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5764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

《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

如何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一直在思考和研究这些问题。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最新版)》这本书问世了,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解读了《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课标要求——本实验《课标》的三维目标。

(二)知识预备——进行探究实验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包括实验原理、器材的选取、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以填空选择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三)探究报告——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便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取新知识。

(四)探究拓展——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探究实验。

主要是方法指导,拓宽学生探究实验的活动范围,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

(五)探究活动——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探究实验方面的问题,注意探究的活动经历,优化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由武汉市教科院中学教研室物理科主任、市学科带头人、高、中考命题及教研专家闫新民老师任主编,市中学教研室物理教研员陈继明及武汉六中、多次参与市区中考、调考命题的高级教师夏友明任副主编,由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及教研工作的教师执笔编写。

探究实验一至六由武汉六中王刚老师编写,探究实验七至十二由武汉六中初中物理教研组长张韬老师编写,探究实验十三至二十一由夏友明老师编写。

近年来《物理课程标准》全面实施,从2005年中考试题来看,与探究实验相关的内容所占的百分比越来越大:

如青岛占72%,南通占53%,宜昌占42%,北京占48%,上海占45%。

本书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探究实验方面问题的能力。

商河文昌实验学校

教育教学课题开题报告

题目

姓名:

XXX(宋体小三号,加粗)

课题组:

XXXXXX

日期:

2XXX年XXX月XXX日

商河文昌实验学校制

目录(标题:

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及预计突破的难点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五、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六、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七、主要参考文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一级标题:

黑体四号加粗顶左,段前自动,多倍行距2.41)

xxxxxxxxxxxxxxxxxx(段落文字:

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符)

1.xxxxxx(二级标题:

黑体小四号加粗顶左,段前自动,行距1.5)

xxxxxxxxxxxxxxxxxxx(段落文字:

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

(1)xxxxxxxxxxxxxxxx(段落文字:

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符。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同上)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及预计突破的难点(同上)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同上)

五、课题具体实施步骤(同上)

六、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同上)

七、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格式如下)

[1]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出版物格式,五号宋体,居左)

[2]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专(译)著格式,五号宋体,居左)

[3]作者.文题.编者,文集名,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论文集格式,五号宋体,居左)

[4]作者.文题.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授予年(学位论文格式,五号宋体,居左)

[5]申请者.专利名.国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授权日期(专利格式,五号宋体,居左)

[6]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日期(技术标准格式,五号宋体,居左)

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题目: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研究

课程标准指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的特征。

其实,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的人文性侧重教育学生,培养和滋润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策略,大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使学生在富于情感的状态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熏陶,提高语文素养,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探寻在语文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进语文教学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同时也有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情感目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为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寓情感教学于语文教学已成为语文教育中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情感是语文教学艺术化的重要标志,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观念上认同了这点。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将情感教学作为知识传授的附庸的状况依然存在。

恰当的教学策略对于中学语文情感教学广泛而有效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现状亟待改观,由于教师对教育目标的认识不全面,缺乏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等到原因,在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轻“情”的思想,有是情感教育被德育所替代,情感教育变得“戒律化”,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脱节,不能真正关注到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发展。

把情感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视,达到让学生“知”“情”同步发展的目的,进而让教育行为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意”和“行”。

情感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已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还有对学生自尊、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注,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之前,可以看到国内外的教育家们已经有了诸多的理论,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知学、好学、乐学”到当代著名教授卢家楣的“情感教育心理学理论”,从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愉快教学”到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动机原则”,都有着独到的见解,是我们进行此次课题研究的不竭源泉。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符合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理念,为语文学科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它将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崭新亮点。

1、基本内容

首先对古今中外的情感教学理论进行梳理,明确情感教学的内涵、特征,然后分析并指出语文情感教学的功能,并重点分析语文情感教学现状及主要原因。

最后以现代教学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原理等为理论依据,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发挥教师情感、中学语文文本富含的情感以及各种情感教育有利因素的作用,形成可行性方案,提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策略。

.

2、研究重点

发掘教材情感生发点,以情引情;

发挥教学者的情感教化作用;

调动学生的情感潜能。

3、预计突破的难点

从情感教学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语文情感教学的探索,提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具有普适性的策略。

本课题拟通过:

文献研究法、比较法、实践法、行动性研究、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从情感教学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将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与优秀教师教学实践及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等方面相结合,较为全面和深入地对中学语文情感教学进行新的探讨。

按照本课题研究的设计框架,研究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一: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理论依据的学习阶段;

(2011年4月——5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内分工,明确研究任务。

  2、组织语文教师学习情感教学理论,阅读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

  阶段二:

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研究阶段。

(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

  1、完成情感教学国内外研究状况的梳理。

  2、完成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的深入研读,形成相关的读书笔记。

  阶段三: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形成相应教学策略。

(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

  1、完成语文情感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2、完成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情感教学的内涵、特征、功能分析,形成相应教学策略。

  阶段四:

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4月至2012年5月)

  1、对以上分析进行整合,提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策略。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1、完成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的深入研读,形成相关的读书笔记。

2、完成语文情感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3、完成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情感教学的内涵、特征、功能分析,形成相应教学策略。

4、提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策略。

七、主要参考文献(略)

教育科研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浅析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

单位:

桓仁实验高中

课题级别:

市级课题

主持人:

高富

参与者:

吴永焕李金鸿

——关于《浅析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开题论证

桓仁实验高中吴永焕

时间:

2006年7月20日下午

地点:

桓仁实验高中三楼会议室

应到和参加人员:

金校长,于校长,课题组主持人及全体成员

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人类已经步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极大的加速了现代信息技术化进程,迅猛的信息化浪潮正强有力地冲击着包括教育在内的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所以,要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革新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强化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与应用,把现代先进科技作为一种认识工具,使学生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探究问题、更新知识和追踪科技前沿的研究成果,无论从教材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我国处于初期阶段,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提出了新的理念,新课标下实时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有效地促进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在提高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

只有在新课标下的课程整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主要仍然体现在CAI(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其他领域涉及较少,另一种整合,则侧重于信息技术内部各部分之间整合,存在局限性。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过程中存在如形式主义盲目整合等倾向,没有把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过程系统化。

同时没有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合理适时地选取,使整合进入一片死海;

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流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

三.研究途径: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是在新一轮高中物理课程改革过程中,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全面系统化的整合方案和理论指导,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新高中物理课程体系,形成先进的课程理念。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课程实施上要注重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这里进一步明确了新高中物理教和学的过程中,必须与社会接轨,必须能用先进的技术,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新课标下教学理论的研究,新课标下教学活动方式的研究,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戏课标下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四个子课题的研究,理解新课程体系中,高中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真正地实现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

2.研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形成先进的信息观。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数字化为新动力,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及传感器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十一五”期间,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

2006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做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这三次重要会议都反复强调“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所以对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内涵及外延的研究;

二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特征、形式等的研究,三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方面的研究。

总之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将会为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丰富内容和打好基础;

3.国内外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现状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的研究,争取一不重复,二要创新,形成先进发展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观。

在全国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相关研究已有很多,他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①形式主义整合,个别学校以计算机被用次数来评价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结合的好坏,个别教师把计算机当做“电子黑板”,陷入认识上误区。

②个别教师教科学要由实验得出结论都不做实验,用课件来代替实验,所以这种做法违背教学规律,同时也违背了实质上的整合理念。

③当今大部分教学课件系统无交互性,很难达到教学效果。

④许多教师及研究人员认为整合就是“1+1=2”,使简单的累加,对整合的本质缺乏认识。

所以对于本课题的研究,为了少走弯路,不做重复工作。

四.研究内容

1.研究新高中物理课程体系,形成先进的课程理念。

3.国内外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现状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的研究,争取一不重复,二要创新,形成先进发展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观。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广泛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成员学习相关课程整合的先进理念,提升各位教师对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理论认识,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践。

2.案例研究法:

开展以某班学生“感受记录”的案例研究及2位左右教师“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的案例研究。

3.行动研究法:

利用校内外教学公开课,对新课程高中物理和信息技术整合进行实践研究,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定期指导及时间调整整合方案。

4.经验总结法:

总结经验教训,建立符合我校自身特色的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方案,指导我校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课程整合实践。

六.研究预期成果形式:

1.成《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专著。

2.对本地区整合现状进行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3.完成几套教学软件。

4.建立高中物理教学资源信息库。

5.DISlab

七.进度安排及人员分工

㈠.人员情况:

姓名

职务和职称

研究专长

学历

课题组内分工

中学一级(教研组长)

物理教学论

及计算机技术

大学本科

组织课题组实施研究,研究方案撰写及开展高中物理教育资源信息库建设

李金鸿

中学一级(一线教师)

行动研究,整理分析材料

吴永焕

整理分析材料,负责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实施调查问卷

研究阶段及细致分工:

1.2006年4月—2006年7月,确定课题名称为《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研究》,并且提出观点,主要参与者:

高富老师、吴永焕老师、李金鸿老师。

2.2006年7月—2006年11月,规定《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研究》的研究方案。

同时撰写高富老师开题论文。

3.2006年11月—2007年8月,搜集相关资料,实施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步实施:

4、2006年11月—2007年1月,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理论研究。

①、2007年1月—2007年4月,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现状进行研究,同时也对省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和整理。

②.2007年4月—2007年8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地研究新课程中高中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切入环节及整合形式。

③.2007年8月—2008年1月,整理和分析材料,并对某班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对工作教师进行整合反思案例研究,对前期研究工作进行反思和修正,最终形成较完整的整合理论性材料。

主要由吴永焕和李金鸿老师参与

④.⑤2008年8月—2008年11月,在整合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改良传统物理实验,逐步建立高中物理教育资源信息库,建立DISlab,主要由吴永焕老师和高富老师负责。

八.实际意义:

通过《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研究》课题的研究,一方面科研可以全面的提升了课题组成员的信息素养和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整合意识,为更好的开展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奠定了坚实而牢固的思想基础,势必会影响且全面的提升我校物理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档次。

另外一方面,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可以积累了大量的对实践教学有利用价值的课件,教学案例,理论文章等,并且为我校高中物理教学电子素材可的建立,起到了实质意义的推动作用。

我们深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计算机多媒体辅助相关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必将给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带来深远的影响,必将极大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该课题的研究对我校各学科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都有一定的实际借鉴作用。

2006.7

《以尊重为价值导向,探讨学生行为标准及培养途径的研究

——深化尊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概念界定

本课题以尊重为价值导向,研究、探讨未成年人的行为标准及培养途径。

1.以尊重为价值导向的行为标准——既尊重每一个生命(包括自己)的独特性,又能够按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将个性和规则和谐地体现的具体的行为中。

2.以尊重为价值导向的培养途径——自始至终紧扣尊重,既以尊重为价值导向,又把尊重的理念体现在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过程中;

把研究定位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

无论是学生体现尊重意识行为的形成,还是教师行为的改变都是没有止境的一个过程,这项研究实际上是师生自身变化的过程。

二、研究背景

1.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健全的人格,促使人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永远是教育最根本的任务。

以尊重为价值导向将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并且,最终只有落实到行为的改变才有实际意义。

本研究充分考虑到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主要研究如何将“尊重”这一很大的概念落实下来,一是研究解决对未成年人的要求大而空的问题,把“尊重”概念落实到具体的行为标准上;

二是研究解决对学生的教育重结果而不重教育过程的问题,其表现是提法不断翻新,作法还是老一套。

把尊重人落实到教育的过程中:

一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二要探讨达到目标的途径。

2.研究的意义

人们在社会中生活,必然有主导其行为的潜在的价值,这些潜在的价值支撑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尽管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缺少对道德的拷问,但它又是无处不在,不管自己是否意识到、也不管自己承认与否。

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共同的价值导向。

价值是一种文化现象,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决定着一个人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持久性。

以价值为依托,一个人的发展就有根基,没有根基的发展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人的发展是这样,社会的发展也是一样。

民族的强盛,国民素质的提高也最终依赖于民众普遍地相信基本的价值,并以此为准则。

社会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不同个性、不同利益个人及集团而导致的不同的选择只有在统一的道德价值条件下才有意义。

因此,社会需要有共同的价值导向,共同的价值是对话的基础、沟通的桥梁,是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因此,以尊重为价值导向,探讨未成年人的行为标准及培养的途径是在探讨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是赋予教育灵魂的工作。

尊重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它既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理念,也表现在一点一滴的不经意的行为中。

关于行为改变还处于刚刚开始的阶段,已有的一些行为改变还没有形成系统。

本课题在吸收“十五”关于对尊重问题的研究基础上,“以尊重为价值导向,探讨未成年人行为标准的研究与实践”,将系统探讨以尊重为价值导向的行为标准,并将“尊重”贯彻于研究的过程中,既具有时代意义,又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人们逐渐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值得尊重的,并且在社会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视对个体的尊重。

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理念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普遍的实施。

1989年2月,日本修改中小学教育大纲规定:

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把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念体现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具体生活之中。

美国和加拿大等欧美国家曾经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