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初探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2845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初探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初探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初探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初探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初探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初探文档格式.docx

《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初探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初探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初探文档格式.docx

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事先让学生每人找一个圆柱形的饮料瓶(如椰子汁瓶),用纸将瓶的表面糊起来带回学校。

课堂上我出示几个问题:

1、圆柱体由哪几个面组成?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怎样计算这些面?

我提示学生从手中的饮料瓶找答案。

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们逐一将圆柱的面打开,将小手举得高高,争着要回答问题。

从学生们的眼神中,我知道他们早已找到了答案。

因为他们在糊纸的过程就知道圆柱体是由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组成的。

圆的面积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也学过,我只需引导学生转换一下思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让学生将打开的面再次包在饮料瓶上,指导学生观察:

原来长方形的长,变成了一个圆,即底面周长;

原来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

学生很快就总结了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这种在生活中找教具,变废为宝的做法是学生乐此不疲的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所学的知识更形象,更直观,更具体。

二、善于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学习新知识

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新旧知识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许多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充分利用旧知识向新知识的正迁移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导入新知,注重从复习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入手,启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

教学“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

(即达标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时,可先出示引例,将上题的“百分之几”改为“几分之几”。

让学生列式计算后,然后出示上面的例题,再说说这两道题目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从而区分出“百分之几”和“几分之几”的差异,使学生懂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题的计算方法是基本相同的。

我强调: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要先确定以谁为标准量,这样才能正确列式,只不过要把结果化成百分数。

这样既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学生对百分数应用题的理解。

三、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数量关系的分析是解答应用题之根本。

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应抓住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再根据数量关系来确定算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如教学“一袋米,第一次吃了

,第二次吃了余下的

,还剩下16千克,这袋米共有多少千克?

”时,很多学生不理解“同一道题有两个不同的标准量”这一情况。

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

(1)

的标准量是什么?

的呢?

它们的标准量不同,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的标准量转化为相同的呢?

(2)16千克的对应分率是什么?

怎样求这袋米的重量?

结合学生的回答,我出示线段图:

让学生从线段图中得到启发,学生很快地列出了正确的算式:

16÷

﹙1-

﹚÷

﹚=30﹙千克﹚

四、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应用题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从不同角度启发、诱导学生去分析和思考,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使知识得到深化,同时还可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如教学分数应用题“建筑队修一条长80千米的公路,前4天修了全长的

,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需要几天?

”时,我就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分析、思考。

思路分析一:

要求修完这条路还需要几天,必须知道还剩下多少千米和每天修多少千米,这两个条件都可间接得知:

80×

﹚求得剩下的千米数;

﹙80×

÷

4﹚求得每天修的千米数。

这样问题就可解决了。

即:

4﹚

思路分析二:

抓住关键信息“前4天修了全长的

”,然后问学生,从这个条件可以想到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很快说出,因为4天修了全长的

,所以,可求出修完这条路共需要(4÷

)天,再减去已修天数(4天),问题就解决了,即为:

-4

再让学生经过积极探讨,还会有如下解法:

①1÷

4﹚-4

②4×

﹙1÷

﹚-4

③﹙1-

这类练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分数应用题的常用方法,而且帮助学生复习了归一、倍比等有关知识。

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加强了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在积极的多角度的思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收到了“精讲一题,带动一片”的效果。

五、一例多变,巩固新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

同一道题,叙述方法不同,所反映的深浅程度往往不同。

我们要提高立体的利用率,可以运用隐蔽条件、改变问题、改变叙述形式等方法,使“一例开花”,让学生在分析、比较和判断中得到启示:

一题可多变,多变中有不变,学会触类旁通。

一本书有300页,第一次看了全书的

,第二次看了全书的

,两次共看了多少页?

把“两次共看多少页?

”的问题进行改变:

1两次共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2第一次比第二次少看了多少页?

3还剩下全书的几分之几没看?

4还剩下多少页没看?

5第二次看的相当于第一次看的几倍?

这样训练有助于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但必须注意: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分繁难。

总之,应用题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我们要根据具体的题目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只要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学得轻松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申报小学高级教师材料之二教育论文】

关注学困生,为学困生解困

自从走上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以来,我一直都有一个愿望:

每位学生都因为我的教育和辛勤付出而学有所成。

但是事实告诉我,要实现这个愿望确不容易,作为一个班主任,还需要用心、爱心、恒心和耐心。

如学困生的存在就是我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每个年级都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就了一部分学困生。

这一部分孩子我不能忽略,更不能遗弃,我要转化他们,让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来。

经过这几年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和经验累积,我掌握了一些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现在就这方面的工作与大家一起来探讨。

一、对学困生要“把脉”

大家都知道,要想治好病,必须找出病根,对症下药,方能达到根治。

转化学困生也是一样的道理。

学困生是怎样形成的,必须要进行纵向的分析。

在我们农村学校,学困生在数量上出现低年级少而高年级多的特点。

究其原因,那是因为低年级的学困生转化不好,留到了中年级,中年级的学困生转化不好,留到了高年级。

这就导致了高年级的学困生特别多。

所以我必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以往任教过的老师或学生的学籍档案了解他们历年来成绩的变化及其他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再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我对他们思想和学习情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根据学困生存在的学习障碍不同,大致可将学困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技能存在缺陷的学困生。

2、基础薄弱、理解领悟能力差、长期处于分数底层的学困生。

3、学习习惯不好,有懒惰、纪律散漫等行为的学困生。

二、对学困生要“对症下药”

学困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转化学困生,我们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做到不急躁,不厌烦,多理解,多包容。

针对不同的学困生,我们老师应该采用不同的转化方法,这样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起到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

我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又是班主任,在这里谈谈自己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和感受。

(一)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技能存在缺陷的学困生主要行为表现在:

抓不住学习重点、掌握不了学习规律、对知识缺乏系统概念,对学习不求甚解,感觉自己脑子不灵活。

例如我2010年教的五

(1)班有个叫叶永坤的学生,他上课遵守纪律,认真听讲,作业质量完成得也不错,但是考试成绩总是提高不了,脸上常带愁容。

我就开始密切关注他的学习情况,分析他试卷失分多的原因,找他谈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接触,我发现他在学习过程中很多知识都是死记硬背。

学数学最怕就是不理解,死记概念公式,不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为了帮助他提高成绩,我上课时特别留意他。

如在教用方程解应用题时,找等量关系是关键。

我就叫他来找,开始他感觉有困难,回答不上来,经过我的引导,他慢慢发现了找等量关系的规律。

以后上课每讲到一些关键地方,我都会有意识地叫他来回答。

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加深了他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就是这样,多一份留意,多一些提问,他的成绩也逐渐开始好转,学习变成了不是那么累的事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所以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会梳理、总结、运用知识。

(2)基础薄弱、理解领悟能力差、长期处于分数底层的学困生,主要表现有:

自卑、厌学、意志消沉等。

面对这种学困生,我们应该采取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并采用关爱、积极的评价方式。

例如我2010年所教的五

(1)班学生陈明权,他作业没有哪次能很好完成,总是错漏百出,成绩差。

但是我发现他的画却画得很好,而且字体写得非常漂亮。

于是我就叫他担任班级的宣传委员,但他不肯做。

我就找他谈心,问明原因,才知他认为自己的成绩差,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无论什么事都没有勇气承担。

我针对这一情况给他讲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的道理,是优点就应该发挥出来,后来他答应了。

刚开始的一两次,我亲自指导他出墙报,结果出来的效果却出奇的好,同学们的反应很热烈,刊出的专栏还获得校的二等奖。

他终于肯定了自己的能力,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

而我抓住这一时机,及时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他将在画画、写字上的信心放到学习上。

经过我耐心的辅导和真诚的关心,他的数学成绩由原来的40多分提高到60多分了。

所以说,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去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帮助他们用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

(3)学习习惯不好,有懒惰、纪律散漫等行为的学困生,主要表现有:

注意力不集中、马虎、拖拉、经常迟到等。

针对这种学困生要从培养他们学习的注意力开始。

注意力是学习的基础,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

例如我班里有一个叫陈志森的男同学,经常违反纪律,无心向学,还经常招惹同学。

于是,我就亲自到他家家访,了解情况后,我就加倍留意他,经常找他聊天,在交谈的过程中了解他违反纪律的原因和动机,并及时对他的行为进行纠正、教育。

我还特意安排他当小组长,负责管好本小组同学的纪律,让他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开始时他做得还可以,能自觉遵守纪律,管理好本组的成员。

但好景不长,三分钟热度过后,他又变回了原形。

我又找他聊天,给他讲学习优秀的学生与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之间最明显的差别就是注意力的集中问题。

经过我多次的教育,他懂得了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重新肩负起自己做小组长的职责。

慢慢地他真的变了,纪律好了,成绩也上来了。

因此,帮助学困生是一件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困生采用不同的转化方法,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力量与自信,让这些掉队的学生尽快赶上来,在集体中一同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对学困生要“巩固疗效”

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动摇、反复的现象。

主要原因都是他们的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次教育或一次辅导就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决不能因为他们出现反复、动摇就放弃教育,要坚持不懈,要“巩固疗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转化学困生,为学困生解困,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转化后的喜悦!

以上几点就是我转化学困生的实践经验。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爱心,还需要对症下药的方法。

要彻底转化学困生,更需要长期细心的工作,狠下苦功。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如期完成教学任务。

我将不断实践和探索,把学困生转化工作做得更出色。

二0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