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形态特征及生育进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3972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及生育进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及生育进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及生育进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及生育进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及生育进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及生育进程文档格式.docx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及生育进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铃薯的形态特征及生育进程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及生育进程文档格式.docx

块茎与匍匐茎相连的一端叫薯尾或脐部,另一端叫薯顶,表面分布着芽眼及皮目。

芽眼数目与地上主茎的节数相当,基排列顺序与主茎的叶序相同,薯顶芽眼分布较密,发芽较早,发芽势较强,这上现象称顶芽优势,生产上利用整薯播种,以及带着顶部芽眼进行切块,都是发挥顶芽优势的有力措施。

一般每个芽眼由3个芽组成,中央为主芽,两侧为副芽。

主芽也具有顶芽优势。

顶芽优势可以因种薯长期贮藏而消失,为节约种薯和扩大繁殖系数,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种薯密挤栽植育苗,然后拔苗分栽,但这样栽培的秧苗生长势较弱,需加强肥水等管理。

块茎形状有圆球形、长筒形、卵;

圆形、椭圆形,皮色有红、紫、黄、粉红等,薯肉有黄、白、浅黄等色。

马铃薯的叶由顶生小叶及其下4—5对侧生小叶,以及小叶柄上和小叶之间中肋上着生的裂片叶所构成,叶柄基部两侧着生一对托叶,形成似小叶,或似镰刀。

马铃薯花序为聚伞花序,着生枝顶,第一或第二花序开放时,恰好与块茎开始强盛膨大期吻合,农户都据此作为需要不断浇水的临界形态标志。

果实为球形或椭圆形浆果,种子小、肾形。

种子也可用来繁殖,但因后代性状分离大,以及育苗技术繁杂,生产上很少采用。

二、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马铃薯在无性繁殖过程中从发芽开始生长以芽的茎轴为中心,顺序经过三段生长,完成发芽期、幼苗期和发棵期三个生长时期而建成同化体系,再经结薯期和休眠期而完成一个生育周期。

(一)发芽期——第一段生长种薯自然或人工解除休眠后开始萌芽,直至幼芽出土是发芽期,进行主茎第一段的生长。

第一段构成马铃薯的地下部分,它的基部紧靠芽眼处发生主要吸收根系,其上一般品种有明显的8个节,每节发生一条匍匐茎,是结薯的部位,围绕每节匍匐茎发生3—5条匍匐根,提供结薯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第一段生长主要是芽茎轴的伸长,以及根系的发生和扩展。

同时,还有主茎第二及第三段茎、叶的分化和生长。

所以,第一段是马铃薯扎根、发苗、结薯和进一步发展第二、第三段的基础。

解决好第一段的生长,关系到马铃薯扎根、发苗、结薯和进一步发展第二、第三段的基础。

解决好第一段的生长,关系到马铃薯的保苗和稳产高产与优质。

第一段的生长首先受制于种薯是否解除休眠,以及休眠解除的程度或种薯生理年龄的大小。

一般品种的种薯在收获后,贮藏5个月左右达到发芽最适生理年龄,播种后表现发芽势强,芽数多,秧苗茁壮。

其次取决于发芽过程中的环境条件,要求土壤有足够的,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关于发芽最适温度因种薯生理年龄不同而异,适龄薯13℃左右发芽最好,新发薯要求26—27℃。

第一段生长所占时间即因种薯休眠情况,栽培季节和技术水平而长短不一,短者一个月左右,长者达数月。

第一段生长期间,一切措施在于把种薯中的养分、水分、激素等充分调动起来,加速芽、根、茎、叶等原基的分化及生长。

(二)幼苗期——第二段生长从出苗到第6或第8叶展平是幼苗期,属第二段生长,完成一个叶序环,群众称作团棵。

幼苗期根系继续扩展,匍匐茎先端开始膨大,块茎雏形初具。

与此同时,第三段的茎叶逐渐分化完成。

幼苗期为时甚短,只有15—20天。

但幼苗期是承上启下的一段,是进一步发棵和旺盛结薯的基础。

因此,幼苗期以促根、壮棵为目标的各项栽培技术措施,追肥、浇水和中耕必须抓紧。

幼苗期要求土壤疏松透气和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

最好前半期保持土壤适度干旱,然后保持湿润状态,有利于提高净光合生产率。

(三)发棵期——第三段生长从团棵开始到主茎的封顶叶(第12或第16叶)展平,正当早熟品种第一花序开花和晚熟品种第二花序开花时是马铃薯发棵期,属第三段生长,完成主茎第二轮叶序环。

第三段生长过程中,茎急别增高达到总高度的50%左右,主茎叶已全部形成功能叶,分枝叶也相继扩大,因品种的不同叶面积扩展到叶面积的50—80%以上。

与此同时,根系继续扩大,块茎逐渐膨大至杏子大小,其干物质量已超过此期植株总干物质量的50%以上。

所以第三段的生长是以建立强大同化系统为中心,并保证逐步转向块茎生长为特点。

此期共经历一个月左右,一切栽培技术措施都应围绕这一生长特点来进行。

一般在此期前段先采取以肥水促进生长,继而进行深中耕结合大培土的控秧,促根措施,保证生长中心由茎叶迅速转向结薯。

在发棵期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光照时间,有利于茎的伸长,叶的扩展和匍匐茎的发生。

对水分的要求,发棵前期土壤水分应维持在占饱和持水量的70—80%,促使加速并尽早发棵,后期应使土壤水分从饱和持不量的80%逐步降到60%左右,以利发根,壮棵而适期转入块茎的强烈生长。

(四)结薯期第三段生长结束,生长以块茎膨大增重为主,于是进入结期期,初期茎叶生长逐渐缓慢,块茎体积猛增;

继而植株叶片由基部向上开始衰老变黄,甚至脱落,块茎体积基本稳定,但因继续积累淀粉而不断增重,直到植株枯萎,块茎转入休眠。

结薯期光合产物积累最多的温度,晴天是14—24℃;

阴天是13—19℃。

块茎膨大最适宜的夜温是12—17℃,最适宜的土温是16℃。

结薯期宜于短日照,植株在短日照下光合强度较高,糖分向块茎输送的速度较大,成薯速度也就较快。

如在日长12小时比在19小时光合强度提高50%,糖分输送速度快5倍。

结薯期要求土壤水分供应充足和均匀,土壤水量占饱和持水量的80—85%。

结薯前期块茎对缺水十分敏感,那怕短期发生干旱都会造成减产。

遇旱后一旦降雨或浇水,或造成块茎发芽或造成块茎发生子薯、细腰薯。

结薯期土壤如果板结潮湿,块茎皮目则曝露突出,使薯皮表面粗糙和薯形不正,甚至因高湿缺氧而闷死块茎,造成烂薯。

结薯期的长短在我国因地域和栽培季节的不同,或因高温热雨而终止,或因霜冻而终止,也有因为晚疫或早疫病害毁灭茎叶而终止。

结薯期一般在30—35天以上。

块茎收获前4—5天应停止供水,使土壤干燥,促成薯皮加强木栓化、以利收获和贮运。

(五)休眠期马铃薯块茎的休眠实际上始于块茎开始膨大的时刻,但通常块茎休眠期的长短是按收获到幼芽萌发的天数计算,在温度25℃左右约1—3个月以上,因品种而异。

在温度0—4℃的条件下,块茎可以长期保持休眠状态。

马铃薯块茎的休眠属生理性自然休眠,处于休眠状态的块茎即使在适宜的发芽条件下也不发芽。

块茎休眠期的长短关系到消费和生产,食用的块茎要求低温2℃左右贮藏,控制休眠进程,避免发芽。

生产上收获后不久即需播种,为了出苗早而整齐就要选用休眠期短的品种,并设法打破休眠,而在南方冬作区,贮藏期长达7—8个月之久,就要选用休眠期长的品种,并设法延长休眠过程,避免早发芽。

一旦发芽后,就需将块茎摊放和用散光照射贮藏,控制芽条徒长及坏死。

块茎的发生形成与休眠

块茎的发生开始于苗期,当匍匐茎先端停止伸长时,这时髓部、皮层及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细胞不断加速分裂和相继增大,促使匍匐茎先端膨大而形成块茎雏形。

当块茎膨大至绿豆粒大小时表皮破裂,其下方逐步形成的周皮接替表皮保护着块茎。

块茎的形成依靠其内细胞分裂所需的核酸原料氨基酸和茎叶所提供的碳水化合物。

结薯期以细胞膨大为主,除需上述物质外,水分供应起着重要作用。

种薯农户正是按照块茎形成的这一规律,以开花为标志,开花前采取促控结合的措施,开花后做到以水促薯。

块茎的发生和形成与其休眠紧密联系,没有匍匐茎的停止伸长及先端各芽的保持休眠,就不能发生块茎,块茎休眠的生理机制,初步查明系受块茎内部一些抑制芽的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多元酚类物质如脱落酸、β-抑制剂、咖啡酸等所制约。

它们的存在使α-淀粉酶、蛋白酶和核糖核酸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从而限制萌芽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供应。

在生产中应用激素及化学药剂如赤霉素处理种薯,以及切割种薯等措施,都能改变块茎内酶的活动方向而促使萌发。

我县群众历来有种植马铃的习惯,特别是近年来脱毒马铃薯的逐年推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的不断优化、品质、产量的不断升级,商品率的不断提高,使农户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现介绍两种比较受群众欢迎的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和大西洋。

主要介绍其特征特性、生长发育进程、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

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的栽培技术

大西洋是我国从美国引进的优质加式型马铃薯品种,该品种株型繁茂,株高40—60cm、叶片肥大,花色为紫色、淡紫色,生育期95天左右,结薯集中,单株结薯3—4个,薯形好,薯块为园形或偏圆形,大小均匀,白皮白肉,芽眼少而浅,单薯重50—200g,商品薯率达80—85%,薯块淀粉含量16—18%,还原糖含量0.1—0.2%,适合炸薯片,加工出的薯片色泽洁白,风味好。

现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田块选择:

选择地势平整,耕作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的沙壤土或沙土进行种植,前作可为水稻、玉米等,但不宜与茄科作物进行轮作,特别不能与马铃薯连作,以控制晚疫病及青枯病等病害的发生。

2、播种时间

大西洋在我县的播种期为12月上旬至次年1月下旬。

3、播前准备

精选种薯,淘汰病薯,虫薯及烂薯,为了严防种薯带菌引起晚疫病、环腐病、黑斑病,播种前必须对种薯进行消毒。

80g以上大薯在播前先用50%的甲霜灵锰锌1000倍液浸种30分钟再切块,切后用草木灰拌匀涂抹伤口,在干燥通风处阴凉1—2天再播,60g以下小整薯,用40%甲霜灵锰锌10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晾干既可播种。

在精选种薯过程中,60g以下的可作为整薯直接播种;

70g—100g的种薯从顶芽方向纵切成2块,100g以上的种薯切成3—4块,并使每个切块有2个以上芽眼,切种薯的刀要用医用酒精或2%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4、种植规格

聚垄栽植:

旱地种植,起垄低些,稻田种植起高垅,以利排水,一般起垄高25cm左右,采用起垄宽窄行(单垄双行)种植,垄距3只(厢面宽2.2尺),双行种植,行距1.2尺,株距8寸左右,播种深度8—10cm(3寸左右),移栽保持田间湿润。

播种时芽眼向上,将复合肥每亩50公斤施于两穴之间。

5、肥水管理

施肥以施氮钾肥为主,适当配施磷肥。

一般亩施1500公斤农家肥做底肥。

亩施50公斤三元复合肥作基肥。

追肥视土壤肥力高低及苗情长势而定,马铃薯需水关键期为薯块形成期和膨大期,即现蕾期和开花期。

春播和秋播生长期与雨季相同,一般不需灌水,但在现蕾开花期遇到土壤干旱时仍需灌水。

冬播于播后20天左右灌1次出苗水,现蕾期、开花期、终花期各灌1次水,促进薯块膨大。

6、中耕

马铃薯是根、茎同长作物,生长速度较快,苗高10cm左右需中耕除草小培土1次,现蕾期需中耕除草大培土1次,培土一定要及时并且要盖厚,如果培土过迟或过浅,会造成匍匐茎见光长成地上茎,结薯数减少,影响产量。

7、病虫害防治

大西洋马铃薯品种虫害主要有块茎蛾、二十八星瓢虫、蚜虫、地老虎、黄蚂蚁等,病虫害防治要本着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防治方法与常规品种相同。

职蚜虫用吡虫灵防治,晚病病用霜病迪咔或甲霜灵锰锌防治。

8、适时收获

当马铃薯植株地上茎叶正常落黄,块茎完全成熟时采控,若未成熟而提前收获,会影响薯块的膨大和淀粉的积累从而影响产量。

若茎苗未完全落黄对采控,要先割苗进行杀青处理,割苗后3—4天,使薯块表皮木栓化再控,若不作杀青处理,控薯时容易造成薯皮破损或开裂,影响薯块储存性和商品性。

控薯对一定要选在晴天进行,薯块控出土后在田间晾晒2—3天,分级装入网袋放于通风干燥处。

李生晓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