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38417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课标要求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

认识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通过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认识统一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知识与能力

了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实,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

过程与方法

初一学生处于童年向少年过渡的阶段,从心理上喜欢表现自己,敢于表达内心的想法。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历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初步掌握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应建立在一定的史实基础之上,因此,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学习的重点。

如何评价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1、介绍学生阅读《中华五千年》、《中国古代史常识》等有关通俗历史读物,了解有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实,为课堂学习做必要的知识储备。

2、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编历史短剧:

(1)“推恩令”;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方法

表演法,讨论法,比较法,讲授法。

板书设计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用投影仪打出汉武帝的人物图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师:

(指人物图像说)图中的这个人物就是汉武帝。

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在位54年。

他的一生见证了西汉王朝的鼎盛,可又有谁知道,就是这位功勋卓著的大汉天子,内心里总有着无穷无尽的烦恼!

今天这节课,老师会带着同学们走进汉武帝的内心世界,知晓他的烦恼,感受他的忧愁,并期待大家能为他老人家排忧解难,用我们的智慧开创出别具一格的大一统格局!

课件推出课题“汉武帝的烦恼——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让学生就课件的背景展开讨论,领会老师选择此图片作为背景的用意。

讲授新课

一、“推恩令”的实施

(一)削弱王国势力

多媒体播放剪辑好的音像资料。

(讲述西汉的建立。

时间约1分钟。

PPT课件展示:

公元前202年,在“四面楚歌”声中,西楚霸王项羽痛别虞姬,走上了不归路。

引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诗句,让学生去体味项羽的情绪。

然后老师点评。

PPT课件展示:

而项羽的对手——汉王刘邦却踩着庆祝胜利的鼓点,登上权力的最高峰,建立了汉朝,史称西汉。

引用“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诗句,让学生去体味刘邦的情绪。

问题落在最后一句上,刘邦的忧虑是什么?

(学生思考作答。

教师提问:

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采取了什么动作?

学生作答略。

(引导学生答出:

分封诸侯王,尤其是分封刘姓子弟为诸侯王。

多媒体播放剪辑好的音像资料。

(讲述刘邦分封同姓王。

时间约30秒钟。

刘邦自己后来也认识到,这些诸侯王的存在对他是一种严重的威胁,在他去世之前,就已经着手剪除异姓诸侯王,以确保刘姓江山的稳定。

可他哪里料到,被他寄予厚望的刘姓子弟在他死后的岁月里骄奢淫逸,渐成隐患。

PPT课件展示:

“西汉金缕玉衣”插图。

教师:

此乃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葬衣——金缕玉衣,这件金缕玉衣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展开讨论作答:

(用金缕玉衣作葬品,说明诸侯很富有,生活上奢侈腐化。

事实是,汉朝自建国以来直至汉武帝时期,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刘姓诸侯王势力过大,不易控制的问题。

多媒体播放剪辑好的音像资料。

(讲述七国之乱。

时间约1分钟。

汉景帝时期的晁错曾经试图用武力和法令直接削藩,结果是吴、楚七国联合叛乱,叛乱各国打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使得晁错被诛,但叛乱的诸侯国并没有因此收兵,汉景帝这才明白诸侯叛乱并不是因为晁错削藩,而是要夺取汉朝的政权。

最后,汉景帝倾尽全国之力,才勉强把叛乱镇压下去。

汉武帝继位以后,因乃祖乃父的“文景之治”,使得天下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

但这只是表面的祥和,时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

汉武帝深知自己是坐在火山口上,内心里总在盘算着如何彻底清除自高祖刘邦遗留下来的心腹大患。

请同学们一起来观看小品。

某天。

武帝后花园。

汉武帝(以下简称“帝”)为掩人耳目,密诏主父偃后花园议事。

主父偃(以下简称“偃”):

陛下十万火急召臣来,有何要事?

帝:

爱卿可知晁错为何而死?

偃:

为先帝削藩而死。

帝:

先帝为何要冒险削藩?

偃:

古代诸侯的土地不超过百里,国君对他们是很容易控制的。

但自高祖以来,有的诸侯竟然拥有接连不断的几十座城池,土地方圆上千里。

天下形势平稳时,他们就容易奢侈骄慢,做出淫乱的事来,形势急迫时,则依仗他们的强大,联合起来反叛朝廷。

帝:

依爱卿之见,先帝削藩乃英明之举,但为何失败?

偃:

如果用法律来强行削减他们的土地,那么他们反叛的事就很容易产生。

晁错正是实行的强行削藩政策,其结果使得吴、楚七国叛乱,不仅削藩未成,还险些酿成政权倾覆的大祸。

帝:

削藩未成,朕寝食难安哪!

……

偃:

陛下,今臣倒有一计。

帝:

(做急不可待状)爱卿快讲!

偃:

如今,诸侯的子弟有的有十几人了,但只有嫡长子才可以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的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肉,却没有尺寸之地的封国,那么皇上的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显示,陛下何不命令诸侯推广恩德,把他们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

这些子弟必然十分高兴,感念皇恩浩荡,拥护皇上的措施。

正所谓:

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

帝:

(喜不自禁)此计甚妙,即日诏告天下,实施“推恩令”!

(剧终)

教师:

哪位同学能说出“推恩令”的主要内容?

学生(从课本可找出):

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把王国封地分给自己的各个子弟,皇帝又加封这些弟子为诸侯。

新封的诸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进行管理。

教师:

汉武帝说“此计甚妙”,妙在何处?

学生展开讨论作答:

(“削藩”政策遭到诸侯起兵反对,而“推恩令”不但没遭到诸侯的反对,却使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个小诸侯国,实力大大减弱,从此再也无力与中央抗衡;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又对皇帝感恩戴德。

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PPT课件展示:

汉武帝还颁布法令,禁止读书人与诸侯王交往,防止他们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又借口诸侯王所献酎金的斤两、成色不合规定,废诸侯106人,此后,还以种种罪名废去一些诸侯,到汉武帝末年,汉初所封王国铲除殆尽,藩国的威胁自此消除。

藩国这座火山熄灭了,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汉武帝就能安安稳稳地睡个好觉了吗?

如果各地有不服从命令的官员,汉武帝怎么知道呢?

学生展开讨论作答:

(强化监察制度)

(二)强化监察制度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采取“福尔摩斯破案”的活动形式。

具体做法是,给学生2分钟时间,迅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然后利用PPT课件相继展示5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回答正确数量最多的学生被授予“福

尔摩斯”称号。

问题1:

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呢?

(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

问题2:

司隶校尉和刺史的职能是什么?

(司隶校尉负责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问题3:

教师:

秦朝有哪个职官与司隶校尉的职能相似?

(御史大夫。

教师补充强调: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派遣刺史一人进行监督。

刺史虽然官品很低,权力却很大,他有权监察郡国长官,如果发现官吏有欺瞒中央等行为,可以直接奏报皇帝,加以制裁。

问题4:

汉武帝是如何限制丞相权力的呢?

(汉武帝起用一些出身低微的亲信官吏,任命他们为侍中、常侍中,让他们参与商议军国大事,以削弱丞相的权力,从而改变了汉初以来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问题5:

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

PPT课件展示:

让学生把地核、地幔、地壳与“王国势力”、“官员”、“民众”对应,并解释依据。

正如火山爆发是由地核、地幔和地壳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样,如地核的藩国,如地幔的官吏,都已被汉武帝牢固掌控,但遍布全国、数量众多且影响力极大的知识分子,仍象不稳定的地壳一样,随时可能引起火山的强烈喷发。

汉武帝的烦恼又来了,他该如何面对呢?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师:

汉朝初年,刚经历战争不久,国家贫穷,因此,统治者采取“无为而治”的思想,以适应休养生息政策需要。

到汉武帝的时候,国力强盛,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

治国策略是一百年不变?

还是要与时俱进呢?

于是,一场论战在我们的主人公面前上演了。

学生表演历史短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生预先编排好)请四个学生到讲台上,其中一个扮演汉武帝(简称帝),另三个分别扮演当时的法家(简称法)、道家(简称道)、儒家(董仲舒)的代表人物,分别说明自己的主张及理由。

某日,御书房。

帝:

众爱卿,朕今天让你们给寡人出出主意,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来统治国家可永葆江山呢?

法:

启奏陛下,恕臣直言,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最好。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些人目无国法,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这样下去,对国家不利。

制定严厉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敢诽谤皇上?

道:

陛下万岁!

臣以为法家的建议不可取。

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商纣王及秦朝的历史就是前车之鉴,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

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

儒(董):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乃是天子,既是上天的儿子,那就是奉上天的命令来统治人间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谁对皇帝说三道四就是对上天的冒犯,会遭到上天惩罚的。

用儒家思想治国最好,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

而道家思想让人们没有约束,会说三道四,对天子不利。

法家思想太残酷,不能体现皇上的爱民之心,儒家思想治国,既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

臣以为要巩固统治,必须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教师:

小品先欣赏到这里,汉武帝该做出何种选择?

请同学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通过投票来帮他做出判断。

预案:

如果学生未选择儒家,则进行引导。

(学生们考虑的只是个体的需要,而忽略了汉武帝作为一国之君的特殊背景。

)如果选择了儒家,则教师点评: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也。

教师示意小品继续。

帝:

董爱卿言之有理,即刻拟诏,告示天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演员退场。

掌声鼓励。

教师:

谢谢这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学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孔子的儒家学说,禁止其他各派学说的发展。

教师:

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应怎样评价呢?

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发表各自不同意见。

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

(归纳总结)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黜”就是废除、禁止的意思。

把儒学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家学说在封建统治中的正统地位,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后,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汉武帝为确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推行,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多次下诏求贤,并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官学,用儒家思想来培训官员,教化百姓,从此,研读儒学的风气一天一天兴盛起来。

但是儒家思想独尊的局面,缺乏争鸣,使学术上死水一潭,从而禁锢了人们的头脑,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上的专制。

当然,这是后话。

三、盐铁专卖

 

本课小结

PPT课件展示:

请学生根据理解和记忆,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教师:

汉武帝正是通过这三大举措,解决了他的三大烦恼,他的汉室江山也迎来的空前的大一统格局。

(投影夏、商、春秋、战国、秦、西汉疆域图,要反映出不同时期疆域的变化,给学生造成强烈的震撼。

定格在西汉疆域图。

教师:

拥有如此大的家业,汉武帝还会有新的烦恼吗?

请大家睁大慧眼,认真观察地图,想想他老人家的烦恼又会从何而来?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出“匈奴”话题。

这正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

正所谓田多差役多,官大忧愁大,身居高位的汉武帝永远都无法摆脱烦恼。

而他也正是在不断地消除烦恼的过程中,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大汉帝国!

今天就到这里,下回再说。

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

收集有关汉武帝的资料,为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知识储备。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课题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巩固措施

2、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

3、理解大一统的含义,正确评价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重点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和影响

难点

正确评价汉武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视频导入:

播放《汉武帝大一统》的视频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师: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汉武帝是如何强化中央权力的呢?

他所采取的措施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

利用视频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讲授新课

一、大一统王朝

1、大一统

点拨:

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

后世因此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2、思考

为什么在汉武帝时期会出现大一统局面呢?

提示:

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几十年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3、知识拓展——汉武帝

过渡:

刘彻即将满16岁时,父皇汉景帝病逝。

转眼间,他便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成为了大汉帝国的统治者,从此,如何治理国家便成为他日夜苦思的重要问题。

当西汉王朝步入一个需要雄才大略领袖的时候,他能承担历史的重任吗?

他又会遇到哪些难题呢?

二、政治上

1、实施推恩令

师:

阅读教材,概括西汉初年,汉武帝即位后在政治上面临哪些问题?

问题一:

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问题二: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

师:

那么汉武帝面对这样的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谁给他提供了建议?

提示:

推恩令: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师:

这个政策有什么好处?

点拨:

没有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王国问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

2、建立刺史制度

师:

为了监视地方的官吏和豪强子弟,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三、思想文化上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师:

阅读教材,概括西汉初年,汉武帝即位后在思想文化上面临哪些问题?

展示一段汉武帝和大臣的对话,讲述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汉武帝让大臣们出谋划策

师:

最后汉武帝采纳了谁的措施?

提示: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兴办太学

师:

为了让人民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儒家学说,汉武帝还做了哪些措施?

提示:

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四、经济上

师:

西汉初年,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里,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这些富豪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点拨: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

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

师: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五、合作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评价汉武帝?

 

学生思考,回顾所学知识

 

学生阅读课本,进行分析

 

学生:

主父偃颁布推恩令

学生:

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学生:

刺史制度

 

学生: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生:

建立太学

 

学生:

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学生合作讨论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

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层面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了解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原则:

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

 

课堂小结

学习这一课让我们了解了面对强大的地方势力,汉武帝和他的智囊团不费一兵一卒,就将权力集中到中央,将思想统一于中央,让财政大权回归中央,这些措施的不断推进,有力地巩固了大一统的汉王朝。

后来,汉武帝还派人反击多年侵扰我国北部边疆地区的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是他开创了西汉王朝的鼎盛局面。

总结提升

板书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大一统

二、政治上

1、实施推恩令

2、建立刺史制度

三、思想文化上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兴办太学

四、经济上

1、铸造五铢钱

2、盐铁专卖

3、统一调配物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后练习题

(1)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选择题

1.汉初刘邦大封刘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想以此确保刘家天下,但汉武帝却要“削藩”。

其原因是()

A.诸侯王势力膨胀,直接威胁到中央集权

B.为了进一步充实国库,发展国家经济

C.国家已经强大,不再需要诸侯国的保护

D.为了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2.某部电视剧的开篇序幕中说: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请问,这里的“他”指的是(  )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

3.下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汉武帝为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

A.实行“削藩”

B.颁布“推恩令”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在地方设省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巩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5.向汉武帝建议颁布“推恩令”的是()

A.主父偃  B.晁错  C.董仲舒  D.张良

6.汉武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其主要的目的是()

A.实现民族和解B.发现和推荐人才

C.加强中央集权D.巩固边疆地区

7.汉武帝为了强化监察制度,在地方设立()

A.司隶校尉B.郡C.县D.刺史

8.汉武帝即位初期,内有王国问题的困扰,外有匈奴的不断侵袭,汉武帝决定招贤纳士,加强皇权。

那么,持以下哪种观点最容易得到汉武帝的赏识()

A.“天子受命于天,代天以御万民”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D.“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9.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因为()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

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了大官

10.为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兴办太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

1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

“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

”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A.汉高祖B.汉景帝

C.汉武帝D.汉光武帝

12.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3.西汉初年,诸王门下聚集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汉武帝为改变这种局面,实行()

A.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行推恩令,加强集权

D.整顿吏治,以德化民

14.有史学家认为:

“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A.秦始皇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文帝

15.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B.繁荣思想文化

C.扩大地方权力

D.强化大一统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刘邦为了汉室江山永固,曾分封子弟到各地做诸侯王。

随着时间推移,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汉景帝时,采纳了晁错的建议试图用武力和法令直接削藩,结果引起了“七国之乱”,晁错被诛。

到汉武帝时,王国问题终于得以彻底解决。

材料二 秦时明月汉时关,滚滚黄河蓝蓝的天……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

——电视剧《大汉天子》片头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出汉武帝在“守业”中解决了哪一困扰中央的重大问题。

从材料一中找出这一问题的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是怎样解决王国问题的?

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3)“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

”结合所学知识,对汉武帝来说,“守业”还有哪一难处?

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对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