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清单与冲A训练专题十一 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3538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清单与冲A训练专题十一 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清单与冲A训练专题十一 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清单与冲A训练专题十一 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清单与冲A训练专题十一 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清单与冲A训练专题十一 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清单与冲A训练专题十一 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docx

《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清单与冲A训练专题十一 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清单与冲A训练专题十一 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清单与冲A训练专题十一 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docx

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清单与冲A训练专题十一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考点1 “顺乎世界之潮流”

考纲要求 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b)。

2.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b)。

一、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b)

1.林则徐:

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主持编写《__________》《华事夷言》等。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华事夷言》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这些书籍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

2.魏源:

编成《________》,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书中阐述“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二、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b)

1.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康有为:

出版《____________》,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托古改制)。

(2)梁启超:

发表《变法通议》宣传________学说,提倡维新变法。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

(3)严复:

1898年,翻译《________》出版。

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天演法则的支配。

其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守旧不变、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

2.影响:

维新思想直接指导和动员了维新变法运动

(1)维新思想是爱国的——在民族危亡时刻,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2)维新思想是进步的——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力图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3)维新思想具有启蒙作用——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地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1.认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1)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

(2)既体现了对封建王朝的忠诚与维护,也包含了对其赖以维持的封建传统的怀疑与否定。

打破了长期以来中国人无知的封闭状况和自大虚骄的陈腐观念,使中国第一次不得不面对列强林立、充满竞争的现代世界,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

2.维新思想的四大特色

(1)由技术到制度:

向西方学习由技术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

(2)中西融合:

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3)由理论到实践:

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

(4)救亡图存:

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

互动探究

探究点 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和作用

材料 康有为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他还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思考 

(1)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有何特点?

为什么?

 

 

(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1.针对如图所示社会现实,中国有识之士提出的最早的应对主张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与科学”

D.“伸民权,设议院,行立宪”

2.书评:

“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等评论的对象应是(  )

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

C.《孔子改制考》D.《新青年》

3.(2014·浙江学考)近代中国某位思想家在其著作中证明孔子是一位维新派,并用孔子来支持自己的变法主张。

这位思想家是(  )

A.魏源B.康有为

C.严复D.谭嗣同

4.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维新派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________,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横线处的内容是(  )

A.变法,发展资本主义B.革命,发展资本主义

C.变法,发展社会主义D.革命,发展社会主义

5.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偷用西学的“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

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理论的外衣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考点2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考纲要求 1.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b)。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

一、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b)

(1)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2)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

指导思想

基本内容

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民主和科学

提倡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

(1)陈独秀:

①科学与民主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②从历史进化观点,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

(2)李大钊:

①指出妄想复辟帝制的人都是国家公敌。

②指出批判尊孔复古,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3)共同:

对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批判

提倡________,反对________

(1)陈独秀:

“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

(2)鲁迅:

在《__________》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共同:

重点批判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

提倡________,反对________

(1)胡适:

发表《____________》,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2)陈独秀:

发表《__________》,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3)共同:

提出“________”口号,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

(1)积极性:

①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进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传播。

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

③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新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

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新”之所在

(1)新领导: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

(2)新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3)新思想:

前期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

(4)新内容:

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5)新成果: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0世纪前后中国近代化的表现

(1)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机器,出现一批近代企业,积累了技术和人才,促进了近代化的发展。

(2)思想上:

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促成了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②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文学革命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

③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及民主共和等思想,使救国道路的探索又前进了一步。

(3)政治上: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社会制度向民主化又迈进了一步。

(4)社会生活上:

衣食住行更加文明、交通通讯及传媒更加近代化。

互动探究

探究点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倡导民主与科学的原因

材料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思考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什么要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

 

  

二、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

1.十月革命前

(1)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2)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

2.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1)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了《__________》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

(2)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_》,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分别开设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1.(2016·4月浙江选考)近代有学者认为,“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

这一言论意在(  )

A.推广民间俚语B.提倡文言文复兴

C.否定外来文化D.抵制白话文运动

2.(2014·浙江学考)1918年,中国一位先进知识分子指出:

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

是人类历史的新曙光,也是劳工主义的胜利。

这位知识分子是(  )

A.陈独秀B.鲁迅

C.胡适D.李大钊

3.右图是某画册封面,下列言论与其内容主旨一致的是(  )

A.“尊孔复古”

B.“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

C.“打倒孔家店”

D.“孔子穿上了西装”

4.下列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中,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的是(  )

A.陈独秀B.李大钊

C.胡适D.鲁迅

5.下列文字内容创作的背景是(  )

红色中华

刘大白(民国七年)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

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

——

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考点3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考纲要求 1.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b)。

2.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c)。

一、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b)

1.提出

(1)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____________,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

(2)同年11月,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首次解释为“__________”。

2.内容

名称

内容

意义

方式

民族主义(前提)

“____________”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把反对清王朝统治者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核心)

“创立民国”即推翻__________,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政治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