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习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3994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习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习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习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习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习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习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七年级上习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习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习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材料一:

“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但数量多少差别很大。

材料二:

“(据说)禹晚年时,用武力平服了不顺从他的部落,俘虏了这些部落的成员,罚做奴隶。

有一次,禹召集部落首领在会稽聚会,到会的首领都要带玉帛来。

有个部落首领来晚了,禹竟专断地把他处死。

阅读材料回答:

①归纳材料一、二反映的情况。

②上述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些情况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华夏族是炎黄子孙?

2.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四)活动与探究

1.议一议:

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你还听过哪些有关黄帝、炎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给大家讲讲好吗?

3.“大禹治水”是造福于炎黄子孙的伟大功业,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谈谈大禹治水给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1.D 

2.D 

3.D 

4.B 

5.C 

6.D 

7.C 

8.C 

9.A 

10.A 

11、D 

12、C 

13.C 

14.D

1.①材料一反映当时出现了贫富分化。

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有特权,阶级、阶级压迫开始出现了。

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发展(或生产力的发展),这些情况的出现,说明我国原始社会已走到了尽头,阶级社会来临了。

2.①讲的是原始社会的情况。

②传说尧年老的时候,召集部落联盟会议,推选继承人,大家推选有才有德的舜,舜用同样的办法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尧、舜、禹“禅让”的传说正是指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这段史实。

1.炎帝部落联盟和黄帝部落联盟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联盟。

之后,两个部落联盟又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因此也可以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2.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都很值得学习。

1.远古传说:

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

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

历史事实:

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2.举例:

①炎帝的传说

大约在距今4500多年以前,也就是父系社会部落联盟时代,地处我国黄河上游的陕西岐山姜水一带,居住着一支具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氏族部落,其首领为炎帝,姓姜。

相传炎帝教导人们种植五谷。

在他领导下,人们不断地总结生产经验,改进生产工具,粮食连年丰收。

因而他深受到人们的爱戴,被尊为“神农”。

故炎帝又有“神农氏”之称。

为了解救部落成员的疾病之苦,炎帝尝遍百草,从而发明了医药。

后来,炎帝部落逐步顺黄河向东迁移,最后定居在中原地区。

这时,生活在中原一带,以黄帝为首领的氏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

据我国最早一部通史——《史记》记载,黄帝姓姬,号轩辕氏,是个具有无尚尊严的中央天帝。

②禹的传说

禹的出生就很神秘,据说鲧偷窃了天帝的宝物“息壤”以治洪水,天帝发怒,命火神祝融把鲧杀死在羽郊。

鲧死了三年尸体都不腐烂,有人用刀剖开他的肚子,里面就出来禹,而鲧自己则变化成一头黄熊(一说黄龙)隐入山中。

禹忙于治水,到了30岁还没有结婚。

这时来了一只九尾白狐,变化成一个叫涂山氏的美丽姑娘,向禹唱歌表示爱情,禹就和他结了婚。

可是禹婚后仍然忙于治水,很少回家,涂山姑娘想念禹,去治水工地找他,却正好看见禹变成一头熊在挖山洞。

涂山氏觉得嫁了熊很羞耻,回头就跑。

禹在后面追,匆忙间也忘了变回人形。

涂山氏见还是一头熊追来,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禹对着石头大声说:

“还我儿子来!

”石头就裂开了口生出一个小孩,所以小孩的名字就叫启或开。

……

3.①解决问题,处理矛盾要灵活地变换思维角度,不能抱着老一套的做法死死不变。

②当今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时代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平时学习要注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训练。

③做任何事都应有一种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只要确定了目标,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应一往无前。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④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不去保护,最终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人类与环境应和谐地相处,做到可持续发展。

那么,作为每一位炎黄子孙,应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填空题

1.公元前     世纪   建立夏朝;

    世纪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后来又称     。

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     制代替了     制。

     制在我国历史上沿袭了将近四千年。

3.公元前21世纪,我国历史进入奴隶社会。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 

奴隶制王朝。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的 

时期。

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西方和南方的部落、王国,向商纣进攻,双方在 

大战。

商朝灭亡。

5.公元前841年,都城发生“ 

”,历史上称“ 

”。

二、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于(  )

A.公元前21世纪B.公元前16世纪

C.公元前14世纪D.公元前11世纪

2.下面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

A.禹传位给伯益B.禹传子,家天下

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

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牧野大战②国人暴动③盘庚迁殷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②①③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于(  )

5.下列制度中哪一项不是西周的(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

6.西周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有(  )

①棉布 

②麻布 

③兽皮 

④丝绸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②

7.商周有一个时期,王朝经常迁都,是在(  )

A.商朝前期B.商朝后期

C.西周前期D.西周后期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商朝为什么能够灭夏?

2.列举夏、商、西周三朝的三位建立者和三个暴君。

3.西周建立后实行了哪些制度?

起了什么作用?

四、在历史课上,有的同学认为夏、商时期的奴隶制,商时期的奴隶制,不如氏族公社时期人们过着平等的生活好;

有的同学认为,夏、商时期比大汶口氏族公社时期进步。

你怎么看?

为什么这么看?

参考答案:

1.21 

启 

16 

殷商2.世袭制禅让制世袭制

3.第一个发展4.牧野5.平民暴动 

国人暴动

1.A2.B3.C4.A5.A6.B7.D

三、问答题

1.①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和平民的工具。

②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是有名的暴君。

他建造许多豪华的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

平民和奴隶纷纷起义,反抗夏桀的暴政。

这时商汤乘夏桀失去民心,起兵攻夏,夏桀大败。

夏朝灭亡了。

2.夏启商汤周武王;

夏桀商纣周厉王。

3.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和建立了宗法制度,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通过宗法制,进一步巩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在全国范围形成了一个等级森严的统治制度。

四、提示:

夏商时期比大汶口氏族公社时期进步。

这是因为:

①政治上:

大汶口氏族公社处于父亲氏族公社后期,而夏商时期,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王朝,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②经济上,夏商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

农业、手工业都有很大进步。

③文化上,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商朝的( 

)铸造业高度发展,1939年在河南( 

)殷墟出土的( 

)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2.青铜( 

)有戈、矛、钺、镞等,青铜( 

)有刀、斧等。

3.青铜器是( 

)、( 

)的合金。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B.商朝C.巴西周D.春秋

2.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B.大盂铜鼎C.青铜豕尊D.毛公鼎

3.把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是因为( 

A.龟甲、兽骨在当时容易找到

B.这种文字最适合刻在龟甲、兽骨上

C.狩猎、捕鱼是当时主要的生产劳动

D.当时许多重大活动前都要进行占卜

4.金文是指下列哪种文字( 

A.甲骨文的雏形B.刻在金制品上的文字

C.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D.鎏金的字

5.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作品是( 

A.青铜立人像B.司母戊鼎

C.青铜豕尊D.四羊方尊

6.1948年,司母戊鼎在下列哪个城市首次公开展出( 

A.安阳B.西安C.北平(今北京)D.南京

7.下列哪件制品属于西周时期的( 

A.宴乐铜壶B.青铜豕尊C.毛公鼎

D.青铜立人像

三、考考你

请你先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介绍,然后回答问题。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著名的青铜器除了司母戊鼎之外,还有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它于1938年在湖南宁乡出土,尊高58.3厘米,重34.5公斤,是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

尊是商代的盛酒器。

四羊方尊的颈部铸有带花纹的蕉叶,蕉叶的底部饰有兽面纹,肩部有4条龙缠在四周。

尊的腹部分别铸有四只大卷角羊,突出尊外,尊的圈足是羊的前腿。

方尊的边角及每一面中间合范的地方,都铸有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遮蔽合范时可能产生对合不正的纹饰,从而增强了造型的气势。

想一想,这么精巧的青铜器是如何铸造出来的呢?

四、识图问答题

(1)上图是件青铜器,你知道它的名称吗?

它是哪个朝代制造的?

(2)你能说一说这件青铜器有什么意义吗?

(3)这个朝代的青铜器有什么特点呢?

一、1.青铜 

安阳 

司母戊鼎

2.兵器 

工具

3.铜 

锡 

二、1.B2.A3.D4.C5.A6.D7.C

三、这么精巧的青铜器不可能是一次铸造完成,至少需要分别铸出四个羊头和尊体,然后再加范重新熔化,使其连为一体。

四、

(1)司母戊鼎,商朝。

(2)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它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折射出当时的强盛国力。

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司母戊鼎已是当时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的象征。

(3)商朝的青铜器种类繁多,铸有花纹装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工艺高超,有的青铜器气势极其宏大。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尊王攘夷”谋略称霸的是:

( 

A、齐桓公B、晋文公C、秦穆公D、楚庄王

2.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时期:

A、形成B、发展C、鼎盛D、瓦解

3.城濮大战后,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齐桓公B、宋襄公C、楚庄王D、晋文公

4.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指: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西周D、尧舜禹时期

5.下面哪一种情况不符合战国历史:

A.周王室成为大诸侯国的附庸

B.齐、晋、楚、秦、鲁等国争霸

C.诸侯国内卿大夫执掌朝政

D.南方楚国率军到洛阳问鼎

6.我国奴隶社会瓦解于: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

二、填空题

1.东周分为_____和_______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______年到公元前_______年,是我国______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是从公元前______年到公元前______年,是我国_____社会的形成时期。

2.春秋末年,江南的_____国和______国也加入争霸战争,吴王任用______和______为将,攻破楚的都城郢。

1.试分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共同原因。

2.“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3.请你说说诸侯争霸所起的进步作用。

四、列举题:

按顺序列举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

(两种说法)

答案:

一、1.A2.D3.D4.B5.C6.B

二、1.春秋 战国 770 476 奴隶 475 221 封建

2.吴国 越国 伍子胥 孙武

三、

1.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共同原因是:

两者都实行了改革或整顿内政。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在几年之间国富兵强。

晋文公做国君以后,发展生产,整顿内政,训练军队,使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2.春秋后期,晋国政权为卿大夫控制,战国初年,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分晋,瓜分晋国。

齐国大夫田氏完全控制了齐国政权,后来也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

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的局面。

3.春秋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虽然消耗了大量的财物,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

但在争霸过程中减少了诸侯国,实现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大变革的时代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牛耕的推广B.农业上使用肥料C.都江堰的兴修D.铁器的广泛使用

2.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作用是( 

A.防洪排水B.防洪蓄水C.防洪灌溉D.蓄水防旱

3.我国生铁冶炼技术的掌握,比欧洲早( 

A.900年B.1500年C.18OO年D.1900年

二、双项选择题

1.下列城市中,既是战国时诸侯国都城,又是新兴的封建城市的是( 

①大梁②陶③邯郸④郢⑤宛⑥临淄⑦棠溪

A.①③B.②⑥C.④⑥D.⑤⑦

2.关于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正确的评价是( 

A.是人民推翻奴隶主贵族的运动

B.是一次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的斗争

C.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

D.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三、填空题

1.战国时期,占有大量土地的奴隶主,成为______,为地主耕种田地的奴隶,成为_______。

两个新兴的阶级产生了。

2.公元前_______年,商鞅在_____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通过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______的封建国家。

四、识图题

观察下图,请回答:

这幅图反映了什么内容?

五、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①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②这句话是针对什么人说的?

试对商鞅的做法加以评价。

一、1.D2.C3.D

二、1.AC2.CD

三、l.地主 农民

2.356 秦孝公 富强

四、反映了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的一项内容:

奖励耕织。

五、①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办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

②针对反对变法的旧贵族势力。

商鞅变法顺应了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 

”的活跃局面。

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 

2.孔子,名 

 

,字 

,春秋末年 

国人。

他是伟大的思想家, 

学派的创始人。

3.孔子的思想主要是“ 

”和“ 

”两部分。

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以“ 

”教化人民,以“ 

”治国。

4.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 

”,就是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他的学生有 

多人,比较著名的有 

人。

5.《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 

写的一部军事著作,《孙膑兵法》是 

时期的军事家 

写的一部军事著作。

1.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下面哪一部书

A.《春秋》B.《尚书》C.《论语》D.《礼记》

2.下列思想家属于同一个学派的是

①孔子 

②墨子 

③庄子 

④荀子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3.“为政以德”是下列哪家学派的思想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4.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孟子B.韩非子C.孔子D.墨子

5.下列哪种主张是韩非子的思想 

A.施仁政于民B.实行“法治”C.“道法自然”D.“兼爱”

三、填表题

诸子百家简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孔子

“民贵”“君轻”,仁政

《庄子》

法家

四、简答题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五、识图题

1.右图中的人物是谁?

他生活在什么时期?

2.你怎样评价他?

3.简要说说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

六、材料解析题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阅读后,请回答:

(1)这句话出自哪一本书?

是谁写的?

他是什么时期的人?

(2)你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这句话出自哪一部书?

这部书记在了谁的言论?

(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这句话使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这是谁的道德观念?

(2)他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这家学派出他之外,代表人物还有谁?

(3)他还有哪些主张和思想?

一、1.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2.丘 

仲尼 

鲁 

儒家

3.仁 

礼 

德 

礼4.有教无类 

三千 

七十二 

5.孙武 

战国 

孙膑

二、1.C2.D3.A4.D5.B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儒家

《论语》

“仁”“礼”

孟子

《孟子》

道家

庄子

无为而治

韩非子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四、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

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社会上不同改革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五、1.孔子,春秋时期。

2.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还是伟大的教育家。

3.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他鼓励学生要“当仁不让于师”;

教学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六、1.

(1)出自《孙子兵法》,孙武,春秋时期人。

(2)意思是了解自己,也了解敌人,百战都不会有危险。

2.

(1)出自《论语》,孔子。

(2)意思是说(在学习时)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态度)明。

(3)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学习态度的认识。

在学习时,来不得半点虚伪,态度要老实。

只有端正了态度,才有可能求得知识的深化,不断提高。

3.

(1)孟子,战国时期。

(2)儒家,荀子。

(3)孟子主张“实施仁政于民”,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他还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