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高考状元这样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6401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位高考状元这样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百位高考状元这样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百位高考状元这样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百位高考状元这样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百位高考状元这样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位高考状元这样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百位高考状元这样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位高考状元这样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百位高考状元这样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三遍,一边听录音,一边将自己记下的内容与文本对照,尤其注意自己听错的和没听清的地方;

第四遍,对照文本进行跟读;

第五遍,不看文本进行跟读。

五遍下来,看起来似乎有点累,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文本在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练习了听力和口语,在听写的时候还复习了单词的拼写,可谓是一举多得。

其实仔细想想,平常我们听课文,又岂止听了五遍,可效果却并不理想,我想这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

录音放了,耳朵听了,却没有在脑海中留下多少痕迹。

2006年江苏省理科榜眼:

徐贝

江苏盐城中学高三(18)班

690分

语文118数学138英语143物理149化学142

清华大学电子系

  【拼凑作文法】研究过英语作文的同学会发现,几乎所有作文都可以被分为两类:

一是先叙述两种讨论的结果,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另一个是先看图讲一个故事或看材料叙述一种现象,然后再表达自己观点。

既然作文都大同小异,那么我们在平时就可以做一些工作省去考试时急忙思索的过程。

平时要注意积累叙述性语句的过渡词,如however,nevertheless,whatsmore等;

与讨论结果正反两方有关的词与句,如objectto,agreewith,haveanoppositeidea等;

议论性句子的开头,如Inmyopinion,asfarasIamconcerned等;

一些经典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各类从句。

这一些准备工作做好后,考试时的任务就转变为将作文的内容与这些套路相结合,“拼凑”出一篇作文来。

通常,由于运用了大量的高级词汇与词组,再加上有力的议论,这篇“拼凑”出的作文可以得到高分。

2006年湖南省文科状元:

高焓

湖南长沙雅礼中学

692分

语文127分、数学140分、英语139分、文综286分

清华大学外语系

  【经典句型记忆法】在英语的题海中一番畅游之后,我才发现,最有用的就是那些最经典的。

  曾经做过多少主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省略句、倒装句、虚拟语气的题目,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在脑海中清晰浮现的,总是那些“经典”。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虽然说适用于任何学科,但用在英语上,最是贴切。

所有繁杂的知识点,都能融入一个个生动的句子中,句子尽管千变万化,但其中包含的语法不会变。

而记下经典例句,往往比记下枯燥的语法知识要容易得多。

每一个知识点选择若干个典例,反复朗读,直到能熟练地运用,目的就达到了。

  经典句,可以从课文中选,可以从做过的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中选,可以从读过的课外读物中选……一切由你,但总的原则是句子要好记。

如果有能力,不妨让你的经典句复杂一点,比如把几种从句放入一个大句子中,再来个倒装什么的。

平日里想一想,多读一读,写作文时拆开来用一用,一切都很简单。

2005年安徽省理科状元:

耿泉

安徽省灵璧一中

688分(含10分加分)

语文122分、数学134分、英语138分、理综284分

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科学类

  【数学记住小结论法】数学学习还有一个小窍门是“记住小结论”。

所谓的“小结论”是指本身性质定理是正确的,但在课本上没有明确提到,所以在解大题时不能直接使用,但在解选择题和填空题可以直接使用。

这些小结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上课时老师给我们总结的,二是我在学习奥数时学到的,三是平时在做题时总结的。

例如,三角形的外心O、重心G、垂心H三点共线,且G分向量OH的比为1∶2。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掌握的小结论越多,你解题的速度就越快。

2005年浙江省理科状元:

章捷琼

浙江省瑞安中学

709分

语文127分、数学144分、英语144分、理综294分

清华大学生物科技专业

  【拿到该拿该拿的分数】每一个数学老师都说150分的试卷有120分是绝对可以做出来的,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同学每次考试都能在120分以上,因为有很多该拿的分数却没拿到。

数学一定要保证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准确度。

数学考试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某一个同学做出了最后一道题目,却比没有做出最后一道题的同学分数低,原因就是该同学简单的题目做错了,这是很可惜的事情,毕竟高考以分数高低论成败。

平时考试中,每个同学都有一些题目是因为粗心、审题不清做错了,这要引起高度重视。

我们做大量的模拟卷就是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

在保证准确度的前提下加快速度。

另外,数学应掌握一些通法。

可能对于某一道题目,采用某种特殊的做法可以做得很漂亮,而采用通法则比较复杂。

但我认为,只要掌握熟练通法,高考数学就能成功。

2008年山东省理科状元:

许新

烟台一中

702分

语文124分、数学149分、英语140分、理综234分、基本能力55分

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国际班

  【类型题总结法】在高中,数学的学习可以说是最花时间也是最累的,面对茫茫题海,没有人可以把所有题都做到,所以,针对某一模块的题目,找到他们的共有特征,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圆锥曲线,大半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点:

直线与曲线方程联立,判别式验证,韦达定理,用两点横(纵)坐标表示所求量。

把握住这条线,圆锥曲线题就剩下计算了。

这种方法不仅对该题型的题目有作用,对于一些一时摸不着头绪的难题也大有帮助。

难题大都是思路不好上,就可以类比到某一模型,然后根据已知量和模型思路快速检验这条路能否走通,这样就能节省大量时间,也就能尽快找到出路。

2005年北京市文科状元:

易萌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

641分

语文112分、数学147分、英语138分、文综244分

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

  【高考真题总结规律法】面对众多的习题,自然要有所取舍。

我认为做题应立足高考,与其费尽心机搜集各种新题怪题,不如老老实实的将手中的一本《十年高考》做透。

  在高考复习期间,我将近年高考题的分类汇编做了三遍。

在第一轮复习时,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随着老师的复习进度将分类会编中的大部分题目做一遍(15分钟内没有思路的解答题除外)。

在这一遍做题时,我通常要利用每天头脑最清醒的两个小时(一般是晚上8∶00—10∶00)来做规定数目的题,以提高做题的速度与准确率。

在对答案之后将错题与做着不顺手、方法很繁琐的题目标上记号,并在改错本上改错。

这样在做其他题集时若遇上相似题目就能以高考真题为母本举一反三,逐渐形成解题思路。

第二遍做题在第二轮复习接近尾声时,由于在第二轮复习中我已做过一些模拟题和拔高题,解题能力已有一定提高,这一遍主要集中攻克第一遍空着的较难解答题,同时重做一遍做了标记的题目。

这一段时间最好将自己浸没在一个较难题的环境之中,结合《38套模拟题》以及今年的模拟题做《十年高考》,着重攻克自身弱项(如我的弱项是解析几何,在此期间便每天用一个多小时专做解析难题)。

最后一遍在高考前十五天左右,我一方面将去年各地考题做了一遍,并将标号题中的典型题对照改错本复习一遍;

一方面对照考试说明,熟悉一下本地高考的出题思路。

这时要绕开难题、偏题与怪题,侧重基础题的保温练习。

曾有学长教诲:

高考题要做五遍以上。

这对于信息过剩的我们来说显然不太现实,但充分利用手中的高考题却是高考数学复习的第一要务。

2006年湖北省理科状元:

李龙

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院

语文127,数学147,外语136,综合282

  【元素周期表推导法】我的老师告诉我,学化学的,一定要掌握好元素周期表。

此言得之。

只有深刻体会了元素周期表,才能很好地理解化学中的递变归律。

其实化学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由已知推未知的过程,由基本原理可预知元素的性质,而元素也可佐证原理。

学原理时可联系元素进行运用,学习元素时又可利用原理记忆运用。

  归纳工作也很必要。

如10电子微粒有哪些,18电子微粒又有哪些,同分异构体怎样书写才能不重不漏等。

把这些知识烂熟于胸,在考场上才能准确迅速地做答,在短时间内做完熟题,为新题留下时间思考。

但熟题也应当新题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005年北京市理科状元:

陈秀野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687分

语文122分、数学137分、英语140分、理综288分

香港科技大学生化专业

  【生物逻辑推理法】但生物到底还是理科,不动脑子逻辑推理是学不好的。

生物学中有许多内在联系,教材中不见得提到,但是勤于思考对于较深刻地理解生物是很有益的。

比如说你会觉得C4植物真是“聪明”,由一个地理条件“强日照”,就想到高温——水份散失快——叶片的气孔张开少或时间短——气体交换不足——最要命的是二氧化碳不足——适应低浓度二氧化碳——高效的固碳的酶——很专业的分化——一大群细胞(C4的叶肉细胞)拼命地固定二氧化碳,其他的什么都不管——离维管束近的地域运输方便——为提高效率,应使原料加工地接近交通要道(因为市场过于分散,不考虑),即在维管束周围的“花环细胞”内才进行暗反应的C3的经典步骤。

这样想起来,C4植物们自发地达到了极其优化的设计,它们的逻辑很简单,就是要最高效有序地维持运转以图生存。

稍加分析就能发现,书上那些干巴巴的“结论”真的是再合理不过的,很容易就理解并记住了。

当然,有时也会发现教材的一些问题,例如讲呼吸作用时反应式两边的水不能消去,但光合作用却要消,这一点道理都没有,因为原理是一模一样的。

但生物书就是这样,也没办法,它不能讲太深太细,因此难免不严谨,更何况有很多分类都是很人为地要将某些“连续谱”切开,况且所有实际情况都不会像数学那样理想。

用数学的严谨来衡量生物是无聊的,生物有很多内在的东西,也许比你想象的远为美丽。

2008年哈尔滨市理科状元:

张晓睿

哈尔滨师大附中

710分

清华大学

  【构建物理模型法】物理学习与数学学习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按照数学的那一套建立一个知识网络也是必要的。

物理知识大致可分为力学、电磁学、热学、振动与波动学等几大块。

每块内部及各块之间均逻辑地联系在一起。

课本应是我们的立足点。

读书,一定要读透,不要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翻一遍;

也不要对知识死记硬背,生吞活剥。

注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会:

明确各个概念、公式和定律的内涵及外延。

同时还应站在高处,把握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从整体上和相互联系上来掌握知识。

整个物理体系,就像一座宏伟的大厦,内部有和谐、完美的结构,每个知识点都有各自的位置,它们背后有相互联系。

归纳和总结的工作,对于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物理学习的过程重在分析,分析的对了那么解题就不会费太多的时间。

空间想象能力很重要,分析一种运动,有时要借助图形。

但图形是死的,而且一些复杂运动根本无法用图形表示。

这就需要在头脑中建立起物理图景,让物体“动”起来。

熟练掌握一些经典的物理模型十分有助于分析题目,看清题目本质。

  答物理题时要按步骤行事,就是要注意审题和执行严谨的解题步骤。

审题,无论对于哪一个科目,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一个挖掘隐含条件,判断定理,公式和结论是否适用的过程。

我们在考试中犯的一些错误有相当是审题不细致的结果。

第一步是审题,第二步是受力分析或过程分析,弄清楚题目表述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涉及到哪几个物理过程,第三步才是根据分析选择适当公式进行计算。

李清扬-2007年浙江省理科状元

  2007年浙江省理科状元:

李清扬

学军中学

699分

语文126分、数学144分、英语145分、理综284分

香港大学会计与财务专业

  【实验题套路整理法】实验题看似多变,其实套路是比较单一的。

一些套话应该整理一下,背下来,比如“选择大量大小、性别、年龄、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XX”、“随机均分为N组”、“放在相同且适宜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之类的,都是记了就一直可以用的。

实验的设计也就那么几种方法,到最后都是在做对比实验,要么是空白对照、要么是自身前后对照。

做了一定量实验题以后可以自己归纳整理一下,以后不管拿到什么题目,稍做变通一般都可以顺利解决。

2005年黑龙江省理科状元:

刘诗泽

黑龙江省佳木斯一中

703分

语文138分、数学136分、英语135分、理综294分

  【化学图表图例法】化学是我整个高中学习中比较擅长的科目,所以我就很早的总结出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常用的有“图表图例法”。

刚上高中时,我的化学基础就比较好,但是我总感觉化学的知识点很杂,而且在书上分布的很乱。

似乎各部分并没有什么联系,考试复习时感觉很困难,甚至是无从下手。

我只能一遍一遍的看教材,复习的效果并不好,而且每天都得背着那些教材感觉很沉很累。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慢慢地发现,所有的化学的知识点之间都是或多或少存在着联系的,而这些联系就有可能为我的复习减轻负担。

后来,我就试着真的将这些联系写出来、画出来,就形成了一种类似蜘蛛网的图表,又有些像“脑图”,我就称为“图表图例法”。

这种图表的内容可以分为很多种,有的表是一个章节里的内容,有的是一本书里的内容,也有的是无机化学的内容或有机化学的内容。

这样的表可大可小,而且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有利于复习。

就拿有机化学为例,这张表就是以烷烃和芳香烃这两点展开的。

和烷烃连接的有卤代烷和烯烃,而和烯烃再连接的就有炔烃和醇,醇再连接醛,醛再连接酸,而酸和醇又可以连在一起成脂。

在每部分的联系之间,我都会写上反应的条件和所需的催化剂,这样一个图表之间的联系就代表了一类反应。

  上面这张表只是一个不成熟的例子而且很不完全,但我是想告诉大家,这种图表基本就是这个样子的,我可以把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连接在这张表中,有了这样一张表我在复习时就可以很容易的进行联想和归纳,而只有少部分的知识点这张表中没有,特殊记忆一下就可以了。

刚才我说过,表的内容可多可少,在我学到高三的后期,我一般需要两张这样的表格就够了。

一张是以元素周期表为依托的无机化学的图表图例,另一张是和上面的基本类似的有机化学的总表。

复习时我看这样的表就和看教材几乎是一样的效果,而且具有了以点带面的功效,既减轻了复习教材的负担,又减轻了我肩膀的负担,是一举两得的方法。

所以,我可以推荐“图表图例法”,这是一个好的方法。

2006年云南省文科状元:

刘涵

云南师大附中

676分

语文134分、数学125分、英语149分、文综277分

香港大学

  【背诵+调动法】对于选择文科的同学,我想“背功”是必备的,背书并不是死读书。

相反,记忆是运用的前提,能把书记牢记透记准本身就是能力的体现。

我高一时就把史、地、政的基础知识背得很熟,高三复习时很轻松。

当然,高三时充分利用一轮复习再来扎实记忆也来得及。

但不要急躁,要点滴积累,关注细节。

如有这样一道题:

  清朝疆域最东的行政区域是()

  A、黑龙江B、吉林

  大多数同学会毫不犹豫选A,但如果注意课本的图,不难选出正确答案B。

可见,细节题往往是“死分”(主要考查记忆),粗心大意,无谓失分,岂不可惜。

  再如政治,近几年的考题都涉及计算。

一些同学认为政治与数学无关,不去理会,但考试的趋势是“贴近生活”。

如今年的股票计算、去年的利息计算。

其实,这些并不是数学问题,而是生活常识,这些细节,我们应予以关注。

  高三上学期侧重于背诵,下学期则着重于将知识转化为分数,文综区分度不在于背诵内容的多少,而在于调动知识能力的高低。

尤其是地理,试题会给出充足的信息,考查的是准确提取信息,用旧知识推出新知识的能力。

如有道题,问咸潮对珠三角地区的影响,如果能联想到课本上水土流失对东南地区的影响,进行类比,置换主语,即可得出答案。

2006年重庆市文科状元:

蔡妮芩

重庆市巴蜀中学

673分+10分

语文126分、数学146分、英语136分、文综265分

  【政治点到为止法】关于大题的答法,政治要的是答案点。

“点到为止”我分析过往年的高考政治答案,其结构是知识点+少量带材料的阐述。

所以政治答题的要点就是精确,不必用过多的笔墨,但要全面,答多也是个拿分的办法。

  政治的记忆就是要记点,书上的点要记原话,不要觉得理解了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也可以。

如果不是标准的政治语言,考试是很难拿高分的。

还有一些话,比如说自主创新的作用中有“四个支撑”要记得跟顺口溜一样熟悉。

  【目录记忆法】首先不要直接背内容,先把大目录背牢,然后再背小标题。

这样体系建立了,各历史事件的关系也更明了,对整本书的理解也会加深。

在背目录和小标题的时候会有很多新的领悟,直接背史实是很难体验到的。

  第二,要划分阶段后背。

比如说从1840年到1864年(鸦片战争开始到太平天国失败)可以划分为一个阶段“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过渡性,其中的事件有一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以及新思想萌发。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划分。

当然,按阶段来背和按书上的顺序来背可以结合起来,既可以保持连贯又可以清楚地记忆每一个阶段。

  最后,我自己的一个小窍门,“闭目回想法”。

闭上眼睛,回想书上的画面(初进高三这个画面是模糊的)。

然后你就要自己去填充这一页书了。

如果发现有个地方怎么也想不起来,就马上翻书,仔细的把这个盲区“扫描”一遍,然后继续闭上眼睛回想下面的内容。

到了高三后期,我通常是把所有历史书放在面前,闭上眼睛快速回想,只要20多分钟就能将所有内容复习一遍。

这种方法对于加深记忆非常有效。

  政治:

我觉得综合的三科里政治是最容易学好的,也是最好复习的,

  大家一定要有信心。

首先是选择题的方法。

政治题的背景材料很多,但是读题的时候仅仅需要从中提炼出一些重要信息,不要被背景材料打乱方向。

特别注意设问的那一句话(通常是最后一句),要明确他问的什么。

其中的一些限定词是要特别注意的,也许因为一个字,4分就没有了。

  【地图+原理法】可以这么说,一本好地图能为我们的地理学习带来无与伦比的帮助。

  按我个人的经验,选择地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图例与标注准确

  2)区域地图图幅较大,地理事物清晰

  3)地图上有教材知识概要,最好要有适当的拓展

  有了一本理想的地图之后,就要经常翻看。

在记忆区域地理的时候,可以选择利用经纬线定位的方法,定位不用十分精确,只要大致了解地理事物所在位置就可以了。

  但是,千万不能将教材弃置不用。

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原理的典型例子,深入浅出,认真读教材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

如果地图上的内容与教材出现冲突,一定要以教材为准。

例如:

六大板块的图,不同地图有不同的版本,此时不能轻信地图。

  另外,地理题目也有规范的答法,要有意识的多用地理术语,答题要有条理。

2007年吉林省文科状元:

柏雯瑛

长春市朝鲜族中学

674分

语文142分、数学134分、英语136分、文综262分

北京大学法语系

  【专题笔记法】笔记对于历史这门科目来说其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

但做笔记也要有技巧。

历史总共有5本教材,每本教材都要有详细的笔记。

比如中国古代史在做笔记时将每个朝代分成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5个方面认真进行笔记,这样,在复习时可以把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归纳到一起变成5个专题进行复习。

“变法”,古代所有的变法全部归纳到一起,起因、过程、对当时的结果、历史影响等。

在专题复习时,一定要紧跟老师的部署,认真记录老师的板书和强调的要点。

这样有助于建立历史时间体系,有益于将历史事件串成几条线,不会漏掉知识点。

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点众多,历史事件也相当的多,很容易遗漏,所以需要在串成线之后一遍遍地熟记,不可以偷懒,熟能生巧嘛。

2006年安徽省文科状元:

曹姗

安徽合肥一中高三(14)班

678分

语文134分、数学136分、英语142分、文综266分

香港大学商学院

  【以课本为纲法】政史地的课本是最重要的依据,课本内容和体系结构一定要烂熟与心。

我认为看书比背书效果更好。

看课本有四个关键点:

第一,抓住书本的框架,再用具体知识来填充,这样我们接受的就是知识的整体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

第二,看书要细致,包括小字批注插图都要留意。

第三,复习要及时。

上完课当天复习,效果最好。

周日在家最好把本周的课程再熟悉一遍,加深印象。

第四,要在看书的过程中思考,不能机械地背书。

思考文字中隐含的意思和结论性语言是如何得出的。

如课本中提到北美独立战争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究竟如何影响书中没有明确,我们就可以从领导人、《独立宣言》的发表、确立共和制等角度思考。

  【形象记忆法】政治历史地理需要背诵记忆的内容实在,如果说要一字不漏的背下来,不仅浪费时间,而且精力消耗大。

如果能够在学习每一课时,就能用形象记忆的方法,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面,对这一课的大致编排情况形成系统记忆,就能节省大量时间。

比如我虽然不能完整记住历史课本上的每一个字,但当回想起某一个内容时我知道它在书本的什么方位,左或右,上或下,知道这一课的重要图片分布在哪个位置,知道这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