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第1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1348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技术第1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全生产技术第1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全生产技术第1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全生产技术第1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全生产技术第1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技术第1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安全生产技术第1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技术第1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技术第1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皮带回转的速度在9m/min以上。

3、联轴器的安全防护

安全联轴器没有彻底排除隐患,根本的方法就是加防护罩,最常见的是“Ω”型防护罩。

(名词:

沉头螺钉。

三、机械伤害类型及预防对策

(一)机械伤害类型(重点)

机械装置在正常工作状态、非正常工作状态及至非工作状态都存在危险性。

非正常工作状态:

是指在机械运转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意外状态,包括故障状态和检修保养状态。

机械装置的非工作状态:

是机械停止运转时的静止状态。

机械行业,存在以下主要危险和危害因素:

(14种伤害类型,重点)

1、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者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不包括:

主体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等伤亡事故。

起重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或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挤压、碰撞、剪切、卷入、绞绕、甩出、切割、切断、刺扎等伤害,不包括:

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4、起重伤害。

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械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物体(吊具、吊重物)打击等。

5、触电。

包括各种设备、设施的触电,电工作业时的触电,雷击等。

6、灼烫。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的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

电灼伤和火灾烧伤。

7、火灾。

包括火灾引起的烧伤和死亡。

8、高处坠落。

批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害事故。

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9、坍塌。

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

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建筑特坍塌等。

不适用:

矿山冒顶片帮、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0、火药爆炸。

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1、化学性爆炸。

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接触引爆源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

气体分解、喷雾爆炸等。

12、物理性爆炸。

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等。

13、中毒和窒息。

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14、其他伤害。

除上述以外的伤害,如摔、扭、挫、擦等伤害。

(二)机械伤害预防对策措施

机械危害风险的大小除取决于机器的类型、用途、使用方法和人员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等因素外,还与人们对危险的了解程度和所采取的避免危险的措施有关。

1、实现机械本质安全(注意顺序)

(1)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

(2)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

(3)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

(4)提供保护装置或个人防护装备。

2、保护操作者和有关人员安全

(1)通过培训,提高人们辨别危险的能力;

(2)通过对机器的重新设计,使危险部位更加醒目,或者使用警示标志;

(3)通过培训,提高避免伤害的能力;

(4)采取必要的行动增加避免伤害的自觉性。

(三)通用机械安全设施的技术要求

1、安全设施设计要素

设计安全装置时,应把安全人机学的因素考虑在内。

应考虑以下4个方面的因素:

(1)合理布置各种控制操作装置;

(2)正确选择工作平台的位置及高度;

(3)提供座椅;

(4)出入作业点应方便。

设置安全装置应考虑的4个方面的因素:

(重点)

(1)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2)对机器可靠性的影响;

(3)可视性;

(4)对其他危险的控制。

2、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一般要求(考点)

(1)安全防护装置应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不得有锐利的边缘和突缘;

(2)安全防护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在规定的寿命期限内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腐蚀性、搞疲劳性,以确保安全;

(3)安全防护装置应与设备运转联锁,安全防护罩、屏、栏的材料及其至运转部件的距离符合要求;

(4)光电式、感应式等安全防护装置应设置自身出现故障的报警装置;

(5)紧急停车开关应与制动器或离合器联锁。

3、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罩的技术要求

(1)只要操作人员可能触及到的传动部件,在防护罩没闭合前,传动部件就不能运转;

(2)采用固定防护罩时,操作人员触及不到运转中的活动部件;

(3)防护罩与活动部件有足够的间隙,避免防护罩和活动部件之间的任何接触;

(4)防护罩应牢固地固定在设备或基础上,拆卸、调节时必须使用工具;

(5)开启式防护罩打开时或一部分失灵时,应使活动部件不能运转或运转中停止运动;

(6)使用防护罩不允许给生产场所带来新的危险;

(7)不影响操作,在正常操作或维护保养时不需拆卸防护罩;

(8)防护罩必须坚固可靠,以避免与活动部件接触造成损坏或工件飞脱造成的伤害;

(9)防护罩一般不准脚踏和站立,必须做到平台或阶梯时,平台或阶梯应能承受1500N的垂直力,并采取防滑措施。

四、机械安全设计与机器安全装置

机械安全设计:

是指在机械设计阶段,从零部件材料到零部件的合理形状和相对位置,限制操纵力、运动件的质量和速度到减少噪声和振动,采用本质安全技术与动力源,应用零部件间的强制机械作用原理,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等多项措施,通过选用适当的设计结构,尽可能避免或减小危险。

(一)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

是通过机械的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消除隐患的一种实现机械安全方法。

(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

避免锐边、尖角、凸出部分,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

(2)限制机械应力:

机械零件的机械应力不超过许用值;

(3)提交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

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

材料的力学特性、材料应能预定的环境条件、材料应具有均匀性、应避免采用有毒的材料或物质。

(4)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原则:

合理分配人机功能、适应人体特性、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的布置。

(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

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各种作业的操作模式或采用故障的显示装置,使操作者可以安全地处理。

(6)防止气动和液压系统的危险;

(7)预防电气危害。

(二)失效安全

设计者应该保证当机器发生故障时不出危险。

(三)定位安全

把机器的部件安置到不可能触及的地点。

(四)机器布置

考虑4个因素:

(1)空间;

(2)照明;

(3)管、线布置;

(4)维护时的出入安全。

(五)机器安全防护装置(考点)

1、固定安全防护装置;

2、联锁安全装置;

3、控制安全装置;

4、自动安全装置;

5、隔离安全装置;

6、可调安全装置;

7、自动调节安全装置;

8、跳闸安全装置;

9、双手控制安全装置。

五、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

(一)采光

对厂房一般照明的光窗设置要求:

厂房跨度大于12m时,单跨厂房的两边应有采光侧窗,窗户的宽度不应小于开间长度的一半。

多跨厂房相连,相连各跨有天窗,跨与跨之间不得有墙封死。

车间通道照明灯应覆盖所有通道,覆盖长度应大于90%的车间安全通道长度。

(二)通道

(1)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

车辆双向行驶干道宽度不小于5m单向主干道不小于3m。

(2)车间安全通道要求:

汽车>3m;

电瓶车>1.8m;

手推车>1.5m;

人行通道>1m。

(三)设备布局

车间生产设备分为大、中、小型3类。

大型设备:

最大外形尺寸长度>12m;

中型设备:

尺寸长度6~12m;

小型设备:

尺寸长度<6m。

(1)设备间距:

大型设备≥2m;

中型设备≥1m;

小型设备≥0.7m。

(大小现时存在时,按大的尺寸计算)

(2)设备与墙、柱距离:

大型设备≥0.9m;

中型设备≥0.8m;

(3)高于2m的运输线应有牢固的防护罩(网),对低于2m高的运输线的起落段应加防护栏,栏高不低于1.05m。

(四)物料堆放

基本要求(个人总结):

分区、定位、限高、限量。

(3)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入,白班存放为每班加工量的1.5倍,夜班存放为加工量的2.5倍,但大件不得超过当班定额。

(4)工件、物料摆放不得超高,在垛底与垛高之比为1:

2的前提下,垛高不超出2m(单位超高除外),砂箱堆垛不得超过3.5m。

(五)地面状态

(2)为生产而设置的深>0.2m、宽>0.1m的坑、壕、池应有可靠的防护栏或盖板,夜间应有照明。

第二节 金属切削机床及砂轮机安全技术

一、金属切削机床的危险因素

1、机床的危险因素

(1)静止部件;

(2)旋转部件;

(3)内旋转咬合;

(4)往复运动或以滑动;

(5)飞出物。

二、金属切削机床的安全技术措施

1、机床运转异常状态

(1)温升异常;

(2)转速异常;

(3)振动和噪声过大;

(4)出现撞击声;

(5)输入输出参数异常;

(6)机床内部缺陷。

三、砂轮机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砂轮机安装

1、安装位置

禁止安装正对设备及操作人员或有人过往的地方。

较大车间就设置专用的砂轮机房,不能设置专用砂轮机房的,砂轮机正面装设不低于1.8米高度的防护挡板。

2、砂轮的平衡

直径大于或等于200mm的砂轮装上法兰盘后应先进行平衡测试

3、砂轮与卡盘的匹配

砂轮法兰直径不得小于被安装砂轮直径的1/3,且规定砂轮磨损到直径比法兰直径大10mm时应更换新砂轮。

砂轮与法兰之间还应加装大于卡盘直径2mm、厚度为1~2mm的软垫。

4、砂轮机的防护罩

砂轮防护罩的开口角度在主轴平面以上不允许超过65º

防护罩在主轴水平面以上开口大于、等于30º

时必须设挡屑屏板。

5、砂轮机的工件托架

砂轮直径在150mm以上的砂轮机必须设置可调托架。

6、砂轮机的接地保护

砂轮机的外壳必须有良好的接地保护装置。

(二)砂轮机使用

1、禁止侧面磨削;

2、不准正面操作;

3、不准共同操作。

第三节 冲压(剪)机械安全技术

按冲压加工温度分为:

热冲压、冷冲压。

一、冲压作业的危险因素

冲压作业中的危险主要有4个方面:

1、设备结构具有的危险;

2、动作失控;

3、开关失灵;

4、模具的危险。

二、冲压作业安全技术措施(考点)

1、使用安全工具

安全工具5类:

弹性夹钳、专用夹钳(卡钳)、磁性吸盘、真空吸盘、气动夹盘。

2、模具作业区防护措施

在模具周围设置防护析(罩)、改进模具减少危险面积、设置机械进出料装置。

采用复合模、多工位连续模代替单工序的模具,或者在模具上设置机械进出料机构,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等。

3、冲压设备的安全装置

按结构分为:

机械式、按钮式、光电式、感应式。

(1)机械式防护装置:

推手式、摆杆护手装置(又称拨手保护装置)、拉手安全装置。

(2)双手按钮保护装置

(3)光电式保护装置:

按光源不同分为:

红外光电保护装置、白炽光电保护装置。

四、剪板机安全技术措施

2、不应独自1人操作剪板机,应由2~3人协调进行送料、控制尺寸精度及预料,并确定1个人统一指挥。

3、不准同时剪切两种不同规格、不同材质的板料,不得叠料剪切。

4、剪板机的皮带、飞轮、齿轮以及轴等运动部位必须安装防护罩。

5、剪板机操作者的手指离剪刀口的距离最少保持200mm,并且离开压紧装置。

第四节 木工机械安全技术

一、木工机械的危险有害因素

1、机械伤害;

2、火灾和爆炸;

3、木材的生物、化学危害;

4、木粉尘危害;

5、噪声和振动危害。

二、木工机械安全技术措施

在设计上,就应使木工机械具有完善的安全装置,包括:

安全防护装置、安全控制装置、安全报警信号装置。

“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锯片有罩、锯条有套、刨(剪)切有挡”

第五节 铸造安全技术

一、铸造作业危险有害因素

1、火灾及爆炸;

2、灼烫;

3、机械伤害;

4、高处坠落;

5、尘毒危害;

6、噪声振动;

7、高温和热辐射。

二、铸造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3)浇注作业。

3个工序:

烘包、烧注、冷却。

浇包盛铁水不得太满,不得超过容积的80%,以免洒出伤人。

所有与金属溶液接触的工具需预热,防止与冷工具接触产生飞溅。

(扒渣棒、火钳)

(5)造型和制芯作业。

制造砂型的工艺过程叫造型。

制造砂芯的工艺过程叫制芯。

(二)建筑要求

铸造车间应安排在高温车间、动力车间的建筑群内,建在厂区其他不释放有害物质的生产建筑的下风侧。

厂房主要朝向宜南北向。

铸造车间除设计有局部通风装置外,还应利用天窗排风或设置屋顶通风器。

第六节 锻造安全技术

二、锻造的危险有害因素

1、在锻造生产中易产生的伤害事故分为3类:

(1)机械伤害;

(2)火灾爆炸;

(3)灼烫。

2、职业危害:

(考点)

(1)噪声和振动;

(2)尘毒危害;

(3)热辐射。

三、锻造的安全技术措施

(5)电动启动装置的按钮盒,其按钮上需标有“启动”、“停车”等字样。

停车按钮为红色,其位置比启动拉锯高10~12mm。

(6)高压蒸汽管道上必须装有安全阀和凝结罐。

(8)任何类型的蓄力器都应有安全阀。

第七节 安全人机工程基本知识

一、定义与研究内容

(二)安全人机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安全人机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4个方面:

1、分析机构设备及设施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可靠性设计、维修性设计、安全装置设计、安全启动和安全操作设计、安全维修设计等。

2、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分析研究人和机器各自的功能特点,进行合理的功能分配,以建构不同类型的最佳人机系统。

3、研究人与机器相互接触、相互联系的人机界面中信息传递的安全问题。

4、分析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建立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原则,据此设计出经济、合理以及可靠性高的人机系统。

(三)人机系统的类型

人机系统主要分两类,一类为机械化、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

另一类为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

在机械化、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中,人在系统中主要充当操作者与控制者,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机器的本质安全性及人为失误状况。

在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中,人只是一个监视者和管理者,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机器的本质安全性、机器的冗余系统失灵以及人处于低负荷时应急反应变差等。

第八节 人的特性

一、人体测量

2、测量基准面

(1)矢状面;

(2)正中矢状面;

(3)冠状面;

(4)水平面;

(5)眼耳平面。

百分位数(即百分位):

最常用第5、第50、第95三种百分数位。

(四)人体测量数据的运用准则

1、最大最小准则;

2、可调性准则;

3、平均准则;

4、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准则;

5、地域性准则;

6、功能修正与最小心理空间相结合准则。

二、人的生理特性

(一)人的感觉与感觉器官

1、视觉

(1)几种常见的视觉现象

1)暗适应与明适应能力

暗适应:

是指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开始时一切都看不见,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以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的轮廓。

暗适应过渡时间长,约需要30min才能完全适应。

明适应:

是指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适应过程。

过渡时间短,约需1min。

2)眩光。

眩光:

光源直射或由光滑表面反射出的刺激或耀眼的强烈光线。

眩光造成的有害影响主要有:

破坏暗适应、产生视觉后像、降低视网膜上的照度、减弱被观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观察物体时产生模糊感觉。

3)视错觉(考点)

主要类型3种:

形状错觉、色彩错觉、物体运动错觉。

形状错觉6种:

长短错觉、方向错觉、对比错觉、大小错觉、远近错觉、透视错觉。

色彩错觉5种:

对比错觉、大小错觉、温度错觉、距离错觉、疲劳错觉。

(2)视觉损伤与视觉疲劳

1)视觉损伤

眼睛能承受的可见光的最大亮度值为106cd/m2。

(单位为坎德拉,cd)

300mm以下的短波紫外线可引起紫外线眼炎,紫外线照射4~5h眼睛充血,10~12h后剧痛不能睁眼。

2)视觉疲劳:

主要是睫状肌持续收缩疲劳

3)视觉的运动规律(考点)

1)眼睛的水平运行比垂直运动快;

2)视线运动的顺序习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时针进行。

3)以物体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水平方向比垂直方向准确、迅速,且不易疲劳。

4)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同的情况下,观察优先的顺序是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5)在视线突然转移的过程中,约有3%的视觉能看清目标,其余97%的视觉都是不真实的。

所以在工作时,不应有突然转移视线的要求,否则会降低视觉的准确性。

6)对于运动的目标,只有当角速度大于1’/s ~ 2’/s时,且双眼的焦点同时集中在同一个目标上时,才能鉴别出其运动状态。

7)人眼看一个目标要得到视觉印象,最短的注视时间为0.07~0.3s,人眼视觉的暂停时间平均需要0.17s。

2、听觉

(1)听觉特性

1)听觉绝对阈限。

听觉的绝对阈限:

是指人的听觉系统感受到的最弱声音和痛觉声音强度值,与频率和声压有关。

一般识别声音需要的最短持续时间为20~50ms。

声强的单位为W/m2。

2)听觉的辨别阈限。

人耳具有区分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声音的能力。

辨别阈限与声音的频率和强度有关系。

3)辨别声音的方向和距离的能力。

声源与两耳间的距离每相差1cm,传播时间就相差0.029ms。

在自由空间,距离每增加一倍,声压级将减少6dB(A)。

(2)听觉的掩蔽效应

一个声音由于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人的听觉发生困难,只有提高该声音的强度才能使人产生听觉,这种现象称为听觉的掩蔽。

3、人的感觉与反应

(1)反应时间。

人对刺激的反应速度是有限的。

一般条件下,反应时间约为0.1~0.5s。

对于复杂的选择性反应时间达1~3S,要进行复杂和认识的反应时间平均达3~5s。

(2)减少反应时间的途径。

1)合理地选择感知类型。

听觉反应时间最短,约为0.1~0.2s,其次是触觉和视觉。

2)适应人的生理、心理要求。

3)操作者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反应速度,应通过训练来提高人的反应速度。

(二)人体的特征参数

1、人体特性参数

(1)静态参数;

(2)动态参数;

(3)生理学参数;

(4)生物力学参数。

2、人体劳动强度参数

(1)人体的能量代谢;

相对能量代谢率(RMR)=活动代谢率/基础代谢率;

总代谢率=安静代谢率+活动代谢率;

总能耗(kcal)=(1.2+RMR)*基础代谢率*体表面积*活动时间;

(2)耗氧量(重点)

每分钟的需氧量称为耗氧量。

人体每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称为最大耗氧量,正常成人一般不超过3L,常锻炼都可达到4L以上。

(3)心率F(min-1)

(4)人的劳动强度

最紧张的脑力劳动的能量消耗一般不超过基础代谢的10%,而体力劳动的能量消耗可高达基础代谢的10~25倍。

3、我国的劳动强度分级

(三)疲劳

1、疲劳的定义,疲劳分为:

肌肉疲劳(体力疲劳)、精神疲劳(脑力疲劳)两种。

2、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消除途径

(1)疲劳的原因2个方面:

工作条件因素、作业者本身的因素。

3、疲劳的测定(6种方法)

(1)主观感觉调查表法;

(2)分析脑电图;

(3)测定频闪值;

(4)智能测验;

(5)精神测验;

(6)连续拍摄人体动作的变化。

4、单调作业与轮班作业

(1)单调作业。

单调作业分类:

Z型作业:

视觉监视各种仪器仪表,简单的控制面板上的开关。

  

Y型作业:

用机器和工具进行简单的重复操作。

 

X型作业:

各种部件组装工厂装配线上的工作,从事流水线作业。

三、人的心理特性(6大特性)

(一)能力:

1、感觉、知觉和观察力;

2、注意;

3、记忆;

4、思维;

5、操作能力.

(二)性格

(三)气质

(四)需要与动机

(五)情绪与情感

(六)意志

第九节 机械的特性

(大纲已经删除)

第十节 人机作业环境

一、光环境

(一)光的度量(考单位)

1、光通量:

单位为流明(lm)。

2、发光强度:

发光强度简称光强,是指光源发出并包含在给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光通量,单位为坎德拉(cd)。

3、亮度:

指发光面在指定方向的发光强度与发光面在垂直于所取方向的平面上投影面积之比,亮度的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

4、照度:

照度是被照面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单位为勒克司(lx)。

(二)照明对作业的影响

视觉疲劳可通过闪光融合频率和反应时间等方面测定。

二、色彩环境

(一)颜色的特性:

具有色调、明度、彩度3个基本特性。

1、色彩对生理的影响(考点)

对引起眼睛疲劳而言,蓝、紫色最甚,红、橙色次之,黄绿、绿、绿蓝等色调不易引起视觉疲劳且认读速度快、准确度高。

2、色彩对心理的影响

(1)色彩的冷暖感;

(2)色彩的轻重感;

(3)色彩的尺度感;

(4)色彩的距离感;

(5)色彩的软硬感;

(6)色彩的情绪感。

三、微气候环境

(一)构成微气候的要素及相互联系(4个要素)

1、空气温度:

舒适温度、允许温度。

2、空气湿度:

绝对湿度、相对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