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文警示说明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8948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文警示说明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文警示说明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文警示说明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文警示说明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文警示说明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文警示说明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文警示说明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文警示说明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文警示说明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吸 入:

迅速脱离现场,安静、吸氧。

口服:

洗胃,灌入浓茶,忌油。

甲苯

C6H5CH3    分子量:

92.14

无色澄清液体.有苯样气味.有强折光性.能与乙醇、 

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和冰乙酸混溶,极微溶于水.

相对密度:

0.866.凝固点:

—95℃。

沸点:

110.6℃ 折光率:

1。

4967.

闪点(闭杯):

4.4℃。

有机溶剂类毒物,呼吸道、皮肤均可吸收,可引起急性中毒,严重者可致神志障碍、昏迷。

急性中毒:

流泪、咽痛、恶心、呕吐、眩晕、无力、步态蹒跚、兴奋、幻觉、谵妄、抽搐可出现表情淡漠、木僵状态。

  慢性中毒:

头晕、头痛、乏力、恶心、食欲不振、月经异常、感觉异常、失眠等。

 皮肤接触:

可致慢性皮炎,皲裂等。

1、加强个人防护,佩戴防毒口罩,或送风式口罩,面盔.

  2、防止跑、冒、滴、漏,加强通风排毒设施维护保养。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减少接触机会,防止意外事故.

1、溅入眼内者:

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

2、吸入者:

迅速脱离现场,移空气新鲜处,松解衣带,保持呼吸道畅通,安静保暖.重者吸氧、注射高渗葡萄糖、维生素C,就医.

二甲苯

C6H4(CH3)2        分子量:

106。

16

为无色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常温下极易挥发,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蒸气比重:

二甲苯3.7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皮肤接触:

可致慢性皮炎,皲裂等.

1、加强个人防护,佩戴防毒口罩,或送风式口罩,面盔.

  2、防止跑、冒、滴、漏,加强通风排毒设施维护保养。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减少接触机会,防止意外事故.

1、溅入眼内者:

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

  2、吸入者:

迅速脱离现场,移空气新鲜处,松解衣带,保持呼吸道畅通,安静保暖.重者吸氧、注射高渗葡萄糖、维生素C,就医。

分子式C6H6 分子量78。

11

苯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无色透明液体,常温下极易挥发,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蒸气比重:

2。

7,沸点80。

1℃.

有机溶剂,极度危害,极易引起急性中毒,称“苯醉”,严重可致死.慢性中毒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

流泪、咽痛、头晕、头痛、酒醉感、步态不稳、手足麻木、视物模糊、恶心、呕吐、严重者昏迷、震颤、抽搐、呼吸由快转慢,脉细、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慢性中毒:

鼻、齿龈出血、皮下出血、月经过多,头晕、头痛、乏力、失眠、健忘、造血系统损害,致再生障碍性贫血、重者致白血病。

1、加强个人防护,佩戴防毒口罩,或送风式口罩,面盔。

   2、防止跑、冒、滴、漏,加强通风排毒设施维护保养。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减少接触机会,防止意外事故。

溅入眼内者:

  吸入者:

迅速脱离现场,移空气新鲜处,松解衣带,保持呼吸道畅通,安静保暖。

重者吸氧、注射高渗葡萄糖、维生素C,就医。

硫酸

H2SO4 分子量:

98。

纯品无色、透明、粘稠液体,与水混合时剧烈放热,能与多种金属反应,加热50℃以上分解,可产生SO3烟雾。

 

比重:

1.841,熔点:

3℃,沸点:

290℃.

1、呼吸道粘膜刺激症:

咳嗽、胸闷、呼吸加快。

严重的呼吸、脉博加快,咳嗽加重,血性泡沫痰,甚至窒息.

 2、皮肤接触:

皮肤灼伤、腐蚀、坏死、溃疡、严重可引起休克。

   3、眼部:

眼睑浮肿、结膜炎症、角膜灼伤、穿孔、甚至失明.

 4、误服:

口腔、咽部、胸骨后和腹部,发生剧烈灼热性疼痛等.

1、改革工艺、机械化、密闭化、减少酸雾产生,加强通风排毒。

 2、加强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服、手套、防护靴、防护面具。

3、车间要有冲洗设备。

1、吸入性中毒:

迅速撤离现场,给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眼受损,大量清水冲洗。

2、皮肤灼伤:

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脱去污染衣物,4%NaHCO3洗涤.

 3、误服:

严禁洗胃,不可催吐,2。

5%氧化镁溶液、牛乳等口服,禁用NaHCO3洗胃或口服.

 

盐酸(氯化氢)

HCL  分子量:

35。

5

为HCL的水溶液,强酸,澄清无色或黄色发烟液体,有刺激性臭味,与水任意互溶,不与贵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反应,纯度不同,比重沸点不同。

氯化氢气体具有强烈刺激性。

 强酸类,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进入体内,引起中毒,最常见的是吸入强酸类烟雾引起的肺水肿,严重的肝、肾损害较重。

呼吸道粘膜刺激症,咳嗽、胸闷、呼吸加快。

严重的呼吸、脉博加快,咳嗽加重,血性泡沫痰,甚至窒息。

   盐酸气体刺激皮肤后,可发生皮炎,局部潮红有痒感,或出现红色小丘疹以至水泡,溶液接触皮肤,可使局部出现红斑及水泡,造成灼伤。

1、改革工艺、机械化、密闭化、减少酸雾产生,加强通风排毒.

   2、加强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服、手套、防护靴、防护面具。

  3、车间要有冲洗设备.

1、吸入性中毒:

迅速撤离现场,给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眼受损,大量清水冲洗。

 2、皮肤灼伤:

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清洗,脱去污染衣物,4%NaHCO3洗涤。

3、误服:

5%氧化镁溶液、牛乳等口服,禁用NaHCO3洗胃或口服.

氨(氨气、液氨)

NH3  分子量:

17。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PH值:

11.7(1%溶液),熔点(℃):

—77.73,沸点(℃):

—33。

5,相对密度( 

水=1 

):

0。

7,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0.59,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影响:

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

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

可发生肺水肿,引起死亡。

氨水溅入眼内,可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

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表现为皮肤干燥、痒、发红。

如果身体皮肤有伤口一定要避免接触伤口以防感染。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酸碱塑料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对少量皮肤接触,避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

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立即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

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食入:

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

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一氧化碳

CO  分子量:

28.01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比重0.967,略轻于空气.不溶于水,易溶于氨水,在空气中燃烧呈蓝色火焰。

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2。

5~74%,能与氯结合形成光气。

窒息性气体,CO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后,即与氧争夺同血红蛋白的结合,从而导致组织缺氧,产生中毒症状,治疗不及时会伴发中毒性脑病、心肌炎、肺水肿等,重者可致死.

1、轻度中毒:

头痛、头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

2、中度中毒:

面色潮红、口唇樱桃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3、重度中毒:

深度昏迷,时间可持续几昼夜,牙关紧闭、全身痉挛、大小便失禁、各种反射消失.

1、安装CO报警装置、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跑、冒、漏气。

2、生产场所加强自然通风,尽可能实现生产过程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

3、加强个人防护、佩戴防毒面具、普及急救知识、作业时最好多人同时工作,以便自救、互救。

迅速将患者转移至新鲜空气处,对重度中毒者应及时抢救,如呼吸停止应立即行苏醒术,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体外心脏按摩、吸氧等,切勿轻易放弃抢救。

噪声

声波可通过介质传播,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4m/s.声波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声波具有一定的能量。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称为生产性噪声。

长期接触强烈噪声后,听觉首先受害,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严重可导致噪声性耳聋。

并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危害,还可导致神经衰弱综合征。

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睡眠障碍、易疲劳、易激怒。

消化系统紊乱如食欲减退,消瘦。

听力损伤如听力下降、耳聋

1、加强个人防护,佩戴护耳器。

2、控制和消除噪声源,采用吸声、消声、隔声、隔振等技术措施。

3、定期对接触噪声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症状严重时脱离噪声环境。

甲醇

CH3OH 分子量:

32.04

甲醇为无色透明易燃液体,略有乙醇气味,有高度挥发性。

沸点64.5℃,易于水、乙醇、苯混溶。

甲醇蒸气可经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液体也可吸收.甲醇对视网膜细胞有特殊的毒性作用,还可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对肝脏也有毒作用。

甲醇的口服致死量为30毫升,5~10毫升即可引起严重中毒,10毫升以上可引起失明。

1、轻度中毒:

病人可呈酒醉状态,头晕、头痛、兴奋、失眠、轻度共济失调、眼球疼痛、视物模糊。

神经系统症状较严重,对周围事物淡漠、呕吐、呃逆、腹痛。

数小时至2~3天后出现视力障碍、复视、眼前闪光及雾感,以后视力剧烈减退,甚至失明。

3、重度中毒:

剧烈头痛、眩晕、意识朦胧、惊厥、恶心、呕吐、出冷汗、幻觉、幻视、双目失明,可很快进入休克、谵妄、昏迷、呼吸麻痹.

1、尽量不用甲醇作溶剂或原料,生产设备应充分密闭,并加强通风排毒。

2、佩戴防毒口罩,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饮水,工作后清洗更衣.

3、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

4、有神经系统疾患及眼病者,不易接触甲醇。

高浓度环境引起中毒时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就医.皮肤污染后应及时冲洗干净。

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生产环境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生产环境,影响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

粉尘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可引起尘肺。

尘肺是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难以治愈,常并发肺结核、肺心病、肺气肿、自发性气胸。

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咳嗽、咯痰.较重患者痰中带血,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容易疲劳、盗汗.Ⅱ期Ⅲ期尘肺患者肺功能损害逐渐加重。

防尘八字措施:

革:

技术革新,技术革命;

  水:

湿式作业;

密:

密闭尘源;

 风:

抽风除尘;

护:

个人防护,佩戴防尘口罩;

管:

维护管理,建立制度;

     

教:

宣传教育;

    查:

检查评比,定期测尘,定期体检。

  

以对症治疗为主,积极防治危及病人生命的并发症

二氧化硫

SO2分子量:

64

无色气体,特臭. 

熔点(℃):

—75。

沸点(℃):

—10 

,相对密度(水=1):

1.4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6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

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 

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时,发生 

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

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

极高浓度吸入可引 

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慢性影响:

长期低浓度接触, 

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

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密闭、局部排风、呼吸防护。

禁止明火、火花、高热,使用防爆电器和照明设备。

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应急救治措施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加强通风.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

注意保暖、安静;

及时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

心脏骤停时,立即作心肺复苏术后送医院;

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

                  

氢氧化钠      

NaOH     

分子量:

40.01        

理化特性  

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熔点:

318。

4℃,沸点:

1390℃,禁忌物:

强酸、易燃或可燃物、过氧化物、水。

        

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    

吸入、食入。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睛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

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

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应急救治措施

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高温

理化特性   

高温和热辐射     

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 

由于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气温达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 2℃或2℃以上的作业称为高温作业

在高温条件下作业主要的生理功能改变为:

体温调节、水盐代谢、 循环、泌尿、消化系统变化。

主要表现为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水盐代谢紊乱、食欲 不振、消化不良、心跳加快、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损伤、肾脏功能下降、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大脑反应速度及注意力降低。

同时高温作业可引起职业性中暑:

1、中暑先兆:

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劳动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症中暑:

除有中暑先兆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 38。

5度以上。

3、重症中暑:

分为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1)热射病(包括日射病):

高温环境下突然发病,体温可达40度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而“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2)热痉挛:

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感,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 肉及腹部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3)热衰竭:

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1、工程控制:

合理安排热源,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尽量远距离操作;

隔热措施:

建筑物隔热、设备隔热(热绝缘、热屏蔽);

加强作业场所的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空调降温;

2、个人防护:

劳动者工作时穿隔热服;

3、其它:

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限制持续接触热时间;

为高温作业劳动 者提供清凉饮料等;

高温作业工作就业前及夏季以前应做好劳动者职业性体检工作,对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甲亢、肝肾疾病等职业禁忌症人员,禁止从事与高温有关的作业.     

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者,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饮用生理盐水;

重度中暑者,直接送至医院进行救治     

氯磺酸           

HClO3S  

116。

52         

理化特性   

无色半油状液体,有极浓的刺激性气味。

熔点(℃):

—80沸点(℃):

151相对密度(水=1):

 1。

77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02 饱和蒸气压(kPa):

0。

13(32℃)不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溶于氯仿、乙酸。

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   

其蒸气对粘膜和呼吸道有明显刺激作用。

临床表现有气短、咳嗽、胸痛、咽干痛以及流泪、流涕、痰中带血、恶心、无力等。

吸入高浓度可引起化学性肺炎、甚至可发展为肺水肿.皮肤接触液体可致重度灼伤。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或空气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