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3 测量气温doc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0632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3 测量气温doc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3 测量气温doc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3 测量气温doc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3 测量气温doc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3 测量气温doc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3 测量气温doc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3 测量气温doc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3 测量气温doc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3 测量气温doc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1.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以此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2.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工具的使用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图,分析获得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

难点:

按计划的5个时间点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

【教学准备】

教师:

气温计、多媒体课件。

小组:

每两人一支气温计、记录表、柱状统计图、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课件出示:

冬天和夏天两张不同的图片。

提问:

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

(预设:

气温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揭示课题

小结:

看样子气温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测量气温”(板书)。

3.聚焦问题

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气温呢?

如何来测量呢?

二、探索:

气温计的使用方法(预设25分钟)

(一)去室外测量气温

[材料准备:

每组2根气温计、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气温计,提问:

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使用的气温计,你还记得如何使用和读数吗?

2.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全班进行交流。

邀请1-2名学生上台进行教室气温的读数。

3.邀请其他同学对上台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4.提问:

同学们的读数就是今天的气温吗?

我们应该如何测量今天的气温呢?

5.PPT出示测量气温的方法:

·

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

悬挂在空气中;

保持干燥;

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

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6.总结并提问:

现在都明白测量气温的办法了吗?

那我们马上要到教室外测量气温了,外出测量还要注意什么?

7.待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再出示温馨提醒:

在老师指定的地点测量气温;

尽量轻声,不打扰其他班级上课;

小组合作,人人都参与测量、读数;

按照测量方法规范测量,及时记录;

完成后快速安静地回到教室。

8.明确要求后,以小组为单位到教师指定地点进行测量。

(特别强调:

测量地点在阴凉通风处,气温计离地面高度1.1米,建议教师在课前事先选好地点,标上组号,并准备好挂钩,方便学生测量)

9.回到教室后,请同学们汇报各组的数据及发现。

10.总结并过渡:

我们在同一个时刻去室外测量气温,各组的测量数据都很接近,那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是都一样呢?

(二)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材料准备:

活动记录册、上节课的测量数据]

1.提问:

怎么来研究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情况呢?

(生自由回答)

明天利用每两节课的课间,带上活动记录册到指定地点去进行测量记录,发现规律。

2.出示:

一天五个时间点的气温数据。

说明:

这是某一小组完成的教室外某一处一天中气温变化表,你们有什么发现?

3.提问:

为了我们更容易发现规律,能否引入数学课中的柱状统计图,你们会画吗?

4.PPT演示:

柱状统计图绘制方法,并教授学生口诀:

①找气温,点上点;

②对应条,划横线;

③涂颜色,即完成。

5.实践:

请同学们根据该组同学的数据,在活动记录册中绘制统计图,并根究统计图,说说你们的发现。

三、研讨:

实验发现(预设8分钟)

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相同吗?

学生反馈交流一天中气温变化规律的发现。

早晚低,午后高。

2.提问:

使用柱状图描述气温有什么优点?

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四、拓展:

气象站是如何测量气温的(预设2分钟)

小资料]

1.总结:

经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学会气温的测量方法了吗?

还有什么疑问吗?

2.交流:

你们想知道气象站是如何测量气温的吗?

3.教师PPT展示。

4.作业:

今天的课就结束了,明天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天中气温的测量,并进行记录,看看气温变化情况是否和今天发现的规律相同。

 

【板书设计】

早晚低,午后高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一、课堂上需要教师自主设计一份活动记录单,并使用。

测量气温记录单

日期________小组________

1.当天气温记录

测量地点

测量时间

气温(℃)

2.测量并记录教室外某一处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日期:

____地点:

______

早晨(8:

00)

第二节课后(10:

中午(12:

第六节课后(14:

傍晚(16:

3.活动记录册上的表格及柱状图需要学生在课后第二天进行记录及绘制。

【作业设计】

1.一天中的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A.午夜12时B.下午14时C.日出前后

2.下面温度中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的是()

A.室内温度B.手心温度C.室外树荫下通风处的温度

3.为了较准确地读取百叶箱内气温表的示数,应该()

A.将气温计拿下,拿到室内读数

B.将气温计去下,站在百叶箱附近有阳光的地方读数

C.在百叶箱内直接读数

3.4测量降水量教案教学设计

4.测量降水量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元素。

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

小雨、中雨、大雨。

这种使用感觉器官来判断降水多少的方法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引出雨量器这一工具。

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

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此来测量、记录降水量。

聚焦板块,介绍大气中的水循环规律,了解降水的形式。

探索板块,主要是提出如何判定降水标准,然后自制简易的雨量器,并模拟降水,测定降水量,再通过自制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与科学家测得的降水量进行比较,分析简易雨量器的改进之处。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

通过研讨活动,判断雨量器中的冰或雪是否也是降水量的一部分,让学生明白下雪、下冰雹等也是降水,从而完善“降水”的概念。

拓展板块,布置了连续10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对降水量进行分析。

此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长时间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对大气的认识是建立在长时间的观察与连续性的记录基础之上。

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水情况。

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知道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但较难理解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看似比较简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雨量器的制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导致测量降水量不准确。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实物。

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生活动手册。

课件PPT]

1.出示水循环的图片。

你们能看懂这幅图吗?

水通过阳光照射后蒸发到空气中,在空中形成云,最后变成雨降落到地面。

云除了会变成雨之外,还会变成什么降落到地面呢?

云还会变成雪或冰雹降落到地面。

2.出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提问:

这里三幅图,哪些是降水的形式呢?

雨是降水的形式。

那么雪和冰雹呢?

也算是降水的形式,因为它们都是从空中降落到地面。

你们如何判定雪和冰雹也是降水的形式?

雪和冰雹从天空降落到地面,在地面最后会变成水。

4.引出降水量工具。

如果哪天降雨了,我们如何知道这一天的降水量?

如何测量呢?

5.揭示课题:

测量降水量(板书)

确定标准,制作和使用雨量器(预设25分钟)

每组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生活动手册]

1.确定标准。

出示书本第47页图片。

我们会把有时候的雨称为毛毛雨,我们也会把有些时候的雨称为倾盆大雨。

为什么?

因为雨的大小不一样。

我们感觉到了雨的大小,那如何精准判断雨的大小呢?

用一个标准的容器把雨水收集起来,再来测量。

在气象站中,这种收集雨水的容器叫做雨量器。

2.制作简易的雨量器。

出示书本第48页图片,再出示制作过程图。

提示:

为了更清楚如何制作简易雨量器,仔细阅读这些过程图。

(建议:

首先明确三个要求,容器必须是直筒,单位是毫米,刻度条要从底部贴起。

而后出示过程步骤。

过程:

①选一个直筒透明杯;

②在杯子外画一条垂直直线;

③沿着直线用透明的刻度条从底部贴起,0刻度对准杯子内底部。

学生活动,活动时间大约5分钟。

3.练习使用雨量器。

模拟下雨,测这场雨的降水量。

出示喷壶,视频播放使用喷壶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读数的方法。

你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喷壶和读数了吗?

喷壶嘴与杯口保持大约5-10厘米距离均匀降雨。

学生活动,重复模拟降水三次,记录活动手册。

活动时间大约15分钟。

自制模拟降水量与气象学家降水量等级标准进行比较,为什么不一样?

气象学家制定的降水量等级标准是24小时的降水量。

改进雨量器,测量雪的降水量(预设10分钟)

课件]

1.改进制作。

制作雨量器要注意什么?

直筒透明,杯子底部不要太厚,刻度条要贴直,“0”刻度对准杯子内底部。

2.改进模拟降水。

模拟降雨,测量降水量要注意什么?

降水时喷壶嘴要远一点,要用花洒降水,降雨均匀,读数单位毫米不能忘记,不要把毫米记成毫升。

3.出示雨量器中是冰雹的图片。

天空中降冰雹了,这种降水形式怎么测量?

先让这些冰雹全部融化成水,再来读数。

连续十天测量降水量(预设10分钟)

学生自制雨量器]

1.连续十天测量当地的降水量,并对照“降水量等级标准”确定降水等级。

如果这些天不下雨,查一查气象台报告的这一段时间的降水数据。

2.注意事项:

①雨量器摆放较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倒;

②每24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做好记录,确定下雨的等级;

③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

④如果当地10天内没有降雨,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的降水情况。

降水形式:

制作:

模拟降水:

雨直筒透明放平

雪毫米平视

冰雹“0”刻度对齐毫米

1.课堂上填写用简易雨量器测量三次模拟降水的量。

2.课外利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连续测量十天的降水量并记录在表中。

3.把测得的10天降水量数据绘制成柱状图。

(要求老师在下一次上课前做指导)

1.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单位是()。

A.厘米B.毫米C.毫升

2.选取制作雨量器的容器要求是()。

A.直筒透明B.上宽下窄C.不规则透明

3.刻度条“0”刻度必须与()对齐。

A.杯子外底部B.杯子内底部C.杯子顶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