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9930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岂料,随着聪明智慧的中国人对输入法的研究开掘,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中国文字昂首进入计算机时代,现在汉字已经成为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了。

同时,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在如今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的文件和书籍中,汉字版是最薄的版本。

文字之争说穿了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

近年来,世界主要大国都在用法律形式维护本国语言,法国把每年3月20日定为“国际法语日”,总统在这一天要出来讲话,号召保卫法语。

德国人坚决反对德英语言混杂,提倡在德国要讲德语。

美国近年也颁布法律,坚决维护其强势英语的地位。

在这场文化角逐中,中国既要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和博大胸怀,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命根子,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万世基业。

1.对“汉字及母语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汉语言文字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流传最广的文字。

B.英汉文字混杂,实际上是轻视民族文化和自信力缺失的表现。

C.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是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体。

D.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用音译、意译、音译加意译等方式将外来文化悄无声息地

融入到了我们的母语文化中。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对计算机输入法的研究开掘,加快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脚步。

B.无论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汉语

言文字的纯洁性已受到严重威胁。

C.有人认为汉字难学是因为汉字不仅要表情达意、承载信息,还要注意书写艺术。

D.眼下,社会对汉语轻视与麻木主要是由我们的文化传承者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

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加之英语的强势入侵造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主要大国都在颁布法令维护本国语言。

我国电视节目中如“NBA”“GDP”“WTO”等外语和缩略词将告别央视,这是广电总局坚决维护汉语言文字纯洁性的具体表现。

B.目前,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是汉字。

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联合国常用的6

种文字中,汉字表意最简洁。

C.文字之争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

我们既要敢于吸纳更多的外来语为我

所用,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

D.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中,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楔形文字

已经先后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

因此,我们要保卫汉语文字的纯洁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余应桂,字二矶,都昌人。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崇祯四年,征授御史。

劾户部尚书毕自严朋比,首辅周延儒纳孙元化参、貂,受杨鹤重赂。

帝方眷延儒,责应桂。

未几,贼陷登州,元化被执,应桂再疏劾延儒。

帝怒,贬三秩视事,应桂引疾归。

七年还朝,出按湖广,居守承天。

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

帝闻而嘉之。

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

帝以是知巡抚王梦尹诈,而益信应桂。

十年,即擢应桂右佥都御史,代梦尹。

江北贼势日炽,总理熊文灿主抚。

明年,降其渠刘国能、张献忠,贼众十余万萃麻城、黄安。

应桂谕降马光玉、贺一龙,未至,而遣将击顺天王等于黄福店,贼遂走黄安。

会文灿至麻城,应桂请协击,不从。

文灿檄诸道兵合击贼于茶山,贼逸于应桂所分地,文灿遂劾其后期误军。

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应桂曾劾其父鹤也,奏逮之。

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

逮至,下狱。

初,应桂贻书文灿,言献忠必反,可先未发图之。

其书为献忠逻者所得,献忠腾牒郧阳巡抚戴东旻,东旻闻之文灿,文灿再纠应桂。

应桂再疏辨,帝亦不纳。

应桂竟遣戍。

无何,献忠果反,廷臣交章荐应桂。

十六年,潼关陷,帝召问大臣。

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督师孙传庭战殁,命应桂兼右佥都御史往代之。

帝但遣京军千人护行,饷但为军前赏功之用而已。

将至山西,则伪官充斥,逡巡不得前。

帝责以逗遛,夺职。

未几,京师陷。

应桂家居不出。

久之,死于难。

(节选自《明史•余应桂传》)

注:

赎锾:

shú

huá

n赎罪的银钱。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 

B.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 

C.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 

D.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年号是皇帝在位的时候就有的。

明朝以前一个皇帝不只有一个年号,明朝以后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

B.“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劾死”指冒死弹劾。

C.“巡抚”在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D.“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应桂任御史期间清廉耿介,正直敢言。

弹劾首辅周延儒收受贿赂,却受到崇祯帝斥责。

后来再次上疏弹劾,被连降三级,只好以养病为名辞官回归故里。

B.余应桂被重新起用,巡按湖广。

他捐赎锾十余万两,用以召募壮士,修缮城池,打造兵器;

赠以赎锾一万五千两,为卢象升缓解了军需不足的燃眉之急。

C.余应桂运筹帷幄,料事如神。

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巡抚王梦尹。

他遣将击败顺天王于黄福店,又预料张献忠日后必反,却遭到熊文灿的再次弹劾。

D.余应桂临危受命,但无力回天。

孙传庭战死,受命督师,却只派一千人护行,给饷只够军前赏功所用。

将至山西,却赴任无地,不敢轻进,终被夺去职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文灿檄诸道兵合击贼于茶山,贼逸于应桂所分地,文灿遂劾其后期误军。

(5分)

(2)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一9题。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

出行的人。

8.(6分)诗歌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试做简要赏析。

9.(5分)请简要赏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在《劝学》中作者借助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    ”。

(3)李白在《行路难》中用“    ,    ”两句诗写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左手学校右手公安局

三虎花了整整半天时间才将沙寨村的山民们集中在了自家的草棚前。

沙寨村地处大山深处,几十户人家都在山上,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上下山唯一的通道就是陡峭的天梯。

荒石黄沙遍野,只产烟叶,所以男女老少都抽自制的旱烟。

一到黄昏,山间烟雾缭绕,颇为壮观。

“我这几年在外边也挣了些钱,但大家不能在这里穷死,所以我决定回来带大家挣钱致富;

还要让娃们去读书考大学。

只是现在还差些钱和人力,这还要大家支持。

”三虎说。

大家不说话,都回头看九爷。

“三虎这娃是我看着长大的,实诚,我看就照他说的弄。

要不然,咱不是饿死,就是叫烟熏死。

九爷的话很关键。

凑齐了钱,三虎带着几个壮后生买回来一堆怪头怪脑的机器。

半个月后,卷烟厂在山上最隐蔽的地方开工了。

三虎将成箱的卷烟拉往山外,又将大量的精米细面和大肉背上山分给大家。

并再次召集大家说这是独门生意,为保守商业机密,防止其他寨子效仿,大家必须严守秘密。

九爷也说:

“谁要敢露半个字,就拿谁去卷了烟。

寨子渐渐富了,石头和几个伙伴被三虎叔送去山外读书,他们觉得三虎叔就是全村人的财神爷和活菩萨。

直到上初中的一节课上——“私自生产香烟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政治老师为大家讲解法律常识。

再也无心上课了,石头请假连夜回寨子。

攀上石崖已是清晨,九爷坐在村口大树下。

“九爷,你知道不,咱的卷烟厂是违法……”话没说完,石头脸上早已留下了一座“五指山”,他夺路而逃。

九爷的鞋跟着飞过来,“碎崽娃子……”

他只有跑回家。

“你乖乖上学,这事咱别管,没了烟厂,全村人继续受罪不说,咱就成了寨子的千古罪人了,你的学上不成,只有回来受穷,不,回来他们会打死你。

再看你哥,三十多岁了,好不容易说了个媳妇,定钱才给……”

石头他哥蹲在门口抽烟,双目喷火……

石头无奈,只能自己去找三虎叔。

“你说的都对。

”三虎叔摸着石头的头和蔼地说。

“可咱还有办法吗?

我再弄几年,大家都富了,咱再修条路,咱就只种烟叶,卖给国家的卷烟厂。

这几年只要你们几个不说就没人知道。

好了,快去学校,我让送烟的车把你送一截。

石头无语,脑子一片空白,恍惚出寨子时,大树下竟坐了几十人,不说话,只抽烟。

大清早,县城很寂静。

马路的一边是学校,另一边是县公安局,石头站在路中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三虎是大家致富的领头人,他开始办作坊时一片好心,也不知道这是违法的行为。

B.石头回村后企图说服大家停止私自加工香烟,但遭到大家包括家人的集体反对,表现了山村人的朴实、善良和团结的精神品质。

C.小说通过对石头的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绘,表现了他内心的无奈,也反映了现实的相关社会矛盾。

D.“九爷”的形象很有代表性,他德高望重,人们对他言听计从,有时哪怕是错误的指导,也没人会质疑。

E.小说最后的“大树下竟坐了几十人,不说话,只抽烟。

”也表现了乡亲们的经过思考后的矛盾心理,他们既想支持石头,又害怕失去财源,重归贫穷。

(2)小说第二段对山村环境的描绘有什么作用?

答:

(3)随着情节的变化发展,石头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

请结合文本分析。

(4)小说最后以悬念结束,如果必须从两者中间选一个,你认为石头会做出什么决定?

为什么?

(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吴祖光:

旷世才情 

不平则鸣

吴祖光,当代中国影响最大、最著名、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老人之一。

戏剧导演牟森曾这样评价:

“吴祖光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作家,极具名士风范。

吴祖光的祖籍是江苏省武进县。

父亲吴瀛是位饱学之士,以诗、文、书、画闻名,又是一位文物鉴赏家。

母亲也识文断字,经常念诗给他听。

家庭的文化氛围给少年吴祖光以一定的熏陶和影响。

他酷爱戏曲,常泡在戏园里看戏,接触了大量戏曲。

中学毕业后入中法大学文学系,在抗战爆发的一九三七年,二十岁的吴祖光完成了他的话剧处女作《凤凰城》。

该剧是根据东北抗日义勇军苗可秀烈士的事迹写成的。

剧中歌颂了苗可秀领导“中国少年铁血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寇展开的艰苦顽强的斗争。

该剧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

这部剧作,曾得到当时戏剧大师曹禺的大加称赞。

曹禺称他“一出手就是战士”。

但对这部剧作,晚年的吴祖光在《“投机取巧”的〈凤凰城〉——我从事剧本写作的开始》一文中介绍说:

“这个剧本写得太幼稚,今天一看会让我感到脸红耳赤。

譬如剧中苗可秀别家出征总带着义仆张生,完全是旧戏里公子与随身的书僮那样的主仆关系。

随后几年间,他笔耕不辍,陆续创作了《正气歌》、《林冲夜奔》、《牛郎织女》、《少年游》和《风雪夜归人》等声震文坛的剧作。

其中完成于1942年的《风雪夜归人》是吴祖光的代表作。

这部剧作集中体现了吴祖光以戏曲思维创作话剧的另一种思路,他将中西戏剧“写实”与“写意”艺术手法相融合,尝试不同题材和富有异趣的创作风格,对民族戏剧的现代化和现代话剧的民族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除了艺术上久负盛名,吴祖光还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

作为剧作家,吴祖光连续撰文抨击国民党统治之下的审查制度,称之为“奴隶的审查制度”。

他抨击国民党删除曹禺之作《蜕变》中“打游击”的情节;

他嘲讽蒋介石因自己是秃头而将张天翼的童话《秃秃大王》改成《猴儿大王》;

他愤怒自己创作的《正气歌》被国民党删去关于朝廷昏庸的所有内容。

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吴祖光有自己的判断和立场。

1945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率先发表了毛主席词《沁园春•雪》。

毛主席诗词的突然发表,极大地改变了共产党的政治形象与文化形象。

为此他遭到国民党通缉追杀。

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拐点,作为社会中的个体,难免也会深随其中而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1957年吴祖光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北大荒劳动。

对于这种不期而来的遭遇,他以诗明志。

诗云:

眼高于顶命如纸,生正逢时以至此。

行船偏遇打头风,不到黄河心不死。

“生正逢时”,正是他一生最喜欢的词语。

唐代王维在《酬张少府》云: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但吴祖光即便到了晚年也绝非万事不关心的人。

1991年12月23日,两位女顾客在北京国贸中心购物,遭到服务员无端怀疑,并受到解衣、开包检查的侮辱。

关于此事,吴祖光写了题为《高档次的事业需要高素质的职工》一文,发表在《中华工商时报》上。

这就是吴祖光,虽然和他没有关系,但是他也要说出来。

未被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吴祖光作为一代大师,风雨动荡,而良知不失。

如今斯人已逝,但精义长存。

 

(选自《大公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黄佐临在《吴祖光剧作选》序言中评价道:

“他的每个戏里都有一种统一的格调,字里行间都洋溢出来一种诗情,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情,从中挖掘出一种美来。

”(摘自XX)

②北京京剧院院长王玉珍这样评价吴祖光:

“吴老是一个在艺术上要求极为严格的人。

记得当时我曾因不理解他的剧本而将其中的念白做了改动,后来吴老师跟我说,我剧本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才确定的,可以说是字斟句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正因为戏曲天赋极高,对戏曲有独特的感悟力,吴祖光最终才能在戏曲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B.吴祖光的剧作《凤凰城》得到当时戏剧大家曹禺的认可,这不仅说明当时文坛的宽容,更是因为剧作反映的抗战主题,适应了人民和时代的要求。

C.文章题目是《吴祖光:

旷世才情不平则鸣》,但在行文过程中却写到了他喜爱“生正逢时”这个词语之事,虽然着墨不多,但多少有偏题之嫌。

D.黄佐临对吴祖光剧作特点的评价,既表现了吴祖光对剧作诗意语言的追求,又表现了吴祖光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E.全文围绕吴祖光的才情和性情刻画人物,集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

(2)吴祖光是旷世奇才,他成为一代杰出戏剧大师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3)传记多次引用吴祖光本人的话和别人对吴祖光的评价,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有人说,当代中国需要吴祖光,应呼吁学习吴祖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

以美国为例,①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②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③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覆盖,随后④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⑤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在何时喷发,⑥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

①。

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

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

但是,②,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

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③。

答:

17.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字。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

值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

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

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

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因为停车问题,家住佛山的高先生与邻居向女士,斗了三年,其间甚至大打出手。

后来高先生将向女士起诉到禅城法院,索赔人民币1元。

2018年1月14日,当地法院判决高先生胜诉。

有网友认为,因停车纠纷打1元官司是浪费资源,也有网友认为即使是一分钱的官司该打的也要打到底!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必须在材料所包含的范围内,不得套作

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1.A答题范围在第三段,分析后可知,“也是流传最广的文字”无中生有。

所以A项是错的。

2.B答题范围在第五段,C原文信息是“认为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太难学,不如26个拼音字母易懂易记,随便几个字母组合就是词组,含义深广”。

D项,答题范围在第三段,原文是“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

所以选B项。

3.D强加因果。

答题范围在第二段,“我们要保卫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是因为“汉英文字混杂的确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4.A“子女玉帛”并列结构,不能分开。

“关西”是“出”的地方,不是“贼”住的地方。

“长驱横行”并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