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土建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3853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0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电站土建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变电站土建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变电站土建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变电站土建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变电站土建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电站土建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

《变电站土建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电站土建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电站土建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

变电站土建工程作业指导书

 

泸州椒园35kV变电站土建工程

土方开挖作业指导书

 

泸州北辰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3月

 

批准:

年月日

审核:

年月日

编写:

年月日

 

目次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35~110KV变电站土建工程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大型基坑(槽)、管沟、大面积平整场地以及开山取土等机械挖土和人工挖土。

2.编写依据

表2-1编写依据

序号

引用资料名称

1

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

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3

DL/T52101.1-2005《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一部分:

土建工程》

4

Q/CSG10017,.3-2007《110KV~500KV送变电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第三部分:

变电土建工程》

5

Q/CSG11105-2008《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

6

工程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技术文件

 

3.作业流程

作业(工序)流程图见图3-1.

图3-1作业(工序)流程图

4.施工程前安全风险辨析及控制措施

工程前安全风险辨析及控制措施表

序号

安全风险

预控措施

检查结果

1

机械伤害

建立现场车辆运输、设备管理的有关制度。

驾驶员持证上岗,并经常开展安全教育。

车辆、设备进场必须验收,安全装置必须齐全,使用过程中定期维护、保养。

现场设专人指挥、监护倒车。

挖掘机运转范围内,严禁站人

2

运输道路状况不良,交通标志不明

明确车辆运输线路,进行硬化并定期维护,道路设立明确交通标志,所有车辆必须按规定线路行驶

3

物体打击

车辆上土石方必须压实或覆盖,后挡板必须齐全、有效。

及时清理边坡松散块状物

4

基坑临边坠落

开挖形成的基坑应即使设置栏杆等维护起来,并设置警示标志

5

触电

制定用电管理制度,使用三相五线制,实行三级用电保护,使用标准电源箱。

多机作业用电须分闸,严禁一闸多机。

加强水泵的保养和检查,实行三级用电保护,使用标准电源开关箱

6

边坡失稳

按要求设置开挖坡度,严禁采用挖空地脚的操作方法,基坑内及时抽水。

5.作业准备

5.1人员准备

表5-1人员配备表

工序名称

建议工作人数

负责人数

监护人数

确定坡度

10

1

1

确定开挖顺序

2

1

1

测量放线

4

1

1

土方开挖

4

1

1

清底

10

1

1

注:

作业人数根据具体工程量规模配备。

5.2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

表5-2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表

序号

名称

规格/编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铁(尖平两种)

10

2

梯子

3

3

铁镐

10

4

撬棍

10

5

手推车

3

6

小白线或20号铅丝

5

7

钢卷尺以及坡度尺

3

8

挖土机

1

9

自卸车

2

10

测量设备

2

注:

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根据具体工程量规模配备。

6.作业方法

6.1坡度的确定

6.1.1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坑(槽)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的规定时,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6.1.1.1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1.0m;

6.1.1.2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1.25m;

6.1.1.3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1.5m;

6.1.1.4坚硬的粘土,2.0m。

6.1.2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时,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按规定放坡,。

如挖土深度超过5m时,应按专业性施工方案来确定。

6.2开挖顺序

采用推土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一般应从两端或顶端开始(纵向)推土,把土推向中部或顶端,暂时堆积,然后再横向将土推离基坑(槽)的两侧。

采用铲运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应纵向分行、分层按照坡度线向下铲挖,但每层的中心线地段应比两边稍高一些,以防积水。

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或管沟深度的1/2.。

6.3测量放线

6.3.1在开挖前,要根据施工图纸、开挖放坡坡度及核准的轴线桩测放场地开挖边坡口白灰线。

6.3.2开挖前,开挖范围内的轴线桩,和水准点都要引出施工活动区域以外,用大方木桩深打后钉上铁钉并加以保护。

6.3.3在挖掘土方施工过程中,应进行边坡顶边线、边坡脚线(场地边线)、基坑中线、基槽断面、高程的校核。

6.3.4所有的测量木桩、红线点一经核实后,应落实专人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复核,以确保红线的准确性。

6.4土方开挖

6.4.1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

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

6.4.2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基坑(槽)壁的边坡状态。

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坑(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塌陷。

6.4.3开挖基坑(槽)和管沟,不得超挖,宜开挖至设计标高10cm以上。

6.4.4在机械挖不到的土方,应人工配合随时进行挖掘,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6.5修边和清底

在距基坑(槽)底设计标高50cm基坑(槽)壁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挖走。

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基坑(槽)边尺寸,确定基坑(槽)宽,以此修整基坑(槽)边。

最后清除基坑(槽)底土方。

7.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7.1质量控制措施

边坡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现行施工规范的规定以及施工技术措施要求。

基坑开挖,应严格控制基底的标高,标桩间的距离值≤3m,

基坑周围应设排水沟,坑槽内应设置合理的排水措施。

7.2质量控制表

表7-1质量控制表

序号

控制点

控制方式

W

H

S

1

基底土质

2

边坡坡度偏差

3

标高偏差

4

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偏差

5

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

注:

H:

停工待检点;W:

见证点;S:

旁站点,下同。

7.3质量检验标准

按照Q/CSG10017.3-2007《110KV~500KV送变电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第3部分:

变电土建工程》中表5.3.1的规定执行。

 

泸州椒园35kV变电站土建工程

夯实基础作业指导书

 

泸州北辰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3月

 

批准:

年月日

审核:

年月日

编写:

年月日

 

目次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35~110KV变电站土建工程的强夯地基作业。

2.编写依据

表2-1编写依据

序号

引用资料名称

1

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

JGJ79-2002《建筑地基出路技术规范》

3

DL/T52101.1-2005《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

土建工程》

4

Q/CSG10017.3-2007《110kv~500kv送变电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第3部分:

变电土建工程》

5

Q/CSG11105-2008《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

6

工程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技术文件

 

3.作业流程

作业(工序)流程图见图3-1。

图3-1作业(工序)流程图

4工作前安全风险辨析及控制措施

表4-1工作前安全风险辨析及控制措施表

序号

安全风险

预控措施

检查结果

1

起重设备伤人

强夯前对起中设备、所有索具卡坏等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试吊、试夯,检查哥部位手里情况,一切正常,方可进行强夯。

每天开机前,应检查吊锤机械各部位是否正常及钢丝绳有无磨损等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2

机械伤害

对桅杆等强夯机具应经常检查是否平稳和地面有无沉陷,桅杆底部应垫80~100mm木板。

吊锤机械停稳并先对好坑位后,方可进行强夯作业。

起吊夯锤,吊索要保持垂直;起吊夯锤或挂钩不得碰撞吊壁,应在适当位置挂废汽车轮胎加以保护

3

落锤伤人

夯锤起吊后,臂杆起吊后,臂杆和夯锤下15m内严禁站人,且不得在起重臂旋转半径范围内通过。

非工作做人员应远离夯点30m以外

4

夯锤脱落伤人

起吊夯锤速度不应太快,不能在高空停留过久,眼睛猛升猛降,以防夯锤脱落:

停止作业时,不得将夯吹挂在高空。

5

坑壁塌方

夯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坑壁有无坍塌可能,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

6

人员伤害

施工场地周围设置警示标语、警示线,悬挂警示牌

5.作业准备

5.1人员配备

表5-1人员配备表

工序名称

建议工作人数

负责人数.

监护人数

清理、平整场地

15

1

1

试夯

2

1

1

测量放出夯点

3

1

1

强夯施工

6

1

1

收锤

4

1

1

注:

作业人数根据具体工程量规模配备。

5.2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

表5-2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表

序号

名称

规格/编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履带式起重机

2

夯锤

3

钢辅助桅杆或龙门架

4

脱钩装置

5

锚系设备

6

推土机

7

挖土机

8

自卸车

9

压路机

10

洒水车

注:

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根据具体工程量规模配备。

6.作业方法

6.1场地平整:

将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做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6.2试夯:

6.2.1根据工程地质报告,在施工现场选取一个或几个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平面尺寸不小于20m×20m。

6.2.2在实验区惊醒详细的原位测试,取土样,测定有关数据。

6.2.3在试验区内,按照强夯的设计参数进行试验性施工。

6.2.4确定施工参数:

6.2.4.1夯吹的选择按强夯施工技术参数确定。

夯锤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和锤重确定。

锤底静压力值可取25~40pa,对于粗粒土(砂质土和碎石类土)选用较大值,一般锤底面积为3~4m2;对于细颗粒土(黏性土或淤泥质土)宜取最小值,锤底面积不宜小于6m2。

夯锤中宜对称设置若干个直径250~300mm上下贯通的排气孔。

6.2.4.2起重设备的选定。

施工机械宜选用带有自动脱扣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

当履带式起重机起重能力不够时,为增大机械设备的起重能力和提升高度,防止落锤时回弹,亦可采用加钢铺助桅杆或龙门架的方法,以加大起重能力。

还可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6.2.4.3夯击点布置及间距。

夯击点的布置要根据设计和试夯的结果来确定,主要是基础的形式和加固要求。

大大面积地基,一般采用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

对条形基础,夯点成形布置;对独立柱基础,可按柱网设置采取单点或成组布置,在基础下面必须布置夯点。

第一遍夯击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