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文档格式.docx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参加创新训练的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5)创新训练项目面向本科生个人或创新团队。
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和内容,由个人或创新团队向相关导师提出申请。
项目获批后,学生需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案设计,自主进行设备材料购置,自主进行实验数据处理,自主进行研究结果分析,自主进行研究报告撰写等工作。
(6)以本科创新团队参加创新训练项目时,团队成员数量一般不多于5人。
鼓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背景的本科生组成创新团队,创新团队需确定1名项目负责人,并明确每名成员在项目中的具体分工。
(7)创新训练项目选题范围要适当,要求研究内容新颖、研究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
学生需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实施过程中适时进行调整、优化和改进。
(8)参加创新训练项目的学生需处理好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与创新实验和创造发明的关系,需注重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创新训练三者的密切结合,避免把创新训练变成“工匠式”或“纯经验式”的“小发明、小创造、小调查”。
(9)通过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学生应了解并掌握科研的基础知识、创新方法、技术手段等,增强观察、收集、分析、解读数据的能力;
增强文献检索、阅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10)通过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学生应重点训练问题确认与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有效表达的能力,其中包括:
确认并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构建、验证并修改研究假设,分析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设计并完善研究方案,有效控制项目研究进程,拓展解决方案的应用范围。
学生应注重培养训练系统性与综合性思维、抽象性与形象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正向与反向性思维、演绎与归纳性思维、收敛与发散性思维等能力。
(11)通过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学生应注重个体与团队工作能力的有效提升,明确创新团体中个人角色的定位,组织协调在共同研究目标下的分工、协作与配合的关系,并在团队内部懂得相互理解和尊重。
(12)通过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学生应注重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培养跨专业交流沟通能力,训练口头交流、书面交流、电子和多媒体交流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13)通过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学生需培养项目管理能力,其中包括:
项目流程管理、资金管理和控制等,合理规划并使用项目经费,遵守国家和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
(14)通过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学生需注重锻炼科学态度和承受能力,具备努力克服困难和积极承担责任的态度,具备评估方案和决策能力,具备处理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能力,具备心理承受力和抗压力,具有首创精神。
(15)通过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学生需注重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培养自我认识能力、确认学习需求能力、时间管理和资源管理能力、未来职业规划能力等,熟悉相关学科领域学术发展和变革进展情况。
(16)参加创新训练项目的学生,在立题、开题、检查、考核、结题、延期等过程环节应遵守相关管理规程,管理规程的内容包括: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申请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合同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期检查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结题报告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延期结题申请书》等。
(17)本指南提供了各种管理规程书的参考范式,参见第五章“附录”。
各高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适当进行修订。
(18)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过程管理本着“目标须明确、要素应全面、过程可审核”的原则,参照此范式进行。
(19)创新训练项目学生工作未尽事项,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工作组负责说明和解释。
(二)、创业训练项目工作指南
1.创业训练项目学生工作指南
(1)通过创业训练项目,大学本科生在读期间可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达到“激发创业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提高创业能力”的训练目的。
(2)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原则是:
兴趣驱动——参加项目的学生需对与创业训练有关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有浓厚兴趣,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强烈的欲望,在自身兴趣的驱动下完成创业训练项目。
自主实践——参加项目的学生需自主进行项目研究,自主管理项目进度,自主进行创业训练。
重在过程——参加项目的学生需注重项目的实施过程,着重强调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创业基础和理论、创业流程和方法、创业法规和政策,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
(3)创业训练项目面向全体本科生,原则上要求项目负责人在毕业前完成。
(4)参加创业训练的学生应正确理解创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在创业训练项目实施过程中,勤于创新、善于发现、勇于实践。
(5)创业训练团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创业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创业就业水平提升和全面素质发展。
(6)创业训练项目面向本科生团队。
学生团队可根据所从事的创新训练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也可在所学专业基础上进行技术研发,或对学校某些技术项目进行市场调研和开发,由创新团队向相关导师提出申请。
项目获批后,团队学生需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创业训练,完成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等工作。
(7)创业训练团队成员数量一般为5人左右。
鼓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背景的学生组成创业训练团队,创新训练团队应确定1名项目负责人。
创业训练团队视其规模的发展情况,可以有计划地吸纳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学生参加创业训练项目,但需明确每名成员在项目中的具体分工。
(8)创业训练项目选题范围要适当,目标内容要清晰明确,技术或商业模式要有所创新,保证团队每一位成员均能从中获得不同方面的创业训练。
(9)参加创业训练项目的学生在不影响本专业学习的前提下,充分规划和管理项目的执行时间,需注重理论学习、能力培养和创业训练三者的密切结合,避免把创业训练项目变成“摆地摊”、“小批发”或“倒买倒卖”式的纯粹以营利为唯一目的的商业活动。
(10)参加创业训练项目的学生应通过创业实训课程的学习,全面模拟真实企业的创业运营管理过程,在虚拟商业社会中完成企业从注册、创建、运营、管理等所有决策,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就业与创业能力。
(11)通过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学生应重点训练创业所必需的领导力、全球化的眼光、敏锐的市场意识、务实踏实的作风、锲而不舍的精神、组织运作能力和为人处事的技巧,以及商业谈判技巧、市场评估与预测、启动资金募集方式等,了解金融、财务、人事、市场、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12)通过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学生应注重个体与团队工作能力的有效提升,明确创业团体中个人角色的定位,组织协调在共同创业目标下的分工、协作与配合的关系,并在团队内部懂得相互理解和尊重。
(13)通过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学生应注重自主、自信、勤奋、坚毅、果敢、诚信等品格与创业精神的培养和锻炼,了解未来创业者与领导者的成就动机,掌握科技开发及市场开拓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4)通过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学生需注重锻炼务实作风和承受能力,具备努力克服困难和积极承担责任的态度,具备市场预测和决策的能力,具备处理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能力,具备心理承受力和抗压力。
(15)参加创业训练项目的学生,在立题、开题、检查、考核、结题、延期等过程环节应遵守相关管理规程,管理规程的内容可包括:
《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申请书》、《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合同书》、《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中期检查书》、《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结题报告书》、《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延期结题申请书》等。
(16)本指南提供了各种管理规程书的参考范式,参见第五章“附录”。
(17)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的过程管理本着“目标须明确、要素应全面、过程可审核”的原则,参照此范式进行。
(18)创业训练项目学生工作未尽事项,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工作组负责说明和解释。
(三)、创业实践项目工作指南
1.创业实践项目学生工作指南
(1)通过创业实践项目,大学本科生在读期间可就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进行创业实践,真实创办企业并实现有效运行。
(2)大学生创业实践计划项目的实施原则是:
兴趣驱动——参加项目的学生需对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有浓厚兴趣,对大学生创办企业有强烈的欲望,在自身兴趣的驱动下完成创业实践项目。
自主实践——参加项目的学生需自主寻求并把握机会,自主整合并利用资源,自主决策、自主创办企业,自主组建团队,自主管理企业。
重在过程——参加项目的学生需注重项目的实施过程,着重强调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真实体会创业从注册、创建、融资、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有过程,掌握创业理论、创业方法、创业法规等。
(3)创业实践项目面向全体本科生,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是在能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例如,项目负责人继续攻读本校研究生),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
(4)参加创业实践的学生应正确理解创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在创业实践项目实施过程中,勤于创新、善于发现、勇于实践。
(5)创业实践团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创业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创业就业水平提升和全面素质发展。
(6)创业实践项目面向本科生团队。
学生团队可采用所从事的创新训练项目的成果,也可利用所学专业的技术研发成果,或采用学校某些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由创新团队向相关导师提出申请。
(7)项目获批后,团队学生需在导师的指导下,实践真实企业的创业运营管理过程,在社会、学校的大学科技园或类似的创业机构中完成注册、创建、运营、管理等,自主进行创业实践,完成创业过程分析、创业机会与商业模式分析、创业计划撰写,创业团队组建、创业融资、创业企业管理、创业企业成长等任务,学习创业相关的金融、财务、人事、市场、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和实际运用。
(8)创业实践团队成员数量不限。
鼓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背景的学生组成创业实践团队,创新实践团队应确定1名项目负责人。
创业实践按团队视其规模的发展情况,可以有计划地吸纳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学生参加创业实践项目,但需明确每名成员在项目中的具体分工。
(9)创业实践项目立项要适当,目标内容要清晰明确,技术或商业模式要有所创新,团队中每一位成员均能在其中充当重要角色并发挥作用。
(10)参加创业实践项目的学生在不影响本专业学习的前提下,充分规划和管理项目的执行时间,确因创业需要而与学业时间冲突时,学生可申请办理休学手续全力投入创业实践中。
(11)不鼓励“摆地摊”、“小批发”或“倒买倒卖”式的纯粹以营利为唯一目的,在技术或商业模式上没有任何创新的创业实践项目。
(12)通过创业实践项目的实施,学生应初步具备创业所必需的领导力、全球化的眼光、敏锐的市场意识、务实踏实的作风、锲而不舍的精神、组织运作能力和为人处事的技巧,以及商业谈判技巧、市场评估与预测、启动资金募集方式等。
(13)通过创业实践项目的实施,学生应注重个体与团队工作能力的有效提升,明确创业团体中个人角色的定位,组织协调在共同创业目标下的分工、协作与配合的关系,并在团队内部懂得相互理解和尊重。
(14)通过创新实践项目的实施,学生应注重自主、自信、勤奋、坚毅、果敢、诚信等品格与创业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掌握科技开发及市场开拓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5)通过创业实践项目的实施,学生需注重锻炼务实作风和承受能力,具备努力克服困难和积极承担责任的态度,具备市场预测和决策的能力,具备处理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能力,具备心理承受力和抗压力。
(16)参加创业实践项目的学生,在立题、开题、检查、考核、结题、延期等过程环节应遵守相关管理规程,管理规程的内容可包括:
《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申请书》、《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合同书》、《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中期检查书》、《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结题报告书》、《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延期结题申请书》等。
(18)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的过程管理本着“目标须明确、要素应全面、过程可审核”的原则,参照此范式进行。
(19)创业实践项目学生工作未尽事项,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工作组负责说明和解释。
(一)、项目检查办法
项目检查办法由《创新训练项目检查》、《创业训练项目检查》和《创业实践项目检查》三个部分组成。
1.创新训练项目的检查
1.立项评价
1.1项目内容目标:
主要考察:
项目申请文档的规范性;
项目内容、目标叙述清楚的程度;
项目能使学生受到科研训练的完整程度;
项目所具有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程度;
项目预期成果表述的明确性。
1.2项目团队:
项目成员组成的合理性(成员分工明确、组合优化);
立项现场答辩的表现(组长对项目内容表述的清晰程度、成员对专家提出的问题的解答、每位成员对项目任务的熟悉程度);
指导老师资格、能力、水平和责任心。
1.3项目可行性:
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学生兴趣及学生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可行性;
项目实施时间的可行性;
项目经费预算的合理性。
2.中期检查评价
2.1项目进展情况:
已完成的工作,与任务书计划进度及要求对比;
项目获得的初步成果;
项目成员自身的能力、素质得到训练的程度。
2.2问题及解决措施:
是否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检查并调整技术路线;
对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其原因;
对出现的问题是否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办法;
是否需要对项目的难度和进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指导教师对项目组成员的指导是否到位。
2.3经费使用情况:
已使用经费的比例及其合理性;
是否符合经费预算使用计划进度,不符合时则给出下阶段调整方案。
3.结题验收评价
3.1项目报告与答辩:
项目总体情况介绍;
科研训练过程描述的完整性;
是否正确回答评委的问题。
3.2项目完成情况:
对照任务书检查完成情况;
项目创新性程度(一般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
工作量大小及其完成程度;
项目组各成员完成工作量比例的合理性;
经费使用合理性。
3.3项目成效
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科研等能力及素质的培养;
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作品、专利等);
3.4文档规范性:
研究报告、原始数据及资料的完整性;
论文报告文字表述、成果表达规范性。
项目阶段
检查要点
观测点
优
良
中
差
创新训练项目评价
1.立项评价
1.1项目内容目标
1.1.1项目申请文档的规范性
1.1.2项目内容、目标叙述清楚的程度
1.1.3项目能使学生受到科研训练的完整程度
1.1.4项目所具有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程度
1.1.5项目预期成果表述的明确性
1.2项目团队
1.2.1项目成员组成的合理性(成员分工明确、组合优化)
1.2.2立项现场答辩的表现(组长对项目内容表述的清晰程度、成员对专家提出的问题的解答、每位成员对项目任务的熟悉程度)
1.2.3指导老师资格、能力、水平和责任心
1.3项目可行性
1.3.1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1.3.2学生兴趣及学生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可行性
1.3.3项目实施时间的可行性
1.3.4项目经费预算的合理性
2.中期检查评价
2.1项目进展情况
2.1.1已完成的工作,与任务书计划进度及要求对比
2.1.2项目获得的初步成果
2.1.3项目成员自身的能力、素质得到训练的程度
2.2问题及解决措施
2.2.1是否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检查并调整技术路线
2.2.2对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其原因
2.2.3对出现的问题是否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办法
2.2.4是否需要对项目的难度和进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2.2.5指导教师对项目组成员的指导是否到位
2.3经费使用情况
2.3.1已使用经费的比例及其合理性;
2.3.2是否符合经费预算使用计划进度,不符合时则给出下阶段调整方案
3.结题验收评价
3.1项目报告与答辩
3.1.1项目总体情况介绍;
3.1.2科研训练过程描述的完整性;
3.1.3是否正确回答评委的问题
3.2项目完成情况
3.2.1对照任务书检查完成情况
3.2.2项目创新性程度(一般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
3.2.3工作量大小及其完成程度;
3.2.4项目组各成员完成工作量比例的合理性
3.2.5经费使用合理性;
3.3项目成效
3.3.1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科研等能力及素质的培养;
3.3.2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作品、专利等)
3.4文档规范性
3.4.1研究报告、原始数据及资料的完整性;
3.4.2论文报告文字表述、成果表达规范性
2.创业训练项目的检查
1.1立项依据与意义:
主要考察立项项目对参与人员的训练程度和项目的创新程度。
主要考察指标:
项目目标与内容明晰性;
参训人员接受创业训练的条件具备性;
项目在技术或商业模式方面具有的创新性及先进性。
1.2团队组成
主要考察项目团队成员组成和指导老师组成的合理性。
团队组成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状况;
每个项目是否配备了具备一定资质的校内校外创业导师。
主要考察项目难度、技术路线和时间规划:
项目需在学生能力和风险控制范围内;
项目实施技术路线清晰,具备较强可操作性;
在不影响本专业学习前提下项目执行时间规划充分合理;
项目训练、实践基地落实。
1.4经费计划合理性
主要考察经费用途和使用计划进度是否合理。
经费应用于项目的相关调研和学习;
经费预算使用计划需符合项目进度。
2.培训阶段评价
2.1理论课程学习
主要考察理论课程学习课时量、质量和学习形式。
学生理论课程学习需达到规定课时量,并按时完成相关课程作业和习题,保证课程学习质量;
学生也可通过其它不同途径达到理论学习目标。
2.2交流平台参与
主要考察交流类活动参与情况和创业交流成果。
学生需按要求自行选择参与规定创业交流活动;
学生参与创业交流类活动应形成相关书面记录、报告或者其他形式的成果。
2.3竞赛平台参与
主要考察创业类竞赛参与情况及竞赛成果。
学生需按项目特征选择性参与相应创业类竞赛,通过竞赛促进学习;
学生通过参与创业类竞赛吸取竞赛经验和听取评委意见,并形成书面的竞赛总结报告。
3.模拟创业阶段
3.1创业计划书
主要考察计划书表达的规范性、完整性、创新性及可操作性。
创业计划书应包括产品与服务、市场分析、商业模式、战略规划与管理、运作、财务与风险分析等部分;
计划书需在产品服务或者商业模式两个方面有明显创新
3.2模拟创业实践
主要考察模拟创业实践开展情况。
对有条件的创业项目,可申请入驻学校设立的大学生创业训练中心开展模拟创业实践。
4.验收评价
主要考察学生通过创业训练项目在创新性思维、创业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业综合素质培养情况;
以及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创业计划书、调研报告、各种总结报告以及获奖等。
5.项目开放交流
主要考察项目在全校范围内的展示情况,如通过“开放日”、“公开展示”、“校园路演”等多种形式以达到开放交流的目的。
1.立项评价
1.1项目依据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