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3455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考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考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考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考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x

《中考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x

中考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疆域和人口——从世界看中国

1.1辽阔的国土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

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2.我国地理位置优越:

我国东部临海,海岸线较长,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西部内陆可与欧洲往来。

大部分处于温带,气候南北差异大,为多种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我国海陆兼备,对外交往优越。

3.我国疆域“四至”:

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南端——南沙群岛南缘北纬4°附近的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

4.邻国:

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隔海相望:

韩、日、菲、马、文、印。

5.我国从北向南依次分布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

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6.我国的专属经济区,为我国领海以外并邻接临海的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伸至200海里。

7.北回归线由东到西依次穿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8.省级行政区简称来历:

取全称中的一个字,如京、津、黑;用著名山水名称,如皖、陇、闽、赣;用本省历史名称,如晋、冀、鲁、豫。

1.2众多的人口

1.20XX年1月6日,我国总人口已达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东南部人口稠密集中,西北部人口稀疏分散。

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

4.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是回族。

5.我国宪法规定: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6.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

第二章自然环境——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2.1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1.我国地势特点: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向东逐级下降。

地势的影响:

使河流自西向东流,使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使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自东向西深入,带来充沛降水,沟通我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2.我国近海大陆架的范围广阔,包括渤海和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3.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我国地形特点: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优势:

为发展多种农业和经济提供有利条件。

5.地形可以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基本类型。

6.我国的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雪山众多,冰川广布,宽谷和湖泊镶嵌其中)、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开阔,起伏和缓)、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梁峁众多)和云贵高原。

我国的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

我国的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7.

主要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天山

准格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东侧

西侧

大兴安岭

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太行山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巫山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高原

横断山

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

8.山区的优势:

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有着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是祖国建设不可缺少的财富。

山区的劣势:

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增加山区开发和利用的难度,地质灾害较多,使我国耕地资源不足。

2.2复杂多样的气候

1.冬季时,南方和北方温差大;夏季时,除青藏高原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

总的来说,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2.我国可以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

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三熟)、热带(一年三熟)。

3.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4.西北地区远离海洋,年降水量小,发展农业必须依靠灌溉。

东北地区夏季多雨,冬季降水不足。

华北地区夏秋两季多雨、春季干旱。

5.我国西南部山地迎着从印度洋吹来的湿润气流,是我国大陆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东南部濒临海洋,从海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带来丰沛降水,年降水量变率小,季节变化小,是我国的多雨地区。

6.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沿海和南方的降水季节变化小于内陆和北方。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水分的收入量大于支出量,空气湿润,不然则相反。

全国可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

7.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

8.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1月0°C等温线)一致。

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半干旱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9.我国气候的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东部是季风气候,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为高原和高山气候。

10.在季风区内,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西北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是农作物高产的必要条件。

2.3众多的河流

1.在东南部的外流区,河流多而长,汛期时流量大。

西北内陆和藏北高原地区多内流河,河流少而短,多为时令性河流。

2.我国唯一进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

3.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密度最大的平原湖泊聚集区。

4.外流河流量大,汛期由北向南变长,含沙量少,内流河则相反。

5.北方河流流量较小,开始晚,结束早,汛期短,有结冰期,南方河流则相反。

6.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7.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它流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注入东海。

长江北岸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南岸的主要支流有乌江、沅江、赣江、湘江。

源头河谷宽浅,水流较缓。

上游(源头—宜昌)落差大,峡谷多,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宜昌—湖口)地势低平,河道迂回曲折,水流平缓,湖泊星罗棋布

下游(湖口—入海口)地势低平,江阔水深

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通运输动脉;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工业和城市集中,运输需求量较大;长江干流水量大,和京杭运河的众多支流相通,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了南北广大地区;长江水量大,无结冰期。

8.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注入渤海。

上游(源头—河口镇)河水清澈,多峡谷

中游(河口镇—旧孟津)泥沙含量多

下游(旧孟津—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9.黄河的贡献:

①上中游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②提供丰富水资源,供人们饮用、灌溉农田

③塑造肥沃的冲积平原

10.地上河的形成:

中游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再加上地势低平,下游流速减慢,使泥沙淤积河床,形成地上河。

11.在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原因:

流经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穿行于高山峡谷中,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水量占黄河总水量的70%,泥沙含量少。

中游地区保持水土原因:

流经黄土高原,土质松软,一遇暴雨,泥沙随雨水汇入黄河,再加上黄土高原植被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泥沙大量流入下游,形成地上河。

第三章自然资源——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3.1总量丰富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2.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主要有:

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

3.可再生资源:

可以繁殖再生或反复利用(合理利用,并注意保护和培育,使其能够永续利用)

非可再生资源:

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就没有了(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4.

总量占世界排名(第几位)

人均占有量

土地面积

3

1/3

耕地面积

4

1/3

矿产资源

3

3/5

河川年径流量

6

1/4

森林总面积

6

1/5

5.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和管理不善,很多自然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

6.为了确保有限的自然资源能够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必须执行“保护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方针。

7.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资源供应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3.2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总量丰富,人均量少,类型多种多样,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

2.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

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利于农业因地制宜多种经营。

我国土地资源的不利条件:

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土地利用类型构成不合理,分布不均匀且破坏严重。

3.耕地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区(南方是湿润地区,降水量多,气温高,水田集中分布在这里)。

草地分布在西北季风区、半干旱干旱区。

(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林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湿润半湿润区。

4.保护土地资源:

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改进土地利用方式,最大限度合理利用,加大保护的宣传力度,严格执法,打击各种土地违法行为,加强教育。

5.我国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3.3紧缺的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的形势:

总量多,人均少,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面临的问题:

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

2.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随季节更替有明显变化(夏秋多,春冬少)。

3.水资源短缺原因: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用水量增大,水资源短缺,再加上人类生产活动导致水污染,使可用水资源减少。

4.南方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西北内陆远离海洋,降水极少,气候干燥,水资源最为紧张。

北方人口多、耕地多、水资源贫乏、水土配合极不合理。

南方人口多、耕地少、水资源丰富。

5.塔里木河夏季水量大的原因:

河水来源主要来自高山积雪、冰川融冰,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华北地区严重缺水原因:

人口密集、耕地面积大,水资源占有量少,人均占有量极少,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加剧缺水状况。

6.跨流域调水能部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如引黄入晋(通过万家寨水利枢纽)、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南水北调(我国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7.修建水库可以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

8.节约用水、减少浪费、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

要做好对污染企业的管理、禁止向江河湖泊中排放垃圾和未经处理的废水,做好宣传,使人们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增强节水意识,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护。

第四章经济发展——强国富民之路

4.1稳步发展的农业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2.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有著名的四大牧区(新疆牧区:

伊犁马、新疆细毛羊、哈萨克羊;内蒙古牧区:

载畜量最大,三河马、三河牛、乌珠穆沁马、阿拉善骆驼、沙毛山羊;青海牧区:

青海牦牛;西藏牧区:

西藏牦牛、藏南绵羊)

东部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区,种植业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地区;林业分布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和东南地区(人工林);渔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