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0125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0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2矿井概况6

2.1矿井基本情况6

2.2位置、交通7

2.3地形地貌8

2.4水文9

2.5气象9

2.6小煤窑概况10

3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11

3.1区域地质11

3.1.1区域地层11

3.2区域水文地质13

3.2.1区域地下水系统及边界条件13

3.2.2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16

3.2.3井田在地下水系统所处的位置17

4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19

4.1矿井地质19

4.1.1矿井地层19

4.1.2井田构造22

4.2矿井水文地质22

4.2.1主要含水层(组)22

4.2.2隔水层、相对隔水层25

5矿井独连、三连、双龙煤层层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分析26

5.1煤层开采对顶板的破坏计算26

5.2水文地质条件分析28

5.2.1充水水源28

5.2.2充水途径31

5.3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34

5.4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34

6矿井主要水文地质问题35

6.1矿井以往地质、水文地质工作评述35

6.2目前存在及需要查明的主要问题39

7矿井防治水技术路线及工作重点40

7.1技术路线40

7.2今后重点开展的防治水研究工作41

8.1水文地质补充勘探42

8.1.1水文地质钻探43

8.1.2水文地质物探44

8.1.3水文地质试验45

8.2掘进巷道的水文地质工作51

8.3采掘工作面的防治水工作52

8.3.1地面物探52

8.3.2工作面内断层的探查53

8.3.3废弃钻孔突水防治53

8.4矿井防排水规划54

8.4.1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概述54

8.4.2矿井涌水量预测55

8.5水文地质保障系统55

8.5.1水文地质长观孔自动观测系统55

8.5.2水化学快速判别系统56

8.6矿井日常水文地质工作内容与技术要求56

8.6.1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和观测56

8.6.2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58

8.6.3矿井水文地质基础资料和图纸58

8.6.4工作面水害预测与防探水59

9工程进度安排及费用概算60

9.1工程进度安排60

9.2概算62

10结论与建议62

(2013年~2017年)

1前言

红康煤矿中心地理坐标:

经度:

102°

15′00″,北纬29°

15′00″。

矿区经1km矿山公路与108国道线相连,沿108国道东行经花滩镇至荥经县城约11km,荥经县城至雅安市约45km,雅安市至成都市约140km。

行政隶属花荥经县滩镇。

是独立改扩建矿井,矿区面积增扩至1.2042km2,共查明可利用的保有资源量1279kt,其中(122b)类543kt,(333)类738kt。

矿井设计能力9万吨/年,采用平峒开拓方式,许可开采的独连、三连、双龙煤层为冯家坝煤田的薄煤层,开采方式为截煤机截煤放炮辅助落煤,全充填管理采空区。

随着红康煤矿开拓范围的不断扩大,煤层开采水文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再加上井田构造发育,前期水文地质条件勘查不清,因此,矿井防治水工作日益艰巨。

为了提升矿井防治水技术能力,实现红康矿井安全、有序、高效生产,针对红康煤矿的水文地质特征,结合矿井2013~2017年采掘规划提出的。

我们编制红康煤矿中长期防治水(2013~2017)。

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全面系统分析收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以及本矿井勘探和建井期间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并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评价。

(2)、分析评价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核定矿井防排水能力。

(3)、分析研究影响独连、三连、双龙煤层开采的主要充水水源和可能的充水通道,对主要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特征做出评价。

(4)、针对矿井独连、三连、双龙煤层开采的充水特征和水害威胁程度,结合矿井近几年采掘衔接计划,提出矿井五年防治水工程项目及防治水技术研究内容。

(5)、提出矿井日常水文地质工作内容及要求。

(6)、分年度安排防治水工作内容、项目实施计划以及费用概算。

2矿井概况

2.1矿井基本情况

红康煤矿位于荥经县西约11公里,是同开采的独连、三连、双龙煤层的矿井,矿井设计能力9万吨/年,采用平峒开拓方式,许可开采的独连、三连、双龙煤层为冯家坝煤田的薄煤层,开采方式为截煤机截煤放炮辅助落煤,全充填管理采空区。

2.2位置、交通

荥经县花滩镇工业公司煤厂,建于荥经县花滩镇临江村境内,位于荥经县城275°

方向,直距约14km,行政区划属荥经县花滩镇管辖。

矿区在荥经县冯家坝井田中部偏东,处于冯家坝井田Ⅴ、Ⅶ勘探线之间,中心地理坐标:

矿区经3km矿山公路与108国道线相连,沿108国道东行经花滩镇至荥经县城约11km,荥经县城至雅安市约45km,雅安市至成都市约140km。

交通便捷。

(见图1)

图1红康煤矿交通位置图

2.3地形地貌

本区为川西南上升山地区,属于邛崃山脉南延之峨眉山构造侵蚀块状中低山区。

矿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之地貌景观。

矿区南部光华山中山梁最高标高+1484.2m;

北面光华山北山梁最高标高+1317.9m,中部杨河沟河谷最低标高+970m,相对高差348~514m。

矿区处于杨河沟河谷两侧斜坡,坡向与岩层走向斜交,南面斜坡坡向北,坡度28°

左右,局部大于40°

北面斜坡坡向南,其间有大棚寺~大寺山缓坡,坡度9°

~18°

2.4水文

杨河沟源于西部光华山(大尖峰)为枝脉状水系,由西向东流经矿区中部,其沟谷呈“V”字形。

河水流量受大气降水补给、控制,受水面积约7km2。

河水流量最大达2857L/s,最小流量45L/s。

区内植被发育,多为灌木林覆盖率85%以上,水土保持较好。

2.5气象

本区属亚热带大陆性温湿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暖潮湿、四季分明、冬季多雾、夏季炎热、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的特点。

有暴雨、阴雨、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天气出现。

年平均气温15℃,最高气温34.7℃,最低气温-3.7℃。

一月均温5.5℃,七月均温27.8℃;

年平均降水量为1250mm,降水多集中(雨季)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

多年平均日照1424.6小时左右,绝对最大湿度在20毫巴左右,平均相对湿度80%,平均无霜期294天,11月至次年3月有降雪,沿山岭一带积雪达50~100mm。

风向主要是西北及东南风,风速达15.5m/s,最大风力7级。

2.6小煤窑概况

矿区北邻三六煤矿,南邻杨河沟煤矿,西邻山川煤矿,相邻煤矿

边界清楚,无采矿权纠纷。

如图1-3。

图1-3红康煤矿与相邻煤矿位置关系示意图

红康煤矿采煤历史较为久远,周围废弃老窑,多为浅部开采,现以全部封闭,其积水量无法调查。

此外在红康煤矿矿权范围之内,未见到有明显的采空塌陷坑处。

3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

3.1区域地质

3.1.1区域地层

冯家坝井田区域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P2β)、宣威组(P2x),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嘉陵江组(T1j),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三叠系上统跨洪洞组(T3k)、须家河组(T3xj)、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群(J1—2z)及第四系全新统(Qh)。

详见附图1区域地层综合柱状图。

3.1.2区域构造

矿区为倾向南西西的单斜层。

地层倾向237°

~241°

,倾角9°

~11°

煤层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

褶皱、断裂不发育。

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3.2区域水文地质

3.2.1区域地下水系统及边界条件

矿区位于天凤背斜南西段次级花滩背斜中段南西翼至新庙大尖峰向斜转折部位,区内为单斜构造,倾向247~276°

,倾角为7~11°

因遭受强烈的侵蚀、切割作用,形成单斜构造的陡峭山、河流深切峡谷,地形起伏较大,总的趋势北、南高,中部杨河沟溪谷低。

本区以侵蚀地形为主,河谷横切地层走向,呈树枝状分布,均发源于山岭一带。

在天然状态下,降水补给地表水及地下水,降水、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沿岩体裂隙运移并于斜坡及坡脚、沟谷处出露成泉,形成地下水补、径、排的天然流场。

在区域内,所出露的侏罗系中统自流井组和沙溪庙组(J1z~J2s)和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

其中,侏罗系中统自流井组和沙溪庙组(J1z~J2s)主要由灰、浅灰色厚层~块层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或岩屑石英砂岩,中~细粒砂岩层组成,属含煤地层的上覆碎屑岩。

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主要由砂岩、泥岩多韵律层组成,总厚度大于350m,该组为区内主要含水层。

三叠系上统垮洪洞组(T3k)和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主要由类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夹砂质页岩,厚度30.6m,为区内含煤地层的下伏含水层。

经对岩石的水理性质、地下水露头、矿井采掘揭露的出水状态等的综合分析后,划为含水层的有:

含水性较强的T3k、T2l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具有一定富含水性的J2s为孔隙裂隙含水层,T3x1、T3x2、T3x3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层,是区内主要含水层之一。

视为隔水层的有J1z、须家河组中、下段含煤地层中,各砂岩含水层间,所夹的粉砂质泥岩,泥岩和炭质泥(页)岩或煤层煤线组成的隔水层。

须家河组下段中部双龙三连煤层两煤层之间有两层隔水层,其隔水层分别厚7.5m和20m;

中段中、上部独连和五连煤层之间有三层隔水层,分别厚24m、21m和30m。

另该组上段砂岩中有3层泥岩、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隔水层,厚度分别为14m、56m和29m左右。

区域内,各煤矿均开采位于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的煤层,与各含水层之间均有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相隔,顶、底板含水层砂岩地下水直接进入矿井的可能性极小。

随着各矿开采区域的增大,如果构造带与导水裂隙带发生水力联系,则须家砂岩地下水有可能缓慢渗入矿井。

本区内顶板裂隙水是矿井开采T3x内煤层的主要充水水源。

矿井充水主要是大气降水通过含水层渗透、构造裂隙、地表浅部岩层风化裂隙等途径渗入矿井。

煤矿硐室系统是一个良好的集水廊道,它不断地改造着原地下水天然

流场,形成在硐室采动条件下的矿井水人工流场。

受降水及地表水补给的裂隙水,在井巷降压作用的驱动下,地下水的运动速度增快并不断向硐室系统汇集,汇集后的矿井水经抽排及平硐水沟自流重新回到地面。

随着采动范围的延伸(深),所形成的地下水疏干范围将逐渐扩大,矿井涌水量会不断增大;

受降水状态、强度及季节变化控制,矿井水在

同一年份中会出现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不同大小的涌水量。

区内气候温暖潮湿,降水量较丰富,植被覆盖率较高、降水补给地下水的调节能力较强,地下水接受降水补给条件较好。

3.2.2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1)矿区气候温和,降水量充沛,大气降水是矿区地表水、地下水的唯一补给水源。

矿区内地表水系展布于强烈切割、坡陡谷深之中,降水后地表以片流、线流形式,迅速下排,汇入溪沟、河流,使其具有猛涨骤落的特点。

矿区地表地形坡度较大,地表水排泄条件好。

冲沟发育,直接切割含水层,有利于地下水的排泄;

补给地下水的时间短暂,补给条件差,不利于地下水储蓄;

自然排泄的最终结果是汇入荥河。

而降水沿裂隙补给的地下水,多出露于沟谷深切割的低洼处。

此外,人畜饮用水,灌溉用水是地下水排泄的另一途径。

(2)煤矿硐室是一个地下水人工流场,矿井井巷系统成为良好的地下集水廊道。

裂隙水在重力等作用下不断汇入矿井成为矿井水,矿井水经人工抽排又补给地表溪沟水,构成井工采矿状态下的地下水人工流场。

原裂隙水天然流场被逐渐改造,新的裂隙水人工流场逐步形成,并随着井巷的延伸(深)采掘,裂隙水补给矿井水的通道会加大,补给作用将增强。

矿坑排水对地下水运动系影响甚大,在一定范围内因矿井排水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改变了地下水运动方向,而且导致采矿影响范围地表水及浅层含水层疏干。

矿井五连煤层、独连煤层、三连煤层和双龙煤层未采资源量主要分布在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950m以下,在矿区范围内有杨河沟经过,地表沟谷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大。

矿井主井口位置较杨河沟历年最高洪水位高,地表水不会通过井筒向矿井灌水。

主要含水层须家河组上段(T3x3)距五连煤层15~28m,平均22.6m,无顶板直接充水影响。

须家河组中段(T3x2)中部含水层对独连煤层无顶板直接充水影响。

须家河组下段(T3x1)上部含水层对三连煤层顶板有直接充水影响。

须家河组下段(T3x1)上部含水层对独连煤层无顶板直接充水影响。

因此,对矿井开采涌水最具隐患的是洪汛期地表水影响、采空区塌陷裂隙导水及须家河组(T3x1)含水层裂隙水。

矿井充水主要是大气降水通过含水层渗透、老窑积水和采动裂隙、构造裂隙导水为主,矿区地表水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补给及排泄条件差。

矿井受水患威胁程度较低。

总体来看,本矿属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属简单类型。

3.2.3井田在地下水系统所处的位置

红康煤矿与三个矿井相邻,北邻三六煤矿,南邻杨河沟煤矿,西邻山川煤矿,相邻煤矿边界清楚,无采矿权纠纷。

最高标高1135m,浅部相同煤层被白果湾煤厂和民彬煤厂、原利民煤厂等煤矿开采,已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已部分封闭、垮塌严重且有积水。

1、位于北面附近的三六煤矿,1986年开办,平硐开拓,主平硐井口标高+1120m,平硐长1200m,开采+1148~+1078m标高的三连煤层。

手镐落煤,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局部充填法控制顶板。

生产能力30kt/a。

该矿采掘区域远离新划定的边界,山川煤矿必须与该矿联测联防,加强沟通并签订互保协议,按规定留设边界防水煤柱。

两矿井之间相互充水影响较小。

2、杨河沟煤矿,1990年开办,该矿井为平硐暗斜井开拓,主平硐井口标高+965m,平硐长1220m,暗斜井120m,90左右。

开采+1130~+883m标高的双龙煤层。

3、经调查,在山川煤矿附近有几个老窑,井口已停产上锁封闭,有水流出。

原河坝头煤矿、原酉家湾煤矿采空区与原荥中煤矿采空区形成一片,以上采空面积约0.35km2。

老窑为平硐开拓,均开采五连煤层,由于年代久远巷道垮塌堵塞,不排除存在老窑积水的可能性。

分析认为:

矿井上部老空水主要由大气降水、须家河砂岩含水层通过浅部采动裂隙、风化裂隙等途径缓慢补给,虽多已贯通疏干,但作为过水通道的老空区因坍塌、淤塞而形成局部老空积水的可能性较大。

当洪汛期老空水补给量突然增大引起淤塞物崩解或积水区发生管涌时,都可能出现老空积水溃出,出现水害险情,造成水害事故。

矿井上部老窑不排除有积水的可能性,目前施工区域已远离老窑区。

当开采至老窑附近时,必须采用物探、化探和钻探的手段控制采空区范围,按《煤矿防治水规定》制定专门探放水设计和留足防隔水煤柱。

相邻矿井间虽然留有边界煤柱,采空水对该矿井影响不大,但斑鸠井煤矿采空区报废堵塞后,可能产生老巷积水,山川煤矿采掘至该边界区域时,如果发生误采误掘等原因极可能造成老巷透水事故的发生。

另外,如因井巷测量误差等原因造成越界采掘时,易发生越界汇水。

综上所述,老空积水是矿井的主要水害水源之一,有一定的水患危险性。

4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

4.1矿井地质

4.1.1矿井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有: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嘉陵江组(T1j),上统须家河组(T3x);

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1z)及第四系全新统(Qh)。

其主要地层特征如下:

(一)三叠系

为一套以陆相为主,海陆交互相为次的碎屑岩。

在斑鸠井~冯家坝一带,其地层特征如下:

1、下统飞仙关组(T1f):

暗紫、紫红色中层状细粒钙质岩屑砂岩、泥至粉晶灰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

底部为0.10m含砾含海绿石砂岩。

为一套滨海相碎屑岩,局部夹灰岩。

出露于矿区北东。

厚145.37~146.09m。

2、下统嘉陵江组(T1j):

为灰、绿黄、灰紫色薄至中层状泥质白云岩夹石英砂岩及泥岩条带。

冯家坝一带为灰至灰黄色含砂质粉晶白云岩,上部夹1.25m生物碎屑灰岩;

底部为生物碎屑粉晶白云岩。

为一套局限台地相碳酸盐岩。

分布于矿区北东部。

厚66.85~173.70m。

3、上统须家河组(T3xj):

厚50~77m。

为一套河流及湖沼相砂、页岩含煤沉积。

广布于矿区中部。

按岩性、含煤特征及生物组合,分为三段:

①第一段(T3xj1):

下部为灰至深灰色薄~中层状细粒岩屑砂岩夹泥岩及双龙煤层;

底部为含砾砂岩。

上部灰、深灰色薄至中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泥岩。

顶部赋存三连煤层。

双龙煤层距底界1.5~15m;

距上覆三连煤层30~35m;

三连煤层距本段顶界10~23m。

为沼泽及河流相碎屑岩夹煤层。

②第二段(T3xj2):

厚107~169.66m。

为灰、深灰色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炭质页(泥)岩及煤层。

底部为块状浅灰、灰白色细至中粒杂砂岩。

赋存独连煤层和五连煤层。

独连煤层距下伏三连煤层47~75m;

距上覆五连煤层78~115m。

距本段底界35~52m;

五连煤层距顶界14~28m。

③第三段(T3xj3):

厚132~191m。

下部为浅灰色厚层状细粒岩屑石英砂岩与薄层状砂质页(泥)岩互层。

上部灰至深灰色粉砂质页岩夹粉砂岩及细粒石英砂岩。

(二)侏罗系

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1z):

厚97~154m。

为黄灰色粉砂岩夹紫红色粉砂岩、泥岩及少量石英砂岩。

底部以含砾砂岩平行不整合于须家河组之上。

分布于矿区南西部。

(三)第四系(Qh):

残坡积物:

厚0~5m。

为与基岩同色的粉砂质粘土及岩石碎块,主要分布于斜坡地带及低洼处。

冲洪积物:

厚0~8m。

为不等砾径卵砾石、碎石及砂、粘土等组成,分布于河谷及沟谷地带。

4.1.2井田构造

矿区属扬子准地台(Ⅰ)西部上扬子台坳(Ⅱ)川西台拱(Ⅲ)泗坪断凹(Ⅳ)之荥河背斜中段南西翼。

综上所述,矿井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4.2矿井水文地质

4.2.1主要含水层(组)

矿区内含、隔水层大致相间出露。

现将矿区主要含、隔水层叙述如下:

1、含水层

按含水层富水特征,区内含水层可分为第四系残坡积孔隙含水层和中、下侏罗统沙溪庙组和自流井组(J1z~J2s),及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孔隙裂隙含水层。

(1)第四系全新统孔隙含水层(Q4)

①残坡积层(Q4eal)

属透水或微弱含水层。

由风化破碎之砂质粘土、砂土和岩石碎屑及腐植土等组成,沿斜坡低缓处分布,厚度0~3m,地下水由三层分散泄出甚为普遍,当基岩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时,可形成局部湿地或出水带;

涌水量与大气降水甚为密切,并受其控制,雨季和干季流量变化约5倍以上。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K+Na—Ca型,总矿化度173mg/L,PH=8,属弱的碱性水。

②冲积、洪积层(Q4al)

主要沿沟谷中分布,由砾、砂、太爱石和少量粉质砂组成,厚度0~5m,该含水层受大气降水补给控制,杨河沟谷之冲洪积含水量直接受地表水流控制,雨季含水量大,干季水量减少。

(2)下、中侏罗统自流井组和沙溪庙组J1z~J2s孔隙裂隙含水层

主要分布于区内西部高山地带,属含煤地层的上覆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层,主要由灰、浅灰色厚层~块层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或岩屑石英砂岩,中~细粒砂岩层组成,厚度大于150m,多以下降泉形式沿沟谷泄出,水量0.5~0.8L/s,系杨河沟等河流谷地表水流之发源地,其水量受大气降水补给控制。

(3)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层

该组为区内主要含水层,由砂岩、泥岩多韵律层组成,总厚度大于350m,花滩次级短轴背斜南西翼控制,深部逐转为孔庙~大尖蜂向斜近轴部。

区内地层为单斜构造,由数层砂岩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层及其间之泥岩、泥质砂岩、炭质页岩夹煤层的隔水层构成,砂岩含水层依构造控制,具承压潜水自流特征。

①须家河组上段(T3x3)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层

为区内含煤地层之上覆含水层,由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组成,厚169~183m。

②须家河组中段(T3x2)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层

该段上部厚14~28m和下部15~32m及中部厚15~21m主要由中~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组成之碎屑孔隙、裂隙含水层,其孔隙度较高,尤以浅部裂隙率较高,含水较富,源轻深部裂隙渐低,其富水性相对减弱。

③须家河组下段(T3x1)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层

该段下部厚4~24m和上部10~30m由细粒石英砂岩,含砾砂岩等碎屑岩组成区内含煤地层下部孔隙裂隙含水层。

须家河组各段中砂岩含水层总厚192~216m,地表泉水流量为1.35~21.78L/s,一般小于1~3L/s,含水断层部位流量为2~4L/s,103队勘查时,部分钻孔(CK2和CK1孔)揭穿独连煤层即至中段下部砂岩含水层,均具涌水,但涌水量均小,一般小于0.1L/s,当揭穿其底板隔水层后,钻孔水位下降,表明区内砂岩含水层具承压水特征。

另于槽探和坑道浅部及低地,均见地下水沿岩石裂隙泄出,表明区内岩石受风(氧)化后,地表浅部埋深50余米内裂隙率较高,为0.9~4%,其含水由大气降水直接补给,排泄于低地或沟谷,水化学类型为HCO3—K+Na—Mg水,总矿化度217mg/L,PH=8属弱碱性水。

经深部该组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K+Na—Ca水,总矿化度226~392mg/L,PH=7.6~8.1仍属弱碱性水。

(4)上三叠统垮洪洞组T3k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T2l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为区内含煤地层之下伏含水层,内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夹砂质页岩,厚度30.6m,地表多成陡崖峭壁,未见岩溶现象,区外见少量泉水雨季流量仅2.5L/s,冬季干枯无水,由于该层厚度较薄,且受大气降水补给较弱,103队勘查认为该层含水量弱。

4.2.2隔水层、相对隔水层

2、隔水层

区内隔水层主要为各地层中的泥岩、页岩和粉砂质泥岩夹炭质泥(页)岩和煤层。

呈层状分布,常形成缓坡或低洼地形地貌,该类岩层裂隙不发育,多为泥质充填,其富水性弱。

须家河组中、下段含煤地层中,各砂岩含水层间,所夹的粉砂质泥岩,泥岩和炭质泥(页)岩或煤层煤线组成的隔水层。

5矿井独连、三连、双龙煤层层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根据红康煤矿5年内(2013-2017)采掘衔接计划,独连、三连、双龙煤层层采区分布为一至八带区。

具体采掘计划如下:

划分为2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