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十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生物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0662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8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攀枝花十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生物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四川省攀枝花十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生物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四川省攀枝花十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生物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四川省攀枝花十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生物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四川省攀枝花十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生物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攀枝花十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生物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川省攀枝花十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生物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攀枝花十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生物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攀枝花十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生物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7.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8.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

9.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10.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剌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细胞体轴突

11.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ATP的合成和水解

C.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化

D.信息分子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结合

12.如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结构③的存在使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单向传递

B.神经冲动传到②处时细胞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①处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D.若刺激Ⅱ处,则在Ⅰ和Ⅲ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

13.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一种细菌毒素蛋白,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美容医疗中通过注射适量的肉毒杆菌以达到除皱效果.肉毒杆菌毒素除皱的机理最可能是(  )

A.抑制核糖体合成乙酰胆碱

B.抑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C.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阻遏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被清除

D.与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阻止肌肉收缩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低级神经中枢不能独立调节相应的反射活动

B.大脑皮层言语区受损,患者不能讲话

C.学习可以导致新的神经元形成

D.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负责调控的生理功能不同

15.如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模式图,图中的甲、乙、丙表示相关结构,①、②、③表示相关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和③对甲的作用相反,二者相互拮抗,共同调节甲分泌①

B.甲为内分泌系统的枢纽,②和③对其均为反馈调节

C.几乎全身的细胞都是③的靶细胞

D.①②③合成和分泌都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16.如图是血糖调节图解式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

B.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相同

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

17.如图中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速度缓慢,方式③的传递速度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通过体液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D.方式②③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

18.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  )

A.①②③B.①③③C.③①②D.①①②

19.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单位面积皮肤血管的血液相对流量,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

C,在B时刻,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舒张,立毛肌舒张

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

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

20.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能正确地描述其调节过程的是(  )

A.人长期不进食时,人体可通过A→C→D→E途径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以维持血糖平衡

B.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可以通过A→B→E过程使手迅速缩回,属于神经调节

C.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D.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21.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下丘脑能够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⑥如图表示神经调节,该过程中效应器为肾上腺、皮肤

⑦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⑦D.④⑤⑥⑥

22.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抗体是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

B.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的,可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活性物质

C.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D.唾液和泪液中的溶菌酶也是免疫活性物质

23.有关记忆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的抗体

B.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浆细胞

C.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效应T细胞

D.是B细胞或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24.如图为人体的某种特异性免疫图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中①〜⑤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B.图示过程最可能表示的是某种抗原首次侵入机体时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物质代表的是抗体或淋巴因子

C.HIV主要攻击细胞②,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D.物质与细胞④均在人体内长期存在,保持对抗原的记忆性

2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

②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③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起免疫作用;

④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⑤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⑥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

A.②⑥B.②⑤C.③⑤D.①④

26.如图表示人体注射该疫苗后,机体发生的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别在胸腺、骨髓中发育成熟

B.细胞1在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的作用是不同的

C.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和mRNA,细胞2可以产生淋巴因子

D.在二次免疫过程中,细胞5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4从而发挥重要作用

27.人的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的眼睛也可能失明.在此类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自身晶状体蛋白的相应抗体.对此现象的推导正确的是(  )

①这是机体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②晶状体蛋白一旦进入血液,会刺激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③正常生理状态下,眼球的晶状体蛋白不进入血液

④晶状体蛋白的相应抗体引起另一只健康眼睛失明属于自身免疫病.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8.如图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的传递方向.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e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B.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为体液免疫

C.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电信号或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的

D.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不同种物质

29.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

B.在0~20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

C.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据图推测,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30.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2,4﹣D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配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共6组;

②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桂花枝条,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10分钟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

③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枝条生根数目并计算的平均值,结果如表:

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2,4﹣D浓度(mol/L)

10﹣15

10﹣14

10﹣13

10﹣12

10﹣11

生根平均值(mm)

2.0

3.8

7.2

9.4

15.1

20.3

A.促进桂花枝条扦插生根的2,4﹣D最适浓度是10﹣11﹣10﹣12mol/L

B.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C.超过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

D.相同浓度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相同

31.下列有关顶端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除去顶芽可促进侧芽生长

B.顶端优势现象表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在林业生产中常需要保持顶端优势

D.切除顶芽,切口处涂以高浓度生长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

32.如图所示,有关胚芽鞘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处理只有A

B.图甲中引起C、D都不弯曲的原理相同

C.图乙中放N的胚芽鞘长得比M的快

D.图乙中放M的胚芽鞘弯向一侧而放N的不弯曲

33.如图所示为同一地区不同品种的梨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中的两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梨成熟期明显晚于乙梨

B.果实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C.果实的成熟程度与

的值呈正相关

D.及时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使果实在未采摘时不脱落

3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与抵抗力稳定性都成反比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简单

D.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35.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在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数变化分别为增加和减少

C.相同自然环境下,达到相同阶段,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次生演替所需时间长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36.下列有关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层现象是群落垂直结构的显著特征

B.决定分层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分层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37.如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的影响,“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  )

A.大于A的浓度、小于A的浓度B.大于B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

C.大于C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D.大于A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3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不一定都是植物,植物也不一定都是生产者

B.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成分只是分解者

C.动物都是靠捕食获取食物,都是消费者

D.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指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39.图为某人工白杨林中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

B.A处在第三营养级,属三级消费者

C.若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则A的数量可能无明显变化

D.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40.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固定的太阳能减去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

B.在此生态系统中,若一只狼捕食了一只野兔,则该狼获得该野兔约10%~20%的能量

C.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

D.因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就越少

二、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每空1分)

41.如图是动物和人体激素凋节以及相关激素间作用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为  ,②为  .

(2)由图分析,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间为  关系.

(3)若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  .

(4)当一个人甲状腺檄素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  ;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  .

(5)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调节激素分泌的方式有  .

42.有一小鼠出现糖尿病的症状,研究人员分析病因时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I认为病鼠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破坏;

假设II认为病鼠的胰岛B细胞正常,但组织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

实验步骤:

(1)首先,在空腹状态下检测该病鼠血液中的  水平,测定值为a;

然后,注射一定剂量的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相同指标,测定值为b.

结果分析:

(2)若  ,则假设I成立.此时,胰岛B细胞被机体当作  ,免疫反应将其破坏.

(3)若  ,则假设II成立.此时,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  的功能不能发挥,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43.如图甲为某种反射弧示意图,图乙是图甲中其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1)图甲中A是  ,D是  ,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方向是  .

(2)若在②③处连接一个电表,在B处给予刺激,电表会发生  次偏转,在D处给予刺激,电表会发生  次偏转.

(3)图乙⑤中含有  ,以  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该过程需  提供能量;

结构①是  ,其形成与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

44.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2

针叶林

52

12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演替;

在这些群落类型中,动物分层现象最复杂、丰富度最高的是  .

(2)群落中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

(3)群落中  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采用的是  .

(4)该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决定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而决定动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45.2010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坎昆市举行,“节能减排”和“森林保护”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碳在A→B和B→C过程中分别以  和  的形式流动.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E代表  .图中参与组成生物群落的是  (填字母).

(3)请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出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

  .若生产者固定了1000KJ的能量,则图中最高营养级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  kJ.

(4)“周一请吃素”,这是坎昆会议中支持环保的青年提出的新理念,这一理念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是相吻合的.

(5)请根据上图提出两项实现“低碳”、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同种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说明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变异,生物存在着过度繁殖,生物生存条件是受限制的,从而引起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的原因.

【解答】解:

A、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获得性遗传的观点,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

C、自然学说能科学的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C正确;

D、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作用于个体,使个体发生进化,D错误.

故选:

C.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

B、亲子代间基因型频率不变基因频率一定不变,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可能发生变化,如杂合子Aa自交后代基因频率不变,而基因型频率改变,B错误;

C、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错误;

D、自然选择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表现型,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错误.

A.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

A、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A错误;

B、某金丝猴种群的数量由100只发展到1000只,这种群的基因库一定变大了,B正确;

C、一株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豌豆,该现象属于性状分离,C错误;

D、用秋水仙素处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单倍体不一定获得纯合子植株,如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Aa,获得的是杂合子植株,D错误.

B.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

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淋巴液和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A错误;

B、tRNA在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C正确;

D、人体内的液体统称为体液,绝大部分分布在细胞内构成细胞内液,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