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胜利40周年Word格式.docx
《纪念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胜利40周年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胜利40周年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然而,这难道可以作为我们健忘的理由吗?
如果不能,请随我们一起回忆。
一、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背景分析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撇开我国对越南人民争取独立自由战争的巨大支持不谈,让我们从美苏冷战正酣的1972年说起。
面对前苏联咄咄逼人的战略攻势,身陷越战泥潭的美国向大洋彼岸的中国伸出了橄榄枝。
这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之间的坚冰开始融化。
中美两国从此开始酝酿关系正常化。
这对当时仍之与中国和好而与美军交战的越南来说,却无疑是个坏消息,因为这将意味这中国将有可能减少甚至终止对越南的支持与援助。
越南心中不满,转而全面投向苏联。
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苏联来说,也是一大坏消息。
在中美苏大三角中,中苏自六十年代交恶,从此成为死敌。
中国也从此成为孤家寡人,环顾四周,并无一个朋友。
苏联原本想利用越南达到对中国在战略上实行全面包围,形势对中国极其险恶。
老一代中国领导人当然看到这一点,尤其是同越南关系逐渐恶化,越南投靠苏联倾向逐渐明显的情况下,如何突破战略上的不利形势以达到对抗苏联的目的,就日益成为中国的迫切需要了。
另一方面,美国在越战中日益不利,失败已成定局,心虽不快,也数无奈。
通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使美国了解到了新中国的力量和在地区事务的分量,美国国内开始有人主张同中国全面发展关系,以谋求在亚洲地区实现和平,同时对苏联在亚洲势力扩展进行遏制。
而这一点,竟然同中国的利益惊人的一致,因为中国就是需要寻求这样的战略"
盟友"
。
共同利益使中美一拍即和,接下来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开始关系正常化及建交谈判。
中美的接近,对越、苏无疑构成重大威胁。
苏联加速拉拢越南,促使越南迅速投向苏联,并在南北统一后,立即开始了反华的举动。
对内大加迫害华侨华人,对外频频搔扰我边境,打死打伤我边民及边防军,入侵我国土拆毁我界碑。
中国政府一向以和为贵的主观愿望对其所行尽力忍让,更进一步强化了越南的自信和野心。
然而,中国并非无能之辈,暂时忍让仅仅是由于时机未近成熟,不便大动干戈。
当时机来到,便给于越南狠狠教训。
举世瞩目的中越之战,便是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之下,悄悄上演了。
1979年1月28日,是中国农历的已未年春节。
河内虽然地处热带,但这却是越共书记黎笋度过的最寒冷的一个春节,而这也是他的许多士兵能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了。
此时,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南草坪举行仪式,以欢迎外国元首的礼仪欢迎邓小平副总理。
五星红旗和星条旗有史以来第一次并排飘扬在美国总统府上空,宾夕法尼亚大街也插满了象征无产阶级专政的中国红旗。
小平同志访美过程中被问及对越政策时,胸有成竹地说:
"
小朋友不听话,该打打屁股了!
越南,这个经历了30年战争锻炼出来的"
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在美苏中大三角的角力中再次处于波峰浪谷的险境之中。
反观越南黎笋集团,越南统一后,扩张野心极度膨胀,完全继承了法国"
大印支联邦"
殖民政策的衣钵(殖民地独立后继成员宗主国对外扩张政策的不在少数,还有一例就是印度对英印政府的"
麦克马洪线"
照单全收,导致了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其战略意图与中国发生了冲突,越南的真正目的是要在中南半岛建立一个大越南。
虽然在越南战争中得到了中国的大力支持,但此时越南有苏联当后台,成为苏联在东南亚的代言人,冷战的急先锋。
越南刚刚赶走美军,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不停的叫嚷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没把中国利益放在考虑之列。
黎笋集团几年来的的一意孤行当然痛快淋漓。
打着主权和内政的旗号,不受任何约束,对邻居想打就打,想占就占。
被隆隆的战争惯性驱动着,殊不知正义战争胜利后会陷入非正义。
终于到了有一天,发现身边的巨人继几年警告之后攥紧了拳头,越南虽大喊不怕却惊出了一身冷汗。
此时的惊慌与昔日的威风形成鲜明对比又恰是正比,黎笋集团开始向被它强奸的国际法和国际舆论频送秋波,匆匆于1978年11月3日与苏联签订两国友好合作条约。
吁请联合国安理会制止中国宣布要进行的处罚。
同有比这更无赖的了--1979年1月7月越南军队攻占邻邦柬埔寨的首都金边,而1月8日其外交部发布了指摘中国当局在中越边界加紧集结大量军队的声明,并由其常驻联合国代表向安理会递交。
然而这一切都晚了!
中国南疆铁流滚滚,大军云集,铁路公路上开进的野战军源源不断,已成箭在弦上弯弓满月之势。
黎笋集团虽抱住了苏联的大腿,但是却忘记了他的北方邻居是一个敢于勒紧裤腰带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同时对抗的强势政权。
这次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越南对内迫害华侨华人,对外频频搔扰我边境,打死打伤我边民及边防军。
从1978年8月至1979年2月,越方武装挑衅达700余次,入侵中国领土160余处,打死打伤中国军民300余人,严重危害中国边境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和中央军委作出了实施自卫还击作战的决定。
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这是一个英明的决策,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希望在自己的身边有个具备威胁自己的国家横行霸道!
毛主席在对印反击战的那句话:
要打就打出30年和平!
才真正道出了中国人的气魄。
现在我们看待建国后我国的几次对外战争,其中都包含着那一代领导人的远见卓识!
1979年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社论,文章毫无保留地宣布了中国的最后抉择。
二、战争的进程及其影响
1979年2月17日,当第一缕曙光照亮地平线的时候,战争开始了。
历史记住这一天。
和平与战争都铭记这一天。
这一天对越南是黑色的。
战略上无诈,中国要做的全世界都知道,似乎犯民兵家大忌,怎么连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都忽略了?
中国就是要这样,堂常正正,师出有名,出其有意,攻其有备。
先提醒观众注意,然后再开打。
是谓惩罚。
这次中越边界战争断断续续的打了近十年。
关于这场战争的细节描述网上很多,在此简述一下大致进程。
1、广西、云南边境地区自卫还击作战
1979年2月17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云南边防部队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在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向当面越军发起攻击。
参战部队的步兵、装甲兵等陆军部队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一举击退了入侵越军。
广西边防部队采取南北对进的作战手段,于22日完成了对越南重镇高平之越军的合围,战至25日,攻占了高平。
云南边防部队发起进攻后,右翼部队强渡红河,迅速歼灭了对岸守敌,左、右两路达成对老街地区越军的合围,激战至20日,歼灭了老街守敌大部,攻占了市区;
22日一部夺占了代乃,切断了越军顽抗部队同增援部队的联系,尔后,反击作战部队分左右并肩突击向纵深发展,25日云南方向参战部队占领柑糖市和柑糖矿区。
27日,广西边防部队分三路向谅山发起攻击,3月4日,反击作战部队在强大炮火掩护下,越过奇穷河,占领了谅山市,控制了市区以南各要点。
云南边防部队于27日对越军增援部队发起攻击,至3月3日,攻占了沙巴、铺镂、郭参、封土等要点。
3月5日,中国边防部队推进到浅近纵深20~40公里,攻占谅山、高平、老街等省城和20多个边境城镇及要点。
3月5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自卫还击作战的预期目的已经达到,自当日起参战部队开始回撤。
并重申:
我们不要越南的一寸土地,也绝不容许别人侵犯我国领土。
至3月16日,中国边防部队全部撤回中国境内。
2、收复法卡山、扣林山和老山、者阴山作战
广西、云南边防部队回撤后,中国政府一再建议越南政府同中国举行边界谈判,协商解决两国争端。
但越南当局表面上接受中国的建议,暗中却加紧扩军备战,继续侵犯边境地区要点,对中国边境地区军民进行袭扰,使中国边境地区人民不能开展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为了创造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广西、云南边防部队又实施了收复法卡山、扣林山战斗,收复和保卫老山和者阴山作战。
1981年5月5日,广西边防部队对占领法卡山之越南侵略军实施反击,当日收复了法卡山,尔后转入保卫法卡战斗。
于当日、10日、16日、19日、6月7日,先后击退越军团营规模的反扑,牢牢守住了阵地。
5月7日,云南边防部队对侵占扣林山的越军实施了反击,当日收复了扣林山。
在此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粉碎越军组织的营以下规模的反扑192次,狠狠打击了越军的嚣张气焰。
3、两山轮战
1984年4月28日,昆明军区(后并入成都军区)第14军40师,49师分别对老山,者阴山一线越军展开大规模拔点战斗。
经一日激战,40师一部7分钟占领662.6高地,5小时20分攻上老山主峰。
下午,两个主力营向船头,八河里东山方向推进,占领敌10余个高地。
49师在师长廖锡龙带领下,以阵亡不到百人的辉煌战绩,占领者阴山全线,前推松毛岭一线,全歼敌两个连,毁灭性打击敌两个营,击溃敌三个团,敌伤亡数字不详,这是因为我纵深重炮部队对敌纵深增援团队(如者阴山之战中,越增援一个团被我一个排阻击时,被我两个重炮团集火密集炮击,敌尚未下车),炮击,使敌伤亡重大,但伤亡数字不详。
两山血战,以老山战场最激烈,最残酷,以者阴山之战打得最有魅力。
廖锡龙在大战之前,亲自侦察敌情,勘察道路,为迂回部队选择最佳迂回道路。
总攻之前,他两度推迟总攻时间,在老山之战开战后40分钟才发起攻击,使得迂回掉队部队得以及时到位,匆忙赶到的部队指战员得以利用宝贵时间调整部署,休整部队。
事实证明,两次调整总攻时间十分必要。
部队战前准备了200口棺材,战后,100口都多。
此战之战果,不仅14军军长,军区首长没想到,许多参战官兵都没想到。
须知,当时越军炮兵还是有对等还击的气概的,双方炮弹空中相撞的事情并不罕见。
战后,廖锡龙升任14集团军军长,当选84年十大风云人物,数年后,晋升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老山之战则打得十分艰苦,你来我往,拉锯战频繁,比较有名的战事有84年"
4.28"
之战、"
6.12"
之战和"
7.12"
之战。
其中"
之战规模最大,越军313师两个团,316师一个团,312师一个团,345师一个团,一个特工团,共计六个团的部队对我14军40师一个团的阵地展开了疯狂的进攻,松毛岭大战打得惊心动魄。
7.12敌反扑情况战前我已掌握。
凌晨前,我以两个炮连在阵地前300米处进行火力侦察,两轮炮击,击毙敌两名营长。
敌伤亡重大,但敌军轻伤员无一呻吟,重伤员致死不动,失去指挥的部队蛰伏如前,不慌乱,不暴露,无线电静默,纪律和素质令人敬佩,颇有我志愿军邱少云之精神传统。
前指见没有情况,下令除一线保持警惕外,其余睡觉。
凌晨越军扑上我军一线阵地,来势十分凶猛。
我军集中老山地区所有炮群,甚至师属坦克营也一字排开,展开火力封锁,打敌后续梯队,封锁我阵地前沿300米一线,打成3道火墙。
整整一个上午,敌军主力没有接近我主阵地。
下午,2.5个基数的炮弹全部打光,越军一个营趁机抢占我一个高地。
我军一个榴弹炮营配合进攻,一个排45人15分钟夺回。
当我军攻上高地时,敌军一个营几百人,只剩下6个活人。
越军十分顽强,六个团轮番冲锋,少有的发动了营团级集团冲锋。
事后证明,这是本此战斗中最愚蠢的举动,白白遭受灭顶之炮火覆盖。
一整天,敌被阻于松毛岭一线寸步难进,阵地前留下了3000余尸体,占整个两山之战越军伤亡总数的43%。
84年至89年,七大军区轮番派部队参战,老山、者阴山成了我军的练兵场。
其中济南军区67军199师担任老山防御作战,取得重大战果,是轮战部队中表现十分出色的部队,广州军区41军是参战最久的部队,战斗中先后涌现了"
李海欣高地"
,孤单英雄陈洪远,史光柱,英勇无畏九战士等光荣集体和个人。
三、战争的意义
1、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的祖国的尊严,保卫了中越边境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战争极大锻炼了中国军队。
人民解放军在作战中经受了复杂恶劣环境的考验,取得了边境地区长期坚守防御作战的宝贵经验。
对我军建设影响深远,众多新星从中涌现,大批部队得到实战锻炼。
3、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沉重地打击了越南当局的侵略扩张气焰,越南的军力一蹶不振,很快从柬埔寨撤军,大越南的梦想被中国军队击成了泡影,大家应该注意到,我们军队打出了士气,打出了军威。
战争开始之后十年,越南慑于北方的强大军事压力,不得以实行全民皆兵的战时经济,越南的国力日见空虚,根本无法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最大限度的消耗了越南有限的资源。
这才是越南最大的噩梦,这种打击是毁灭性的。
4、此外,中越之战,对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影响还包括,苏联也被拖入越南这个无底洞,其亚洲扩张野心受到遏制。
每年对越南数十亿美元的援助和苏军侵略阿富汗的战争极大的削弱了苏联,这也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苏联最终四分五裂,一代枭雄灰飞烟灭!
越南从此失去大靠山。
虽说俄罗斯继承了苏联衣钵,继续使用金兰湾,同时提供援助,但也不在是免费黑面包加土豆牛肉了。
一切以硬通货为准。
柬埔寨也从此再次摆脱越南,其扶持的傀儡政权洪森转而向中国示好,老挝也开始更多转向北京。
正可谓"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四、几个须予以澄清的问题
关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网络评述文章不少,绝大多数都是批评意见。
盲目自大和妄自菲薄都是有害的。
有些文章在评价这次战争时抓住我军某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大做文章,其真实目的无非是含沙射影攻击中国政府的无能,肆意漫骂我们的烈士。
这些文章或断章取义、或妄加猜想,其手法之下作,行径之卑劣,令人不齿。
1、关于中国空军装备低劣、缺乏训练,惧怕越南空军米格-21飞机,因此不敢出动空军作战的看法。
当时,我国空军装备的主力战机是歼6,歼7亦有少量列装。
关于歼6在那个时代的国土防空作战中的辉煌战绩在此不再赘述。
中国空军怯战"
,这是"
外国军事专家"
炮制一个经典笑话。
既然"
,那为何也不见"
强大先进"
的越南空军出动战机对我军进行空袭呢?
凭两国军事实力的对比,只要是大脑正常的人就能得出结论:
这次战争的战场主动权和战争节奏、战争强度完全由我军控制,未出动空军作战是我军避免战争升级采取的克制手段(中苏战略态势文末再论述)。
根据中央军委的规定,空军在中越边境地区加强巡逻警戒,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一般不超出国境作战。
但中国空军并非无所作为。
空军张廷发司令员根据军委的意图,经过反复酝酿思考,提出了"
挽弓待发,先声夺人"
的作战指导方针。
其基本内容是:
所有参战的航空兵部队和地面防空部队做好充分的作战准备,敌机一旦入侵,就能予以有力的打击,军委一声令下,就能立即出动突击指定的目标。
同时,在我边境上空组织声势强大的持续的空中巡逻,显示力量,威慑敌人,使敌空军不敢轻举妄动,以达到"
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目的。
威慑是以实力为基础的,为了增加威慑力量,并在一旦敌机敢于出动时有更大的取胜把握,张廷发决定增调歼击机和轰炸机团进驻广西地区。
他还亲自到广西、云南一线地区检查了部队的战斗准备,对各部队领导和飞行员作了战斗动员。
2月17日凌晨,我军按预定计划从东西两个方向先后发起对敌攻击。
为了配合地面部队作战,我歼击航空兵按计划大量出动,不间断地在国境线我方一侧上空巡逻警戒。
自卫还击作战第一天,我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就出动飞机一百多批数百架次,进行警戒、巡逻,形成了多方向、多层次的空中掩护态势。
2、对"
背包带固定搭乘坦克的步兵"
的看法。
这个事例在网上被广泛引用,影响较大,误导了很多不了解实际情况的网友,认为我军不重视战士生命,缺乏训练和常识等等,在此对此事例作一解读,希望可以对大家正确认识有所帮助。
要说明这个问题,就不能不说到步兵搭乘坦克作战。
我军的装甲部队的组建和战术运用是沿袭苏联模式,步兵搭乘坦克协同作战,是苏联、美国等国军队的通用做法,即便是现在这个战术还是有效的(美军对伊拉克的战争中不时仍能看到)。
要知道苏联的装甲部队运用战术是战火中验证出来的,美国的也是,所以说步兵搭乘坦克协同作战战术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当时的战场环境,是在南方热带山地丛林作战,道路起伏不平,转弯、山垭口太多,随时都会被越军伏击,长途奔袭中,步兵根本不可能坐汽车旅游一样伴随进军,只有搭乘坦克进行协同作战。
在高速颠簸行驶、急停、急转的过程中,搭乘步兵也很难保持身体平衡,很容易被甩出去。
是选择一不留神被甩下去摔压死伤、掉队(长途奔袭掉队不是被俘就是死亡),还是选择背包带绑在坦克上呢?
事实上,当时背包带绑着的多是体质较弱,训练较差,岁数较小的新兵,没全绑,干部、班长和战斗骨干是不绑的,尖刀车和前卫车上也是不允许的,随时准备下车消灭敌人反坦克火力点。
是战争就有伤亡,这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为了完成任务,不能不做必要的牺牲。
这样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却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就是在现在,如果还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作战,恐怕还只能是这样的选择。
要我是当时带兵的干部和老兵,也只能这样选择。
爱护战士生命,就必须尽早完成任务,多杀伤敌人。
只有尽快穿插到位,才能打乱越军部署,最大限度的减少战士的伤亡,这是一个辩证法。
所谓"
无谓的代价"
不知道从何说起,任何方式都有利有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局部、个别的牺牲带来了全局的胜利,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就是最大的"
有谓"
烈士长已矣,为了祖国边境的安宁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肆言评判烈士牺牲"
无谓"
无异于抹杀参战将士的血汗和功绩!
3、对"
越军扒开水库使我军被迫改道"
早在越南抗法战争中,我国就派出了军事顾问团,顾问下派到了越军营一级部队。
抗美援越时,我国先后派遣了十几万部队进入越南,遂行防空作战、后勤和工程等任务。
越军正规化建设也是我们帮他们搞的,越军许多军官都是中国军校毕业或接受过培训的,武器装备也多是我们援助的,因此有说越军是我军的影子,此言无误。
在79越战中,越军为迟滞我军前进扒开水库不止一座,是有组织有预谋的防御行为,也是在我军迅速穿插攻击下所采取的无奈之举。
战场是有限的,选择进攻路线也只有有限的几条,制订作战方案也不可能仅仅由于怀疑越军会扒开水库而放弃最佳的进攻路线。
战场也是瞬息万变,越军会根据我军的进攻随时调整部署和组织防御,战前、战中和战后所了解到的情况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结合以上事实和分析,说我军对越南方面情况不了解是没有根据的。
4、关于我军"
参谋军官老化"
这个"
老化"
我们不知道什么意思,是指岁数、业务技能还是指思想?
岁数大点更有经验,这是军队共识,难不成还必须要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子来当参谋不成?
业务技能的"
我们就更不明白了,似乎参谋业务不存在有什么老化的问题吧。
所以我们判断"
的意思是说思想老化。
不知道攻击我军"
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国防战略摆在那里的,参战部队情况和战场、敌军情况也摆在那里,那时候还没有信息化革命,对于两支都没有大规模装备直升机、空军都是防卫型的军队来说,山地丛林作战空中支援很有限,越军也是我们培养训练出来的,防空作战连美国也吃过大亏,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想搞信息化作战、联合作战和空地一体战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作者想要当时的参谋怎么才能不老化呢?
实际上确实有部分参谋自身业务不熟,缺乏训练和培训,不过以此来批评参谋队伍并不合适,没必要一棒子打翻一船人。
5、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伤亡问题以及敌我伤亡对比的看法。
这是争论的焦点,也是许多别有用心者攻击我人民解放军之处。
许多人片面强调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伤亡,以此来证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力低下。
甚至把这场战争看成中国军事的一大失败和耻辱!
下面,就此问题予以澄清。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我军的伤亡人数,越南媒体报道说是消灭我军3万多人,这显然是个夸大的数字。
我军参战部队总共二十万,在消灭了我军六分之一的情况下还会丢失越北,这显然只能说明越南军队的怯懦了。
3万人的数字显然是过分了。
我军《解放军报》报道说是伤亡4000人,这个数字也值得商榷。
对于具体的数字,原济南军区作家李存葆(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的作者)79年曾作为战地记者,随部队开赴越南作战,亲眼见证了战争的真实情况,后来为创作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特许,查阅了许多关于那场战争的许多秘密档案。
因此,他得到的消息应当是客观真实的。
据李存葆老师介绍,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军伤亡的真实数字应当为27000人,其中阵亡将士为6000多人,负伤战士为21000多人。
同时,在救护伤员方面,我军也与以往有不小的改进,随着战斗的进程,大批直升飞机24小时连续工作,将伤员陆续运回国内救治,从而降低了死亡率。
而在战斗进程里,初期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个别连队伤亡甚至到达了百分之九十。
一般作为尖刀连的部队,最后一个连回国的一般只有10几个人,一个班剩下不到一两个人,这方面固然有越南防御坚固的原因,但也确实是因为我军战士没有参战经验所致。
但即使如此,在初期战斗中,越南的伤亡也是高于我军的。
这是由于我军采取的打法的原因。
在美越战争里,美国通常使用重炮和轰炸机来攻击越南阵地,这使得越南的地堡在躲过美国轰炸后依然可以重创对手。
越南东溪的315高地,当年美国动用了三十多架轰炸机,两个团的兵力,围困一星期,付出伤亡三百多人代价才勉强拿下,得到的只是20多个越南人的尸体(美国电影《汉堡包高地》正是根据此战斗改编)。
同样是这个315高地,我东线反击部队只用两个连战斗3小时即拿下。
因为我军采取了轻重型炮火相结合的办法,广泛使用小型无后座力炮来摧毁越南地堡,而且我军炮兵也不怕死,敢于在几百米的距离向越南地堡平射,即炮兵常说的"
拼刺刀"
,这种不要命的打法也是美国人学不来的。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我军的主要伤亡是在穿插战斗中,在各路兵马合围之后,伤亡即大幅度降低。
在穿插战斗力,由于许世友急于求成,未能及时勘察道路,导致我军多路穿插部队遭越南人伏击,进度缓慢,但越南围追堵截,依然没有阻挡住我穿插部队行进,反而被我军包了饺子,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军战斗力之强,有人说假如越军当时对我军实行反穿插包围,那我军将处境危险,事实上越南人并非没想这么干,我军穿插战打响第一天,越军王牌316A师就出动了,结果他们在同登就被我军一个团截住!
三天三夜寸不难行,如果不是其师长见势不妙在我军合围前下令撤退,316A师就将全军覆没。
即使如此,他们师的一个"
英雄团"
还是因为撤退过慢,被我军打了个全军覆没。
王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