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x
《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山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促进文化事业繁荣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部署以及《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昆发[2004]17号),为实现我区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思路及建设目标
(一)基本思路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和谐西山、效益西山的发展模式和思路的同时,明确确立要把文化产业培育成西山区第五大支柱产业。
计划到2010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逐步成为我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力争经过今明两年的努力,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文化品牌,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利用效率迈上一个的新台阶,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果,文化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
使全区文化设施功能增强、布局合理,社区文化事业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城乡居民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二)建设目标
“西山区具有较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通过分析核心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这一总目标,找准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
十一五”期间,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重点全面拓展市场、加快扩大规模,整合区内各类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营造环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区“山、水、商、旅”的文化内涵,走文旅相融、文商互动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子。
二、主要任务
(一)文化事业方面。
1、 繁荣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大力开展文化下乡和进厂矿、进社区、等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繁荣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全面实施“创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文化扶贫”及有线电视“村村通"等文化工程。
2、 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发挥西山区图书馆(室)、文化馆(室)等文化基础设施的作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完善乡镇、街道办事处文化站设施及功能,巩固基层宣传文化阵地。
全区城乡基本形成各类文化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3、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着力加强对我区本土文化和原创文化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加大文物古迹和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4、加强人才培养。
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引进、合理使用文化产业人才。
培养一批知识型、智慧型、创意型的高端人才,特别要培养熟知文化市场的外向型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懂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精技术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
立足区情、科学定位、发挥优势、努力构建文化西山新亮点。
西山区是云南省昆明市四个主城核心区之一,作为省文化产业建设试点单位,发展文化产业,具有以下优势:
1、文化优势:
西山区山川秀丽,文物古迹众多,具有名山西山和高原明珠滇池为基础,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底蕴深厚。
(目前,区辖内已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30项,其中:
国家级1项,省级7项,市级5项,区级17项)以云南最大的道教石窟群龙门、清摩崖石刻“海口石城”等奇观及丰富的佛家文化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名寺古刹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座落于西山;近代优秀建筑及曲焕章墓、柏西文墓、义学碑刻等历史名人墓穴、碑刻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
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反映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发展的状况,还为我们研究、考证提供了的实物依据,同时,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也为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底蕴。
(一) 众多全国和全省的第一,成就了西山区的工业摇篮,成为现代工业文明之星,西山区以其依山傍水,独特秀丽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独具特色的民族旅游文化资源,成为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全省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为我们留下了诸如中国第一座水电站、中国第一根电缆、中国第一架望远镜、空军第一飞机制造厂、海内第一长联、云南第一条公路、云南第一个私立测候所“一得测候所”、云南第一个水利设施(海口川字闸)等众多第一。
(二) 民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我区有丰富的民族和民间、民俗文化资源、观音寺和观音山调歌会、彝族花灯歌舞、民族手工艺品、民间绘画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创作。
2、区位优势:
西山区作为全市四个主城区之一,是昆明市重要的组成部份,其位于城市核心区,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以西山、滇池(草海)、大观楼、民族村连为一线将形成新昆明建设中最具文化内涵的“城市客厅”。
3、 经济优势:
“十五”期间,特别是区划调整以后,我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地方财政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发展态势强劲,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4、 社会环境优势:
西山区一直始终坚持一手抓繁荣文化事业,一手抓发展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的方针,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思想道德的建设;高度重视文化素质教育、民主法制、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和全民健身的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构建“文化西山、和谐西山”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文化产业发展项目:
为实现以上目标,区委、区政府已明确提出:
“一三五五”发展布局。
即:
一是夯实一个基础,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科学开发相结合,整合全区文化资源,做好文化产业发展布局规划。
二是突出重点打造三个文化产业特试范色区;三是优先发展五大主导性产业群;四是重点扶持五个文化产业项目。
1、打造三个文化产业特色试范区
——以团结镇乡村生态旅游为重点的影视拍摄基地,融休闲渡假、健身、体验民族民俗文化风情的文化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文化旅游精品小镇软硬件配套设施,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功多能区。
——以金马碧鸡广场、螺蜥湾市场、大商汇等一批现代流行文化浓厚的经济区域为重点,提升市中区商贸文化品牌,打造文商互动的商贸区。
——以西山一滇池(草海)一大观楼一民族村、滇池路餐饮娱乐、会展博览、动漫制作、影视拍摄作为重点培育,提升时尚文化“城市客厅”品牌,打造水文化娱乐特色区。
2、结合西山文化、生态、旅游、音像及图书批发等资源实际,优先发展五大主导性产业,预计在5至10年内着力发展壮大以下主导产业群:
一是城市休闲健身娱乐业:
对全区经营性娱乐场所进行整体合理布局,重点围绕金马碧鸡广场周边及螺蜥湾大商汇一线的产业引导,打造集城市休闲娱乐、商贸文化旅游购物为一体的商贸文化旅游带。
把滇池路打造成餐饮、歌舞一条街,规范文化企业经营行为,开展都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和项目,加速商贸文化旅游带的建设,打造高品位、“三贴近"的文化品牌。
二是影视博览和民族民间民俗生态旅游业。
通过整合资源,将西山区团结镇打造成为东方文化与好莱坞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影视城。
以影视文化带动民族民间生态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形成聚集和辐射带动加快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
发掘和利用我区丰富的民族和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观音寺和观音山调子会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民俗活动等载体,大力发展影视博览业及相关产业。
三是会展商务业。
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把昆明发展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会展基地的要求,积极发展我区会展经济、文博经济,以云安会都为龙头,以中华教材博物馆、云南中医中药及民族医药文化博览园等文化博览平台,形成集“节、会、展、演、赛”为一体的具有西山特色的会展品牌,适时推出有较大影响力的艺术品创作,发展有影响的艺术展演和中介机构,使西山区成为昆明市重要的艺术品创作、生产和交易中心之一。
四是体育康体健身业。
利用西山区森林茂盛、地形变化多样、丰富的自然优势,积极开发山地体育竞技项目,以团结镇滑草休闲项目与旅游黄金周等节假日的休闲旅游紧密结合,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
五是现代出版发行业。
进一步依托新闻中心媒体的集聚辐射功能,以新闻路图书批发市场和音像批销中心的辐射作用,全力扶持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通过整合方式建立一个在西南地区最具有影响力“滇池书城”积极推进现代出版业向专业化制作、集约化经营、集团化管理、规模化发展。
3、重点扶持五个特色文化产业项目:
一是以卧云仙居、喜欢滑草场、乐居民居旧寨、团结镇白族步行街、团结樱花种植基地等一批配套开发团结文化生态旅游小镇项目。
二是以香港瑞安集团开发的滇池新天地、云安集团开发的滇池草海文化博览园和杨丽萍艺术中心的滇池(草海)会展博览项目。
三是以金马碧鸡商城、螺蜥湾大型综合批发市场等一批商业区的“动感前线”为主题的流行商业文化项目。
四是以云南企业家基地、云南天悦专业广告礼品市场、西山益海纸业和前卫纸张批发市场等大企业为龙头,融汽车文化、广告礼品、文化用品、营销策划的文化商业项目。
五是以中华教材博览馆、中医中药文化博览园、滇池水文化馆为龙头的现代传统医药文化项目。
四、营造文化氛围、全力打造西山形象。
1、 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合力。
2、 积极支持市场化,运作拍摄一部反映西山滇池文化的《滇池少女》的影片。
3、 创作一首以西山,山水为题材的,反映西山人民精神风貌的“西山之歌”。
4、 制作一部反映西山文化的形象专题片;在“十一五”期间将制作二十个以西山区不同题材的专题片。
5、扶持十个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及项目;为全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和企业文化档案制度。
五、政府规划、社会参与,共谋西山发展大计。
政府在广泛参与规划与政策引导的同时,要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合理界定政府文化投资领域,要从“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从宏观上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予以引导和支持,最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共谋西山发展的大计的良好发展态势。
原文已完。
下文为附加公文范文,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耳、耳I谢谢!
2016年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汇报
XXX乡人大主席团在县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紧紧围绕全乡整体工作,按照年初制订的工作计划,有条不紊扎实地开展各项工作。
现将工作开展情况予以汇报:
一、前期主要工作
(一)乡人大建设工作
1、 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开展活动
乡代表活动中心、代表小组活动室建立8项代表活动制度:
即人大代表学习制度、代表联席选民制度、代表接待选民制度、代表述职制度、代表视察制度、代表专项调研制度、代表履职档案登记制度和代表争先创优制度。
每位代表联系选民不少于10户。
联系重点村干部、老党员、特困户、上访户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努力当好群众的“代言人”。
2、 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代表履职能力
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事关代表工作成效的好坏,因此,提高代表的素质能力尤为重要。
为提高代表的业务水平,强化代表的履职能力,乡人大活动办建立定期学习制度,每周一组织代表在会议室进行集体学习,增强法律知识和服务群众本领,使每一位代表从思想上认识到了人大代表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为接下来的人大工作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3、 开展“双联三争”活动,体民情,解民忧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XXX乡人大代表在“双联三争”活动中通过人大主席团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以“访、听、帮”的形式深入到群众中去,体察民情,解决民忧,争创先进乡镇人大主席团、争创先进代表小组、争做优秀人大代表。
一是“走访”群众。
县、乡人大代表走村入户,了解群众所想、所盼。
主席团成员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