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引导:
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例1的两种解法。
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交流明确:
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
让学生按要求直接写出得数,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选择一两题要求说说运算顺序。
3、做练习十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每道题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4、做练习十第4、5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
完成练习十五第6—11题。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做练习十五的第6题。
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指名说一说。
2、观察每个方程,说一说方程的特点。
提示:
都要写把方程的左边进行化简,再应用等式的性质求方程的解。
3、独立解每个方程。
指名板演,评讲。
提醒学生及时进行验算。
二、做练习十五的第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评讲。
三、做练习十五的第8题。
先说说梯形的面积公式,再运用公式独立进行计算,评讲。
四、做练习十五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释自己的列式和计算过程。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五、做练习十五的第10题。
六、做练习十五的第11题。
1、要求第一问,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要求第二问,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第三课时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第83页的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第1—4题。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一、复习导入。
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
。
男运动员有多少人?
独立解答,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
”的含义及解题思路。
如果把问题改成:
“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就成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内容了。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
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1)比较复习题与例2的不同。
问题不同:
复习题要求“男运动员有多少人?
”而例2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
(2)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
”的含义。
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
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单位“1”的
是哪个量?
(3)让学生在线段图上分别表示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
独立完成在书上,评讲。
(4)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可以先求什么?
并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
45-45×
说说45×
的含义,独立解答。
(5)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
45×
(1-
)
说说(1-
)的含义,独立解答。
(6)小结:
怎样解答这类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先说一说可以怎样想,再独立解答。
2、做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可以先画图思考,再列式解答。
3、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
让学生先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列式解答。
独立解答,说说解题思路。
4、做练习十六的第3题。
先说说题中两个分数的含义,再列式解答。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揭题板题。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六的第2、4题。
第四课时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第84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第5—9题。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导入
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
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
独立解答,说说“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
“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
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1)比较复习题与例3的不同。
复习题要求“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
”而例3要求“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2)说说“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
这两个量比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3)让学生在线段图上表示出今年班级的数量。
(4)要求“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可以先算什么?
24+24×
,说说24×
(5)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
板书:
24×
(1+
),说说(1+
2、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2、做练习十六的第5题。
比较两题的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做练习十六的第8题。
让学生先画线段图表示两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根据线段图说说这两小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最后再列式解答。
4、做练习十六的第9题。
先让学生适当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解答相应的问题。
做练习十六的第6、7题。
第五课时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练习课
练习十六第10—15题。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做练习十六的第10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评讲。
二、做练习十六的第11题
独立完成,指名说说分别把谁看作单位“1”的量,单位“1”的“
”是哪个量,单位“1”的“
”是哪个量,要求两个年级一共植了多少棵树,要先求什么?
三、做练习十六的第12题
独立解答,指名说说题中两个“
”各指这根钢条的哪一部分?
怎样求问题?
四、做练习十六的第13题
独立解答,比较题中两个“
”的不同含义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五、做练习十六的第14题
独立解答,评讲,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六、做练习十六的第15题
独立解答,评讲,交流解题思路。
第六课时整理与练习
(1)
指导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1—4题。
1、帮助学生进一步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能根据算式的数据特点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分数运算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口答
小组讨论:
1、说一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举例说明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
3、用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集体交流。
二、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87页“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
直接写出得数,师巡视,核对,对于错的学生说说想法。
2、做教科书第87页“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
独立计算,再说说哪几题可以简便计算,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律。
3、做教科书第87页“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
独立解答,再比较这两小题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课堂作业做教科书第87页“练习与应用”的第4题。
第七课时整理与练习
(2)
开展“探索与实践”,“评价与反思”的活动,完成第88页的第5、6题。
1、进一步感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等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一、做“探索与实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画一个指定长、宽的长方形,并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增加
,算出各是多少厘米?
,再画一画。
然后算出新长方形的面积以及新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长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二、做“探索与实践”的第6题
先让学生作出猜想,再按要求画图操作,并进行计算。
交流不同数据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三、“评价与反思”
让学生在小组里对照评价指标说说自己的收获与存在的不足。
根据自己的表现对自己笨蛋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四、作业:
练习册相关作业
(:
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课时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出示问题,选择策略
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例1,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
2、引导交流:
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
要求什么问题?
大杯与小杯容量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示?
3、提问: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求每个小杯和每个大杯的容量,有什么困难?
如果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而且知道正好倒了几个小杯,你会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吗?
4、提出假设:
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呢?
全部倒入大杯呢?
二、自主探索,运用策略
1、探索:
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
结合例题中的示意图提问:
一个大杯可以替换成几个小杯?
(1)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的依据是什么?
(2)由1个大杯可替换成3个小杯,你想到了什么?
(3)小结:
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6+3)个小杯。
2、探索:
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几个大杯?
(1)提出问题后,要求让学生看图思考。
(2)交流中明确:
将倒入6个小杯中的果汁倒入大杯中,根据“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3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1个大杯,6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2个大杯。
(3)小结:
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1+2)个大杯。
3、列式解答:
引导:
根据上面替换的结果,你能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交流计算结果。
4、检验。
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
我们可以怎样检验?
交流中明确:
要看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
学生通过计算进行检验,并完成答句。
三、回顾与反思,提升策略
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哪些步骤?
你觉得哪些步骤是关键?
你能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吗?
学生交流、汇报。
四、拓展应用,巩固策略。
1、指导完成“练一练”。
(1)出示问题,让学生逢主阅读,并要求尝试画出表示题意的草图。
(2)提问:
这个问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3)如果把2个大盒替换成小盒,这时一个就是几个小盒?
你还想到些什么?
(4)要求学生根据上述讨论的结果,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目。
(5)让学生自主进行检验。
(6)反思小结: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2、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七第1题。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第二课时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科书第91-92页。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一、出示问题,讨论策略
1、出示例2,读题。
2、小组讨论:
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用什么策略?
3、你准备怎样假设呢?
二、自主探索,运用策略。
1、出示提问:
(1)如果这10只船都是大船,那么一共可以做多少人?
(2)50人与42人比较,多出了几人?
为什么会多出8人呢?
(3)有一只小船被当成大船会多出几人?
(4)一共多出8人,说明有几只小船被当成大船?
2、列式计算:
3、你还可以怎样假设呢?
你能根据以上的提问,用你的假设方法解决问题吗?
(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
(一):
(1)如果这10只船都是小船,那么一共可以做多少人?
(2)30人与42人比较,少了几人?
为什么会少12人呢?
(3)有一只大船被当成小船会少出几人?
(4)一共少12人,说明有几只大船被当成小船?
(5)列式计算。
5、小组汇报
(二):
假设大船与小船都是5只。
要求学生汇报后,全班共同填教科书191页表格,并解决问题。
三、巩固反思,提升策略。
练一练
1、学生先读题,独立完成并汇报。
如果假都是兔,你能设计这样的四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完成,并汇报。
读题理解题意。
要算到怎样才能够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本领?
你有什么想法或还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
教科书第93页2-4题及“你知道吗?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策略回忆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个有什么诀窍,或说关键是什么?
可以讨论一下再回答。
二、巩固提升
练习十七第2题。
1、读题:
2、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3、准备怎样替换?
关键是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并检验。
练习十七第3题:
1、读题
3、准备怎样假设?
练习十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同桌说说解题的想法?
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
三、你知道吗?
一起读一读,你能理解题意吗?
你会解答吗?
一、全课总结(略)
八、可能性
第一课时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科书第94-95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2题。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
1、联系分数的意义,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根据实际情况正确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一、游戏导入
师:
你们玩过猜硬币的游戏吗?
(教师简单示范)同桌两人进行,每人猜5
次看谁猜对的多。
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公平吗?
为什么?
今天我们要来进一步学习可能性的知识。
二、教学例1
1、谈话:
同学们喜欢打乒乓球吗?
回想一下,你们打乒乓球时,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决定谁先发球?
2、出示例1图,
(1)问:
你知道图中两名运动员在用什么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吗?
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
(2)学生讨论后小结:
由于乒乓球可能在裁判员的左手,也可能在裁判员的右手,所以无论猜“左”,还是猜“右”,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指出:
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时,每个运动员猜对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2来表示。
你是怎样理解这里的1/2的?
3、提出要求:
在小组里讨论并回答例1后面“试一试”中的问题。
学生完成后,追问:
如果右边口袋里再放一个蓝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又是几分之几?
如果要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5,口袋里该怎样放球?
三、教学例2
1、出示例2中的实物图(或相应的6张扑克牌),让学生说说这6张牌各是
什么牌,注意帮助学生区分“红桃”与“黑桃”。
把这些牌洗一下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讨论后明确:
一共有6张牌,红桃A有1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1/6。
继续提问:
摸到黑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摸到其他每张牌的可能性呢?
学生讨论后小结:
从6张牌中任意摸一张,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都是1/6。
2、提出问题:
从这6张牌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启发:
这6张牌中有几张是红桃?
每张红桃被摸到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3
个1/6合起来是几分之几?
进一步启发:
还可以怎样想?
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听。
这6张牌中,“3”有几张?
任意摸一张,摸到“3”的可能性是多少?
3、指导完成例2后面的“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写出相应的答案;
再指名口答,并要求说明思考的过程。
4、做“练一练”中的题。
先让学生口答第
(1)题中的几个问题,再组织讨论第
(2)题:
如果指针转动80次,可能有多少次停在红色区域?
讨论中相机明确:
由于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1/8,所以指针转动80次,可能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是80次的1/8,也就是10次。
如果把转盘上的指针转80次,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一定是10次吗?
小结:
上面算出的结果,仅仅是根据可能性所作的一种预测,而实际操作的结果仍然是不确定的,可能正好是10次,也可能多于或少于10次。
引导学生继续回答第
(2)题中的其他问题。
四、组织练习
1、做练习十八第1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连一连,再指导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2、做练习十八第2题。
学生完成第
(1)题后,组织比较:
正方体都是6个面,为什么抛红色正方体,落下后1、2、3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6,而抛绿色正方体,落下后1、2、3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3?
学生完成第
(2)题后,组织比较:
抛蓝色正方体,落下后1、2、3朝上的可能性为什么都不一样?
五、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练习课
课本第96、97页的第3-7题。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并能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提高了学生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一、复习
你能举例说说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二、新课
1、出示练习十八第3题。
先让学生说出摸到每张卡片的可能性,再说出摸到奇数和偶数的可能性。
让学生先写出答案,再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2、出示练习十八第4题。
第
(1)题可以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完成。
第
(2)题可以先让学生数一数这个转盘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再启发学生思考:
要使指针转动后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1/2,涂红色的份数应该占10份的几分之几?
要使指针转动后停在绿色区域的可能性是2/5。
又应把几份涂成绿色?
3、出示练习十八第5题。
应引导学生从分数的含义出发,找到符合题义的放法。
4、出示练习十八第6题。
先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才能列举出“石头、剪刀、布”游戏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明确方法后,再让学生把题中的表格填写完。
5、出示练习十八第7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并说说怎样想的。
()
九、认识百分数
第一课时 百分数的意义
教科书第98-99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九的第1-3题。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