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概论课程文档0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0378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哲学概论课程文档0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方哲学概论课程文档0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方哲学概论课程文档0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西方哲学概论课程文档0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西方哲学概论课程文档0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哲学概论课程文档0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西方哲学概论课程文档0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哲学概论课程文档0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哲学概论课程文档0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对立统一。

2.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的差异:

“太阳底下无新事”、“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静止与运动。

3.“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分寸---理性Logos.

4.对立而统一原理

在圆圈上,终点就是起点。

疫病与健康,坏事与好事。

饥饿使饱食成为愉快,疲劳与休息

上坡的路与下坡的路是同一条路。

5.克拉底鲁的相对主义诡辩论:

“人连一次也无法踏进同一条河流”

尼采:

(黑格尔)的评价“人类永远需要智慧,固而永远需要赫拉克利特”

6.哲学与辩证法。

三、冰冷(静)的理性,真正的哲学思考的开端

哲学被提升至思想领域

a、西方哲学与理性及理性主义

b、从感性,知性到理性。

巴门尼德(Parmenides515~?

C)

“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

凡是可思议的,就存在,”

“Thoughtandbeingareidentical:

whateveristhought,hasbeing”.

1.感性与理性、意见与真理

2.只有存在者存在,非存在者不存在

存在:

抽象、共性、本质的、一般的、东西;

非存在:

具体、个别、现象、个别

不生不灭,不变化的本质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而那运动,变幻、的现实世界则是虚妄的、不真实的;

存在通向真理的路,非存在向意见之路。

3.巴门尼德以存在本身作为世界的始基。

4.存在即思维的存在,思维即存在的思维,(新实在论者培里R.B.Perry1876~1957—自我中心的困境—唯心主义的错误)

5.追问存在!

 

四、否定运动的悖论(paradox)与辩证法

芝诺(Zenoabout490~430B.C)“我的同谋就是你自己”舌头吐僭主

1、二分法\Dichotomy,Paradoxof运动场、竟技场(thestadiumorracetrackparadox,):

“运动没有真理性,因为运动者在走到目标以前必须走到空间的一半”(前提:

有限的时间、空间可以无限分割,数学之点与物理的点)。

否认有运动,这运动着的物体连一个点也不能越过。

“一尺之槌,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现实与抽象(想像))公孙龙派,同学们反驳。

2、“阿基里斯永远追赶不上乌龟(古希腊奥林匹亚赛会上的长跑冠军)”/Achilles(andthetortoise)cannevercatchupthetortoise

乌龟A1阿基里斯B一段时间B→→→→→A1→→→→→A2→→→→→A3→→→→→A4→→→→→……

有限的空间可以无限分割;

有限的时间却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悖论承认运动,意味着速度最快的赶不上速度最慢的

3、飞矢不动“Flyingarrow(paradoxof)isatrest”

运动实际上是一系列静止的总和

四悖论涉及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关系以及极限和无限分割的问题,还触及到运动本身存在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矛盾。

五、世界的根据与运动之迷

阿那克萨拉(Anaxagorasabout500~428B·

C)吕底亚的克拉左美尼伊奥利亚人、旅行,柏里克勒,自由意识、主观性的发展,思维就是它自身与存在的统一

“奴斯(心灵)是万物之本。

它统治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Themindornouswhichisanintelligentprincipleisthecauseofallthings,itrulesoverallthathaslife

亚里士多德:

原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1.从世界是什么,运动是什么到世界的根据,运动的根据,从思维中引申出事物。

2.心灵被认为是原理、根据,理性统治世界,奴斯不是从外面安排世界的思维实体。

心灵是普遍性、一,而不是存在

3.奴斯(心灵)对理性的奠基

4.“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陆象山(九渊)—王阳明“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5.吾心与世界

六.智者如是看世界

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490~420B·

C)

第一个智者,第一个公众教师。

智者Sophists与社会,反常识,反道德,反社会,主张任何事物都不存在;

把一切原则和法律推翻概念的力量:

辩证法—揭露矛盾,训练思维;

思想的力量,抽象、诡辩—动摇一切

“人是万物的尺度”/“Manisthemeasureofallthings”

1.命题分析:

人是万物的尺度,合乎这个尺度的就是存在的,不合乎这个尺度就是不存在的。

人是个体的,还是普通的,人或人类。

尺度:

是人的感觉,还是理性

是仅仅反映,测量的尺度,还是规定、提供内容的尺度

2.人的主观性与认识,不仅要研究对象也要研究人的主观认识自身,主客观矛盾,认识差异,对哲学问题研究由客观性转向主观性

3.人的主体性与人类中心主义(人事主义与神事主义)

4.感觉主义与相对主义(约定俗成)

5.同学们怎样看事实与超越,建立合情合理合法的尺度

七.哲学的目的的不在于认识自然,而在于认识你自己

引言:

苏格拉底与西方文明,认识你自己与哲学转向

苏格拉底(Sokrates,469~399B·

C)饮鸩,助产术:

讽刺、接生术、归纳,(抽绎出)结论。

从人的意识、思维出发,自由,主观性;

个人的精神代替神谕;

伦理与道德

命题(德尔菲神庙),人应当知道自己无知/

“Eneryoneshouldknowthatheknowsnothing”

1.以无知揭示无知,千万不要以智者自居(自己总比别人强)

2.有限的已知与无限的未知:

自知无知:

唯一的知道

3.不可知论

第二讲中世纪哲学

一.真正的哲学就是人爱神

奥古斯丁(Augustine353--430)其人其说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384修辞学教师研究神学和哲学转向怀疑主义读柏拉图与柏拉图主义著作思想稳定受米兰主教安布罗斯影响387皈依基督教396提升非洲希波的主教。

才智非凡,致力天主教学说,至430逝世。

主要著作:

自由意志三位一体上帝之城忏悔录

理解是为了信仰,信仰是为了理解(有些事情,除非我们理解,否则就不能相信;

另一些事情,除非我们相信,否则就不能理解)Understandinorderthatyoumaybelieve,believeinorderthatyoumayunderstander.

1、理性与信仰的差异及对立

2、理性与信仰的矛盾与统一

3、理性与非理性

4、真理确实存在,人类思想能够本能地认识真理

意志自由与原罪说(人不可能不犯罪),从肉体解放出来的自由,

三位一体说,上帝之城与尘世之城,信仰希望仁慈

二.信仰与理性

安瑟尔谟(Anselmus1033-1109)其人其说《独白篇》、《论道篇》、《上帝为什么化身为人?

》,中世纪基督教经院哲学家、神学家。

他出身于意大利贵族家庭,青年时代即进入法国柏克修道院(1060),后曾任圣斯德望修道院院长,1093年起升任英格兰坎特布雷大主教。

安瑟伦在欧洲哲学史和基督教思想史上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继承先前的教会传统,着重运用新柏拉图主义哲学论证了上帝存在等问题,尤其以本体论的证明而闻名于世。

他的主要著作有:

《证道篇》、《独白篇》、《上帝为何降世为人》等。

1.神是真实地存在着的,即使顽人自己心里说没有神。

2.神不能被视为不存在;

神是那在一切可能想像中之最伟大的;

那能被视为不存在着的就不是神。

神确是这么真实地存在着,以致不能被视为不存在。

因为,想像一个不能被视为不存在的存在是可能的,而这种存在是比那能被视为不存在着的要大得多。

因此,如果那在一切可能想像中之最大的存在,可能被视为不存在着,它就不是那在一切可能想像中之最大的存在了。

然而这是一个不能调和的矛盾了。

那末,实在有一位在一切可能想像中之最大的存在,人不可能想像到他的不存在。

3.愚顽人怎样心里说那不能想像的事;

对一件事物可以有两种想象的方法:

(1)当表现它的词语被思索着的时候;

(2)当那事物本身被理解的时候。

从词语所表达的限度说,神是可能被想像为不存在着的;

但在实质上就不可能。

4.凡其存在比之不存在更好的,那就是神;

他是唯一的自存者,从无有创造了万有。

5.惟有神是自有永有的。

万有都需要神才能存在,才能有福。

第三讲经验论与唯理论哲学

一、新哲学新工具

1.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其人其说

2.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与力量是合而为一的

Theknowledgeispower/Theknowledgeandthepowerarethesamething

(1)人类是自然的仆役,又是自然的解释者自然,知识命令自然

(2)批判传统的经院哲学体系、教条、远离自然,无结果,不育的尼姑。

批判四假相①种族假相②洞穴假相③市场假相④剧场假相

(3)新工具、实验科学伟大复兴,自然——自由

3.知识与人

二、近代哲学主体性原则的确立

1.笛卡儿(ReneDescartes,1596~1650)其人其说

2.我思故我在我思/我思,所以我是/Ithink,thereforeIam.(cogito,ergosum)

(1)良知相同,思维、知识的相差——原因:

方法——第一步:

检查我们脑中已有知识和观念是正确、可靠

(2)一切可以怀疑,唯有怀疑(思考)本身无可怀疑(存在)

(3)从怀疑思考到主体的确定、主体性原则的建立。

理性法庭:

怀疑、批判、革命与建设

三、主观经验论的杰作与批判

贝克莱分校,耶鲁大学,加尼福尼亚大学。

1734任克罗因主教

1.贝克莱(GeorgeBerkeley,1685~1753)其人其说爱尔兰柏林三一学院《视觉新论》1709《人类知识原理》1710

2.存在即被感知(物即观念的集合)/Thecxistence(ofanielea)consistsintheirbeingperceivedorknownbythemind/existencemeanstobeperceivedherceined(esseispercipi)“贝克莱问题”:

心灵以外的世界存在吗?

有一个独立的物质世界吗?

(1)反对抽象的实体观念某物存在的我感知到某物(我看、我摸、我听)物质空体乃虚构,抽象而无意义,消解不可经验的物自体,维护经验论原则。

(2)存在或观念的存在仅仅在于被感知,P375如果没事物存在而不被心灵知,就不可思论。

(3)反对的无神论,无神论和怀疑论

(4)主体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讲德国古典哲学

一、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

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其人其说,哥尼斯堡

6岁上学、16岁是哥尼斯堡大学学生、1755年讲师

哥白尼式的认识革命

1.人为自然立法/Theunderstanding(mind)prescribesitslawstonature

2.知识-认识论:

经验论、唯理论的综合

3、普遍必然性来自主体的先验范畴,人为自然立法

哥白尼革命。

二、黑格尔的理性万能

黑格尔(GeorgWilhelmHegel,1770~1831)其人其说,大学生、谢林讲师歌德思辩哲学矛盾大师“哲学就是理性的工作”与“哲学就是逻辑学”、哲学就是反思、后思、哲学就是辩证法,思维的本性就是辩证法、哲学就是圆圈,起点就是终点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1.前人在对待“思想与现实关系”几种不同态度和方法的分析批判

2.黑格尔自己在把握“思想与的现实”关系上的思维和方式

3、黑格尔所实现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的逻辑步伐及意义所在及其对现当代人的重要影响

第五讲现当代西方哲学

一、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

1.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概况

2.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的含义

3.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

4.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与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形成

二、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

生命的本质就在于痛苦

1.叔本华(AuthurSchopenhauer,1788-1860)的生平活动及其哲学的基本倾向叔本华是最早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派思辨形而上学进行全面批判,并明确提出要从根本上改变西方哲学发展方向的德国哲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银行家家庭,从小孤僻、傲慢,有精神病气质,终身未娶。

年轻时他曾按父愿去英法学习经商,后来弃商从学。

1813年以论文《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耶拿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后来先后居魏玛、德累斯顿,研究印度哲学和佛学,1820年任柏林大学哲学讲师。

1831年因逃避瘟疫离开柏林去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等地,1833年起至死均孤栖于法兰克福的一个小旅店中。

他的主要著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9)、《论自然意志》(1836)、《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1841)等。

其中《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他的代表作。

2.作为表象的世界叔本华认为,人所认识的一切事物并非自在之物,而只是呈现于人的表象、即意识中的东西,都相对于作为主体的人而存在,“世界是我的表象”。

3.作为意志的世界叔本华哲学的另一独特之处在于对作为世界的“另一面”的自在之物作了唯意志主义的解释。

他认为存在的东西本身,即自在之物,只能是意志。

4.理性和直觉叔本华将认识分为两种:

一种是科学的理性和概念的认识,另一种是非理性的、非科学的认识。

前者只能及于表象(现象)世界,其主要作用是实践性的,即充当生活意志的工具,但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要达到实在、获得具有客观意义的真理只能通过非理性的直觉。

5.悲观主义伦理学在叔本华看来,由于现实社会中的人总是企图给自己去设定某种目的和理想、并企图通过认识和行动来使之实现。

然而这一切归根到底只能给他们带来痛苦。

因为这些目的和理想都受人的意志的支配,而意志的本质就是盲目的欲望和永不疲倦的冲动,后者本身就意味着痛苦。

人生是在欲望不能满足时的痛苦和满足欲望后的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

愈强烈的意志意味着更大的痛苦,意味着更少的自由和道德。

减轻和避免人生的痛苦、成为自由和有道德的人的根本方法是抑制人的欲望,否定人的生命意志。

他提出的主要途径是研究哲学、进行艺术直觉以致达到佛教所说的涅槃。

而自由和道德正是属于意志世界的,只有作为自在之物的意志本身的行动才是自由的,而人直觉到自己作为意志本身的惟一的行动就是否定意志这个行动。

三、尼采的权力意志

1.尼采(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1844-1890)的生平活动及其思想的基本倾向出生于一个乡村牧师家庭。

早年在一所贵族子弟学校上学热衷于希腊文化,对诗和音乐感兴趣,后来进波恩和莱比锡大学学习语言和神学。

1869-1879年任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

由于厌倦教授生涯和疾病缠绕,1880年辞去教职,并到许多地方求医。

1889年他完全疯狂,被送到疯人院。

后来到魏玛休养,直至逝世。

尼采的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1872)、《人性的,太人性的》(1878)、《快乐的知识》(1882)、《札拉图士特拉如此说》(1883-1891,亦译《苏鲁支语录》)、《超越善恶》(1886)、《道德的谱系》(1887)、《偶像的黄昏》(1888)、《看哪这人》(1888),以及未完成的、死后由他妹妹整理出版的《权力意志:

论重新估价一切价值》。

尼采是叔本华唯意志主义的直接继承者。

他以权力意志取代叔本华的生存意志,由此建立了意志主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能动性和诉诸行动的“实践哲学”。

2.重估一切价值“重新估价一切价值”是尼采提出来作为其全部理论出发点的著名口号,其含义就是要求批判被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传统当作真理的以往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破除它们的权威,这也就是对由理性主义支配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

3.认识和真理正是从狄俄尼索斯精神出发,尼采认为哲学不应当译认识论为中心,而应以人的生活和行为为中心,使哲学成为伦理学意义上的实践哲学。

他认为世界的问题与人的问题密切相关,只有从人出发才能认识世界。

人们的任何概念、判断和表象都是出于人们的需要、激情、本能、倾向,是非理性的主体加工改造的结果。

认识不可能是纯粹的,总是与人的某种利益和需要相关。

真理在他看来无非是主体用来满足自己的某种目的的工具、手段,并无客观和实在意义,真理和实在被他归结为主体的只有的伪造和虚构。

4.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尼采对欧洲理性主义传统的批判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基督教以及与基督教教义密切相关的传统道德观念的批判。

尼采认为基督教所宣扬的绝对和永恒的道德观念与理性主义的绝对和永恒的理性原则一致。

包括道德观念在内的欧洲文化是基督教观念统治的产物,它们正是从基督教取得诚实、服从命运、同情和怜悯弱者、不相信自己的力量等观念。

理性派传统的道德观念实质上就是基督教的道德观念。

它们扼杀个人所独特地拥有的生命力和原始的本能冲动,扼杀个人的个性和自由以及人的创造性,使人消沉颓废、麻木不仁,因而应予以反对,代之以新的道德观念。

尼采在《超越善恶》中指出两种主要道德类型:

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

5.权力意志尼采认为人的认识和道德价值观念都取决于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

后者不是来自上帝或者其他物质和精神实体,而来自人的生命本身、人的生命是一种冲动、冲力、创造力,或者说一种不断自我表现、自我创造、自我扩张的倾向、尼采把生命的这种倾向看做是生命的愿望、意志,认为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意志。

生命意志就是表现、释放、改善、增长生命力本身的意志,即“权力意志”(DerWilleZurMacht)。

6.超人哲学尼采认为真正的哲学应当成为关于人的哲学,而超人则是人的目标和理想,因此真正的哲学应当成为超人哲学。

从一种意义上说,尼采的超人是用来取代基督教的上帝和传统理性派哲学的绝对理性概念的。

他一再宣布“上帝死了”来意指以上帝或绝对理性概念为基础的基督教和理性派哲学的终结。

19世纪是西方传统文明和价值体系濒于崩溃、虚无主义抬头的时代。

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被压抑和扼杀,人们处于一种麻木、无目标、无标准、失去依靠和理想、从而也失去价值和意义的状态。

尼采把处于现实世界的、有血有肉的“超人”当作新的上帝,当作挽救人类免于堕落和退化的力量。

四、存在主义

(一)存在主义的基本特征存在主义是一个从揭示人的本真存在的意义出发来揭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进而揭示个人与他人及世界的关系的哲学流派。

由于存在主义哲学家往往把对烦恼、畏惧、对死亡的忧虑等非理性(非认知方式)的心理体验当做人的本真存在的基本方式,认为只有揭示它们才能揭示人的真正存在。

他们强调认定超越性,认为人的存在就是不断超出自己的界限。

人的存在就是人的超越和创造活动,就是人的生活、行动和实践,而这些都意味着自由。

存在主义的根源存在主义要求以超越主客、心物二分的存在论取代以这种二分为根本特征的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这正是西方哲学发展由近代向现代转型的一种突出表现。

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

(二)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1889-1976)语言是存在的家

1.生平活动海德格尔生于德国巴登州,中学时受布伦塔诺关于亚里士多德论“存在”的多重意义的论著之启发而对存在问题感兴趣。

1909年进弗莱堡大学学习神学和哲学。

1911年起他放弃神学而专攻哲学,参加李凯尔特主持的研究班。

1916年跟随胡塞尔从事哲学研究并参加《哲学和现象学研究年鉴》的编辑工作。

1923-1928任马堡大学哲学教授。

1928接替胡塞尔退休后的弗莱堡大学哲学教授。

海德格尔个人生活平淡,除了从事哲学就学和研究,鲜有其他活动。

1933年5月在纳粹当局确认下担任弗莱堡大学校长,10个月后被迫辞职,1951年后,海德格尔被允许重新在大学讲课,50年代后期完全退休,长期隐居,1976年逝于弗莱堡。

主要著作有:

《论根据的本质》(1919)、《存在与时间》(1927)、《什么是形而上学》(1929)、《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1936)、《论真理的本质》(1943)、《论人道主义》(1947)、《林中路》(1949)、《形而上学导论》(1953)、《什么是思》(1954)、《通向语言之路》(1959)、《诗、语言、思》(1971)等等。

海德格尔一生都在寻找揭示存在的道路。

把存在与存在者严格区分开来,以对存在的揭示取代对存在者的研究,并以此来批判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上。

2.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新的哲学道路的提出海德格尔的根本问题是以对“存在”本身的研究为核心的本体论问题。

他既反对柏拉图以来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也不同意实证主义倾向哲学家全盘拒斥本体论。

他认为真正的哲学是存在哲学,他要用现象学方法建立新的存在哲学,他前期经常谈论的基础本体论正是这种存在哲学的典型形态。

如果要说存在的“本质”、“规定性”,那只能是存在者“存在着”,即“存在起来”这个“事实”。

因此存在不属于认识所及的知识和科学研究范围,而属于哲学范围。

哲学对存在的研究不是去追问存在是什么,而是追问存在者怎样存在,也就是追问存在者的存在的意义。

由于只有先弄清存在者的存在的意义才能懂得存在者的意义,因而哲学对科学和知识具有始源意义。

总之,对存在和存在者的混淆是传统形而上学陷入危机和困境的根本原因。

摆脱危机的根本出路就是把存在本身与存在者严格分开,由对存在者的研究返回到对存在的探究,澄清和阐释它的意义,由此建立起来的关于存在的理论将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