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3586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位.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位.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位.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位

数学第五单元

教学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本单元安排了七个情境活动:

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路程、时间与速度(常见的数量关系),参观苗圃(一次试商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国家体育场(体会万、亿的实际意义),秋游(试商需要改商的除法),探索与发现(四)(探索商的变化规律),抗震救灾(三步的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编写突出题材的现实性,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了一些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方法。

为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不论是除法的计算,还是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亿以内的大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4.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会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单元教学重点:

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单元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在探索的过程中归纳计算的方法。

独立探索

交流归纳

尝试运用

如何进行试商?

可以先交给学生讨论,然后进行归纳。

2.在实例比较中归纳常见的数量关系

交流信息

比较快慢

归纳数量

发现关系

3.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自己设计购买的方案。

4.在数据推理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数据推理是发现规律的重要方法。

5.在运算的过程中提高估计的意识。

每一道习题运算,都安排估一估的要求,以提高学生估计的意识。

课时分配:

第五单元共需13课时。

课时分配如下:

买文具……………2课时

路程、时间与速度……………2课时

参观苗圃……………1课时。

秋游……………1课时

练习六……………2课时

国家体育场……………1课时

探索与发现(四)……………2课时

抗震救灾……………1课时

练习七……………1课时

 

第1课时(买文具)

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能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10元人民币八张。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归纳。

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同学们来到文具店准备购买一些文具送给灾区小朋

友,文具店里的文具琳琅满目。

同学们的捐款共计80元,如果用这些钱买书包,可以买多少个呢?

二、探索计算方法

1.算一算,经历交流竖式计算的算法。

(1)学生列式,说清理由。

(2)学生先自行计算。

讲解计算过程,方法多样。

(3)重点讨论竖式计算,讲清“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2.估一估,算一算。

(1)如果有140元钱,可以买几个铅笔盒呢?

学生独立解答。

(2)先估一估,大概可以买几个,再与实结果比较,得到答案。

教师尽量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索的时间,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现实的估算背景之下,经历有层次的探索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价值及估算与精算的区别,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商的定位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小组讨论“商7为什么与个位对齐”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1题。

学生通过口算、估算、列竖式等多种形式寻求答案。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让学生根据情境去实际靠,提出问题后指名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3题。

使学生感受估算与精算的区别。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新知。

四、总结谈话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五除法

买文具

 

第2课时(买文具)

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2.利用上节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解决一些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尝试运用法。

一、复习引入

学生板演,说明算理。

150÷30=130÷13=342÷40=600÷20=

想一想:

“600÷20”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

引导学生回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二、综合练习

1.括号里最大填几?

30×()<22050×()<8540×()<140

60×()<30660×()<20080×()<314

学生可口算、估算或竖式计算解答。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性。

让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在情境中运用估算、列竖式计算解决问题,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三、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4题。

请学生观察情境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了本课内容,独立思考、解答。

培养了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四、拓展练习

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150÷30=130÷13=

342÷40=600÷20=

 

第3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一、谈话导入

师: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

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1时、1分、1秒。

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

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跑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进一步巩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

让学生进一步理清三者关系。

四、总结谈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第4课时:

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的:

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尝试运用法。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

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

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

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

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实践应用

5.完成“练一练”第五题。

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

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四、拓展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第5课时:

参观苗圃

教学目的:

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试商方法,学会验算。

教学难点:

掌握试商方法,学会验算。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一、情境导入

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看书时间长了,眼睛觉得很累,但只要看看绿色的植物,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块去参观苗圃,那里种有很多的绿色植物。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二、解决问题

1.欣赏了那么多漂亮的植物,你现在了解到苗圃的基本情况了吗?

学生汇报观察的收获。

2.你能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每种花的盆数相同”这个信息对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作用?

作用是什么?

缺少这个信息能不能计算?

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每种花的盆数相同”这个信息对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作用让学生深刻感悟到只有盆数相同才能平均分。

3.你能列出算式吗?

4.能估计一下答案吗?

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估计这些答案有什么作用吗?

5.用除法竖式你会吗?

A先自己试一试。

 B如果遇到困难你有二种求助方式:

①求助课本②求助小组伙伴。

 C小组交流你的成果。

D组际交流你们的计算方法,说清楚你们小组是怎么想的?

可以上台板书你们的竖式。

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求助——交流——获得成功的探索过程。

培养倾听、交流的学习习惯。

 明确:

试商的时候,把22当作20来试,把154看作是150,20×7=140,最接近150,所以商7。

6.请你来给园艺师帮帮忙:

园艺师要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

还剩下几盆花?

独立解决。

说说你的算法和想法。

你会验算吗?

 

三、趣味练习

今天同学们在参观苗圃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并自己探索解决了问题,学会了2位数的除法,下面咱们就来练一练,比一比,看你可以获得几星级?

A说说你把除数当作几来试商?

(一颗星)

 70÷31=381÷54=272÷28=89÷22=

B最大能填几?

(二颗星)

38×()<24342×()<213

61×()<44159×()<481

C森林医生(三颗星)

64页第四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