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0393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而且十分传神地写出瞬息之间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的变幻过程。

火烧云上来时色彩绚丽,形态多变,下去时则恍恍惚惚,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的,并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

1观潮

上海市闸北区彭浦新村第四小学杨颖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什么样?

2.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媒体出示:

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

3.看了这潮水,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的感受吗?

4.理解“奇观”的“观”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板书:

天下奇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读准多音字

闷(mè

n)雷薄(bó

)雾风号(há

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

n)动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横向贯穿。

山崩地裂:

山岳倒塌,大地裂开。

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人声鼎沸:

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漫天卷地:

指遍布天地之间,铺天盖地。

笼罩:

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屹立: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3)指名读课文,正音。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三.研读课文,加深感悟

1.理清文章脉络。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交流各段的段意。

(3)用段落归并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轻声读读课文,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试着读好它。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简单地说说喜欢的理由。

四.课后作业

1.正确抄写词语:

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遍数自定。

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

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

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

2.用上“风平浪静、横贯江面、漫天卷地、风号怒吼”等词简单介绍一下钱塘江大潮。

3.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研读课文,加深感悟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哪感受到的?

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远近)

(2)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

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

“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

这时,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远望去,好像是一条白线。

宋朝诗人杨万里在诗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中,把这条“白线”比作了钱塘江上的一条白玉腰带。

(3)近:

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看到白线拉长变粗,潮水很快地占满江面,迅速向我们奔涌而来,那气势越来越雄伟,你的心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激动,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丈”是长度单位,1丈约等于3.33米。

文中把水浪比作“水墙”,形容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如果这句话换成“浪潮越来越近,气势越来越雄伟,声音越来越大。

”你觉得怎么样?

c.怎样才能读出那种气势来?

4.作者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人如临其境。

请学生将3、4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大潮来时的情景,再次体会潮来时的雄伟气势。

说明:

第3、4自然段中,对潮来时的过程描写非常精彩,可以引导学生重点朗读这一部分。

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是哪些,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学生交流时,教师可以从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两方面进行引导:

从“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等词语中感受江潮的声威及其变化过程;

通过“宽阔”“横卧”“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等词语体会江潮的形状和气势。

5.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6.读读课文第五小节,想想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1)抓住“霎时”,体会潮水奔腾之快。

(2)抓住“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体会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3)指导学生朗读。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仿佛来到了钱塘江边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五、课后作业

1.摘抄文中描写大潮的句子。

(不少于2句)

2.背诵课文的第3、4节。

3.收集有关钱塘江潮的资料。

附: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课时要点】

1、学习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一、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2.写出下面词中“观”的意思。

“观”的意思:

1.看2.景象或样子。

3.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

观潮()壮观()观众()

观赏()观点()奇观()

3.抽背课文第3、4小节。

二、再读课文,加深感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

2.学完了课文,我们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1)引导学生借助板书介绍钱塘江大潮。

(2)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进行介绍。

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以课文为蓝本,以插图为依托,进行观潮现场直播,按照课文描写的顺序,进行创造性复述,从而帮助学生提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拓展作业

1.课文许多语句写得具体形象。

找出来读一读,谈谈对这些描写的体会,再抄下来。

2.下面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对钱塘江潮的描写,读读背背,再体会一下它的意思。

十七日观潮

宋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

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

晚日浮沉急浪中。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一提起西藏,人们一般想到的是雪域高原上的牦牛、金碧辉煌的寺庙和载歌载舞的藏族同胞。

其实,这块号称世界屋脊的土地有异常丰富的景观,它不但有世界最高的山峰,还有世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雅鲁藏布大峡谷,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板书课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

3.齐读课题。

1.初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2.检查预习情况:

正确认读下列生字。

穆玛涓滔脉卉罕

正确认读下列词语,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咫尺:

比喻相距很近。

堪称:

堪,能够;

可以。

堪称即可以称为、可以算作。

皑皑:

形容洁白的样子。

常用来形容雪和为雪所覆盖的事物。

美誉:

美好的名誉。

3.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

(根据交流板书:

壮丽奇异)

4.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写它的奇异?

在初步朗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文章的阅读感悟能力,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三、研读课文,加深感悟

(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一。

过渡:

欣赏完美丽的峡谷风光,来看看课文用了哪些方法和优美的词句描写它。

  1.轻声读读课文第2节,思考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雅鲁藏布江河床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

它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504千米的巨大峡谷。

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他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1)理解“不容置疑”

(2)通过“海拔:

3000米;

长:

504千米;

平均深:

2268米;

最深:

6009米”这些具体数据,进一步理解“不容置疑”的意思,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

(3)除了通过具体数据让我们感受到雅鲁藏布大峡谷大峡谷的壮丽外,还从哪感受到呢?

找到句子后,读一读。

(作者还将雅鲁藏布大峡谷大峡谷与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以及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作比较)  

(4)齐读课文第2节。

2.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二自然段,作者用列数字与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了它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

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思作者还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哪些奇异之处?

3.交流,媒体随机出示。

●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

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

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1)抓住“万年冰雪”、“沸腾温泉”、“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体会“水奇”。

(2)抓住“热带雨林”、“皑皑白雪”体会“山奇”。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在同一坡面上,从高到低形成了九个垂直自然带。

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这里,可以见到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动植物。

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各种野生动物攀援穿梭其间,真不愧“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

(1)看图理解“九个垂直自然带”

(2)抓住两个“不同”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3)抓住“从北极到赤道分布的动植物”说说为什么雅鲁藏布大峡谷有着“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的美誉。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含有“从……到……”的句子多读几遍,感受大峡谷中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的范围之广,形态之多样;

引导学生想象大峡谷是怎样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还可以相机理解“千姿百态”“人迹罕至”等词语

4.学习第五小节

(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呢?

齐读第5自然段。

(2)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

大家阅读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补充资料: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下游,围绕喜乌拉雅山东端最高峰南迦巴瓦峰作神奇的马蹄形大拐弯。

这里自然条件恶劣,环境极为艰险,峡谷核心地段是多处无人区、其内侧的墨脱县因受喜玛拉雅山和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包围阻隔,成为高原上有名的孤岛。

因为这一切,大峡谷成为地球上为数不多的人类难以涉足的神秘禁地之一,被视为“死亡峡谷”。

真正能深入峡谷的人寥寥无几。

1998年,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对雅鲁藏布大峡谷这块人类探险史上最富神秘感、最具危险性的地区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科学考察。

通过徒步穿越大峡谷,精确测绘大峡谷各地段的深度、宽度,测定大峡谷中瀑布的特征及数据,考察大峡谷环境资源状况,研究建立大峡谷科学实验基地等,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科学数据。

1999年,国家测绘局首次公布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精确测量数据,即长504.6千米、最深6009米。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确立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最长最深的峡谷,改变了人们关于峡谷的世界之最的认识,并为人们初步展现峡谷奇特的景观与突出的科学价值,因此是上世纪最重要的地理发现。

四、总结全文

1.小结全文:

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

2.如果让你当回导游,你会怎样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呢?

学生练习介绍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各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句子。

如,“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除了课文中写到的内容,学生也可以补充介绍各自了解的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其他情况。

五、拓展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认真抄写下列词语:

咫尺堪称皑皑美誉

【板书设计】:

壮丽:

长504千米最深6009千米(列数字)

科罗拉多大峡谷科尔卡大峡谷(作比较)

奇异:

山奇水奇生物多样性

3鸟的天堂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1.落实本课生字教学,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

2.初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感受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一、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1.板书课题,点名读题。

出示课题:

鸟的天堂

2.交流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得上是天堂。

(美丽的、安静的、安全的、舒适的、自由自在的……)

3.谁能带着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好课题?

(点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4.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

巴金,当代著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家》、《春》、《秋》等。

曾任全国政协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33年,作者巴金去广东访友,途经广东新会的天马村后对那儿的景色叹为观止,写下了这篇文章。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家巴金一起走进这鸟的天堂。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写了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经过分别看到什么?

感受到什么?

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写了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经过分别看到什么?

2.学习多音字

不可计数泊涨潮兴奋不禁树干应接不暇

(点名读、齐读)

3.认读词语

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

4.点名分节读课文,读后交流文中写了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每次分别看到什么?

5.根据学生交流媒体出示:

第一次榕树

第二次鸟

6.谁能根据媒体的提示,简要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夕阳西下,作者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一株美丽的南国的大榕树。

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这次他看见许多鸟活动的景象,这令他感受到“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研读课文,交流感悟

1.这究竟是一株怎样的大榕树呢?

看看图,试着用一个词来形容它。

大榕树的图片

2.交流后板书:

大、绿、茂盛、生机勃勃

3.作者抓住这株榕树的特点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读读课文5——8节,找找关键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4.根据交流媒体随机出示: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1)理解“不可计数”。

(2)出示榕树图片,了解榕树“枝上又生根”的特点。

(3)抓住“卧”,感受榕树大的特点。

(4)点名读句。

(5)简介作者笔下的大榕树,引读第5、第7小节。

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为18亩,大约50多个200平方米的教室那么大,这真是独木成林啊!

难怪作者从远处看,会觉得——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船渐渐逼近榕树时——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计不可数。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1)轻声读读这段话,想想这段话中哪些内容是写作者看到的,哪些是写作者感受到的。

(2)描写作者看到的内容中,你体会到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3)作者感受到的这一部分,又让你觉得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呢?

(4)齐读句子

5.齐读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6.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是一株茂盛的,生机勃勃的,独木成林的大榕树。

他不禁感叹到——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在交流中,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