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写,而其中数的组成、数位意义的理解等概念又是读写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4的百数表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策略及实施:
1、主题图:
通过“百羊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20多得多。
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1)教学时,可以课件出示“百羊图”,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有多少只羊?
引导学生得出比20只多得多。
(2)再在图上圈出10只羊,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标准,学生再估起来就会好一些了,学生初步认识了100,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2、例1教学“数数”:
与20以内数的认识相比,100以内数数的难度增加了。
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数单位“十”“百”。
在教学中,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小棒,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数:
先一根一根的数,每数十根捆成一捆,数到100;
再十根十根的数,数到100,将10捆捆成一大捆。
在数数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归纳: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在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也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是本课及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
孩子们往往数到几十九时,后面一个数是多少,究竟是几十就会错误百出。
为了突破“拐弯数”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例1后面的做一做,让学生用小棒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当数到五十九时,提问:
“下一个数是多少?
”如还有学生不清楚下一个数是六十时,引导他们看小棒,有5捆小棒和9根小棒,再添上1根,即9根+1根=10根,10根就又可以捆成1捆了,5捆+1捆=6捆,也就是60。
接着继续数到七十二,让学生边动手数边说一说六十九后面是多少,为什么呢?
……一直数到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
还可以利用计数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如从计数器上拨出五十九,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9,提问:
“个位上再添上一个珠子是多少呢?
”边拨珠子边引导学生认识个位上9颗珠子再添上1颗珠子就是10颗珠子,要满十进一,即向十位进一,十位上5颗珠子再添上1颗就是6颗珠子,表示6个十是60。
无论是数小棒的方法,还是借助计数器拨珠子的方法都是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并理解当数到几十九时,再接着数就要满十向前面的一位进一。
在直观数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脱离小棒,抽象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教学形式可多样,如让学生对着数、互相倾听、启发、评判。
两人活动时,还可随便从一个数开始,接着往下数。
又如,采用师生对口令的形式。
生:
“八十八”。
师:
“八十九”。
“九十”。
“九十一”……
(与实验版教材相比,修订版教材在此只安排了例1,不再单独编排例题教学拐弯数,而是重视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
同时,在教学10个十是一百的同时,强调了99添1是100,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100。
这样做,既可以使实际教学的过程更为顺畅,也更能让学生在直观的支持下充分体会“满十进一的位值制思想”,理解数的本质。
)
3、例2教学“数的组成”
例2教学数的组成,分为两个层次:
整十数的组成;
一般数的组成。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增加了整十数组成的内容,更加突出了计数单位“十”,加强了学生的认识。
教学例2的关键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的意义。
一定要充分利用小棒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而70根小棒可以捆成7捆就是7个十,即7个十是70。
4捆小棒就是4个十,而剩余的6根小棒不够10根所以就不能捆成一捆,表示6个一。
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捆一捆、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既加深对数的认识,又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4、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法”
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
教材从记录数“三种颜色的纽扣的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等问题引入,突出了读数、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
100以内数的读、写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对数位的理解更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数出纽扣的数量,再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纽扣的数量(要几个十,几个一的摆),接下来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0、27、33(边拨珠边叙述:
2个十在十位上拨2,7个一在个位上拨7,使学生在表达中深化对数位的理解)。
这样通过数、摆、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直观上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既有利于突破难点又为读数与写数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把小棒图与计数器珠子图都贴在黑板上,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读数与写数。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珠子的数量及表示的意义,再在对应的数位下写出来。
(如十位上有2颗珠子表示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
个位上有7颗珠子表示7个一,就在个位上写2)。
在写40时,要特别向学生说明当个位上一个珠子都没有时,就要在个位上写0。
这样通过把计数器上的珠子图与相应数位写出的数结合起来(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掌握读数、写数的方法,并深入理解数位上数的含义。
教学100的读、写时,要充分利用计数器深化学生的理解。
可以带领学生在计数器的个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9颗珠子后提问:
“再拨丄一颗是几颗?
”“10个一是多少?
在计数器上怎样拨珠子?
”接着再在十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出9颗后提问:
“这9颗珠子表示多少?
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
怎样拨呢?
怎样读写呢?
”
还要注意教学数位顺序时要强调从右边起,而读数写数时是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
5、例4教学“数的顺序”
例4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为后面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做好准备。
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利用课件的演示,带领学生逐步探索例题中的有关规律,(如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都相同;
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等)。
再结合例题中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学生会非常有兴趣,并进一步探寻规律。
并能够运用规律找到相应数字的位置,也就是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感觉学生对百数表的探究非常有兴趣,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程度不同,往往有些学生意犹未尽。
老师们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细细琢磨,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写出来,再到课上来交流。
这样做,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了准备。
(由于在第七单元才正式教学找规律的内容,这里并没有用“规律”这一名词。
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下。
这也是修订教材编排的特点,在正式教学找规律之前或之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渗透或增加了许多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有所发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6、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
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分两个层次:
1、借助小棒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十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小棒图,可以直观的看出42与37的大小关系,4个十比3个十要多出1个十,也就是多1捆小棒,所以不用看另外的2根与7根就能够得出结果。
2、借助计数器按数位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计数器拨出42和37,然后想一想:
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
哪个数小?
再同样方法完成比较23和25的大小的教学。
3、展示学生比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位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如果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7、例6教学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6是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根据《课标》精神安排的例题,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建立数感很有帮助。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例5的学习已经能够准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了,而本例题则要使学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怎样是多一些、怎样又是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又有什么关系呢?
没有具体的比较标准,是相对而言的,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
关键就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数数、比较等方法,直观感知多一些与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的关系。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加强对比,不断地体会、理解,增强学生的数感。
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多一些”就是多的不太多,多一点点;
而“多得多”就是多的很多,不是一点了。
或让学生举例子比较说一说:
如23比19多一些;
而63就比19多得多。
在学生直观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叙述,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如15个蓝球比10个黄球多一些,而58个红球则比10个黄球多得多。
最后通过小精灵的问题“红球和黄球比呢?
”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
(学生可以直接借助直观判断,也可以借助之前的比较直接推理。
)给学生留出自由比较的空间。
8、例7解决问题
(例7是修订版教材新增加的解决问题的内容。
在修订教材中,大大丰富了问题解决的内容,涉及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各个领域。
这是在认数部分安排的解决问题。
在教学时,可以发给学生每人一张例7的珠子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方法。
学生们的方法可能多种多样,有的学生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来直观解决,在汇报交流中教师要加以肯定。
再提问“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借助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
”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问题,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引导学生把圈一圈、画一画的直观方法与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对比,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适当的优化。
9、例8“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本小节内容是为巩固数的组成、为学习100以内的口算作准备的。
认识到这一点对把握教学要求非常重要。
(例8与实验教材相比,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
原来是一图一加一减两个算式,现在用更实际的情境,借助一图四式呈现了4个有联系的算式,既与前面数的认识中的加减法的编排相统一(6~10的加减法、11~20各数认识中的加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更好的体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又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中,出示情境图后,鼓励学生发现、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对于学生的各种想法应给予肯定,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
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概括“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加上几个一,结果是几十几”。
在练习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2+30=50,32-2=12情况,可以从数位的意义和数的组成入手,使学生理解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所以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计算32-2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