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0823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课程改革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课程改革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课程改革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课程改革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Word下载.docx

《新课程改革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改革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Word下载.docx

“不把李清臣放在第一,就荒谬了。

”当时大雨成灾,几次出现天灾和异象,议论此事的人归罪于濮王之议。

到朝廷对答之时,有人说:

“应该用《五行传》说的‘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一定能任上等官职。

”李清臣说:

“我不相信。

民间难道没有疾苦可以上奏的吗?

善于制止天地灾异的人,不是去制止灾异本身,而是要解除百姓的疾苦罢了。

”对策被选中入等,名声很盛。

不久下诏推举馆阁官员,欧阳修举荐李清臣,李清臣得以任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当时鄜延失陷金明寨,主将张舆阵亡,章惇大怒,建议把全军四千人都杀掉。

李清臣说:

“现在把官吏士兵都杀掉,以后出现主将战死的情况必然会全军降敌了。

”于是只杀了城兵十六人。

仆射韩忠彦和李清臣有勾结,专听他的话,排挤范纯礼、张舜民,不让吕希纯、刘安世入朝,都是李清臣的主意。

不久,李清臣被曾布陷害,外出任大名府知府,后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朝廷追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

李清臣早年因诗词文章被神宗赏识,修建大理寺,修筑都城,都叫他作记,文章简洁厚重而气势旷达,文体自成一家。

李清臣出身贫困,用节俭来克制自己,到富贵时仍不改变。

但他的志向在于追求利禄,一心想当宰相,所以行使权力违背常理,最终在死前也未能如愿。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杨大雅字子正,唐靖恭诸杨虞卿之后。

虞卿孙承休,唐天祐初,以尚书刑部员外郎为吴越国册礼副使,杨行密据江、淮,道阻不克归,遂家钱塘。

大雅,承休四世孙也。

钱俶归朝,挈其族寓宋州。

大雅素好学,日诵数万言,虽饮食不释卷。

进士及第,历新息、鄢陵县主簿,改光禄寺丞、知新昌县,徙知浔州,再迁秘书丞。

咸平中,交趾献犀,因奏赋,召试,迁太常博士。

久之,又上书自荐,献所为文,复召试。

直集贤院,出知筠、袁二州,提举开封府界诸县镇事,为三司监铁判官,知越州,提点淮南路刑狱。

还,考试国子监生,坐失荐,迭降监陈州酒。

徙知常州,判三司都磨勘司、户部勾院。

迁集贤殿修撰、知应天府。

大雅朴学自信,无所阿附,直集贤院二十五年不迁,有出其后者,往往致荣显。

或笑其违世自守,大雅叹曰:

“吾不学乎世,而学乎圣人,由是以至此。

吾之所有,不敢以荐于人,而尝自献乎天子矣。

”天禧中,使淮南,循江按部,过金陵境上,遇风覆舟,得傍卒拯之,及岸,冠服尽丧。

时丁谓镇金陵,遣人遗衣一袭,大雅辞不受,谓以为歉。

宰相王钦若亦不悦之。

晚与陈从易并命知制诰。

杨大雅传》,有删改)

A.杨大雅勤奋好学,博闻强识。

他在考中进士以前,每天背诵数万字,吃饭、喝水时也手不释卷。

B.杨大雅追求仕进,勇于自荐。

他曾乘交趾进献犀牛的机会向朝廷献赋,后又上书自荐并献文,于是被任用为太常博士。

C.杨大雅不流世俗,心境平稳。

他在集贤院干了二十五年却未升职,在他之后任职的人也往往显贵,可他仍淡然处之。

D.杨大雅不慕权贵,清高自守。

他巡视金陵时遇风翻船,丢了衣帽,当地官员丁谓派人送了一套衣服,他却推辞不受。

【解析】 “于是被任用为太常博士”错,从原文看,杨大雅升任太常博士应是在第一次“召试”后。

杨大雅字子正,唐朝靖恭杨家杨虞卿的后代。

杨虞卿的孙子杨承休,唐天祐初年,以尚书刑部员外郎的身份担任吴越国册礼副使,杨行密占据江、淮,道路阻断不能返回,杨承休就在钱塘安家。

杨大雅是杨承休的四代孙。

钱俶归降宋,带着他的家族住在宋州。

杨大雅素来好学,每天诵读数万字,即便吃饭、喝水时也不放下书卷。

考中进士以后,先后任新息、鄢陵县主簿,后改任光禄寺丞、新昌县知县,调任浔州知州,升任秘书丞。

咸平年间,交趾进献犀牛,杨大雅趁机向朝廷献赋,被皇帝召来考试,升任太常博士。

很久以后,又上书自荐,献上自己所写的文章,又被皇帝召来考试。

任职集贤院,又出任筠、袁二州的知州,掌管开封府界各县镇的事务,担任三司监铁判官,任越州知州,监督管理淮南路刑狱。

回朝后,考核国子监的学生,因荐举不实获罪,接连降职为监陈州酒。

调任常州知州,判三司都磨勘司、户部勾院。

升任集贤殿修撰、应天府知府。

杨大雅朴素好学自信,不肯阿谀投靠他人,在集贤院任职二十五年不升职,有人在他之后任职,往往可以荣华显贵。

有人笑他不合时宜,清高自守,杨大雅叹道:

“我不向世俗学习,而向圣人学习,因此到这个地步。

我所有的,不敢推荐给别人,而曾经自己献给天子了。

”天禧年间,他出使淮南,沿江巡视,经过金陵时,遇上大风翻了船,幸而被身旁的士兵救起,上岸后,帽子衣服都丢了。

当时丁谓镇守金陵,派人送来一套衣服,杨大雅推辞没有接受,丁谓对此怀恨在心。

宰相王钦若也对他不满。

他晚年与陈从易一起被任命为知制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

有兄仲同居。

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

释之曰:

“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欲自免归。

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文帝曰:

“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

”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

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

释之从行,登虎圈。

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口对响应无穷者。

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

释之久之前曰:

“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文帝曰:

“善。

”乃止不拜啬夫。

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

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薄太后闻之,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

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其后拜释之为廷尉。

后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病。

卒见谢,景帝不过也。

(选自《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A.张释之因为家境殷实做了骑郎,侍奉文帝十年都没有升官,他认为耗损了兄长的家产至今却无所作为,想辞官回家。

B.张释之直言敢谏,有一次文帝询问虎圈兽类情况,啬夫代替上林尉详尽地回答了,文帝想提拔任用啬夫,但最终因张释之的劝谏而放弃了。

C.张释之因为太子和梁王违规乘车经过司马门而阻止他们入宫,并且不顾太后的包庇弹劾两人,却得到文帝的器重并被提拔。

D.张释之在文帝死后想到自己曾得罪过景帝(被他弹劾的太子)而感到恐慌,向景帝请罪,景帝没有责怪他。

【解析】 “不顾太后的包庇弹劾两人”错误,张释之在太后派使臣赦免两人之前就已经弹劾他们了。

【参考译文】

廷尉张释之,是堵阳人,字季。

和他的哥哥张仲生活在一起。

因为家中资财做了骑郎,侍奉汉文帝,十年内都没有升官,默默无名。

张释之说:

“做了这么多年官,损耗了哥哥的资产,不满意。

”想要辞职回家。

袁盎知道他有才能,于是请求调释之补任谒者。

张释之上朝结束后,就趁机上前陈说应办的事情。

文帝说:

“降低调子,谈些现实的事,不要高谈阔论,说些现在就能实施的。

”于是,张释之谈起秦汉之际的事,谈了很长时间关于秦朝灭亡和汉朝兴盛的原因。

文帝很赞赏他,就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

张释之跟随汉文帝出行,登上虎圈。

汉文帝询问上林尉登记在册的各种禽兽的情况,问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左顾右盼,全都答不上来。

虎圈啬夫在一旁代上林尉回答了皇帝提出的登记在册的各种禽兽的情况,答得十分详尽。

汉文帝于是命令张释之任命啬夫为上林令。

张释之过了一会儿上前说:

“现在陛下因为啬夫能说会道就越级提拔他,我担心天下人都会追随这种风气,争相施展口舌之能而不务实。

况且下面的人受朝廷的影响比影之随形、声之回应还要快,陛下的任人与罢免不可不慎重啊!

”文帝说:

“说得对!

”于是,就不再任命啬夫为上林令。

太子与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皇宫外的司马门也没有下车,于是张释之追上前去阻止太子、梁王。

然后检举揭发他们在皇宫门外不下车犯了“不敬”罪,并上奏给皇上。

薄太后知道了这件事,便派使臣秉承她的意旨赦免了太子和梁王,太子、梁王才能够进入宫中。

文帝由此看重张释之,任命他做了中大夫。

后来又任命他做了廷尉。

后来,文帝去世,景帝即位,张释之内心恐惧,假称生病。

最终向景帝谢罪,景帝没有责怪他。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题。

(19分)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

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①未尝出。

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

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

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

久之,天子下诏曰:

“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

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

“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

”上亦欲用之。

安世闻之,惧不敢当。

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

“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怜哀,以全老臣之命。

”上笑曰:

“君言太谦。

君而不可,尚谁可者!

”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

绝勿复与通。

有郎功高不调,自言于安,安世应曰:

“君之功高,明主所知。

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

”绝不许。

已而郎果迁。

莫府长史迁,安世问以过失。

长史曰:

“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

”安世曰:

“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

”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

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②,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

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

天子报曰:

“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

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

”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

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选自《汉书·

张安世传》)

【注】 ①休沐:

休息沐浴,即古代官员的例行休假。

②弋绨:

黑色粗厚的丝织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B.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C.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D.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解析】 句中“焉”是助词,在句末,据此排除C项;

而“归大将军、富平侯印”很明显是“归还官印”之意,这样可排除D项;

A、B两项区别点在于“虽不能视事”还是“虽不能”,根据“视事”是“主持事务”之意,可知应为“虽不能视事”,排除B项,确定答案为A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御史大夫,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解析】 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张安世工作尽责。

供职尚书时,工作尽心尽责,连例行节假日也没有外出过。

担任光禄大夫后,大将军霍光很看重他,御史大夫魏相也对他评价很高。

B.张安世为人谦逊。

皇帝想任用他为大将军,他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担此重任,坚持推辞但没有成功。

C.张安世对家人要求严格。

他认为自己和儿子地位都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向皇帝请求让他的儿子张延寿离开京城去做北地太守。

D.张安世善于治家。

他虽然有万户封地,但生活节俭,夫人亲自纺织,家奴都有手艺活做。

张家凭勤劳节俭、善于经营而富有。

【解析】 张安世只是请求让儿子张延寿出京补职,并未提出具体职位,是皇帝任命张延寿为北地太守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

(5分)

译文:

皇上出行到河东,曾经丢失了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得那些书里的内容,把书中的内容详细地写了出来。

(得分点:

“幸”“莫”“识”各1分,大意2分)

②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天子非常敬畏大将军霍光,然而内心里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还要亲密。

“尊惮”“亲”“密”各1分,大意2分)

张安世字子孺,年轻时因父亲的关系做了郎官。

因为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尽心尽力于职责,例行假日没有外出过。

后来悬赏征求找到了那些书,用来校对没有什么遗漏的。

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掌政权,因为张安世品行忠厚,霍光亲近重用他。

过了一段时间,天子下诏书说:

“右将军光禄勋张安世辅佐政务,担任宿卫,严肃恭敬,从不怠慢,十三年了,都能康乐安宁。

信任亲近的人任用贤人,是唐虞时代的治国原则,封张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霍光死后几个月,御史大夫魏相密奏皇帝说:

“车骑将军张安世侍奉孝武皇帝三十多年,忠心诚信谨慎厚道,勤于国事,他是国家的重臣,应该加封他的地位,让他做大将军。

”皇帝也想任用他。

张安世听到这件事情,内心恐惧,不敢接受。

于是,前去拜见皇帝,摘掉官帽叩头说:

“我实在是认为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做这样的高官,接替大将军霍光的职位,恳请您稍加哀怜,来保全我的性命。

”皇帝笑着说:

“你说得太谦虚了。

如果你不能够胜任这一职务,还有谁能够胜任呢!

”张安世再三推辞没能成功。

他曾向朝廷举荐了一个人,那人来道谢,张安世非常遗憾,认为推荐贤良,介绍有才能的人,哪里有私人感谢的道理?

于是跟这个人断绝了关系,不再跟他来往。

有个郎官功劳很大,官职得不到升迁,自己找张安世谈起这事,张安世回答说:

“您的功劳大,英明的皇上是知道的。

臣下是供职的,有什么功劳大小可以自夸呢!

”拒绝了他没有答应。

没多久,郎官果然升迁了。

莫府长史升了官,张安世问他自己的过失。

长史说:

“将军是辅佐皇帝的得力大臣,但是没有(向他)推荐士人,谈论此事的人都瞧不起您。

”张安世说:

“皇帝贤明,对于臣子中的贤与不贤分得很清楚,我修养自己罢了,怎么能够了解士人并推荐呢?

”他要隐藏名声疏远权势就是这样。

张安世自己发觉父子地位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替儿子张延寿请求,让儿子出京做官,皇帝就让他的儿子做了北地太守。

张安世居于列侯的高位,封地万户,然而自己穿着黑色粗厚的衣服,夫人自己纺织绩麻,七百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在家里经营产业,经常积蓄细微的财物,因此能够不断增加财产,比大将军霍光还富有。

元康四年的春天,张安世生病,呈上报告归还侯爵,请求退休。

皇帝回复说:

“将军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我非常同情。

即使不能够主持事务,用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你是先帝的重臣,擅长治理国家,我比不上你,所以多次征求你的意见,是什么怨恨让你想要上书归还大将军、富平侯的官印呢?

这是待朕不厚,而忘旧恩,这不是我所希望的啊!

希望将军多吃点饭,找医生看看,安心养神,来辅助你多活几年。

”张安世又勉强主持事务,到秋天去世。

皇帝赠给他印绶,用战车和武士为他送葬,谥号为“敬侯”。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题。

王世积,阐熙新囶人也。

父雅,周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

世积容貌魁岸,风神爽拔,有杰人之表。

在周,有军功,拜上仪同,封长子县公。

高祖为丞相,尉迟迥作乱。

从韦孝宽击之,每战有功,拜上大将军。

高祖受禅,进封宜阳郡公。

高颎美其才能,甚善之。

尝密谓颎曰:

“吾辈俱周之臣子,社稷沦灭,其若之何?

”颎深拒其言。

未几,授蕲州总管。

平陈之役,以舟师自蕲水趣九江,与陈将纪瑱战于蕲口,大破之。

既而晋王广已平丹阳,世积于是移书告谕,遣千金公权始璋略取新蔡。

陈江州司马黄偲弃城而遁,始璋入据其城。

世积继至,陈豫章太守徐璒、庐陵太守萧廉等,及鄱阳、临川守将,并诣世积降。

以功进位柱国、荆州总管,赐绢五千段,邑三千户。

后数岁,桂州人李光仕作乱,世积以行军总管讨平之。

上遣都官员外郎辛凯卿驰劳之。

及还,进位上柱国。

上甚重之。

世积见上性忌刻,功臣多获罪,由是纵酒,不与执政言及时事。

上以为有酒疾,舍之宫内,令医者疗之,世积诡称疾愈,始得就第。

拜凉州总管,令骑士七百人送之官。

未几,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竟配防桂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困穷因徼幸上变,称:

“世积尝令道人相其贵不,道人答曰:

‘公当为国主。

’谓其妻曰:

‘夫人当为皇后。

’又将之凉州,其所亲谓世积曰:

‘河西天下精兵处,可以图大事也。

’世积曰:

‘凉州土旷人稀,非用武之国。

’”由是被征入朝,按其事。

有司奏:

“左卫大将军元旻、右卫大将军元胄,并与世积交通,受其名马之赠。

”世积竟坐诛,旻、胄等免官,拜孝谐为上大将军。

(节选自《隋书·

王世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竟配/防桂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困穷/

B.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竟配防桂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困穷/

C.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竟配/防桂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困穷/

D.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竟配防桂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困穷/

【解析】 找到句中的人名、代词、官职等可以做主语和宾语的词,还要注意省略了主语、宾语的句子,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断开的位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受禅”指接受帝王的让位,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权更迭、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

B.“郡”是古代区域的名称。

秦统一六国后,郡是最高的地方行政区域,县隶于郡。

C.“柱国”是官名,战国楚置,为最高武官,后为勋官称号,是授予有功者的虚职,没有实际职务。

D.邑三千户,古代帝王可以赐予臣子封地,“邑三千户”是指居住人口超过三千户的封地。

【解析】 邑三千户,指居住人口为三千户的封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王世积历仕两朝,屡立战功。

北周时,跟从韦孝宽平定尉迟迥叛乱有功,被授予上大将军;

隋朝时,平定陈国,因功领荆州总管。

B.王世积领兵作战,威慑四方。

任蕲州总管时,他率水军在蕲口大胜陈将纪瑱,江州司马闻风而逃,豫章、庐陵太守和鄱阳、临川守将都来投诚。

C.王世积终日饮酒,以求自保。

王世积见许多功臣被皇帝剪除,心有忌惮,便饮酒自遣,不问政事,却不料被皇帝舍于宫内,令医者治疗。

D.王世积被人检举,祸及他人。

皇甫孝谐以道士相面、凉州非用武之地为证,举报王世积有谋反之心,致使王世积被诛,还牵连到元旻、元胄等人。

【解析】 千金公权始璋攻占新蔡之后,江州司马逃走,王世积后来才到达,这以后才有豫章太守等人的投诚。

①既而晋王广已平丹阳,世积于是移书告谕,遣千金公权始璋略取新蔡。

不久晋王杨广平定了丹阳,王世积于是发布檄文,晓谕利害,并派千金公权始璋夺取新蔡。

②由是被征入朝,按其事。

”(5分)

(世积)因此被征入朝,接受调查。

主管此事的官员上奏说:

“左卫大将军元旻、右卫大将军元胄,都与王世积暗中勾结,收受他赠送的名马。

王世积,是阐熙新囶人。

父亲王雅,是北周朝的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

王世积身材魁梧高大,神态豪爽出众,有英雄豪杰的仪表。

在北周,有军功,被授为上仪同,被封为长子县公。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尉迟迥造反。

王世积随韦孝宽讨伐尉迟迥,每次作战均有战功,被授为上大将军。

高祖接受北周禅让的帝位后,晋封世积为宜阳郡公。

高颎欣赏他的才干,对他很友好。

世积曾私下对高颎说:

“我们都是周朝的臣子,国家沦陷,像那样又该怎么办呢?

”高颎深深地拒绝接受他的话。

不久,世积被授为蕲州总管。

在平定陈国的战争中,他率水军从蕲水奔赴九江,与陈国将领纪瑱大战于蕲口,大破陈军。

陈国的江州司马黄偲弃城逃走,始璋攻入并占领了这个城。

王世积跟着来了。

陈国的豫章太守徐璒、庐陵太守萧廉等人,以及鄱阳、临川的守将,都到王世积处投降。

世积因功升任柱国、荆州总管,被赐绢帛五千段,食邑三千户。

几年后,桂州人李光仕造反,王世积以行军总管的身份,讨伐平定了他们。

皇上派都官员外郎辛凯卿飞奔前去慰劳他。

等到回京后,世积升任上柱国。

皇上很看重他。

王世积见皇上生性刻薄、爱猜忌,功臣大多无故被治罪,因此纵酒,不与皇上谈论政事。

皇上以为他有酒疾,让他住在宫中,让御医为他治疗。

王世积假装说病已治好了,才得以出宫回府。

皇上授予他凉州总管之职,让七百骑士送他赴任。

不久,王世积的亲信、安定人皇甫孝谐犯罪,官吏追捕他,他逃到王世积那里,王世积不收留他,因此他心中有了怨恨。

皇甫孝谐最终被流放到桂州,侍奉总管令狐熙。

令狐熙对他又不好,因此他的处境艰难窘迫。

皇甫孝谐于是揭发王世积,希望皇帝改变心意,奏称:

“王世积曾让道人为他看相,看看以后会不会大贵。

道人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