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升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7849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金榜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升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世纪金榜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升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世纪金榜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升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世纪金榜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升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世纪金榜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升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纪金榜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升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世纪金榜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升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金榜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升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纪金榜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升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内负外正

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D.从静息状态受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

【解析】选D。

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内负外正,电表

会测出电位差;

由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所以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内正外负;

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相反;

从静息状态受刺激到形成动作电位,电表指针会通过0电位偏转一次,由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电表指针又会通过0电位偏转一次,共两次。

【延伸探究】若把电极都放到膜的内侧或外侧,能否测量到静息电位?

为什么?

提示:

不能。

原因是静息电位是指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3.(2016·

忻州模拟)图1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

图2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过程。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A侧为膜的内侧,B侧为膜的外侧

B.图1中显示K+均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C.图2中膜电位是以膜内电位为参照测定的

D.图2中②处Na+通道开放

静息状态下,K+外流,其方式是协助扩散,由高浓度到低浓度,因此图1中A侧为神经纤维细

胞膜的外侧,B侧为膜的内侧,A项错误;

K+进入细胞的

方式是主动运输,但出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项错误;

图2中静息时膜电位表现为负值,是以膜外侧电位为参照测定的,C项错误;

图2中②处为兴奋产生的过程,是Na+内流的结果,因此Na+通道处于开放状态,D项正确。

4.(2014·

重庆高考)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

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

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信息:

“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突触小泡属于囊泡”。

(2)关键知识:

线粒体的功能、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神经递质的释放机制。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突触的传递功能。

A项,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故正确;

B项,同一个体的各种体细胞具有相同的基因,神经元无特有基因,故错误;

C项,囊泡与突触前膜的受体(特定蛋白)结合后释放神经递质,故正确;

D项,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故正确。

5.下图表示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内的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

B.②处发

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③对神经递质的识别不具有专一性

D.④一定是某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

【解析】选A。

图中①表示突触小泡,其内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

②是突触前膜,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③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对神经递质的识别具有专一性;

④是某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

6.(2016·

安庆模拟)某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起不到麻醉作用,与辣椒素共同使用时可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在静息时有较多离子通过通道蛋白Ⅰ出细胞,则通道蛋白Ⅰ为K+通道

B.

该麻醉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堵塞了通道蛋白Ⅲ,导致Na+无法内流

C.上图所示的突触后膜A侧呈负电位、B侧呈正电位

D.辣椒素的作用机理是与通道蛋白Ⅱ结合,进而改变通道蛋白Ⅱ的形态结构

由于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若在静息时有较多离子通过通道蛋白Ⅰ出细胞,则通道蛋白Ⅰ为K+通道,A项正确;

兴奋的产生是Na+内流的结果,据图推断,该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是堵塞了通道蛋白Ⅲ,导致Na+无法内流,以抑制兴奋传递,B项正确;

麻醉药从细胞膜

外进入膜内,因此A侧为膜的外侧,麻醉药与辣椒素共同作用时抑制了突触处兴奋的传递,所以突触后膜仍处于静息状态,静息时A侧应为正电位,B侧为负电位,C项错误;

图示辣椒素能与通道蛋白Ⅱ结合,改变通道蛋白Ⅱ的形态结构,D项正确。

7.(2014·

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本题考查兴奋的产生、传递。

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若该刺激很弱则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那么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

递质就不会被释放出来,故A错误;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能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故B正确;

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故C错误;

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是K+的外流,故D错误。

【易错提醒】

(1)兴奋产生需要适当的刺激,即刺激强度要大于阈值;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而在完整反射弧中是单向的。

8.将灵敏电流计连接到图1神经纤维和图2突触结构的表面,分别在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接点距离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分别刺激a、d点时,指针都偏转一次

B.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两次

C.由于a点离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理论上指针不偏转

D.分别刺激a、b、c、d处,指针偏转一次的现象只发生在刺激d点时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a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同时传导到左右两个接点,没有电位差,电流计不偏转。

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只能传递到右边接点,电流计偏转一次。

在b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首先传导到离b近的左边接点,电流计偏转一次,接着兴奋传导到离b远的左边接点,电流计再偏转一次;

c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传导到左边接点,电流计偏转一次,接着兴奋通过突触传导到右边接点,电流计再偏转一次。

根据以上分析,刺激a处,指针不偏转;

刺激b、c处,指针偏转两次;

刺激d处,指针偏转一次。

【延伸探究】

(1)若c点到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则刺激c点,指针会发生几次偏转?

试解释原因。

两次。

原因是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兴奋不能同时到达左右两极。

(2)若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图2的结构,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会不会受到影响?

会。

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细胞呼吸受到抑制,ATP的合成减少,兴奋的传递就会受到影响。

9.如图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少

B.①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②的反应

C.b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②的反应属于反射

D.图中有3个神经元,4个突触,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

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时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因此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增加;

①为感受器,能接受一定的刺激,而不是各种刺激;

反射活动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因此b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②的反应不属于反射;

由图可知,图中有3个神经元,4个突触,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速度大于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因此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

【知识总结】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传导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纤维上

的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

的兴奋传递

结构基础

神经纤维

突触

传导形式

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

号→电信号

传导过程

刺激→电位差→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兴奋区)→未兴奋区

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

传导方向

双向传导

单向传递

传导速度

迅速

较慢

传导效果

使未兴奋

部位兴奋

使下一个神经元

兴奋或抑制

10.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大脑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

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V区障碍不能看懂文字;

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

记忆的形成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1.图甲中A、B、C为三个神经元,图乙是图甲中突触结构的放大。

A.A、B、C细胞间信息的传递方向为A→B→C

B.刺激部位①,该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为负

C.当神经冲动传到D点时,将导致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

D.X物质的释放引起的效应是E细胞的持续兴奋

【解题指南】解答此题注意两点:

(1)神经递质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类;

(2)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

图甲由于A上有神经节,因此A为传入神经,故A选项正确;

刺激部位①,将产生动作电位,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为负;

神经冲动传到D点时,将导致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

X物质是神经递质,引起的效应是E细胞的兴奋或抑制,故D选项错误。

12.(能力挑战题)(2016·

南昌模拟)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

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小体内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如下图所示,以下有关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化学突触快

B.兴奋在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中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C.兴奋通过化学突触时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兴奋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解题指南】分析题图:

图示表示电突触的结构示意图。

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小体内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

可知,兴奋在电突触处可以双向传递。

据图可知,电突触的传递依靠电信号,而化学突触的传递借助于神经递质,因此电突触的信号传递速度比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速度快,A正确;

由于电突触的突触前膜没有突触小泡,不借助于神经递质,且突触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因此构成电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中,任何一个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均可以传给另一个神经元,B错误;

兴奋通过化学突触时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正确;

兴奋通

过突触传递信息与细胞膜上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关,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13.(20分)下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图可知,完成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______个神经元,如果上图表示缩手反射,则图中少画的神经元类型为____________。

图中乙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

(2)若图中AB=BC=5cm,刺激A点,测得兴奋到达B、C的时间分别为5.2×

10-2s、5.4×

10-2s,则由此计算,局部电流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为____m/s,经过突触结构的时间约为____s。

(3)在检查膝跳反射时,如果测试者事先告诉受试者,受试者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抵制或加强这一反射,可见膝跳反射弧受____________的控制。

(4)若在走路时脚心被铁钉所刺,此时被刺的脚会立刻提起,同时另一条腿的肌肉也协调活动,脚立即着地,承担全身重量,使身体能保持平衡,可见该过程中还有________参与了调节。

【解析】

(1)人体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最简单,仅由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两个神经元组成,而人体的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较复杂一些,在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还含有中间神经元。

由图可知,与甲相连的是感觉神经元,故乙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2)由题意,兴奋在BC之间的传导时间为5.4×

10-2-5.2×

10-2=2×

10-3(s),而BC长5cm,故兴奋在BC之间的传导速度为5÷

(2×

10-3)=2.5×

103cm/s=25m/s;

经过突触结构的时间约为5.2×

10-2-2×

10-3=5×

10-2(s)。

(3)人的意志是大脑皮层产生的,在神经系统中,高级中枢控制着低级中枢的活动。

(4)人的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答案:

(1)两 中间(或联络)神经元 效应器

(2)25 5×

10-2(或0.05)

(3)大脑皮层 (4)小脑

14.(20分)(能力挑战题)(2016·

北京模拟)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

下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对毒品或药物的依赖。

(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____________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________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多巴胺释放后,在其释放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________;

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________,以此造成毒品依赖。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内流,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____________,多巴胺的释放量________。

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__________________,“奖赏”效应增强。

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

(1)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增加;

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减弱,从而造成毒品依赖。

(3)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Cl-内流,使膜内外电位差加大,从而抑制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使多巴胺的释放量减少。

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如果长期过量使用吗啡,该神经元的兴奋性会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结果造成多巴胺释放增加。

(1)突触小泡 受体 

(2)增加 减弱

(3)受到抑制 减弱 多巴胺释放增加

【知识总结】正常与异常情况下神经递质的变化

(1)正常情况分析: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异常情况分析。

①若某种有毒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

续兴奋或抑制。

②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