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1063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悲秋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悲秋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悲秋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悲秋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悲秋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悲秋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悲秋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悲秋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悲秋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谁插菊花枝,谁带茱萸佩。

独倚阑干醉不成,日暮西风起。

许浑

七绝

噪柳鸣槐晚未休,不知何事爱悲秋。

朱门大有长吟处,刚傍愁人又送愁。

长安客感

雍陶

客泪如危叶,长悬零落心。

况是悲秋日,临风制不禁。

长安秋夜怀陈京昆季

武元衡

钟鼓九衢绝,出门千里同。

远情高枕夜,秋思北窗空。

静见烟凝烛,闲听叶坠桐。

玉壶思洞彻,琼树忆葱笼。

萤影疏帘外,鸿声暗雨中。

羁愁难会面,懒慢责微躬。

甲乙科攀桂,图书阁践蓬。

一瓢非可乐,六翮未因风。

寥落悲秋尽,蹉跎惜岁穷。

明朝不相见,流泪菊花丛。

长相思

刘学箕

湖山横。

湖水平。

买个湖船一叶轻。

傍湖随柳行。

秋风清。

秋月明。

谁捣秋砧烟外声。

悲秋无尽情。

北宋

秦观

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

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

绮陌南头,记歌名宛转,乡号温柔。

曲槛俯清流,想花阴、谁系兰舟。

念凄绝秦弦,感深荆赋,相望几许凝愁。

勤勤裁尺素,奈双鱼、难渡瓜洲。

晓鉴堪羞,潘鬓点、吴霜渐稠。

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

朝中措

无名氏

宦游只欲赋归休。

花为解离愁。

看取星星潘鬓,花应羞上人头。

武陵流水,桃源路远,空误渔舟。

把住春光一醉,从教风叶悲秋。

抽思

先秦

屈原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愿承閒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憺。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

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

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

何独乐斯之謇謇兮?

愿荪美之可光。

望三王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

夫何极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

少歌曰:

与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

倡曰:

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

惸茕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

道卓远而日忘兮,愿自申而不得。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

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愿径逝而未得兮,魂识路之营营。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理弱而媒不通兮,尚不知余之从容。

乱曰:

长濑湍流,溯江潭兮。

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

轸石崴嵬,蹇吾愿兮。

超回志度,行隐进兮。

低徊夷犹,宿北姑兮。

烦冤瞀容,实沛徂兮。

愁叹苦神,灵遥思兮。

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

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

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酬勾评事

刘兼

七律

闲庭奇支枕正悲秋,忽觉新编浣远愁。

才薄只愁安雁户,

年高空忆复渔舟。

鹭翘皓雪临汀岸,莲袅红香匝郡楼。

对景却惭无藻思,南金荆玉卒难酬。

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

白居易

爱菊高人吟逸韵,悲秋病客感衰怀。

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

居士荤腥今已断,仙郎杯杓为谁排?

愧君相忆东篱下,拟废重阳一日斋。

酬乐天秋兴

元稹

劝君休作悲秋赋,白发如星也任垂。

毕竟百年同是梦,长年何异少何为。

丑奴儿/采桑子

吴礼之

金风颤叶,那更饯别江楼。

听凄切、阳关声断,楚馆云收。

去也难留。

万重烟水一扁舟。

锦屏罗幌,多应换得,蓼岸苹洲。

凝想恁时欢笑,伤今萍梗悠悠。

谩回首、妖娆何处,眷恋无由。

先自悲秋。

眼前景物只供愁。

寂寥情绪,也恨分浅,也悔风流。

楚江怀古

马戴

五律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赏析】:

【注释】:

木兰舟:

典出《迷异记》:

“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

”云中居:

云神。

【简析】:

诗题怀古,实是抒发自己的感情,自己怀才不遇,很自然地想起屈原来,这就不只是秋的萧瑟,而是自身的悲凉了。

楚事(屈原云:

目极千里伤春心。

宋玉云:

吴融

悲秋应亦抵伤春,屈宋当年并楚臣。

何事从来好时节,只将惆怅付词人。

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五首

苏轼

羡君戏集他人诗,指呼市人如使儿。

天边鸿鹄不易得,便令作对随家鸡。

退之惊笑子美泣,问君久假何时归。

世间好句世人共,明月自满千家墀。

紫驼之峰人莫识,杂以鸡豚真可惜。

今君坐致五侯鲭,尽是猩蜃与熊白。

路傍拾得半段枪,何必开炉铸矛戟。

用之如何在我耳,入手当令君丧魄。

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

划如太华当我前,跛牂欲上惊崷崒。

名章俊语纷交衡,无人巧会当时情。

前生子美只君是,信手拈得俱天成。

诗人雕刻闲草木,搜抉肝肾神应哭。

不如默诵千万首,左抽右取谈笑足。

夜吟石鼎声悲秋,可怜好事刘与侯。

何当一醉百不问,我欲眠矣君归休。

膏明兰臭俱自焚,象牙翠羽戕其身。

多言自古为数穷,微中有时堪解纷。

痴人但数羊羔儿,不知何者是左慈。

千章万句卒非我,急走捉君应已迟。

大历二年九月三十日

杜甫

为客无时了,悲秋向夕终。

瘴馀夔子国,霜薄楚王宫。

草敌虚岚翠,花禁冷叶红。

年年小摇落,不与故园同。

大卤平后移家到永

李商隐

驱马绕河干,家山照露寒。

依然五柳在,况值百花残。

昔去惊投笔,今来分挂冠。

不忧悬磬乏,乍喜覆盂安。

甑破宁回顾,舟沉岂暇看。

脱身离虎口,移疾就猪肝。

鬓入新年白,颜无旧日丹。

自悲秋获少,谁惧夏畦难。

逸志忘鸿鹄,清香披蕙兰。

还持一杯酒,坐想二公欢。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解】:

1、渚:

水中的小洲。

2、回:

回旋。

3、百年:

犹言一生。

4、潦倒:

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

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登宁州城楼

杨巨源

宋玉本悲秋,今朝更上楼。

清波城下去,此意重悠悠。

晚菊临杯思,寒山满郡愁。

故关非内地,一为汉家羞。

登西楼

王安石

楼影侵云百尺斜,行人楼上忆天涯。

情多自悔登临数,目极应惊怅望赊。

一曲平芜连古树,半分残日带明霞。

潘郎何用悲秋色,只此伤春发已华。

点绛唇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

江村海甸。

总作空花观。

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

楼船远。

白云飞乱。

空有年年雁。

丁香结

陈允平

尘拥妆台,翠闲歌扇,金井碧梧风陨。

听豆虫声小,伴寂寞、冷逼莓墙苍润。

料凄凉宋玉,悲秋恨、此际怎忍。

莲塘风露,渐入粉艳,红衣落尽。

勾引。

记舞歇弓弯,几度柳围花阵。

酒薄愁浓,霞腮泪渍,月眉香晕。

空对秦镜尚缺,暗结回肠寸。

念纤腰柔弱,都为相如瘦损。

读襄阳耆

陆龟蒙

汉皋古来雄,山水天下秀。

高当轸翼分,化作英髦囿。

暴秦之前人,灰灭不可究。

自从宋生贤,特立冠耆旧。

离骚既日月,九辩即列宿。

卓哉悲秋辞,合在风雅右。

庞公乐幽隐,辟聘无所就。

只爱鹿门泉,泠泠倚岩漱。

孔明卧龙者,潜伏躬耕耨。

忽遭玄德云,遂起鳞角斗。

三胡皆皆峻,二习名亦茂。

其余文武家,相望如斥堠。

缅思齐梁降,寂寞寡清胄。

凝融为漪澜,复结作莹琇。

不知粹和气,有得方大受。

将生皮夫子,上帝可其奏。

并包数公才,用以殿厥后。

尝闻儿童岁,嬉戏陈俎豆。

积渐开词源,一派分万溜。

先崇丘旦室,大惧隳结构。

次补荀孟垣,所贵亡罅漏。

仰瞻三皇道,虮虱在宇宙。

却视五霸图,股掌弄孩幼。

或能醢髋髀,或与翼雏鷇。

或喜掉直舌,或乐斩邪脰。

或耨鉏翳荟,或整理错谬。

或如百千骑,合沓原野狩。

又如晓江平,风死波不皱。

幽埋力须掘,遗落赀必购。

乃于文学中,十倍猗顿富。

囊乏向咸镐,马重迟步骤。

专场射策时,缚虎当羿彀。

归来把通籍,且作高堂寿。

未足逞戈矛,谁云被文绣?

从知偶东下,帆影拂吴岫。

物象悉摧藏,精灵畏雕镂。

伊余抱沈疾,憔悴守圭窦。

方推洪范畴,更念大玄首。

陈诗采风俗,学古穷篆籀。

朝朝贳薪米,往往逢责诟。

既被邻里轻,亦为妻子陋。

持冠适瓯越,敢怨不得售。

窘若晒沙鱼,悲如哭霜狖。

唯君枉车辙,以逐海上臭。

披襟两相对,半夜忽白昼。

执热濯清风,忘忧饮醇酎。

驱为文翰侣,驽皂参骥厩。

有时谐宫商,自喜真邂逅。

道孤情易苦,语直诗还瘦。

藻匠如见酬,终身致怀袖。

法惠寺横翠阁

朝见吴山横,暮见吴山纵。

吴山故多态,转侧为君容。

幽人起朱阁,空洞更无物。

惟有千步冈,东西作帘额。

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悲秋春更悲。

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眉。

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

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

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

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

【注释】

①金猊:

涂金的狮形香炉。

②宝奁:

贵重的镜匣。

③武陵:

地名。

作者借指丈夫所去的地方。

④凝眸:

注视。

【评解】

这首词真实地抒写了离愁别恨。

上片写临别时的心情。

下片想象别后情景。

人去难

留,爱而不见,愁思满怀无人领会。

词中表达感情绵密细致,抒写离情宛转曲折。

用语清新流畅,舒卷自如。

具有感人

的艺术魅力。

【集评】

张祖望《古今词论引》: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痴语也。

如巧匠

运斤,毫无痕迹。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

写其一腔临别心神,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楼头,声声有和

鸣之奏。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懒说出妙。

瘦为甚的?

千万遍痛甚?

又云:

清风朗月,

陡化为楚雨巫云;

阿阁洞房,立变为离亭别墅,至文也。

杨慎《词品》:

“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此首述别情,哀伤殊甚。

起三句,言朝起之懒。

“任宝奁”

句,言朝起之迟。

“生怕”二句,点明离别之苦,疏通上文;

“欲说还休”,含凄无限。

“新来瘦”三句,申言别苦。

较病酒悲秋为尤苦。

换头,叹人去难留。

“念武陵”四句,

叹人去楼空,言水念人,情意极厚。

末句,补足上文,余韵更隽永。

奉汉中王手札

国有乾坤大,王今叔父尊。

剖符来蜀道,归盖取荆门。

峡险通舟过,水长注海奔。

主人留上客,避暑得名园。

前后缄书报,分明馔玉恩。

天云浮绝壁,风竹在华轩。

已觉良宵永,何看骇浪翻。

入期朱邸雪,朝傍紫微垣。

枚乘文章老,河间礼乐存。

悲秋宋玉宅,失路武陵源。

淹薄俱崖口,东西异石根。

夷音迷咫尺,鬼物傍黄昏。

犬马诚为恋,狐狸不足论。

从容草奏罢,宿昔奉清樽。

甘露寺僧房

张乔

临水登山路,重寻旅思劳。

竹阴行处密,僧腊别来高。

远岫明寒火,危楼响夜涛。

悲秋不成寐,明月上千舠。

高阳台

王观

红入桃腮,青回柳眼,韶华已破三分。

人不归来,空教草怨王孙。

平明几点催花雨,梦半阑、敧枕初闻。

问东君,因甚将春,老了闲人。

东郊十里香尘满,旋安排玉勒,整顿雕轮。

趁取芳时,共寻岛上红云。

朱衣引马黄金带,算到头、总是虚名。

莫闲愁,一半悲秋,一半伤春。

姑苏台杂句

李绅

七古

越王巧破夫差国,来献黄金重雕刻。

西施醉舞花艳倾,

妒月娇娥恣妖惑。

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

歌清管咽欢未极,越师戈甲浮江来。

伍胥抉目看吴灭,

范蠡全身霸西越。

寂寞千年尽古墟,萧条两地皆明月。

灵岩香径掩禅扉,秋草荒凉遍落晖。

江浦回看鸥鸟没,

碧峰斜见鹭鸶飞。

如今白发星星满,却作闲官不闲散。

野寺经过惧悔尤,公程迫蹙悲秋馆。

吴乡越国旧淹留,

草树烟霞昔遍游。

云木梦回多感叹,不惟惆怅至长洲。

古瑟怨

李益

破瑟悲秋已减弦,湘灵沈怨不知年。

感君拂拭遗音在,更奏新声明月天。

古兴

李嘉祐

十五小家女,双鬟人不如。

蛾眉暂一见,可直千金馀。

自从得向蓬莱里,出入金舆乘玉趾。

梧桐树上春鸦鸣,

晓伴君王犹未起。

莫道君恩长不休,婕妤团扇苦悲秋。

君看魏帝邺都里,惟有铜台漳水流。

观沧海

魏晋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古乐府《相如歌·

瑟调曲》。

“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

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

《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

曹操此篇,《宋书·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

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

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解(章)。

当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乐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

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

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

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

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

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

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关于曹操东临碣石,过去多以为是北征乌桓去时的事,其实,这种看法与史实不符,不可置信。

我们用《三国志》《武帝纪》和《田畴传》的记载来核对,曹操当时是在北征乌桓的归途中登上碣石的,因为去时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改道走徐无山那条小路前往辽西。

“九月,公引自柳城还,……十一有至易水”,他应在这年(207)九月或十月初“临碣石”、“观沧海”。

至于碣石山位于现今何处,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或以为此山已沉入现今河北省乐亭县境的大海中,或以为就是现今河北省昌黎县北的碣石山。

不管怎样,在曹操登临时,它应是傍海一带较高的石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

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

“何”,何其,今言“多么”,是叹美之词。

“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

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

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在我国文学史上,由于作家的世界观和处境等种种原因,自宋玉《九辩》开悲秋文学的先声之后,多少骚人墨客因秋风而临风洒泪,见落叶而触景伤情!

然而,曹操却能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

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

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

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

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

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参见《古诗归》卷七钟惺评语)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霸气”当然是讥评,但如果将“霸气”理解为统一中国的雄心,那么,这种艺术鉴赏的眼光还是可取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

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

值得指出的是:

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后形成艺术的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