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条检查表理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6410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条检查表理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3条检查表理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3条检查表理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3条检查表理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3条检查表理解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条检查表理解文档格式.docx

《13条检查表理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条检查表理解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条检查表理解文档格式.docx

6.工厂是否按照这种能力要求对各类从事对认证产品质量环保有影响的工作人员实施了评价考核?

7.工厂是否采取了培训或其他措施来满足胜任工作的能力要求?

8.工厂是否评审了培训或其他措施的有效性?

9.工厂是否保留了有关培训或其他措施的记录?

10.工厂是否从产品、设备、操作人员等方面识别了认证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储存等所必要的环境条件?

11.工厂是否提供并保持了这些环境条件?

2.产品生命周期内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

工厂应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资源的获取、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和处置五个阶段)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工厂应保存《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工厂应确保对这些与重大环境影响有关的因素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并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

1.工厂是否建立并保持了识别和确定认证产品生命周期内重要环境因素的程序?

2.程序是否规定了调查、分析、评价环境因素的方法?

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准则?

3.工厂是否调查、分析、评价了认证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环境因素,并提供《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工厂是否对重要环境因素采取了措施加以控制?

这种控制的有效性如何?

5.工厂是否对重要环境因素识别、确定和控制进行了及时更新?

3.1工厂应建立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质量和环保计划或类似文件,以及为确保产品质量和环保的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要的文件。

质量和环保计划应包括产品设计目的、实现过程、检验及有关资源的规定,以及产品获证后对获证产品的变更(标准、工艺、关键材料等)、标志的使用管理等规定。

1.工厂是否识别了为确保实现认证产品质量和环保要求所需的过程,并对这些过程进行了有效策划?

2.工厂是否将策划的结果形成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质量和环保计划或类似文件?

3.形成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质量和环保计划或类似文件是否包括产品设计目的、实现过程、检验及有关资源等的规定?

4.工厂是否根据策划的结果,形成了为确保产品质量和环保的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要的文件?

5.工厂是否建立了认证产品获证后对获证产品的变更(标准、工艺、关键材料等)、以及认证标志标志的使用管理等规定?

规定是否能满足相关法规要求?

3.2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对本文件要求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控制。

这些控制应确保:

a)发布前和更改应由授权人批准,以确保其适宜性;

b)文件的修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c)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1.工厂是否建立并保持了文件化的程序,以对为了满足认证产品质量和环保认证所需的文件进行有效的控制?

2.这种控制是否包括:

1明确文件编制、审核和审批的职责权限;

2在文件发布和更改前,就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由授权人进行批准;

3识别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4控制文件的发放和接收,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3.3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的文件化程序,质量记录应清晰、完整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

质量记录应有适当的保存期限。

1.工厂是否建立并保持了文件化的程序,以对为了满足认证产品质量和环保认证所需的记录进行有效的控制?

①明确质量和环保记录控制的范围,以及记录的保存期限;

②对质量和环保记录提出客观、真实、清晰、完整等要求;

③对质量和环保记录实施档案化管理,包括收集、整理、标识、归档、借阅、储存、保管和处置等?

4.1工厂应制定产品的设计标准或规范,其要求应不低于相关产品标准及质量环保产品认证的技术要求。

1.工厂是否制定了认证产品的设计标准或规范,以控制认证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确保认证产品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顾客的要求?

4.2工厂应对产品进行设计/开发策划,形成设计/开发方案。

应能在设计/开发方案和相应文件中确定产品主要功能特性指标和环保特性指标。

应考虑产品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主要环境性能(如:

可堆肥、可降解、可拆解设计、延长寿命产品、使用回收能量、可再循环、再循环含量、节能、节约资源、节水、可重复使用和充装、减少废物量)

1.工厂是否对认证产品进行了设计/开发策划,并形成设计/开发方案?

2.设计/开发方案是否包括:

1设计/开发所需的阶段(过程)的安排,资源(人力、技术、资金、时间)的安排;

2设计/开发各阶段应获得的结果,以及所需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

3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在设计/开发各阶段中的职责与权限、接口以及对设计/开发各阶段的控制要求;

4设计/开发的输出包括认证产品主要功能特性指标和环保特性指标以及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主要环境性能(使用清洁原料和辅助材料、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循环能源、节能、采用清洁的节能的工艺技术与设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产品的污染、延长产品寿命、报废的产品可堆肥、可降解、可拆解设计、可回收利用等)?

4.3工厂应对设计/开发结果进行评审和验证,并对其在满足顾客使用条件下进行有效确认。

1.工厂是否按照设计/开发方案的安排对相关设计/开发阶段实施了评审?

参加评审人员的资质和能力是否满足评审的要求?

2.评审的内容是否包括:

1评价相关设计/开发阶段的过程能力;

2发现和识别任何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必要的解决措施?

3.工厂是否按照设计/开发方案的安排对设计/开发的输出实施了验证?

4.验证方法与认证产品的特点是否相适宜?

验证的依据是否充分并满足要求?

5.工厂是否按照设计/开发方案的安排对设计/开发出的认证产品实施了确认?

6.确认的时机是否适宜?

确认的方法与认证产品的特点是否相适宜?

确认的依据是否充分并满足要求?

确认的结论是否明确并符合设计/开发方案的要求?

4.4工厂应保存产品的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环节的纪录,记录应能够体现主要功能特性指标和环保性能指标的实现过程和结果。

1.

1.工厂是否按照设计/开发方案的要求形成了设计/开发的记录?

是否包括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等环节的纪录?

2.设计/开发的记录是否能够体现和证实认证产品的主要功能特性指标和环保性能指标的实现过程和结果?

5.1工厂应制定文件化的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采购技术要求,该文件应规定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技术参数及环保参数,且符合产品设计的要求。

工厂应将采购技术要求和环保要求与供方进行有效沟通,以确保供方提供满足要求的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

1.工厂是否识别了与质量和环保相关的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并形成了《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清单》?

2.工厂是否按认证产品的设计要求,规定了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技术参数及环保参数?

3.工厂是否将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技术参数及环保参数形成采购技术要求和环保要求并就这些要求与供方进行了有效沟通?

5.2工厂应制定对关键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以确保供应商具有保证生产关键原材料满足要求的能力。

工厂应保存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的记录。

1.工厂是否制定了对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

2.工厂是否就“提供满足采购要求的产品的能力”实施了对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

3.工厂是否保存了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的记录?

5.3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的程序及定期确认检验程序,以确保满足认证所规定的要求。

工厂应保存关键原材料的检验或验证记录、确认检验记录及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及有关检验数据等。

工厂应制定、保存《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备案清单》,对于其中的化学物质应标明其成分。

工厂应书面声明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中不出现质量环保技术要求中规定的违禁物质。

1.工厂是否建立并保持了对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的程序及定期确认检验程序?

2.程序是否明确了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检验或验证及定期确认检验的项目、方法、接收准则及记录的要求?

包括对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要求?

3.工厂是否制定、保存了《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备案清单》,对于其中的化学物质应标明其成分?

工厂是否作了书面声明确保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中不出现质量环保技术要求中规定的违禁物质?

6.1工厂应对生产中对产品质量和环保性能产生影响的关键生产工序进行识别,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环保要求时,则应制定相应的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其应对影响产品主要性能和质量环保评价指标的关键参数及其控制做出明确规定,且符合设计要求,使生产过程受控。

1.工厂是否识别并确定了对认证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性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关键生产工序?

2.工厂是否对关键生产工序进行了策划(人、机、料、法、环、测)并作出适当的规定?

3.必要时,生产部门或人员能否得到认证产品特性的信息?

具体作业人员能否得到有效的作业指导书?

4.工厂是否执行质量和环保计划、作业指导书等在人、机、料、法、环、测方面控制了生产过程?

6.2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工厂应保证工作环境满足规定的要求。

1.工厂是否明确产品、设备、操作人员等方面和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储存等过程所必要的环境条件?

2.工厂是否按规定的要求提供了工作环境?

 

6.3可行时,工厂应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控。

1.工厂对于第6.1条款所策划的关键生产工序中的监视测量过程,是否作出适当的规定,并按要求进行了实施和控制?

2.工厂对于第4.2条款所设计/开发的认证产品主要功能特性指标和环保特性指标,是否作出了如何监控的规定,并按要求进行了实施和控制?

6.4现场使用的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应得到有效管理,应与《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备案清单》一致。

1.工厂是否按照《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备案清单》规定的内容,对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采购、验收、标识、储存、防护、领取、使用等过程制定了管理办法,并有效地实施了管理办法,确保认证产品的一致性符合规定的要求?

6.5工厂应具备满足生产和环保所需要的生产设备、环保治理设施设备,应建立并保持对生产设备和环保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制度。

1.工厂是否提供了必要的生产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质量环保技术要求的产品?

2.工厂是否制定了生产设备的能力判定准则(例如:

《完好设备标准》)?

3.工厂是否建立了《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台帐》、《完好设备标准》、《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生产设备维护保养规程》等或类似文件、记录?

4.工厂是否依据准则对生产设备进行了维护保养和修理,并保留记录?

6.6工厂应在生产的适当阶段对产品进行检查,以确保产品及原材料与认证样品一致。

1.工厂是否对认证产品实现过程中与产品一致性有关的阶段进行了策划,确保认证产品与认证样品(型式试验合格的产品)一致?

2.工厂是否对策划的结果形成了控制要求,并按要求实施了有效的控制?

对控制的结果是否保留了记录?

7.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工厂应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以验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

检验程序中应包括检验项目、内容、方法、判定等,并应保存检验记录。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要求应满足技术要求相应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定的要求执行。

例行检验是,通常检验后,除包装和架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

确认检验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检验。

1.工厂是否制定并保持了文件化的例行试验和确认验试程序,以验证产品满足规定(4.2条款规定的要求以及相应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定的要求)。

的要求?

2.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中是否包括了验试项目、验试方法、判定准则、试验记录要求等内容?

3.工厂是否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认证产品进了100%的例行试验,并保留了试验记录?

4.工厂是否按照确认试验程序的要求认证产品实施了确认试验,并保留了试验记录?

8.检验试验仪器设备

用于检验和试验的设备应定期校准和检验,并满足检验能力。

检验和试验的仪器设备应有操作规程,检验人员应能按操作规程要求,准确地使用仪器设备。

1.工厂是否提供了满足在认证产品实现过程中生产和环保所需要的检验设备?

2.工厂是否制定了检验和试验的仪器设备应有操作规程?

3.检验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有能力按操作规程要求,准确地使用仪器设备,完成检验和试验?

8.1校准和检定

用于确定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或检定。

校准或检定应溯源至国家或国际基准。

对自行校准的仪器设备,应规定校准方法、验收准则和校准周期等。

设备的校准状态应能被使用及管理人员方便识别。

1.工厂是否制定了用于确定所生产的认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设备的周期校准或检定计划?

2.工厂是否根据周期校准或检定计划对检验设备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或检定,并保留校准或检定的记录?

校准或检定是否溯源至国家或国际基准?

3.工厂对自行校准的仪器设备,是否规定了校准方法、验收准则和校准周期等?

是否按规定进行校准,并保留校准的记录?

自行校准是否也能溯源至国家或国际基准?

4.工厂是否规定了能被使用及管理人员方便识别的检验设备校准状态的表示方法,并按这些方法控制了检验设备校准状态?

8.2运行检查

用于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除应进行日常操作检查外,还应进行运行检查。

当发现运行检查结果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应能追溯至已检测过的产品。

必要时,应对这些产品重新进行检测。

应规定操作人员在发现设备功能失效时所需要采取的措施。

运行检查结果及采取的调整等措施应记录。

1.工厂是否针对用于例行试验和确认试验的检测设备制定了运行检查规程?

2.工厂是否对用于例行试验和确认试验的检测设备实施了运行检查,并保留了运行检查记录?

3.当发现运行检查结果不能满足规定要求,设备功能失效时,工厂是否规定了处置的办法?

这种办法是否包括追溯、重新检测等?

是否保留了设备功能失效、处置的办法等的记录?

9.不合格品的控制

工厂应建立(质量、环保)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容应包括不合格的标识方法、隔离和处置及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

经返修、返工后的产品应重新检测。

对重要部件返修应作相应的记录,应保存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

1.工厂是否建立了(质量、环保)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程序是否包括了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和处置和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以及的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等规定?

2.对不合格品采取了返修、返工处置后,是否重新进行检测?

3.工厂是否保留了对不合格品处置的记录?

10.内部质量审核

工厂应建立文件化的内部质量审核程序,确保质量环保体系的有效性和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并记录内部审核结果。

对工厂的投诉尤其是对产品不符合质量或环保标准要求的投诉,应保存记录,并作为内部质量审核的信息输入。

对内部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记录。

1.工厂是否建立了文件化的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程序是否规定了策划和实施审核以及报告结果和保持记录的职责与要求?

2.工厂是否对内部质量审核实施了策划,并形成审核方案?

3.审核方案是否考虑了将要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现状与重要性、以往审核的结果、对认证产品一致性要求的实现以及对工厂的投诉(尤其是对产品不符合质量或环保标准要求的投诉)?

4.实施审核的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并经过质量环保负责人的授权?

实施审核的人员是否审核了自己的工作?

5.工厂是否按审核方案的要求,编制了审核计划,形成了审核文件、实施了审核,保留了审核记录?

6.受审核部门的管理者是否针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采取了纠正措施,以确保发现的不符合不再发生?

7.审核的人员是否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实施了跟踪验证,并保留了相关记录?

11.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工厂应对批量生产产品与型式试验合格的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以使认证产品持续符合规定的要求。

工厂应建立产品关键原材料、结构等影响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因素的变更控制程序,认证产品的变更(可能影响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或型式试验样品的一致性)在实施前应向认证机构申报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

1.工厂是否对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在设计开发、采购、生产和检验等环节对其一致性进行控制,以使认证产品持续符合规定的要求?

(结合第6.4与第6.6条款审核)

2.工厂是否建立了认证产品的变更控制程序,对认证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结构的变更作出规定?

3.工厂是否存在涉及认证产品变更的情况?

4.若存在涉及认证产品变更的情况,是否已向认证机构申报?

是否在获得认证机构批准后才实施变更?

12.1工厂所进行的任何包装、搬运操作和储存环境应不影响产品符合规定标准要求。

包装材料中不能含有技术要求规定的违禁物质。

1.工厂的认证产品设计开发的输出是否包括对认证产品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搬运操作及储存环境的要求?

2.工厂提供的对认证产品的包装材料(包装材料中不能含有技术要求规定的违禁物质)和储存环境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3.工厂对认证产品的包装、搬运操作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12.2工厂应确定产品的包装、搬运和储存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1.工厂是否识别和确定了认证产品的包装、搬运和储存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素?

(结合第2条款审核)

2.工厂是否对这些重要环境因素采取了措施加以控制?

3.工厂是否对这些重要环境因素识别、确定和控制进行了及时更新?

13.1工厂应对售后产生质量或环保问题的产品建立追溯制度。

1.工厂是否对售后产生质量或环保问题的认证产品建立了追溯制度?

2.追溯制度是否包括了质量或环保责任的确定、质量的保证、质量或环保问题的补偿及赔偿、招回制度以及报废的认证产品的处置等规定?

13.2工厂应对产品使用过程中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和影响作出声明。

1.工厂是否对认证产品使用过程中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和影响作出了声明?

2.工厂是否能针对这种声明的内容提供相应的客观证据(证实、证明性质的材料)以支撑声明?

13.3工厂应对售后产品的处置方式作出声明。

1.工厂的这种声明是否包括售后认证产品的处置方式?

(结合第13.1条款审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