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必修四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图版地理必修四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地理必修四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燃烧煤,释放SOx,形成
汽车尾气释放NOx,形成
分布
北美、西欧、中国的地区
【课堂感悟】人类不能改变自然规律,但可以加速或者减缓自然的变化,无论是什么,超过某种底线就会带来灾难。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观测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cm~20cm,其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年降水量不断增加
B.厄尔尼诺现象的结果
C.地壳下降运动
D.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2.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B.太阳黑子增多
C.海平面上升
D.地球温度升高,海水中CO2溢出
3.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
A.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
B.陆地面积增加
C.中纬度地区更加湿润
D.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
4.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是( )
A.炉灶燃烧矿物能源
B.汽车尾气
C.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放废气
D.广泛使用冰柜和冰箱
5.形成酸雨危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是( )
A.氧化碳 B.二氧化硅
C.氧化氮 D.氟氯烃
6.关于酸雨的叙述( )
A.我国酸雨主要是碳酸型酸雨
B.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
C.我国酸雨区面积正在缩小
D.酸雨不仅腐蚀建筑物,而且危害人体健康
7.下面各项措施中,能有效防治酸雨的是( )
A.禁止排放氟氯烃,研制新的制冷系统
B.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
C.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D.发展煤炭生产
8.酸雨及臭氧减少造成危害的共同点是( )
A.都不危害人体健康
B.都会使土壤酸化
C.都会对植被造成危害
D.对建筑物都有腐蚀作用
9.关于“南极臭氧洞”的正确叙述是( )
A.表明在南极地区已无臭氧分布
B.出现在对流层
C.纯属人为原因造成的
D.其大小随季节变化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会使降水增加,农作物增产
B.保护大气环境,需要独自努力
C.保护热带森林,是减少CO2含量的有效措施D.我国远离南极,可不参与臭氧层保护
由于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1.1万国民将面临灭顶之灾.该国不得不进行全国大搬迁,永远离开这块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生活的土地。
据此完成11题。
11.导致图瓦卢失去国土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
B.上空出现臭氧洞,危及人类生存
C.地壳下沉
D.水土流失使人们丧失耕地
12.韩国和日本近几年酸雨危害也十分严重,他们把原因归结为中国的能源消费构成,这主要因为()
A.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
B.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为主
C.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核电比重太高
D.中国农业大量燃烧秸杆和薪碳林
13.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
B.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
C.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
D.大量工厂的废气排放到空中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
在新西兰测得太阳紫外线辐射比10年前所测的数据要大12%。
据此回答14—15题
14.数据表明()
A.大气比10年前清洁了,紫外线容易穿过大气
B.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仍在扩大
C.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多
D.对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增强
15.下列现象中与紫外线增多直接有关的是()
A.土壤酸性增强,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腐蚀B.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C.患白内障和皮肤病的人数明显增加D.季风区的洪涝灾害增多
16、图1为“漫画——圣诞老人划船送礼”其所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湿地面积B.打量排放污水
C.过度开采地下水D.打量燃烧矿物燃料
二、综合题
1、读下图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若按照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属于的环境问题。
(2)图中伞表示的是
,它主要分布在大气层的
层,其主要作用是
产生图示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3)图示环境问题将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2、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项选择).
(1)、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B.滩涂面积减少
C.淹没部分耕地
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A.臭氧层被破坏
B.森林被大量砍伐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3、读“我国年平均降水PH值分布”图,回答:
(1)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的降水称为酸雨,我国的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污染物主要是
和,主要来源是
。
因此,我国的酸雨类型主要是。
(2)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
(3)酸雨造成的危害是:
①生物危害:
②非生物危害:
(4)图中A地区的酸雨污染比工业集中的B地区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5)我国PH值小于4.5的重酸雨区有:
()(多项选择)
A.长江三角洲;
B.东北地区;
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E.四川盆地;
F.青藏高原
(6)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还有____和____遭破坏。
【知识扩展】土地荒漠化
1、我国土地荒漠化主要分布
东北平原的西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西北内陆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
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气候干旱,降水少,风沙危害严重
蒸发旺盛,地表径流少
植被稀少,大风日数多,地表侵蚀严重
乱砍滥伐,大量破坏天然植被
对草原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致使草场退化
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减少
3、荒漠化的危害
土地沙化,土地退化,生物生产力下降,粮食、牧草减产,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并且还可以通过沙尘暴等形式影响其他地区。
4、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1)、合理控制人口数量
(2)、生态恢复与建设
①、发展立体生态农业②、加强操场建设
③、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
④、开发利用新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知识链接】石漠化、次生盐渍化、红色荒漠化的区别?
(1)石漠化是指石质荒漠化,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和云贵高原地区)。
(2)次生盐渍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
(3)红色荒漠:
分布在我国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
【自我检测】
1、下列因素不属于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是()
A、大风频繁B、人口的迅速增长
C、大水漫灌D、深居大陆腹地
2、我国目前荒漠化仍在蔓延的主要地区是()
A、水田地区和早作地区
B、早农地区和草原地区
C、河谷灌区和草原牧区
D、早农地区和高原牧区
3、治理荒漠化、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
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据报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4
——5
题。
4、“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课后感悟:
老师寄语:
人类属于自然渺小的一部分,每个人也属于社会渺小的一部分,任何时候都不可以人类或者以个人为中心,否则就是自我毁灭!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5、“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二、荒漠化的防治
6、读图回答问题
(1)A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2)近年来A周边地区(季节)
沙尘暴天气时有发生,其气候原因是:
(3)对A周边地区沙尘暴现象的出现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第2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化,同时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原则。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及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知识梳理】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1、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阶段:
先后经历了史前文明阶段、、阶段、
阶段
2、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
时期
人地关系思想
人地关系表现
环境问题的表现
史前文明
崇拜、,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类
的自然
生物资源破坏,如物质灭绝,但对人类威胁不大,人地矛盾
农业文明
地理环境决定论,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有科学萌芽
人类利用、自然
环境趋于恶化,如开垦使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沙化,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工业文明
,人定胜天,人类征服自然
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从局部扩展到全球
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
1972年,罗马俱乐部撰写《》
开始重视环境问题
1972年,环境会议
开始把环境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
1992年,183个国家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
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
定义:
既要满足发展的要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内容:
、、生态的可持续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公平性原则
代内的公平;
的公平;
不同物种的公平
持续性原则
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应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发展要持续
共同性原则
最终实现发展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总目标
【课堂感悟】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观已经深入人心,但要将其落实到现实还需要我们不懈努力。
【课堂练习】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类对环境认识的进步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②采猎文明时期,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是强大的 ③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趋于和缓 ④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使自然资源利用的数量增加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恩格斯曾有一段论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
2.恩格斯的论述说明了哪个时期的人地关系()
A.采集狩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D.后工业化时代
3、这一时期人地关系表现为()
A.崇拜自然B.顺应自然
C.主动改造自然D.征服自然
4、这一时期,人地矛盾表现为()
A.人类被动的适应自然B.人类依附自然
C.人类与自然对抗性增强D.人地矛盾尖锐
5、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A.环境问题不突出
B.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
C.环境问题表现为生态破坏
D.没有环境问题
6.工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表现为()
A.生物资源破坏,引起物种灭绝
B.地理环境趋于恶化,生态系统脆弱
C.森林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
D.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
它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
E·
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地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根据你的理解,回答下列4-7题.
7.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土地沙漠化B.大气污染
C.破坏性地震D.温室效应
8.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围湖造田,开垦荒山
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
9.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
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10、全球21世纪议程发表于()
A、1990年B、1991年C、1992年D、1996年
11、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中()
A.发展是第一位的
B.保护环境是第一位的
C.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第一位的
D.实施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第一位的
12.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时期是( )
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D.近20年以来
13.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
A.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
B.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
C.人类活动都会对生物体带来灾难
D.人类对自然的维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
14.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及替代品再生速度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④人类向环境排放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15.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
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16~17题。
16.材料中两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相关论
D.人地伙伴论
17.该思想形成于()
A.农业社会时期
B.工业社会时期
C.人类社会早期
D.后工业化时期
2009年12月19日,有190多个国家参与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在经历复杂曲折的协商后,发表了《哥本哈根协议》。
18、190个国家的代表和科学家齐聚哥本哈根,共商气候变化问题,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二、综合题
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甲
(1)甲图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的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读下图,完成问题
(1)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结构图中方框内相应的字母后面(每个选项只能选用一次)。
①改善环境质量 ②人类与环境统一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④对立
⑤物质资料生产 ⑥统一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
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
3、读“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2)可持续发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持续发展。
(3)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
下列做法符合的原则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
②国际合作解决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问题。
__________
③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4)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__________时期就有了萌芽,1994年3月中国国务院发布__________。
4、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有一个重要的物种正在灭亡,那就是人类。
-——————卡斯特罗
材料二
漫画“断指”
(1)可持续发展包括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
可持续发展。
(2)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用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3)对于材料二漫画“断指”,有人这样认为“虽然断其三指,但是四棵新苗茁壮成长!
”你同意这种发展方式吗?
为什么?
(4)为修复“断指”,必须采取多重措施,我国为此也做出了重大决策。
试说明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2)、在案例探究中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关注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学会分析生活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并思考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对策。
【教学重点】:
怎样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转变观念和调整行为
可持续发展中观念的调整
一、转变观念
传统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
发展观
发展就是,是衡量发展的标志
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还包括:
的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等
资源观
自然资源无限的,忽略的价值
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
环境观
的价值被忽略
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式,减少废物的排放,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伦理道德观
只是的规范和约束
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
消费观
鼓励消费,以刺激生产
生产时,消费时
二、调整行为
1、政府行为:
国家的管理行为。
政府的政策和规划行为,尤其是涉及或经济发展的规划行为,往往会对环境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2、市场行为:
主体一般是企业,是环境保护工作中关注的重点。
全面推进,是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3、公众行为:
(1)、重要性:
在环境问题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2)、调整措施
三、加强国际合作
1、目的:
建立真正的全球性伙伴关系
2、原则:
保护地球遵循“”责任原则
【课堂感悟】:
目前为止,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请善待我们的家园。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举手之劳可以做的有( )
①用淘米水浇花 ②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③用洗衣服的水冲厕 ④使用一次性餐具 ⑤大量互赠明信片及贺卡 ⑥分类投放垃圾 ⑦用塑料袋购物 ⑧使用节能灯
A.①③④⑥⑧B.②③⑤⑥⑧
C.①②③⑥⑦D.①②③⑥⑧
2.某商场经营的下列四种产品中,有可能取得环境标志的是( )
A.蟒蛇皮背包B.含磷洗衣粉
C.一次性木筷D.无氟冰箱
发展绿色食品,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据此完成3~4题。
3.绿色食品是指( )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4.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减少固体垃圾
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D.移风易俗
5.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粮食产量高
B.种植业比重下降,而林、牧业发达
C.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D.机械化、电气化水平高
6.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留民营村是“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
B.生态农业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经济发展
C.生态农业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D.生态农业就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农业
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完成7~10题。
7.该酒精厂的厂址邻近( )
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
C.动力基地D.科技发达地区
8.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
A.酸雨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加剧
C.臭氧层空洞D.扬尘
9.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0.关于清洁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清洁生产只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
B.研制可在自然界中分解的包装过程不属于清洁生产
C.进行清洁生产可将污染预防拓展到生产全过程,而无须回收废弃物
D.要实现生产过程、产品和最终报废过程不对环境造成危害
11.下列环境标志中,中国环境标志是(环境标志中的文字省略)( )
12.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B.全面实施环滇池截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