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课程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丰润课程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丰润课程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因此,发挥了学校文化的感染、熏陶、引领、规范、同化作用,师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就会留下鲜明的文化特征。
思路一旦确定,学校将紧紧围绕学校“丰润文化”这一主线,并以此为载体,多措并举,抓透抓实。
校本课程本身就是学校文化提炼和加工的过程。
虽然校本课程建设只是学校课程建设其中的一个方面,但根据我校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案例来看,我们较充分地挖掘了学校的资源,从中或提炼或强化或升华了本校的学校文化特色,形成了浓郁的具有本校个性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就是学校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
早在2003年,我校就进行过音乐、美术、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等。
除此之外,学校还对学生进行过传统文化教育,现孝德教育已深入人心,所开展的孝德教育活动,吸引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
学校依托精神文化的优势,按照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全校师生的最好发展进行校本课程建设的条件已经成熟。
学校是有生命力的地方,学校的生命力根植于学校的文化。
人,存在于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并受到它的熏陶。
学校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学校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缩影,它是对社会文化反复选择,提炼后加以吸收和统整,并融汇了学校科学人文精神和个性特色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结构,是学校教育内在本质的集中表现和生存方式,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办学目标、学校传统、群体精神、育人氛围、管理策略、现代意识、校容校貌等的综合体现。
蓄积深厚的现代学校文化底蕴,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核心概念界定。
1.丰润课程。
(1)“丰”是指丰富性,它体现了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是对儿童生命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观照;
它体现了课程的基础性,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终身幸福所必备的的核心素养为价值取向,着眼孕育儿童的灵秀之气,蓄养学生幸福生活的根基,培育幸福快乐、健康向上的阳光生命。
(2)“润”指润泽、滋润,突出课程的立德树人的本质和潜移默化特征。
“泡菜”理论认为,泡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汁的味道。
学校文化和课程好比泡菜的汤汁,它决定了浸泡其中的学生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质。
2.丰润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一所学校提供给学生在校期间得以获取知识、能力、人格以及学习经历等一切活动的精神产物,是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特有的价值认同与价值追求。
课程是进入教育领域的特殊文化,它的特质是人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
因此,课程从自身文化本性上看,必然是学习化课程,还原课程的文化本体地位,是将课程自身视为一种文化,赋予课程一种文化主体地位。
丰润课程文化在目标上着眼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在内容上体现基础性、丰富性、多元性、选择性,在实施方式上突出濡染、默化、养成。
3、研究目标
1.通过基于“化成”理念下的学校“丰润”课程文化建构的实践研究,开发学校丰润课程体系。
按照经典滋根、美德塑魂、故事励志、科学启智、艺术冶情、体育健身、实践炼能等基本思路,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开发并建构学校丰润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求。
2.通过基于“化成”理念下的学校“丰润”课程文化建构的实践研究,构建校园文化,营造人文环境。
学校将从绿化、净化、美化、现代化等方面改造校园环境,并在环境布置方面做到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同时体现学校发展的特色。
3.通过基于“化成”理念下的学校“丰润”课程文化建构的实践研究,重塑观念文化,濡染学校精神。
即以现代气息的办学理念,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培养师生的群体精神。
4.通过基于“化成”理念下的学校“丰润”课程文化建构的实践研究,营造课堂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在课堂上实现平等对话,形成自主探究的和谐氛围。
5.通过基于“化成”教育理念下的学校“丰润”课程文化建构的实践研究,探索实施途径。
一是基于“化成”教育理念的学科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和方式的研究;
二是以学校社团活动为主要载体、学生选课走班学习为基本形式的丰润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内容
校本课程的实施不仅局限于课程文本的传递,更是整个学校精神文化的空间,既包括非成文的体现学校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的观念形态,也包括成文的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学校的物理环境因素等隐性文化的传递,这些传递的过程使校本课程所要表达的内容成为学校一种稳定的氛围,这使得学校精神文化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得到了传承。
由此可见,虽然学校精神文化更多的是一种隐性的,但我们仍然可以用有形的专门的途径进行开发和建设。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进行教育教学的载体和重要途径。
学校精神文化对丰富素质教育的理论认识和实践体系,推动素质教育高水平的实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我校若要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学校品牌,培养有个性的学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要凭借学校精神文化来构建校本课程的建设来实现。
1.明确办学理念。
(1)校训: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追求的是个体生命潜能的激发、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个体社会价值体现的统一;
需要对自我建立科学的认知,相信自己的潜能,同时要激发个体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
作为教师,要树立理想信念,坚定追求,努力践行“为人师表,精益求精”的河小教风,以身立教,奋发进取,善于实践,勤于反思,不断筑就自己教育人生的新高,努力把自己造就成“宽厚仁爱、意诚志笃、敬业精业、博学善教、健康幸福”的“温润”教师。
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以“做最好的自己”的人生信念和实践行为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致力于追求“做最好的自己”。
作为学生,要团结友爱,志存高远,追求完美,努力践行“乐学、善思、勤勉、日新”的河小学风,为把自己历练成“知书达礼、能说会道、乐学善思、明辨笃行、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现代儿童而奋发努力。
作为学校,要积极创设优良的成长环境,大力弘扬“勤勉向上、和谐共生”的学校精神,搭建成长平台,提供优质服务,引导每个师生充满自信地学习、生活和工作,让河小每个人的价值和潜能都能得到激发,让每个人都确立“做最好的自己”的强烈动机与追求,并在实践中努力践行自己的追求;
结合学校的办学优势,努力办出特色、办出影响,成为区域内在故事演讲、书画教育和化成教育等方面领先的学校。
(2)办学理念:
涵养化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泡菜”理论告诉我们,所谓教育就是一种以文化人的过程。
教育是一种濡染,是一种影响,是一种浸润。
河滨路小学自2009年8月建校之初就提出了“涵养化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
首先,起于水的启示。
河滨路小学位于句容河之滨,学校因河而得名。
蜿蜒流淌的句容河水,静静地灌溉着两岸肥沃的农田,滋养着万类生灵,孕育了古老而灿烂的句容文化。
《老子》第八章中说: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
“不是槌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善。
”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至柔至刚,润泽天地,滋养生命;
教育如水,润物无声,涵化众生,包容万类,仁爱无私。
“涵养”指教育要像丰饶的水滋养万物那样对人实施教化、养育,从而使受教育者能在潜移默化中健康成长。
其次,缘于对教育价值取向的坚守。
教育的终极价值就是基于人,为了人的终身发展和幸福。
小学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
学校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实践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根基。
第三,源于对教育本质属性和规律的把握。
教育家叶圣陶说: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农业者,春风化雨,顺其自然也,农业生产的特点就是“应时、取宜、守则、和谐”,教育的属性和特征也是如此,就是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尊重生命天性,遵循自然规律,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循序渐进,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静待每朵生命之花的绽放。
第四,基于对功利主义教育的批判和教育本源意义的理性回归。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当下的教育存在着急功近利,违背规律的倾向。
违反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的揠苗助长的教育现象普遍存在。
重知轻能,重智轻德,重灌输轻启发,重书本知识轻实践体验等现象导致学生的成长缺少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
好的教育一定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化育”指教育要立足儿童立场,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摈弃急功近利、违背教育规律的思想与做法,使学校教育回归到其本源意义上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方良好的生长环境,循序渐进,似春雨润物无声,促进学生自然生长、自由舒展、自主发展、自觉成长。
2.建设楼道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环境文化。
为切实发挥环境育人、氛围育人的作用,我校对校园楼道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环境文化四大板块进行了规划和建设。
教学楼中部楼梯间,反映师生书画和艺术表演的大幅彩照,使人能够充分感受到浓烈的校园文化氛围,仿佛置身于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
走廊里内容丰富的名言警句,伟人的思想结晶时时影响和启迪着学生的心灵,熏陶着全体师生。
楼梯走廊过道间,以书画和礼仪教育为内容的师生书法、美术、手工作品以及泥塑作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陶冶;
以奥运冠军为内容的彩色图文,则用榜样的力量为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
走廊里悬挂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使广大师生在课余时间得以学习并借鉴。
一进学校大门“做最好的自己”的醒目的校训,用无声的语言给师生以教诲。
学校西面操场,软软的,柔柔的,就像踩在了地毯上,这是红绿相间的操场,仔细观看,外面是红色的塑胶跑道,里面是绿绿的人工草皮。
学生们有的在踢足球、有的在打篮球,跳皮筋儿……脸上无不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3.规范学校各项制度。
在我校,民主既是和谐的学校文化建设的手段和途径,也是和谐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学校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充分发挥教职工群体成员的主体作用,尊重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人,倾听他们的意见,创造和谐融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成员内在的潜力和创造力,共同打造和谐的学校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制定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公开课制度》《外出学习汇报制度》《教师考评条例》《科研奖惩条例》《岗位目标责任制》《考勤制度》等,这些制度都由教师自己讨论生成,并由学校专门科室进行监督实施。
4.建立合作精进的管理文化。
一是行政一条线。
我校特殊的管理模式产生了相应的考核管理办法。
所实行的年级组管理办法,将竞争机制引入学校管理,实践证明:
竞争的最大收获是培养了教师工作上不甘示弱,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区竞争格局下,评价分为学校对年级组的集体评价和年级组对教师的个体评价以及学校对学科组、教研组评价三个层面。
二是业务一条线。
学校以学科组、教研组为基本单位,打破年级组界线,在集体备课、说课、教研活动、优质课参评、论文评选等活动中实行捆绑式评价,体现团队合作精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5.构建融洽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单位能够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为此,学校实施微笑工程,进行孝德教育,确立“和谐师生关系、师干关系、师师关系、师长关系、生生关系”五项目标,融洽人际关系。
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做到凡事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恪尽职守,协作配合。
尊重教师,主动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对教师做到公正处事、公平待人,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多加关心。
要求教师对领导班子要多看一点大局,多做一点贡献,多讲一点服从。
要求教师与教师之间,要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爱心。
努力形成见贤思齐、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同学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互相学习、平等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型同学关系。
家校之间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课堂听课、建立家校联系卡,使家长充分了解学生的在校生活,了解任课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了解学校所开展的各种大型活动,消除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各种误会,提高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
6.建立科学和谐的教科研管理机制。
学校建立了科学和谐的教科研管理机制。
从满足教师发展,符合教师成长的规律出发,创设宽松的环境,赋予教师在学习、实践、研究、总结等方面以充分的自主权,使教师步入健康、高速、可持续发展状态。
通过集体说课、学科组、备课组活动、经验交流、同课异构、教学大比武等活动,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
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合作研究、分享经验。
7.实行开放的课程文化。
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扎实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使校本课程内容的选定基于学校特色,教学形式多元化,注重实践性。
学校充分挖掘各学科的文化内涵及教育价值,使课堂教学在较高的层面上展开。
首先学校充分挖掘各学科的文化内涵及教育价值,例:
语文教学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教师在开展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低年级偏重识字教学;
中年级偏重口语训练;
高年级偏重自批自改写作训练。
实现“习惯——识字——朗读——感悟——读写——积累”语文教学一条龙。
与此同时在学生中开展写字达标系列活动,要求学生人人都有正确的写字姿势;
都有一手正确、端正、整洁的字,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数学学科强调理性思考、实践创造等;
科学则注重学生实验和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渗透、体验、熏陶、感染、规范等,将先进文化转化生成为学校群体成员的人文素养。
其次学校高度注重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充分发挥教师、学生本身的优势资源,开展“艺术节”“体育节”等系列活动;
根据学生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组建了舞蹈队、篮球队、乒乓球队、合唱团、古筝、书法、国画、儿童画、泥塑、篆刻等兴趣小组,开展“万花筒式”的课外活动。
再次,学校还借助“清明节”“九九重阳节节”“春节”“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孝德教育、道德文明教育等;
通过“校园文化行”、“清明祭扫烈士林园”等系列实践活动,充分运用当地资源,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学校以“经典诗文诵读”、“写字达标”争创的有效实施,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8.建设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为此,学校鼓励各班积极开发班级环境文化,开发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制度文化,构建和谐向上、真正触及学生心灵的班级精神文化,组织系列化、特色化、常规化的班级活动,创班级主题活动文化。
(1)各班开展系列化、特色化、常规化的主题文化活动。
班级开展的“校园文化行”系列活动,由“校园采撷”、“共享和谐”两大板块组成,历时一个学期,约十几个实践活动构成。
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由校园文化“动车组”和“校园文化小导游在行动”两大版块组成。
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体验、探索和学习。
还有“智多星故事会”让学生们学会从经典书籍、中外典故中汲取智慧,学习做人等等。
(2)师生共创班级文化阵地。
各班的教室里师生共创的黑板报、壁报、中队小报,这些班级文化阵地更是宛如群星璀璨。
学校为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一切有利的条件,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具体操作上,都给予了莫大的支持,从而使每一个班级文化建设都能达到持续而又长久的教育效果。
班级开辟了“倾听花开的声音”习作专栏、“静庐听雨”书法展示台、“三味书屋”图书角、“生物角”、“雏鹰争章”、“书海听涛”、“成长足迹”仿佛让你回到了童年。
“师生论坛”、“水墨青华”散发着诱人的童真童趣。
“日记专刊”、“美术、书法作品展”让你耳目一新。
这些透着各自特色的班级文化,凝聚了师生们的智慧和汗水。
五、研究成果
1.构建了学校精神文化体系,学校各项工作蓬勃发展。
丰富人文内涵的环境文化,营造优雅育人环境,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学校。
令人奋进的精神文化,引领师生持续发展。
形成了师生认可的“勤勉向上,和谐共生”的学校精神。
合作竟进的管理文化,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民主和谐的制度文化,成为学校有序发展的坚强后盾,这不仅提高了制度约束的有效性,更体现了学校管理的民主性。
学校是镇江市第一批自主管理试点校。
融洽人际关系文化,保障学校工作顺利开展,极大融洽学校、教师与家长、社会的关系。
学校荣获了镇江市首届文明校园的称号
协作共进的教师文化,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现在我校已形成民主、合作的教师文化。
例:
周三定时开展的集体备课说课活动;
每月一次的课题组交流活动;
以学科组或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的听评课活动等,都是以研讨为平台,智慧共享、互相启发、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双赢活动。
学校也是江苏省教师发展研究基地校成员单位。
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
一是营造温馨优雅、充满人文关怀的班级环境文化;
二是开发科学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制度文化;
三是构建和谐向上、真正触及学生心灵的班级文化;
四是组织系列化、特色化、常规化的班级活动,创班级主题活动文化。
师生共创的班级文化,有形无形的影响着各班级的学生,成为学校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先后被评为“镇江市第二批养正学堂”、
句容市第二十三届少儿故事创作演讲大赛校获“优秀组织奖”、“镇江市2016年度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省文明办、老年书画研究会授予我校“江苏省少年书画辅导示范基地”。
镇江市文明办、关工委、老年书画协会授予我校“镇江市少年书画辅导示范基地”
2.形成了多元开放的课程文化,不断彰显学校文化特色。
以学校文化为核心,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自2003年始,学校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和兴趣需要,本着利用地方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首先开始尝试开发音乐、体育、美术校本课程。
我校始终走的是一条学校自主开发教学内容,自主选择教学途径的路子。
音、体、美老师相继开发了《故事》《轻轻松松学写字》《绳画》《泥塑》等校本教材。
这些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打破了课内与课外、课本与生活的壁垒,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现已成为我校多元开放、特色显著的课程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彰显了学校特色,得到市内外广大同仁的充分肯定。
3.富有特色化的班级活动已经成为我校最为耀眼的风景。
学校坚持“生生皆星星,颗颗亮晶晶”的育人观,德育活动、文体活动和学生实践活动,犹如百花争艳般竟相上演。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主题文化活动,做到了系列化、特色化、常规化,为学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我校24个教学班,教室各具风格。
在这种个性化的班级文化的熏陶下,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在潜移默化的班级活动中,犹如春雨点点入土,洒落河滨路小学24个班每个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在文化建设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的校外研学之旅活动,不仅培养了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同时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特长得到了充分展现、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大力推行的多元化发展性评价,让每个学生感觉到了自己都是一颗闪亮的“星”,体验到“我自信,我能行”。
如果说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中的“社会”的话,那么班级文化就是学校教育的“家庭”,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同时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河小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得到了市内外同仁的广泛关注。
4.显性和隐性的学校丰润文化特色已经形成。
学校在加大校园绿化的同时,对教学楼内外进行的美化,使不同楼层,不同楼道,都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丰富了学校的内涵,充实了学校的文化底蕴;
校本课程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收获,校本教材的编写积累了诸多感性层面的经验和一定的开发经验;
在学校发展方面,学校的特色教育亦日渐鲜明。
更重要的是,通过校本课程建设,为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增添了活力,树立了信心。
着眼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个性发展,以构建“丰润”课程为宗旨,依托现有基础和多种教育资源,让课程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通过“丰润”课程的有效实施,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创造,成为“最好的自己”,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
二〇一九年四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