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大附中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
《北京人大附中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人大附中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你加以修改。
4.礼敬祖先慎终追远是清明节的一大传统主题,下面这副对联正是表达此意。
请运用对联知识将下联补充完整。
清泉流泪怀先烈,___________含悲__________故人。
5.清明,“万物清洁而明朗”,是一年之中最好的时节。
古往今来,书写清明的诗词有很多,请你调动积累,写下这样两句连续的诗(或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
(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辗转反侧。
(《诗经·
关雎》)
(2)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_。
蒹葭》)
(3)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诗经·
式微》中,反复咏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通过质问式的回答表达控诉,不言怨而怨自深。
(5)《诗经·
子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深情和思念。
(6)《诗经》中比兴手法的运用流传久远,在贺敬之的《回延安》中也有运用了比兴手法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送友人》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7.两首诗都是唐人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但诗中所表达的情意却有所不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_______________之意,意境旷达;
《送友人》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_______________之情,情思动人。
8.诗人在诗歌中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
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对《送友人》的尾联进行赏析。
9.送别诗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诗歌类型,请你再写出此类诗歌中两句连续的诗(或词)句。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
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如秋天,如晓岚②;
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③初篁则较淡;
温于玉,滑于纨④;
至寒至腴,可拊⑤可餐。
(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释:
①其为正也间也:
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
②岚:
林中雾气。
③箨(tuò
):
竹笋皮,笋壳。
④纨:
白色的丝绢。
⑤拊(fǔ):
抚摩。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水尤清冽______
(2)日光下澈______
(3)不甚了然______(4)温于玉______
11.下列句子中的“以”与“全石以为底”中的“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B.无以异于诸泉
C.能以径寸之木D.公亦以此自矜
12.翻译下面句子。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13.甲乙两文中写水的文字都非常动人,令人过目难忘。
请你结合原文,说说甲乙两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14.叶朗先生说:
“读《傅雷家书》,我们可以看到傅雷的胸襟,傅雷的气象,傅雷的境界。
博大、开阔、善良、温厚、光明、纯净,“恢恢然,广广然,昭昭然,荡荡然’,“视其色如春阳之温,听其言如时雨之润’,和那种武断、骄横、褊狭、刻薄的所谓‘名人风度’真有天壤之别。
”请你从“博大、善良、温厚、光明、纯净”中任选一个词语,结合《傅雷家书》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鼓神》,完成下列小题。
鼓神
①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
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髙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
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②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声鼓锣声从街巷小院传来,听得人心烦意乱,我襄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热悉的小山村。
这里也在操练鼓锣作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
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
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鼓锣敲得震天价响。
③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擻,红光满面,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更加的凄惶悲苦孤独孑孑。
我准备悄悄地离开。
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
“张伯,你来玩一把。
”别,别……”,这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藏在袖筒中甚是盖惑地直往后退。
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
但姑娘熄妇们却揪住他往前推搡,说:
“鼓神,来一个!
”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地把有如婴儿手臂粗的双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的后生们也满脸殷殷地望着他。
④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
我等着往下看。
他感到是再也推辞不掉了。
布满皱纹和胡茬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把棉袄脱下来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
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中的时候,一个我不敢相信的奇迹出现了。
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项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
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钢棍一样坚强起来,在轻轻地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倏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鼓铜锣一起轰鸣,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进了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
⑤我像被魔语诅咒了似的,双目紧盯着他,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
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⑥就在敲击出的声声鼓鸣中,我似乎听到了天庭的意志,大地的精神,男人的粗犷,女人的娇娉,还有生命,婴儿落地开始的生命,老人撒手西去的生命……这些奇妙的幻象在锣鼓声交织而成的音韵的罗网中不断地冲突,纠缠,呼啸,狂乱……它们似在演绎着生命,似在点拨着生命,似在操纵着人类奔向精神将要达及的终点……
⑦我站在这群肃立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大鼓在响,小鼓在响,铜锣铜钹铿铿锵锵,而指挥这支创造奇迹的鼓队的老人他已不再是一个蔫耷汉,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
一串神秘的符号!
一团无形的罡声!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在其中。
而他,这个人中的英杰此时就代表着人类在立地项天!
我惊愕了,世上竟有着这样的声音。
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
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来,充满敬意地望着他们。
我想我该回家过年了。
15.“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的我,后来又为什么觉得“该回家过了”?
16.本文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结合第⑤段中的划线句子加以赏析。
17.文中的“鼓神”给人极强的冲击力。
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将“鼓神”这一形象写得生动感人的。
(题文)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
结构式仿生建筑,其建筑就像动物的骨骼一样,拥有最优的力学性能和结构体系,能够有效地减少材料的用量。
表皮式仿生建筑所使用的建筑围护材料就像动物的皮肤一样,拥有防寒、透气、不透水等多重特性,而且随着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来改变表皮的透光、保温特性,从而创造出舒适的室内环境。
功能式仿生建筑的构件能够像生物的毛细血管一样运作,可以调节温度、控制室内空气的流速和流向,而且相对于普通的空调系统,大大降低了材料使用成本。
如果一个建筑同时具有上述的两点或三点,则统称为复合式仿生建筑。
②仿生建筑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每一类仿生建筑都别具一格。
人处其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它们当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③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能够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
房子的旋转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方位进行的,白天朝东,黄昏朝西。
且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子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
这样的设计能使位于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以最大日照角度对准太阳。
建筑物四周的太阳能集热器也能面对直射的阳光,以获取更多的太阳能。
此外,“向日葵建筑”旋转的动力全部来自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
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地吸收和储存水分。
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大面积的户外阳台就是它们吸收和储存能量的“凸起”和“刺”。
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的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是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
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它除了是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能量传送带,使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之间传送。
“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将热量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
此外,塔楼的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
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界面,将风速提高为环境风速的4倍。
当风吹过,“马蹄莲建筑”就会迎风招展,呈现着蓬勃的生机。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4年第11期,原文作者:
吴旭阳,有删改)
18.(小题1)作者为本文拟题时,在“仿生建筑”和“会呼吸的建筑”这两个题目上反复推敲,难以确定,请你帮他从中选定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2分)
19.(小题2)说说第②段中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0.(小题3)从文中看,“马蹄莲建筑”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和。
21.(小题4)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科技将产生无限可能。
你认为未来还将会出现什么样的仿生建筑呢?
请写出来并指出其原理或功能。
(3分)
2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从不间断的。
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成长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有趣的实践、动人的课堂、深入的探究、用心的合作……无一不留下我们成长的足迹家人的关爱、同伴的鼓励、老师的赞赏、生活的历练……都激励我们不断向前。
将“在中成长”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智能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智能机器人将全面进入人类的生活,并将代替人类完成部分工作,毋庸置疑,机器人和人类各有所长,两者之间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也将随之展开。
请你发挥想象,以“一次愉快的合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
2.B
3.在汉魏之际形成的寒食节,就承载了这一古老的祭祀传统。
4.示例:
明月念
【解析】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记载”:
把事情写下来,目的是记录事实、事件或者让后世的人可以有所参考,让知识以及文化传播,既可以作为动词使用又可以作为名词使用。
读“jì
zǎi”。
“农谚”:
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读“nó
ngyà
n”。
注意据义定音。
所以选C。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翩然”:
形容动作轻松迅速的样子。
注意据义定形。
再如“详”与“祥”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所以选B。
3.“就承载了这一古老的条祀”属于宾语成分残缺。
结尾加“传统”即可。
4.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
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
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第四,切忌合掌。
注意上联“清泉流泪怀先烈”中的“清泉”为偏正结构的名称。
“怀”是动词。
“清泉流泪”构成主谓结构,“怀先烈”构成动宾结构。
所以下联可拟为“明月含悲念故人”,这与上联在字数、词性、结构上完全相对。
内容上符合清明节的慎终追远这一传统主题。
5.示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考查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
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
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
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
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
根据题干要求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本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只要是写清明的连续的两句古诗(或词)均可。
如“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等。
6.
(1)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2)示例:
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3)徒有羡鱼情(4)式微式微胡不归(5)一日不见如三月兮(6)示例: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寤寐”“宛”“羡”等字词的书写。
7.示例:
宽慰惜别
8.示例:
在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中,诗人通过描写挥别的动作和马儿鸣叫的场景来表达对将要离别的朋友依依不舍之情,属于间接抒情。
9.示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7.考查对两首诗歌情感的把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
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宽慰之意,意境旷达。
而《送友人》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
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
所以总体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情思动人。
8.题干要求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对《送友人》的尾联进行赏析。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离别同伴而萧萧长鸣。
这两句写离别时的场景。
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
那两匹马似乎和主人的心意相通,不时萧萧长鸣。
诗人虽然没有直接说离别的感觉,然而马尚且不耐离情的凄苦,扬鬃哀嘶,人何以堪!
所以这里运用的是间接抒情(侧面烘托)的写法。
9.要求写出送别诗中两句连续的诗(或词)句。
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
多读书,多体验生活,多积累诗歌文化,多记忆著名诗句,特别是多背诵古代诗歌中的送别诗,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
10.
(1)清凉
(2)穿透(3)清楚(4)比
11.C
12.
(1)(鱼儿)静止不动,突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2)现在看到这水,才领悟到这世上真有碧绿的颜色。
13.甲文主要通过写鱼儿在水里轻快活泼的游动,侧面描写衬托潭水的清澈;
乙文主要通过比喻(把水比作秋天和晓岚)和对比(和新柳、初篁对比),来写泉水的颜色碧绿。
一个写水清,一个写水碧,文字都摇曳生姿,委婉动人。
10.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澈”:
通“彻”,穿透。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清冽”作为生僻词的意思,“于”作为虚词的用法,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1.C句子中的“以”与“全石以为底”中的“以”意思最接近。
都是介词,都能理解为“用”。
A以:
因为。
B“无以”:
固定用法,没有(什么)。
D以:
凭借。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佁然”:
呆呆的样子。
“俶尔”:
忽然。
“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乃”:
才。
“碧色”:
绿的颜色。
13.考查甲乙两文中在写水方面的特色。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如甲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等句,主要通过写鱼儿在水里轻快活泼的游动,侧面描写衬托潭水的清澈。
乙文“如秋天,如晓岚”运用比喻,“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运用对比,来写泉水的颜色碧绿。
两文分别写水清与水碧,文字都摇曳生姿,委婉动人,情景交融,巧妙地抒发了各自的情感。
【点睛】
小题2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
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一)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二)译文:
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唯独水的颜色最为奇特。
大概世间的颜色,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的,这是我所知道的,然后我唯独对碧(青绿)色却不太理解。
如今见到这里的水,才领悟到世间真的有碧(青绿)这种颜色。
它如秋季的天空,如早晨林间的雾气;
比起农家的炊烟、新发的柳枝显得有些浓,比起刚脱皮的竹笋、新竹显得有些淡;
比玉更温和、比白色的丝娟更滑润,达到清冷丰裕的极致,可以抚摩食用。
14.开放性试题,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
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
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
阅读《傅雷家书》,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
题干要求从“博大、善良、温厚、光明、纯净”中任选一个词语,结合《傅雷家书》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如《傅雷家书》中傅雷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
“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
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
”父爱如山,跃然纸上。
傅雷是儿子艺术上的知音也是一名慈父。
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
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由此我们从中体会到了傅雷本质的善良。
15.示例:
“我”事业无成,境况甚是凄惶可怜,自以为无脸回家见父老乡亲。
但看了鼓神的精彩表演,我心灵受到震撼,感悟到“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因此决定回家过年。
16.示例:
一连串的排比,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
又借助比喻和对比,表现出鼓声的变化多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17.示例:
张伯开始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既瘦弱又邋遢”的蔫耷汉,可一握起鼓槌,他就成了鼓神。
这是先抑后扬。
姑娘媳妇们口嚷“鼓神”往前推搡张伯,打鼓汉子“一脸虔诚”送鼓槌给张伯,后生们“满脸殷殷”望着张伯。
这是用众人近乎崇拜的举动正面衬托鼓神。
“我”开始时以为张伯“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可“我”后来却为之震撼了。
这是侧面烘托鼓神。
文中对“鼓神”敲鼓的场面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写出鼓神技艺的出神入化,这是正面描写。
文章正是如此多角度塑造鼓神的形象,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