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3596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下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时代下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时代下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

《新时代下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下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时代下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

新时代下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张栋李姝睿

【摘要】劳动教育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影响,在学生成长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当下开展劳动教育的情况却不容乐观,这就要求新时代下必须把劳动教育重视起来,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的价值。

从当下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出发,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价值,赋予新时代下劳动教育新的内涵,改正以前对于劳动教育的错误认知,结合我国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劳动;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体系;劳动意识

【作者简介】张栋,男,1995年出生,汉族,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单位所在地:

青海西宁,硕士研究生在读;李姝睿,女,1972年出生,汉族,辽宁辽阳人,民族学博士,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单位所在地:

青海西宁,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文化哲学、宗教哲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我国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再次把“劳”纳入全面教育发展理念,更是把“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中所指出的“九个坚持”和“九个要”都包含了劳动教育的内容。

而在2018年8月3日教育部又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这些都体现出劳动教育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和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走向的重要影响。

这就要求当下必须重拾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重视起来,当作重要抓手来抓。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使青少年学生获得正确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精神,了解和懂得生产技术知识,掌握生活和劳动技能,在劳动创造中追求幸福感的育人活动。

它包括劳动思想观念的教育、劳动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m

一、 当前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

1. 劳动教育体系的空缺。

以往五育中的德智体美四育都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建立教育体系,地方根据实际予以补充调整,但劳动教育体系是空缺的。

⑶虽然像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以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技术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探索建立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体系,但是这些劳动教育体系大多数停留在探索阶段,缺乏一定的实践检验和可行性探索,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还没有推广开来,再加上一些地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劳动教育体系空缺。

2. 劳动教育的缺位。

纵观我国劳动教育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我国的劳动教育是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

劳动教育缺位成为我国当前教育面临的严峻现实,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我国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⑶在学校里,劳动活动、通用技术等劳动教育课程经常被其他科目所占用;即使一些学校会开展一些劳动课程和劳动活动,但是因为师资、场地、经费等方面的缺乏以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再加上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过于形式化,忽视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导致学校的劳动教育举步维艰;有的老师把劳动当作一种惩罚手段,忽略劳动本身的价值,导致学生厌恶劳动、远离劳动,久而久之在学生心中形成劳动就是卑微的一种心理。

在家庭里,一方面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基本上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做劳动。

另一方面家长的唯成绩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那就什么都不用干,更不用说做一些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

在社会上,好逸恶劳、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思想不断蔓延,劳动者地位低,不尊重劳动,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 对策分析

新时代新形势,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⑷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突出了劳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在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下必须加强劳动教育,它不仅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更是解决教育的首要问题的重要方法。

1. 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恢复和完善分管劳动教育的机构设置。

集中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快劳动教育体系的探索建立,及时的推广到全国各地,填补劳动教育体系的空缺,地方也可以根据实际予以补充调整,建立起适合地方的劳动教育体系。

从“德智体美”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推广经验来看,机构的设置在其中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推动劳动教育更离不开机构的设置。

因为种种原因一些地区的劳动教育机构形同虚设,甚至被撤销,面对这样的现状要极力改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恢复和完善劳动教育的机构设置,为劳动教育的大力开展提供引导和制度支撑。

2.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财政支持,为劳动教育的设施建设提供保障,做好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监督,把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学校评比指标之中。

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各级党委和政府首先要做好政策的引导和监督,防止一些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方向走错,避免与国家教育目标和任务相违背、与社会实际相违背、与学生成长状况相违背。

其次做好劳动教育的制度建设,保证劳动教育的全面性和持续性,把劳动教育主抓工作责任到人,不定期要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状况(学生课外活动情况、体育设施情况等)进行抽查,并把检查结果纳入学校评比之中。

最后要深入基层做好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政策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对一些区域缺乏劳动教育的场所和设施时,要求相关部门及时完善,并做好相关的资金支持,保证设施的完备性。

3. 学校要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设置劳动教育课程,不断完善劳动教育的方案和制度。

学校要改变以前对劳动教育、体育课和户外活动的认知,重新评估劳动教育、体育课和户外活动的价值,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感受到劳动的价值、运动的乐趣、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第一要加强体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第二要加强劳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5]第三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借鉴一些学校的经验,制定劳动教育的方案和制度,要求老师和学生严格执行。

比如湖北工业大学要求每周开设两节劳动必修课。

安徽师范大学规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必须参加为期一周的劳动,在劳动周内学会停止所有文化课。

这些劳动教育的实践都应该作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经验借鉴。

第四要建立健全与劳动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师和教研员队伍以及管理制度、实践基地和设备配备标准、评价制度等。

⑹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改正一些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错误观念,让教师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正确使用劳动。

第五把劳动作为学生成绩考核和荣誉评比内容之一,设置劳动实践课程、组织开展校内外劳动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掌握劳动的技能。

比如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十年来一直坚持开设的“农活必修课”,让学生去种田,亲身体验农民的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第六应结合各科教学,要求老师深入挖掘蕴含在各科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使劳动教育经常化、日常化。

[7]

4. 家长要转变观念,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价值。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⑻家长要对劳动的价值进行重新审视,从陈旧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转变以前“唯成绩”评价孩子的观念,教育引导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使学生在各种劳动实践中接受到劳动教育,进而从思想、技能、习惯等方面都能感受到劳动的价值。

破除以前认为的课外活动会影响孩子成绩的陋习,改变以前包办孩子一切的溺爱方式,给足孩子劳动的时间和空间。

比如在孩子到了一定的阶段就要让他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像洗衣、做饭、洗碗、洗菜、拖地等,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锻炼孩子的劳动技能。

等到孩子成年时,在严重不影响孩子学习的情况下,严格要求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并做好监督和指导,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

家长要学会放权,让孩子走出房间,走向操场,更要给足学校管理权,不要因为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造成的一些小问题而去找学校理论,家长需要做的更多的是提供支持和建议,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共同促进劳动教育的健康发展。

5. 政府、学校、家庭要联合行动,共同促进劳动教育的发展。

单方面通过政府、学校、家庭来推行劳动教育是不可取的,需要三方面形成合力,互相配合,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使劳动教育更具持续性和全面性。

学校并非劳动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除了学校教育,更要把家庭教育和政府教育重视起来。

M家长和学校需要积极配合,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交流,积极关注和支持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对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的效用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建议。

也要向学校反馈家庭劳动教育的开展状况,对政府制定的劳动教育政策积极的建言献策。

学校要及时给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参与劳动教育的情况,积极向政府做好劳动教育开展工作的汇报,接受政府的监督和检查。

政府要加大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和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风气,积极采纳学校和家长对于开展劳动教育的诉求和建议。

结语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今天的教育应该重新把劳动教育重视起来,不仅要认清劳动教育对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更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风气,让学生感受劳动之美、劳动之用、劳动之力,让一切劳动的活力竞相迸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4]徐长发.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一一对习近平总书记“以劳动托起中国梦”重要思想的学习体会[J].中国农村教育,2015(10):

4-6.

[2] [6]卓晴君,徐长发.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N]光明日报,2018-10-09(013).

[3] 吴安春.培养劳动精神为孩子幸福奠基[N]光明日报,2018-10-09(013).

[5]本报评论员.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N].光明日报,2018-09-14(001).

[7] 万作芳.劳动教育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N].光明日报,2018-10-09(013).

[8] 张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01).

[9] 郭立场.让劳动教育塑造年青一代美好未来[N].中国教育报,2018-09-13(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