胸前。

一个生命就这样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而我的意识仿佛就定格在了那一刻。

  当我怀着沉重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向家属宣布这个令人绝望的结果时,他们撕心裂肺的痛哭声和悲痛欲绝的表情至今仍留在我的脑海里。

当病人的妻子慢慢地沉静下来,她抓住我的手哽咽着:

“我都看到了,大夫,您们真的尽力了,谢谢!

”我原以为她会抱怨、会斥责,没想到她会说谢谢,刹那间我的眼眶湿润了。

也许在这短短几个小时里,为拯救同一个生命,为同样的期待,我们的心灵已经紧紧相连。

她理解我的沉重和无奈,而我的竭尽全力和对挽救生命的渴望,此时也是对她最大的安慰。

  每当想起那个夜晚,我的心依然是沉甸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