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3745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昌平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京市昌平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京市昌平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京市昌平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京市昌平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昌平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docx

《北京市昌平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昌平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docx

北京市昌平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

北京市昌平区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监控

化学试卷(100分90分钟)2017.7

考生要认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考试编号。

本试卷共8页,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1道小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包括7个小题。

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做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老师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Al27

S32Cl35.5Cu64Br80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共42分)

1.下列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B.

C.D.

【答案】C

【解析】A、硅太阳能电池为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错误;B、风力发电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B错误;C、铅蓄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为原电池,故C正确;D、燃气灶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电化学知识的综合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常见能量的转化形成,难度不大。

2.下列属于有机物的是

A.COB.SO2C.NaHCO3D.C2H4

【答案】D

【解析】A、一氧化碳虽然是含碳的化合物,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是无机物,故A错误;B、SO2不含碳是无机物,故B错误;C、NaHCO3虽然是含碳的化合物,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是无机物,故C错误;D、C2H4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D正确;故选D。

3.下列金属用热还原法冶炼的是

A.钠B.铁C.银D.汞

【答案】B

【解析】金属的冶炼一般有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物理分离法,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金属冶炼:

活泼金属K、Ca、Na、Mg、AI一般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Al是电解熔融的三氧化二铝)制得;较不活泼的金属Zn、Fe、Sn、Pb、Cu等用热还原法制得,常用还原剂有(C、CO、H2等);Hg、Ag用加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得,Pt、Au用物理分离的方法制得,所以Fe通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金属一般的工业冶炼方法,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关键,难度不大,解题关键: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

铝及铝前的金属用熔盐电解法,这类金属在自然界一般都是亲氧的,绝大多数以含氧酸盐形式存在,少数也以氧化物形式存在;通常要转化为熔点较低的卤化物再进行熔盐电解(铝除外,因为其熔融卤化物不导电,氟化物可导电却毒性超大,常采用电解熔融的三氧化二铝);锌到铜一般用热还原法,这类金属氧化物稳定性高,受热难分解,需要用还原剂,因此用热还原法.在自然界中既有氧化物形式存在,又有硫化物矿存在;若是硫化物矿,则需要煅烧成氧化物,回收副产品SO2.铜后金属用热分解法,这类金属氧化物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在自然界一般以硫化物矿形式存在,直接煅烧硫化物就可以得到金属,同时生成副产物SO2。

4.下列第三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A.NaB.MgC.AlD.Si

【答案】A

【解析】因Na、Mg、Al、Si均在第三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金属性在减弱,则金属性最强的为Na,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明确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即可解答,较简单。

解题关键:

Na、Mg、Al、Si均在第三周期,利用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金属性在减弱来解答。

5.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A.H2SiO3B.H3PO4C.H2SO4D.HClO4

【答案】D

【解析】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酸性是H2SiO3<H3PO4<H2SO4<HClO4,答案选D。

6.锝(9943Tc)是核医学临床诊断中应用最广的医用核素,其原子核内中子数是

A.13B.43C.56D.99

【答案】C

【解析】A、中子与质子之差99-43-43=13,故A错误;B、质子数为43,故B错误;C、质量数是99,质子数为43,中子数=99-43=56,故C正确;D、质量数为99,故D错误;故选C。

7.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B.C.D.

【答案】A

【解析】A、N最外层5个电子,形成三个共用电子,故A正确;B、NaCl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故B错误;C、HCl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C错误;D、CO2的电子式,故D错误;故选A。

8.下列物质中,只含离子键的是

A.H2B.NH3C.MgCl2D.NaOH

【答案】C

【解析】A、H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故A错误;B、NH3中N原子和H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C、MgCl2中镁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D、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原子和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C。

9.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Na与H2O反应B.H2在Cl2中燃烧

C.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D.Ba(OH)2·8H2O与NH4Cl反应

【答案】D

【解析】A.Na与H2O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B、H2在Cl2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B错误;C、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C错误;D、Ba(OH)2?

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是铵盐与碱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D

10.下列措施中,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将食物存放在温度低的地方

B.将块状固体药品研细后再反应

C.用MnO2作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D.用4mol/LH2SO4溶液代替1mol/LH2SO4溶液与锌粒反应

【答案】A

【解析】A.将易腐败的食物储存在冰箱里,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故A正确;B.固体的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B错误;C.加入二氧化锰,起到催化剂作用,反应速率增大,故C错误;D.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影响,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解题关键:

减慢反应速率,可降低温度、减小浓度或减小固体的表面积等。

11.反应2SO2(g)+O2(g)2SO3(g)进行到2秒时,SO3的浓度增加了0.6mol/L。

用O2的浓度变化表示该时间段的反应速率为

A.0.15mol/(L·S)B.0.3mol/(L·S)

C.0.6mol/(L·S)D.0.9mol/(L·S)

【答案】A

【解析】v(SO3)=0.6mol·L-1/2s=0.3mol·L-1·s-1;v(O2):

v(SO3)=1:

2,v(O2)=1/2v(SO3)=0.3mol·L-1·s-1/2=0.15mol/(L·S)。

故选A。

12.在实验室中,下列各图所示操作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分离乙酸和乙醇B.制取少量蒸馏水

C.转移溶液D.分离碘和酒精

【答案】B

【解析】A、乙酸和乙醇混合液是沸点不同且彼此互溶的液态混合物,应用蒸馏来分离,故A错误;B、蒸馏常用于分离沸点不同且彼此互溶的液态混合物,故B正确;C、因移液时应通过玻璃棒引流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以确保液体不漏出,故C错误;D、碘和酒精是互溶的液体,不能采用分液法来分离,故D错误;故选B。

13.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由锌片通过稀硫酸溶液流向铜片

C.铜片反应式为Cu2++2e-Cu

D.该电池发生的反应是Zn+2H+Zn2++H2↑

【答案】D

【解析】A、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锌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B、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即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故B正确;C、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2H++2e-→H2↑,溶液中没有铜离子,故C错误;D、该电池发生的反应是Zn+2H+=Zn2++H2↑,故选D。

1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乙烯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烷B.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C.苯与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D.乙烷和氯气光照下反应

【答案】A

【解析】A、乙炔中的三键断裂,两个碳原子上分别结合一个氯原子、氢原子生成氯乙烯,属于加成反应,故A正确;B、乙醇的氧乙基取代乙酸分子中的羟基,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属于取代反应,故B错误;C、苯环上的氢被硝酸的硝基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属于取代反应,故C错误;D、乙烷和氯气反应是乙烷中的H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属于取代反应,故D错误;故选A。

1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B.淀粉遇碘溶液变蓝

C.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答案】A

【解析】A、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B、淀粉遇碘变蓝色,故B正确;C、丁烷有正丁烷(CH3CH2CH2CH3)和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D正确;故选A。

16.下列实验事实能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与乙烯类似的双键的是

①用冰冷却试管中的苯,凝结成无色晶体

②点燃苯,火焰明亮并带有浓烟

③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没有明显变化

④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振荡后,上层呈橙红色,下层几乎无色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C

【解析】①用冰冷却试管中的苯,凝结成无色晶体,是物理性质,不能说明苯的结构;②点燃苯,火焰明亮并带有浓烟,只能说明苯分子中碳含量高;③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苯分子中没有单独的碳双键;④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振荡后,上层呈橙红色,下层几乎无色,说明苯与溴没有发生加成反应;故选C.③④。

17.已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甲醇,其制备反应为:

CO2(g)+3H2(g)CH3OH(g)+H2O(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控反应条件不能改变反应限度

B.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反应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转化率

C.当CO2的消耗速率等于其生成速率时,该反应已停止

D.投入3molH2能得到1mol的CH3OH

【答案】B

18.下列不能证明Cl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S元素的是

A.HCl的稳定性强于H2S

B.Cl元素最高正价为+7,而S元素最高正价为+6

C.将Cl2通入Na2S溶液中,产生黄色沉淀

D.单质与H2化合所需的反应条件,S比Cl2苛刻

【答案】B

【解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可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故A正确;B、Cl元素最高正价为+7,而S元素最高正价为+6,化合价高低与价电子有关,故B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氯气与Na2S能发生置换反应,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大于S,元素的非金属性Cl大于S,故C正确;D、单质与H2化合所需的反应条件,S比Cl2苛刻,说明S的非金属性弱,故D正确;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非金属性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以及比较非金属性的角度,解题关键:

比较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