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毕业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4505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毕业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测量毕业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测量毕业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测量毕业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测量毕业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毕业设计Word下载.docx

《测量毕业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毕业设计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毕业设计Word下载.docx

2.1测量作业任务

测量工作是土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实时监控量测施工进程、地面、隧道相关变化量及周边建(构)筑物、管线等的影响变化,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工程施工安全。

本标段工程测量包含的范围:

泰冯路站、泰冯路站-京新村站区间。

地铁施工测量可分为施工控制测量、联系测量、盾构机始发测量、衬砌管片姿态测量、地下控制测量、贯通测量、施工细部放样测量、竣工测量和其它测量作业。

1、施工控制测量可分为两部分:

(1)地面控制测量:

围护施工期间地面的平面、高程主控制网完整;

为施工方便加密地面控制点,包括地面工程、明挖工程的地面中桩。

为维持其可靠、可用性,因地制宜的选用钢标、木标或混凝土标等,标形要端正、稳定不易动摇或破坏,需要做标志的控制点须遵循相关标志和标石的埋设规格。

(2)联系测量:

明挖工程投点、定向,向地下传递高程。

定向测量的方法有:

铅垂仪联合定向;

联系三角形定向;

导线定向测量。

传递高程测量的方法有:

钢尺法;

水准测量;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全站仪垂直测距。

定向和传递高程测量在车站第一块顶板、中板、底板进行一次,以后每三块板从地面向下引一次定向和高程。

地下定向边不少于2条,地下高程点不少于2个,并加强对定向边间和高程点间的检核。

2、细部放样工作包括车站围护结构、主体结构、盾构隧道断面和掘进方向、放样。

3、竣工测量主要包括与线路相关的线路结构竣工测量、线路轨道竣工测量、设备竣工测量及地下管线竣工测量等。

4、其他测量作业是指为工程前期、后期工作,为工程措施服务的测量作业和控制施工影响的地上、地下及周围建筑物的变形观测等测量工作。

2.2测量组织机构

本标段测量组织机构如下图2-2。

.

2-2测量组织机构图

2.3测量人员及设备配置

本标段施工期间计划投入测量人员6人,其中测量负责人1人,测量组长1人,测量工4人,测量人员如下表2-3。

2-3车站工区测量人员表

姓名

职务

职称

证件编号

杨鹏

测量负责人

工程师

3422018887

晏强

测量组长

技术员

0522001136400768

罗亚辉

测量员

025*********

袁俊

0800010002410313

王新凯

06000100022G0011

吕阳波

06000100022G00445

本工程投入的测量仪器情况如下表2-4。

2-4施工测量仪器表

仪器名称

型号

编号

备注

全站仪

leicaTCA1203

236636

leicaTC702

667442

水准仪

苏光DSZ2

234159

+测微器

245109

2.3测量工作程序

按照《南京地铁工程建设测量管理办法》及《南京地铁测量工作统一作业技术标准》要求,本工程测量工作流程如下图2-5。

2-5测量工作程序

自检工作流程如下图2-6。

图2-6自检工作流程

第三章控制测量

测量是施工的导向,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项目部成立后,按照投标预定人员进场,组织有经验的测量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测量队,对业主交桩后的控制网、导线网、水准网及其它控制点进行复测后报本公司精测队进行复测,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将最终测量成果书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审批完成后报测量中心复测。

若测量成果在限差内,根据测量中心出具的最终测量成果对所有测量成果进行数据更新,并将相关报验资料报送监理、测量中心、业主存档。

若测量限差超限,则进行补测或重测,测量完成后再进行上报。

具体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如下:

3.1导线控制网

根据本标段的工程特点,利用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在施工场区内按精密导线网布设导线。

精密导线点应根据本标段的实际地形选定,以GPS网为基础布设成符合导线、闭合导线或结点网;

为了保证本施工段与相临标段的连接,导线测量所用的控制点至少要联测到相邻标段所用的控制点两个以上,利用连测平差后的控制点对建筑物的轴线进行测设。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表3-1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平均边长(m)

闭合或符合导线总长(km)

每边测距中误差(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

水平角测回数

边长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全长闭合差

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

I级

II级

I、II级全站仪

350

3~4

±

4

1/60000

2.5

6

往返测距各2测回

5

1/35000

8

注:

1、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一般不超过12个;

2、符合导线路线超长时,宜布设节点导线网,节点间角度个数不超过8个;

根据本标段现场实际情况,拟布设一条趋近导线,导线点沿线路两侧交错布设,可充分利用城市已埋设的永久标志,或按城市导线标志埋设,但必须选在车站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之外,稳定可靠,而且能与附近的GPS点通视,平均边长为60m,最短边长应大于30m,导线测设时按左右角同时观测,加强检核条件,按照上述精密导线技术精度要求进行布设.

首级控制点采用南京地铁三号线测量中心交桩的8个GPS测量控制点,点号分别为:

DTIII-040(X=159545.797,Y=122799.731)向阳渔港;

DTIII-039(X=160149.938,Y=123454.197)浦珠花园;

DTII-004(X=159367.752,Y=123558.283,H=9.7821)泰冯路;

DTIII-038(X=158680.537,Y=124555.139)天润城2;

DTIII-037(X=157907.221,Y=125127.825)天润城1;

DTIII-036(X=157206.074,Y=127112.249)江堤1;

DTIII-35(X=157291.469,Y=126935.862)江堤2、DTIII-034(X=157138.487,Y=126013.014)明发滨江新城(其中前四个为本车站附近首级控制点)。

场地内加密导线点需根据首级控制点位置,结合车站及井口位置,综合踏勘后结合设计图纸选定,加密点应保证互相通视,加密点号见场地内加密点报验成果,点位埋设按照测量中心下发的《南京地铁测量工作统一作业技术标准》进行,测量完成后按照测量工作流程进行逐级上报并经业主审核同意后确定。

3.2高程控制网

3.2.1水准点选布

(1)水准路线布设成符合水准路线,每300~400m设一个固定水准点。

按城市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精度指标每千米全中误差不大于±

4mm/km,往返观测高差较差不大于8

,L为往返测段的水准路线长度。

(2)点位的选择离施工区域较近,不易受变形稳固的地方,或选择在永久性建筑物上。

水准点点位的选定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

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应进行定期检

测,以保证点位的正确性及测量精度。

3.2.2外业观测

1.测量技术要求如表4-4

表4-4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等级

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mm)

附合水准路线平均长度(km)

水准仪等级

观测次数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mm)

偶然中误差M△

全中误差MW

与已知点联测

附合或环线

二等水准

2

2~4

DS1

往返测各一次

L为往返测段、符合或环线的路线长(以km计);

高程控制网采用南京地铁三号线测量中心交桩的Ⅱ等水准点7个,分别为:

22110(H=17.2548)泰山广场东;

22550(H=9.2356)泰冯路北;

22551(H=6.7796)天华南路北;

22552(H=7.4720)天华南路南、22553(H=7.7663)浦珠北路;

DTIII-002(H=8.3381)柳州东路、DTIII-004(H=9.7821)泰冯路。

场地内加密高程控制点需根据首级控制点位置,结合车站及周边环境,综合踏勘后结合设计图纸选定,加密点号见场地内加密点报验成果,点位埋设按照测量中心下发的《南京地铁测量工作统一作业技术标准》进行,测量完成后按照测量工作流程进行逐级上报并经业主审核同意后确定。

3.2.3点位布设

利用业主所交的泰冯路站的精密导线点作为车站的首级控制。

在车站周边布设始发导线控制点。

为了施工测量方便将控制点引导至施工现场。

根据测区范围、控制点分布和地形以及施工现场情况,将加密控制点布设在盾构始发井基坑附近,为了减少仪器的对中误差,将采取强制对中墩形式(见下图)。

选点、埋设点标石(测量墩)时要便于导线本身的测量,又要便于工程施工,并保证满足各项技术要求。

按照以下几点要求布设:

1、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视野尽量开阔,以便测角和施测碎部;

2、导线布设于交通便利、地势平坦且坚实处,以便量距和保存;

3、导线的各边长大致相等,避免相邻边长相差悬殊,以保证和提高测角精度;

4、导线点具有足够的密度,分布量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导线点均为长期保存的导线点,应埋设混凝土标石,中心钢筋柱顶面镶有铜心标志,导线点统一编号。

平面控制点采用混凝土标石,标石内预埋带有铜芯的钢板(钢板边长不小于100mm),铜芯深3-5mm、直径小于1mm,或采用不锈钢金属钻孔桩(孔深2mm,孔径小于1mm);

高程控制点采用圆头不锈钢焊与钢板上,预埋在混凝土标石中,不锈钢圆头高出钢板15mm,外加保护盖防止泥沙进入,点位埋设必须稳固,有明显最高位置,点位边有明确标识和点位描述。

每个车站内至少布设3个平面控制点和2个水准控制点,区间隧道内平面控制网按照主副导线根据线路形式进行布设,主控点直线段150m-200m布设一个、曲线段不小于60m布设一个,水准点每120m-300m布设一个,在施工中对测量点位进行保护,若有损坏及时补充控制点,测量后按照工作流程上报监理及测量中心审批。

第四章联系测量

4.1定向测量

采用两井定向联系测量时,两钢丝间距离应大于60m,底板深度大约16m,可采用两井定向联系测量。

1、采用地面上的精密导线点,来测量近井点的坐标,按精密导线同等精度来测量近井点坐标,进行两井定向的测量。

在车站两端头预留的始发井口处各挂一根钢丝(在通视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两个预留井口各挂两根钢丝来加强传点精度),同时测定地下起始边的方位角。

近井点应与精密导线点构闭合图形。

两井定向测量示意

2、按联系三角形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测量,使用Leica全站仪,角度观测6个测回,距离测量在钢丝上贴反射片测量4测回,每测回间较差不大于2mm。

每次定向应独立进行三次,推算出来的地下起始边方位角的较差应小于Ł±

12ĉ,方位角平均值中误差Ł±

8ĉ。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车站底板上最好投四个点,保证始发井两端附近都各有两个平面控制点,且尽量保证每次联系测量投点时都投在这四个点上,以便取多次联系测量的加权平均值做为最终的始发控制点坐标。

4.2高程传递

经竖井传递高程采用悬吊钢尺法。

钢尺采用施加鉴定时的拉力,用两台精密水准仪在井上井下同步观测(如图5-2),每次错动钢尺3m~5m,共测三次,高程较差不大于3mm时,取平均值使用,当测深超过20m时三次误差控制在±

5mm以内。

将高程传至井下固定点,用6~8个视线高,最大高差差值≤2mm,整个区间施工中,高程传递至少进行三次。

图四-1高程传递示意图

第五章地下控制测量

5.1地下导线控制测量

5.1.1区间测量

(1)本测量段为盾构区间,隧道内平面控制按等边直伸形支导线控制,导线平均边长150m。

按等边直伸形支导线横向误差的点位中误差计算公式经过计算,按三等导线技术要求进行施测,角度观测4测回,边长测距较差≤4mm,导线测角中误差≤±

2.5″。

(2)使用徕卡全站仪进行施测,为了减少仪器的对中误差,导线点采用观测桩强制对中。

(3)点位埋设:

在隧道内的一侧设置强制对中边台。

点位埋设在隧道的两侧不受车辆和施工的影响,保证点位的稳定性。

沿隧道布成直伸形的闭合导线,导线转角接近180°

导线平均边长150m,最短不小于60m。

(4)控制网的精度按三等导线技术要求进行施测,角度测量4测回,边长对向观测4测回,边长测距较差≤3mm,测角中误差≤±

4″。

(5)测量方法:

前后视点均采用基座置棱镜对点,用Leica全站仪观测4个测回,左、右角各二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

的差≤±

4″,导线边长采取对向观测各4测回,为了减少仪器的对中误差,采取每三测回变换90°

方向重新对中整平进行测量,以提高测角精度。

(6)内业资料处理用计算机程序进行严密平差。

5.1.2技术要求

表5-1地下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往返平均值较差(mm)

左右角平均值与360°

较差

150

3

5.1.3提高隧道内导线测量精度措施

严格按设计的控制测量等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施测中尽量采用强制对中,但要注意各基座与棱镜及仪器有无隙动、气泡有无偏离、对中偏离是否较大等等,如有上述情况则要对仪器进行检修校正,找出问题所在;

(1)隧道每掘进到一定长度时要及时增设基本导线点,指导开挖

(2)的临时点要控制在2~3个以内,且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测其正确性,确保洞室开挖的正确;

(3)隧道每掘进到一定阶段或一定长段时要及时对导线进行检测、复测及精度估算,对因其它原因而改变设计路线方案时要对精度进行估算;

(4)导线要尽可能布设成似等边直伸型导线,在测量环境允许范围内尽可能的选长边;

(5)要严格进行边长的投影计算,正确计算各点平面坐标;

5.2地下高程控制测量

5.2.1布点设计

(1)地下水准点的布设因环境条件狭小,运输车辆干扰大,因此水准点的布设与导线点重合,导线点的钢筋头打磨成半圆球形,便于水准标尺的设立。

(2)地下水准控制点用精密水准仪配铟瓦合金水准标尺进行施测,按三等水准测量标准进行控制。

(3)洞内水准点每200米布设一个点,测量精度指标要求:

每千米全中误差≤±

4mm/km,往返观测高差的较差≤±

5.2.2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

地下高程控制测量起算于地下近井水准点,每150m设置一个,也可以利用地下导线点作水准点,水准测量采用往返观测,其闭合差在±

mm(L以千米计)之内,水准测量在隧道贯通前独立进行三次,并与地面向地下传递高程同步,精度同地面精密水准测量,重复测量的高程点与原测点的高程较差应小于5mm,并应采用逐次水准测量的加权平均值作为下次控制水准测量的起算值。

根据本标段的工程特点,拟在车站洞内布设两条地下控制水准路线。

两条水准路线水准点间进行水准校核。

如表5-2地下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表5-2地下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附和或环线

三等水准

L为往返测段的水准路线长度

第六章施工测量

6.1内业资料计算、复核与现场放线

内业资料计算、复核及上报按照“测量数据计算及检查程序”进行,计算方法与成果见车站各阶段上报的测量成果计算书。

项目经理部测量工作要求及流程如下(总要求,包括隧道测量):

(1)所有测量成果及放样资料,均须两人独立计算、复核,确认成果正确无误方可使用,未经复核不得使用,计算人和复核人不得为同一人;

(2)测量组在施工现场出具的测量成果除计算人在现场自查自核外,回到驻地后应由复核人对照施工图纸再次进行仔细的复核;

对测量组其他人员出具的各种成果,测量负责人必须不定期进行抽查,并对工程重要部位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核并在成果底稿上签字确认;

(3)凡新的工序首次施工测量放样交底,同一道工序但设计尺寸有明显变化时的首次施工测量放样交底,及工程主体不同部位的首次施工测量放样交底,必须经项目总工程师或总工程师委托副总工程师、工程部长、熟悉测量的技术人员中一人参与现场放样并签字审核后方可实施,且测量负责人必须参与现场放样或对放样资料进行复核计算;

(4)测量组出具的测量放样交底必须绘制交底图,交底图中要标清放样部位与主体工程的关系,尺寸标注要准确、清楚;

(5)测量交底必须在现场由测量组和施工负责人或值班工程师以书面形式交接,交接桩点不清时,不得施工,在特殊情况下,须采用口头方式对施工人员进行测量交底时,应做好测量交底记录;

(6)开工前项目部工程部、测量组必须对施工图纸上结构尺寸进行全面复核,确认测量计算所采用的设计数据正确无误,当发现图纸数据与复核结果不符合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以防止设计图纸中设计施工数据错误导致计算成果发生错误;

严禁使用未经设计部门认可的非正式图纸中的数据作为测量成果计算的依据;

(7)测量组应对隧道主轴线(隧道中心线或线路中心线)的理论坐标进行复核,对隧道路肩设计高程、内轨顶面设计高程进行复核,平、竖曲线段不少于20米每点,直线段不少于50米每点进行计算复核,并将计算成果打印保存,以供施工放样时查对;

测量组应对隧道的各种设计断面尺寸进行复核,绘出电脑图片,标注各部位尺寸,并打印保存,以供施工放样时查对;

(8)施工过程中项目由总工对测量组测量成果及原始记录进行不定期抽样检查,复核部分测量成果,监督并指导测量作业按规范操作;

(9)盾构(TBM)导向系统必须建立人工测量系统,对导向系统的准确性进行定期检查,选测检查点数量不得少于三个,且选测的各检查点在盾构机独立坐标系中三维空间位置的分布要合理;

(10)测量组定期对施工区域内重要控制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查,发现点位移动后及时停用,重新复测加设或改移;

外业放样时,应对已放样点位进行部分检查,有条件时,采用不同测量方法、不同的测量路径、不同的设备和人员对放样成果进行检查;

(11)测量组建立测量成果复核台帐,台帐中要注明成果复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式。

6.2测量记录

(1)一切原始观测记录和注记必须在现场随测随记,严禁私自涂改、转抄、伪造和凭记忆补记,文字与数字应力求清晰、整齐、美观;

(2)所有观测记录手簿必须保持完整,不得任意撕页,记录中间也不得无故留下空页;

因超限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观测记录作废划去,应说明原因注于旁边,不得撕毁、涂抹,测量现场的原始记录用圆珠笔或签字笔填写;

对采用电子记录的作业应遵守相关规定;

(3)对司镜人员的报数记录人员必须进行“回读”,报数与回读均要大声、清晰,回读与报数不一致时司镜人员必须进行重报,直至二者一致;

报数或回读的数据位数要全,度(读三位)、分(读两位)、秒(读两位或按仪器精度、测量精度要求加读小数点后一位)仪器显示位数不足时,前面补零报全,角度单位“度”、“分”、“秒”可不报,但要短暂停顿;

距离、高差和秒位的小数点必须读出;

观测过程中司镜人员、记录人员注意力要集中,不得与其他人交谈;

(4)水平角测量时,记录员应按照记录表格逐项计算,严禁采用只计算第一测回度、分角值而其他测回度、分角值照抄第一测回角值的记录方法,以防止角度的度、分计算错误;

(5)测量过程中对于单个或几个数字出现几率较多的一组读数,司镜人员和记录人员必须相互提醒或重复报数、回读,以免报错、记错;

(6)原始记录本中记录内容要全,观测前应记录日期、时间、司镜、记录、后视人员、前视人员等;

导线测量观测过程中须记录温度、气压、置镜点名、前视点名、后视点名、点之记、水平角、平距、高差、仪器高、棱镜高、观测示意图等;

坐标放样时须记录后视坐标、置镜点坐标、前视(待放样点)里程及理论坐标、后视反算平距、前视反算平距、后视反算方位、前视反算方位、反算夹角、后视水平度盘置盘角度、前视水平度盘应读数、后视实测平距、前视实测平距、前视实测平距与理论平距之较差、前视实测位置向理论位置的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等,定桩后须再次测量并记录一组前视实测平距及水平角;

普通水准测量时应记录各水准点名、前视读数、后视读数、往返高差、计算高程、点之记等;

精密电子水准测量时须记录水准点名、水准点高程、累计测站数、累计视距差、累计水准路线长度、点之记等。

6.3极坐标法放样

施工放样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施测,为了加强放样点的检核条件,可利用另外两个已知导线点作起算数据,用同样的方法检测放样点的正确与否,或利用全站仪的坐标实测功能,用另两个已知导线点来实测放样点的坐标。

根据场地内已有导线控制点进行仪器架设,后视定向并做好原始记录,测站检查复核放样要求后开始进行放线工作。

放线采用极坐标法,即根据测站点和放样点的平面坐标,以全站仪架设点为圆心计算两点之间的方位角及距离,根据两点之间的方位角拨设全站仪角度,在该方位角方向上测设两点之间的距离,放样点优先采用反射片,距离测设≦2mm时施做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