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监理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3050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监理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监理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监理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监理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监理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监理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监理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监理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监理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

⑴在住宅工程设计中,应采取控制质量通病的相应设计措施。

⑵应将通病控制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3.施工单位的责任:

施工单位是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的实施者,一是要认真编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二是要报监理单位审查和建设单位批准。

施工单位具体实施时,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⑴原材料、构配件和工序质量的报验工作。

⑵在采用新材料时,除应有产品合格证、有效新材料鉴定证书外,还应进行必要的检测。

⑶记录、收集和整理通病控制的方案、施工措施、技术交底和隐蔽验收等相关资料。

⑷根据批准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对作业班组技术交底,样板引路。

⑸专业分包单位应提出分包工程的通病控制措施,由总包单位核准,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⑹工程完工后,总包单位应认真填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内容总结报告》。

监理单位的责任:

监理单位是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的微观控制者和检查者,一是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二是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编入《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

在具体实施时应做好以下工作:

⑴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验收,上道工序不合格时,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⑵配备常规的便携式检测仪器,加强对工程质量的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⑶工程完工后,应认真填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工作评估报告》。

二、监理工作流程(略)

三、住宅工程总理通病控制的检查方法内容及验收

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的检查方法除《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05)有明确要求外,涉及建筑材料的要检查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或《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规定材料进场需要复验的要检查复验报告。

住宅工程中使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经过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技术鉴定,并应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

施工质量通病控制应按检验批、地基基础与主体结构工程、竣工验收进行专项验收,验收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施工企业工程质量检查员、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在检验批验收时,应按《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对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情况进行检查,并在检验批验收记录的签字栏中,作出是否对质量通病进行控制的验收记录。

⑵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和竣工工程验收时,应对质量通病控制进行专项验收,并按附录C的验收表格填写验收记录。

⑶未执行《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或不按标准规定进行验收的,工程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住宅工程竣工验收时除执行现行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所规定的以外,还应提供以下相关资料:

⑴由参建各方会签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任务书》。

⑵施工单位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验收有关资料。

⑶监理单位《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工作总结报告》。

四、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控制要点

1、地基基础工程

1.1沉降变形对上部建筑的影响。

(1)设计

建筑物的沉降过大或产生不均匀沉降会直接导致工程使用功能不满足要求,甚至产生沉降裂缝,因此地基基础工程设计应明确沉降控制值(沉降和差异沉降),对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规范》CB50007—2002第3.0.2条规定的必须进行变形验算,变形验算值不应大于下表的相应允许值。

虽然天然基础、地基处理、摩擦桩、端承桩的设计承载力和变形验算都可能达到设计要求,但由于在相同荷载下变形差异较大,所以同一结构单元不应采用多种类型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如天然基础、地基处理、摩擦桩、端承桩等),当必须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地基基础方案时,应采用设置沉降缝措施控制差异沉降。

建筑物地基基础采用桩基时,同一结构单元桩端应置于同一地基持力层上。

建筑物层数相差较大、体形复杂、长度过长时,因竖向荷载的差异,抗差异变形的刚度差等,最终可能会导致由于沉降产生的裂缝。

因此,层数相差超过10层或平面布置复杂的建筑物应设置沉降缝,确有困难的必须设置后浇带。

后浇带应在主体结构封顶或沉降速度达到稳定标准,预值沉降差异可满足设计要求并经设计认可后方可封堵。

对于层数差异在10层以内的,是否设置沉降缝或后浇带,应根据变形计算的结果确定。

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进行沉降观测。

设计等级为甲级、地质条件复杂、设置沉降后浇带及软土地质的建筑物,沉降观测应由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

测量精度不低于2级。

工程验收时,沉降没有达到稳定标准后,沉降观测应继续进行。

(2)施工

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按规定程序审批。

施工机械必须鉴定合格,计量设备应经计量标定且能保证正常工作,主要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

施工中使用的钢筋、水泥、砂、石、预制构件等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

进场要进行外观等验查。

需要进场检验的应按规定抽样检测,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采用桩基和地基处理的,若缺乏地区经验时,必须在开工前进行施工工艺试验。

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或地基处理后承载力特征值fspk应按规范根据静荷载试验确定,试验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处)。

地基基础承载力是保证质量房屋整体稳定性的前提,对桩基或地基处理工程来说,桩长和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是承载力控制的主要指标。

本工程采用是钻孔灌注桩,具体控制措施见《钻孔灌注桩现场监理控制要点》一文。

桩基施工后,应有一定的休止期。

挤土时,砂土、粘性土、饱和软土分别不少于14d、21d、28d,保证桩身强度和桩周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被扰动体强度的恢复。

桩基(地基处理)工程验收前,按规范和相关文件规定进行桩身质量(地基强度)、承载力检验。

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在扩大检验和分析原因后,由设计单位核算认可或出具处理方案进行加固处理。

1.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不符合要求

控制措施详见《钻孔灌注桩现场监理控制要点》

2`地下防水工程

2.1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水

2.1.1混凝土裂缝、渗水

⑴设计:

①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地下水、地表水和毛细管水对结构的影响,以及由于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周围水文地质变化的影响,确定防水高度。

②为了加强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增强抵抗裂缝开展的能力,有效地使混凝土裂缝宽而少,引导为细而密,发挥防水混凝土的裂缝自愈、闭合能力,防止渗漏。

因此地下室墙板宜优先采用变形钢筋,配筋应细而密,网片钢筋间距应≤150mm分布均匀。

水平分布筋宜设置在竖向钢筋外侧。

对水平断面较大变化处,宜增设抗裂钢筋。

③地下结构用混凝土,应采用防水混凝土。

自防水混凝土设计时,应采用预防混凝土收缩的措施,如采取补偿收缩混凝土。

④为了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或温度差应力的积聚便于施工,降低混凝土开裂的产生,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平面形状、荷载、地区变化等合理设置后浇带和变形缝。

设计图中应说明或绘制加强带、后浇带、变形缝和施工缝等构造详图。

(2)材料

防水混凝土掺入的外加剂掺合料应按规范复试符合要求后使用。

其掺量应经试验确定。

外加剂可以提高防水混凝土的防水质量。

掺合料如粉煤灰、硅粉等,他们在水泥水化后期均参与水化反应。

掺合这些材料既可以填充混凝土的空隙,提高密实度,又可以使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

同时由于它早期不反应,因此,可降低水泥早期的水化热,但其质量、掺量对混凝土有一定的影响,应通过试验确定。

(3)施工

①浇筑混凝土前应考虑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

②钢件露于表面,经与空气接触,容易氧化(即生铁锈),钢铁氧化后,其体积产生膨胀(体积膨胀为铁原体的2.14倍),是混凝土表面承受拉力而出现开裂,裂缝处会进入更多的腐蚀性物质,使钢材锈蚀加剧,终至破坏混凝土结构,造成渗水通路,降低抗渗性能。

因此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钢筋或绑扎的低碳钢丝不应接触模板。

固定模板而穿过混凝土结构的螺栓应加焊止水环。

拆模后将留下的凹槽封堵密实,并在迎水面涂刷防水涂料。

③采用预拌混凝土,其质量指标应在合同条款中明确,施工时应加强现场监控力度,安排专人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其和易性应满足要求。

防水混凝土拌合物离析后,有的施工单位图省事,直接加水,增加了混凝土的含水率,使混凝土的收缩加大,易引起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

④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泵送混凝土每层厚度宜为500-700mm,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振实,板面应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排除泌水,进行二次收浆压实。

⑤防水混凝土水平构件表面宜覆盖塑料薄膜或双层草袋浇水养护,竖向构件宜采用喷涂养护液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2.1.2变形缝渗、漏水

⑴设计

①地下工程的变形缝宜设置在结构截面的突变处,地面荷载的悬殊段和地质明显不同处。

②地下工程宜减少变形缝。

当必须设置时,应根据地下水压、水质、防水等级、地基和结构变化情况,选择合适的构造形式和材料。

⑵材料

当地下水压大于0.03MPa,环境温度在50OC以下,且不受强氧化剂作用,变形量较大时,可采用埋入式止水带和表面附贴式橡胶止水带相结合的防水方式,变形缝内还可以嵌止水条止水;

对环境温度高于50OC的变形缝,可采用2mm厚的紫铜片或3mm厚不锈钢等金属止水带;

有油类侵蚀的地方,可选用相应的耐油橡胶止水带或塑料止水带;

无水压的地下工程,可用卷材防水层防水。

⑶施工

①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地下水位低于防水混凝土500cm以上,并应排除地下水。

②金属止水带宜折边,连接接头应满焊、焊缝严密。

③用木丝板和麻丝或聚氯乙烯泡沫塑料板做填缝材料时,随砌随填,木丝板和麻丝应经沥青浸湿。

④埋入式橡胶和塑料止水带施工时,严禁在止水带的中心圆环处穿孔,应埋设在变形缝横截面的中部,木丝板应对准圆环中心。

止水带接长时,其接头应挫成斜坡,毛面搭接,并用相应的胶粘剂粘结牢固。

金属止水带接头应采用相应的焊条满焊。

⑤采用膨胀止水条嵌缝,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使用时,应防止先期受水浸泡膨胀。

⑥表面附贴式橡胶止水带的两边,填防水油膏密封。

金属止水带压板上下应铺垫条或石棉水泥布,以防渗漏。

2.1.3后浇带施工缝渗、漏水

(1)设计

1后浇带部位应采用加强防水措施,并有构造详图。

2后浇带混凝土应采用抗裂措施。

3后浇带施工缝处应采用防水措施。

(2)施工

1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

2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

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不小于300cm的墙体上。

3后浇带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并凿到密实混凝土,再铺设去石水泥砂浆。

浇筑混凝土时,先浇水湿润,再及时浇灌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4后浇带混凝土应进行养护。

2.2柔性防水层空鼓、裂缝、渗漏水

①应选用耐久性和延伸性好的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作地下柔性防水层,且柔性防水层应设置在迎水面。

②柔性防水层的基层宜采用1:

2.5水泥砂浆找平。

①找平层表面应洁净、干燥,如有污物、油质等,应洗刷干净、晾干后方可施工。

②柔性防水层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应降至垫层300mm以下。

③柔性防水层施工前,先涂刷基层处理剂,卷材宜采用满贴法铺贴,

确保铺贴密实;

防水材料应薄涂多遍成活。

④柔性防水层的施工还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要求。

⑤柔性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3.砌体工程

3.1砌体裂缝

常见的几种砌体裂缝形式

1.墙体中竖向裂缝:

这种裂缝常出现在窗台墙上、窗洞的两个下角处,有的出现墙的顶部,上宽下窄,多数窗台缝出现在底层,填充墙中及和柱交接处也可能出现此类裂缝。

2.墙上的斜裂缝:

在窗口转角、窗间墙、窗台墙、外墙及内墙上都可能产生此类裂缝。

常出现在纵向墙上两端部、女儿墙端部转角处及顶层内墙上。

3.墙上水平缝:

常出现在女儿墙根部、顶层窗口处及填充墙顶部,此类裂缝一般沿灰缝错开,而斜缝即可沿灰缝,也可横穿砌块和砖块。

砌体工程裂缝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沉降、温度、收缩、荷载、施工等因素引起的裂缝。

常见裂缝主要是温度和收缩裂缝。

造成砌体墙体出现温度和收缩裂缝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房屋保温措施不到位;

(2)房屋长度超长,累计变形大;

(3)墙体抗拉、剪强度和变形能力较差,特别是顶层;

(4)水泥类砌块龄期较短,后期收缩大;

(5)砌筑砂浆水灰比较大,施工进度快造成灰缝收缩较大;

(6)墙上任意开凿管槽,且随易修补;

(7)填充墙构造措施不到位。

防治温度和收缩裂缝必须从设计、材料、施工等几个方面措施,。

由于本工程建立施工简短的监理,因此我监理砌体裂缝的控制采取以下措施:

1.组织监理人员人参学习《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

严格审查设计图纸和施工单位提交的《住宅工程质量同伴能够控制施工措施》。

如发现设计单位没有按照《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施工措施》采取砌体裂缝措施,监理部应书面想建设单位提出,并由建设单位要求设计单位整改,如大凡县施工单位没有按照《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采取措施或不采取的措施不符合《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则监理部责令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2.严把进场材料关

1)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即细度模数为2。

3以上的讲砂严禁使用山砂和混合粉。

(检查方法,目测手模)。

2)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砼砌块进场应检查,合格证,出厂日期,并见证取样送实验室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3.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巡视检查和平行检查

1)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的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毕并间隔15天以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紧缝用高强度登记的水泥砂浆填密实,但条件允许时可优先采用微膨砼填塞(最好分2次),但间隔时间不应小于7天。

2)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应折弯压入砖缝,拉结筋宜采用预埋法留置,预埋拉结筋能有效保证拉结效果,应优先采用,如果预埋拉结筋的间距不符合(或砌块)的模板数要求时,可采用化学植筋等有效措施进行补救,但为保证质量,植筋应先试验后使用,抽检数量应不少于1%,且不少于3根,锚固承载力应符合设计和《砼结构后锚技术过程》JGI145的要求。

3)填充墙采用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砂浆等材料时框架住柱与墙的交接处宜用15mm×

15mm木条预先留缝,在加贴网片前浇水湿润,再用1:

3水泥砂浆嵌实。

4)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不应留施工缝,应一次浇筑完成。

5)墙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应尽量延迟开始抹灰的时间,最好是60d以后。

由于本工程工期较紧,但也不小于30d。

6)控制每天墙体砌筑高度:

一是为了考虑砌筑砂浆的沉实变形。

二是考虑特殊气候(风、雨、雪等)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三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窗台一次浇筑。

所以,每天砌筑高控制在1.8m以下,并应采取严格的防风、防雨措施。

7)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槽,且在粉刷前加贴钢丝网片等抗裂材料。

8)宽度大于300mm的预留洞应设置混凝土过梁,并且伸入每边墙体长度应不小于250mm。

3.2砌筑砂浆饱满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规范要求:

1、砌体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竖向缝应填满砂浆,并不得有透明缝、瞎缝、假缝。

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的水平缝饱满度不得低于90%,竖向灰缝不得低于80%。

砂浆饱满度不足的影响:

1、影响砌体强度。

2、影响外墙的抗渗。

造成砂浆饱满度不足的主要因素:

1、砂浆自身的质量(和易性、稠度等)。

2、砌筑工艺和方法。

3、砖(砌块)含水量及养护情况。

4、构造措施等。

控制措施:

材料:

砌筑砂浆宜优先用预拌砂浆,预拌砂浆的性能应满足江苏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预拌砂浆技术规程》DGJ32/513的规定。

加气混凝土小型砌块等砌筑宜使用专用砂浆。

施工:

1、砖砌体工程应采用“三一”砌砖墙砌筑,不宜采用铺灰法砌筑,砌块工程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应超过500mm,顶头缝砂浆应灌满捣实。

2、应严格控制砌筑材料的含水率,应提前1-2d浇水湿润。

砌筑时块体材料表面不应有浮水,监理人员应在现场对含水率进行抽查并做好记录。

现场检查的简易方法可采用断砖法,砖四周融水深度为15.2mm可视为合格。

3、施工洞、脚手眼等后填洞口补砌时,应将接搓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

外墙等防水墙的洞口应采用防水微膨胀砂浆分次堵砌。

迎水面表面采用1:

3防水砂浆粉刷。

有条件时外墙脚手眼也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填实。

孔洞填塞应专人负责并及时办理专项隐蔽验收手续(隐蔽验收可按层、阶段分)。

3.3砌体标高、轴线等几何尺寸偏差规范规定:

卧室、起居室(厅)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m;

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m(其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

走道、楼梯平台及作储藏间、自行车库和设备用房的(半)地下室的净高不应低于2m;

楼梯段净高不应低于2.2m。

(半)地下室、通道、楼梯间净高应以装饰楼地面完成面(包括预留装饰地面)至吊顶或板梁底间垂直距离计算。

当下悬构件或管道底面影响有效使用空间时应按其下的有效垂直高度计算,卧室、起居室局部净高计算同上。

(大面)净高可仅考虑板底部净高。

楼梯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向外300mm起至上部板(梁)底间的垂直净高。

住宅公用外门、进户门及其他内门的门洞最小尺寸应符合<

<

住宅设计规范>

>

GB50096的要求,其尺寸不包括装饰面层厚度的净尺寸。

3、室内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净高度为±

18mm;

2)、室内方正与垂直线偏差小于0.3%且小于15mm;

3)、楼板水平度5mm/2m。

措施

1、监理部应在每层对轴线、标高定位测量记录

4混凝土结构工程

4.1混凝土结构裂缝:

(1)从设计的角度来分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

a)建筑平面不规则。

如楼板缺角的凹角处或带有外挑梯角阳台的凸角板端,楼板在相邻板跨连接处厚薄相差过于悬殊,局部开洞、错层等情况都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造成混凝土裂缝。

b)楼板设计厚度过薄,则楼板刚度小易变形产生裂缝且不能满足建筑物正常使用功能的要求,对现浇板配筋和板内预埋管线布置、楼层隔音等都产生影响。

c)悬臂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阳台经常由于上表面的钢筋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施工人员的踩踏影响,钢筋严重移位,使构件截面有效高度减少,构件从根部产生裂缝甚至跨踏。

d)端开间及转角单元在山墙与纵墙交角处,因温度变形会导致板角产生较大的主拉应力而产生裂缝。

e)板跨急剧变化、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应力集中产生裂缝。

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在现浇楼板内引起的约束力导致现浇板裂缝。

f)室外悬臂板因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常常会出现横向裂缝。

g)梁腹板高度大于450mm时,如果腰筋配制不足,钢筋混凝土梁受温度及混凝土自身特性影响,常常在钢筋混凝土梁上产生梭子型竖向裂缝。

k)钢筋混凝土现浇墙板,特别是地下室墙板的竖向开裂的情况经常发生,该裂缝和构件的长度、温度、混凝土的养护措施以及混凝土的特性有关,同时抗裂钢筋构造措施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l)混凝土强度过高,水泥用量和用水量增加会导致现浇板后期收缩加大,使现浇板产生裂缝。

(2)针对以上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监理人员在审查设计图纸时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

a.建筑平面应规则,当楼板平面不规则时应采取构造措施。

b.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设计厚度不小于120mm,橱房、厕所、阳台板不小于90mm。

c.当阳台板挑出长度L≥1.5m时,是否采用梁式结构;

当阳台板挑出长度L≤1.5m且需要采用挑板时,其根部板厚度不小于L/10且不小于120mm,受力钢筋直径不小于10mm。

d.建筑物端开间及变形缝两侧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其他开间宜设置双层双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

其他外墙阳台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数量不应少于7Ø

10mm,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应小于2000mm。

e.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应力集中处,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f.室外悬臂板挑出长度L≥400mm,宽度B≥3000mm时,应配抗裂分配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As>1.56h/1000。

g.梁腹板高度hw≥450mm时,应在梁两侧面设置腰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每侧腰筋配筋率As≥bhw/1000,间距不大于200mm。

h.钢筋混凝土现浇墙板长度超20m时,钢筋应采用细而密的布置方式,钢筋间距宜≤150mm。

I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3)、从原材料方面分析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a.为控制现浇板的裂缝,水泥宜优先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这样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较高,能够抵抗混凝土早期收缩强度应力,减少混凝土结构的开裂。

(对于其他构件则不受此限制)。

水泥进场时应根据产品合格证检查其品种、级别和进场数量,并有序存放,以免造成混料错批,特别是数量,验收时要严格把关;

根据进场批次和数量进行复试,强度、安定性等是水泥的重要性能指标,进场时应作复试。

b.混凝土的用水量是影响现浇板裂缝的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因素,混凝土的用水量会从三个方面影响现浇板裂缝的产生:

第一,混凝土用水量的增加不仅会增加混凝土结构内部毛细孔的数量,而且会增加混凝土浇筑成行后毛细孔内含水量,从而将增大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

第二,在保证混凝土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用水量的增加会相应增加水泥的用量,而水泥的用量增加同样会增加混凝土结构内部毛细孔的数量,也会增大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

第三,混凝土的用水量增加,使混凝土中泌水增加,而泌水增加,促使混凝土中有更多的毛细孔相贯通,使毛细孔中的水分蒸发的更快,从而增加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

用水量减少后,早期强度增加,也会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为减少用水量防止混凝土开裂,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12%。

混凝土掺合料的种类主要有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沸石粉、硅灰和复合掺合料等,有些目前尚没有产品质量标准,所以工程应用时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