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教育孩子实际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家长学校教育孩子实际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学校教育孩子实际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法国家长如何教育小孩
“给孩子宽松的环境,多给他们一点自由。
”这是法国家庭教育专家们从成功与失败的家教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我们不无启迪。
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家庭“望子成龙”的愿望与有些中国人相比并无二致,他们常常给孩子安排一系列课外课,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因此而加重。
一位叫科尔内的家长反省说:
“我的女儿卡尔尼刚刚5岁,她从托儿所回来后,每周还要上三次业余课:
星期二学舞蹈,星期三学体操,周末学滑冰。
后来我发现她累得不愿从冰上站起来,才决定停了这些课,让她喘口气。
”
法国的教育学家们指出,孩子们学的课程越多并不意味着学到的东西就越多。
许多业余课程仅使家长们的钱包变瘪,还消耗掉孩子大量的精力,只有有了宽松的时间和空间,孩子才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如果要求他去做太多的事,会使他产生厌烦的心理。
为了使孩子将来能较好地融入社会,引导他学会合群比学会某些技能更重要。
因此,家长要尽可能带小孩去公园游玩,鼓励他与同龄的小朋友进行交往。
为此,在巴黎的街心都给孩子们留出一些空地来,或当旱冰场,或作自行车练习地,或用来搭建滑梯、秋千板等,孩子们在那里玩得非常开心。
专家们认为,扩大孩子们的自由活动空间,是培养孩子兴趣、发展个性和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父母跟孩子说理的技巧
循循善诱,充分的说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
古语云:
"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
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其次,所讲的道理要"
合理"
。
跟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食的坏处,如此,孩子是不会听从的。
其三,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
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
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四,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
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偏激,因而跟孩子讲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
批评孩子的五种方式
批评孩子是家庭教育中的必要手段,但要行之有效,必须学会批评的艺术。
首先不要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一天天地长大,自尊心也随之“成长”。
因此,最好先把事情搞清楚,随后对他单独批评教育。
对幼小的孩子应及时批评,以便抑制不良行为。
其次要让孩子口服心服。
孩子犯错误原因很多,但用棍棒迫使孩子改正是无益的。
年龄大些的孩子会对父母的行为不满。
而年龄小的孩子慑于父母的威严表示“改正”,也是口服心不服,以致重犯。
不打骂孩子,并不等于放纵不管,重要的是弄清孩子犯错误的起因、过程,讲明白其间的道理和危害。
批评孩子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加以选择。
触动式批评,这种批评措词比较尖锐,语调比较激烈,批评一针见血。
它适用于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为突出的孩子,或“吃硬不吃软”和屡败不改的孩子。
渐进式批评,即有层次、逐步深入的批评,适用于自尊心强、荣誉感强的孩子。
对这些孩子,不能急于求成,而要耐心等待,批评要顾及情面,留有余地,还要抓住他们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不断启发他们认识自已的不足和缺点。
说服式批评,这种批评为缓和,要求批评者平心静气以商讨的口吻进行说服教育。
适用于反应快、脾气躁、情绪易被激怒及那些“吃软不吃硬”的犟孩子。
即席式批评,当时、当场、当事的批评,适用于不肯认错的调皮孩子。
这些孩子自我意识比较薄弱,事实不摆在眼前一般不肯轻易认错。
孩子在初次犯错时,要及时批评,绝不能因为某种原因姑息迁就。
要允许孩子反驳,以便明白他的思想,批评时要有针对性。
即席式批评不但可使这些孩子在错误事实面前心服口服,而且还可以有效地纠正他们对待错误的不正确态度。
参照式批评,借助于他人他事,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评的内容。
这种批评的内容。
这种批评适用于经历浅薄,自我觉悟差,个性比较脆弱,易于感化的孩子。
最后,还要注意批评的频率,批评过于频繁,则会降低或失去作用。
批评的同时,要坚持说理,帮助孩子提高认识,丰富知识,使孩子不断增强是非判断能力和抵制错误的自律能力
西方家教四十条
美国学者戴维·
刘易斯总结的教育孩子40条,集中反映了西方人的家教观。
然而,这也同样是适合我们中国人用来教育孩子的方法。
1、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回答。
2、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3、竖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4、不因孩子房间里或者桌上很乱而责骂他,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
5、给孩子一个房间或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孩子玩耍。
6、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7、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8、帮孩子制定他的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
9、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
10、帮助孩子修改他的作业。
11、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2、家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13、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14、允许孩子参加家庭计划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15、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让孩子干自己喜爱的事情。
16、教孩子与各种成年人自由交往。
17、定期为孩子读点东西。
18、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19、鼓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20、认真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
21、每天都抽出时间和孩子单独在一起。
22、不用辱骂来惩治孩子。
23、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
24、表扬孩子会背诗、讲故事和唱歌曲。
25、让孩子独立去思考问题。
26、详细制定实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更多事情。
27、允许孩子玩各种废弃物。
28、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29、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
30、不要空洞地和不真诚地表扬孩子。
31、诚实地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
32、不存在家长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33、让孩子有机会真正做决定。
34、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35、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目。
36、发挥孩子积极认识自己才干的能力。
37、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并对孩子说:
“我也不会干这个。
38、鼓励孩子尽量不依靠成年人。
39、相信孩子的智慧并信任他。
40、让孩子独立完成他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会有积极的结果。
九种错误的家教模式!
第一唠叨式
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唠叨式呀?
自己对号入座。
很多孩子说,一听爸爸妈妈唠叨就烦。
请你们想一想,夫妻之间老唠叨你还烦呢。
作丈夫的唠叨妻子烦,作妻子的唠叨丈夫烦。
唠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
望家长们下决心丢掉,不许对孩子唠叨式。
第二数落式
唠叨的同时就是数落。
孩子在家里总是不停地被数落:
你怎么不用功啊?
你怎么不做作业啊?
你怎么只知道玩啊?
数落比唠叨更恶性了一点,因为数落常常带有谴责性质。
将数落式彻底取消。
就是这些错误方式在毒害孩子,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把孩子积极性的火苗扑灭了。
第三训斥式
动不动就训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对。
第四打骂式
打骂式的家长数量不多,但对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一定得取消。
第五达标式
规定孩子考试的平均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名次要进入前几名,上哪个重点中学,考哪所名牌大学。
这叫达标式。
达标式也是伤害孩子五种积极性的家教方式。
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会为自己制定目标的,家长将脱离孩子实际的高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会很累,加重了孩子的精神负担。
很多孩子考试前情绪非常紧张,为什么,压力太大。
如果考试前不对孩子施加压力,告诉孩子只要考出真实的成绩就行,结果孩子可能考得更好,会好很多。
面对好成绩孩子自己倒可能还不满意,觉得某几处丢分太多,愿意继续努力。
家长反而要安慰孩子。
这才是好状态。
你先给孩子制定了一个标准,使孩子心理特别紧张,担心达不了标。
当孩子不能达标时,你就来唠叨式,训斥式,效果肯定不好。
第六疲劳式
学校搞题海战术,家长再额外增加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第七包办式陪读式
孩子的学习你都替他操心到,没完没了地辅导,一天到晚陪着孩子学习。
第八催促式
不断催促孩子,你该做作业了,你该复习了。
很多孩子说,我本来准备做作业了,父母一催我反而不想学了。
请做家长的体会体会,本来你想干点事,想收拾一下屋子,想擦擦地,你爱人提醒一下,你快收拾收拾屋子吧,快擦擦地吧。
你可能就不愿意干了。
你本来主动要做的事情,本来还想得到别人欣赏的事情,别人一催,你反而不想做了。
是啊,在别人的催促下干,你还有什么意思啊?
小孩的心理其实和大人一样,小孩比你还稚嫩啊,你们成天欺负孩子,怎么可以呢?
不可以的。
第九愁眉苦脸式处处为孩子操心也叫操心式
父亲母亲的面孔对孩子有最大的影响。
请大家想一想你小时候父母对你的态度。
父母要是对你不理解一下,呵斥你一下,父母苦着脸,或父母高兴一下,对你有很大影响啊。
可是你现在当了父母却忘了这一点。
这很不应该啊!
一个很好的孩子回到家里,面对的是一张数落的脸,一张唠叨的脸,一张训斥的脸,一张打骂的脸,一张愁眉苦脸的脸,一张催促的脸,孩子在家中从根本上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父母的这张脸有时候决定了一切。
今天我们怎样做家长
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育者,事实上也是如此,但我们属于哪类教育者呢?
同学校中的教师一样,家长也有称职与否之分。
身为父母并不意味着成为良好的教育者。
专家分析认为,父母大致可分作七种类型:
儿童型:
父母尽量模仿孩子的方式和语调与之交谈。
除出些洋相外,还要同孩子融合在一起,使孩子把父母看成游戏中的小伙伴,而不是成年人。
侦探型:
父母喜欢刨根问底,什么事都要查究一番,好像对孩子进行认真的审讯。
这种作法很难问出个究竟,即使问出来,通常也会令孩子不知所措。
外交型:
父母不惜一切代价保持家庭的平静,他们害怕孩子生气和进行要挟。
他们是典型的迁就型父母。
这种在娇惯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很可能变得任性、唯我独尊,不顾及他人,在学校、社会中会遇到不少麻烦乃至不时处于困境。
专制型:
父母把自己看成权力或权威的象征,对孩子制定一些规矩,进行威胁,甚至实施体罚。
这种作法往往不会取得任何结果,甚至会适得其反,阻碍了孩子加强他们自身的责任感和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
牺牲型:
父母持续不断地为孩子做牺牲,当然也会让他们知道和感觉到这种牺牲。
人们常说,这种类型的父母“会把心头肉从嘴里掏出来给孩子吃”,富于牺牲精神的父母通常会在孩子身上造成一种感恩、负债、重压,乃至罪过感。
唠叨型:
这类父母认为言谈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结果每次交谈都变成了父母的讲演,每次训斥都成了父母的高谈阔论。
孩子的天性喜欢新奇,唠叨只能令他们厌烦。
结果,不管父母尽多大努力同孩子对话,他们总会装聋作哑。
不满足型:
一些具备反省、自察能力的父母,尝试过上述一种或多种方式,并对所取得的结果不满意的父母,会准备继续学习,探索和纠正错误。
导致产生如此多类型的父母,重要原因之一是许多父母不明白自己正确的职责是什么?
有的父母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抱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学习、吸取科学的培养孩子的思想、方法,由着自己的性子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有的父母则把孩子当作希望的载体,想通过孩子去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满足自己的成功欲,于是自幼便给孩子灌输知识,订下条规,制定三年、五年、十年的发展规划,要孩子努力奋斗、争取胜利,从某种意义上看,孩子成了父母实现愿望的工具;
也有的父母做得很轻松,认为孩子不需要悉心培养,任其自然,“树大自然直”,长大就懂事了。
其实,不教育也是一种教育,不过是不好的教育。
专家认为:
孩子接触机会最多、时间最长的是父母。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良好的教育、好的榜样,就很可能受到不良思想的荼毒,学会不端正的行为。
对孩子的不良言行,不加以认真对待,随便便说几句算了,甚至容忍、迁就、放纵,使孩子产生“唯我为大”的思想与不加抑制的贪婪欲望,自私自利、专横任性、傲慢虚荣的坏品性也就与这些孩子难分难离。
儿童是未来的社会支柱,人类的希望所在。
他们既是家庭的孩子,更是社会的孩子。
一个身心得以全面发展,健康、快乐、聪明、上进的孩子,是家庭的幸福,也是社会发展的可靠动力。
作为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应作如下努力:
一、关心孩子,爱孩子
爱是人类的无性,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爱,同时也向别人付出自己的爱。
在所有的爱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自然的,也是最为牢固的。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令孩子感到‘快乐,感到安全,同时也培养、引导着孩子爱别人的天性。
一个沐浴着父母真诚的爱的孩子,一个热爱父母,也对别人抱有爱心的孩子,永远不会悲观;
不会觉得孤独,不会寂寞、傍徨,他们将会适应社会、适应人际间的交往,他们能造就和谐快乐的气氛,给家庭带来幸福。
所谓父母对孩子的真爱,必须符合以下的原则:
首先,不论在任何时间都要始终不渝地关心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健康、情绪、精神。
不论你是得意还是失意,是踌躇满志还是焦头烂额,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得坚持对孩子的爱。
让孩子感受到你在关心他。
支持他,你是他坚实的后盾,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你都不会改变对他的爱,更不会遗弃他。
其次,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行为。
认真及时地发现、解答孩子的困惑与疑难,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参与分享他们的快乐。
对于欢快中的孩子,父母尽量避免干预,对于伤心的孩子,您绝不可掉以轻心,即使他一时不愿倾诉,等他平静下来,仍要与他交谈。
伤心的孩子最渴望爱。
再次,真正的爱不是无原则的爱。
对孩子的教育固然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但应该批评的地方必须批评,只要你说明批评的理由,把握好批评的尺寸与份量,孩子是会接受的。
不顾原则无条件的爱不是真爱只是“溺爱”,过分的关心,过分的保护都属此类。
二、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说到父母要爱孩子,许多人都会齐声赞同,可要他们去了解、理解并尊重孩子,有些人就会不以为然,“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有什么”,言下之意就是孩子只是等待父母、老师去灌输知识、经验的空壳。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以及随着环境的变化,他的生理、心理、爱好、需要都有显著的不同与差别。
不了解这些,父母的爱多少有点盲目性。
有时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孩子的童年期,他的一切行为中最为强烈的动机就是寻求归属感、安全感。
像幼婴哭闹的时候,只要抱起他,让他垂直地伏在胸前,他便会安静下来。
这是因为当幼婴被母亲抱起拥在胸前时,母婴之间建立了一种“胸对胸”的接触。
这是人类所有身体接触中,最具安抚功能的一种。
其次,幼婴在未能蹲坐或直立步行之前,对于“空间”的感觉限于平卧的平面。
一旦身体在直立状态下,幼婴本能地对四周的环境作出更敏锐的注视及留意。
他们之所以变得安静,是由于整个精神都集中于适应“直立”位置带来的新奇经验。
这个时期,孩子渴望父母时时在身旁。
孩子进入青春期阶段(12岁~18岁),特别是在十四岁后,与父母的关系发生变化,进入所谓的“对抗期”,他们不愿听父母的嘱咐、告诫,不愿与父母在一起,而喜欢与同学、与朋友相处。
这是因为孩子在同伴之间感觉轻松、自由,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平等的交往;
可以一块去探索、尝试未知的世界;
还可以在遇到麻烦时获得及时的支持。
这样的阶段,父母应及时地变化对待孩子的方式,不是予以各式各样的限制,而应鼓励孩子发展独立性,帮助他结交品行好的朋友,给他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
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
孩子的思想行为在大人看来经常显得幼稚可笑,但是它们与孩子的年龄、意识、思维的发展阶段是吻合的。
他是一个独立的人,父母必须尊重孩子的个性、兴趣、需求及其感情表达方式,同时根据孩子的特点、条件予以恰当的指导、引导。
当与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父母不可搞一言堂,只是自己发布命令,不让孩子表达他的意见。
正确的做法应是在作出判断前,先让孩子表明自己的想法、理由,然后再与孩子商讨合理的解决办法。
只有了解、理解、尊重孩子,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才能建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教育孩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树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有威信的领导对部下有一种感召力,同样,有威信的父母也会对子女产生一种感召力。
有威信的父母能使子女在心理上对其产生敬佩、信赖;
在行为上暗暗地学习、效仿;
在生活中遇到各种难题时,他也会敞开心扉,从父母那儿获得支持与力量。
显然,有威信的父母对教育好孩子极其有利。
父母威信的确立并非易事。
孩子对父母威信的认可不是取决于一时一地一事,而是取决于父母的全部生活、行为与工作,取决于他们的思想、感情、习惯、兴趣、爱好、志向及他人的关系,只有在所有这些方面都能成为榜样,父母才会在孩子的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父母要树立威信并保持威信,除了要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对事业不倦的追求和以身作则、言行合一的行为准则外,还得不断地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开拓视野,踏上时代的节拍。
父母要孩子发奋读书,而自己不读书不看报,不求新知,孩子问起来一问三不知,这样的父母不可能成为威信型的父母;
在孩子面前是冠冕堂皇的一套,在孩子背后又干着另一套,岂不知孩子的眼睛是异常敏锐的,虚伪最令他们憎恨,这样的父母即使取得威信于一时,但绝不会保持多久。
父母的威信还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
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充满生机的。
富于感情的,孩子会受到感染,从而易于接受父母的爱并对父母充满爱心。
反之,如果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充满矛盾冲突,孩子就会产生怀疑,并进而失去信赖,威信亦自无从树立。
今天的孩子比我们的过去更聪明,今天的孩子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今天做父母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