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各地模拟题政治史分课汇编专题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2680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高考各地模拟题政治史分课汇编专题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广东高考各地模拟题政治史分课汇编专题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广东高考各地模拟题政治史分课汇编专题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广东高考各地模拟题政治史分课汇编专题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广东高考各地模拟题政治史分课汇编专题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高考各地模拟题政治史分课汇编专题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

《广东高考各地模拟题政治史分课汇编专题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高考各地模拟题政治史分课汇编专题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高考各地模拟题政治史分课汇编专题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两个平行市场”,这是经济领域的,故B项错误;

并且是“对抗”,故A项正确;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轻工业不发达,故C项错误;

美国此时未有“滞胀”,故D项错误。

【答案】A

4.(2014·

广东广州高三期末·

22)有学者说:

“布雷顿森林体系虽为美元霸权提供了国际制度的平台,但美元霸权地位的真正起步却缘于冷战开始之际的马歇尔计划”。

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  )

A.是冷战开始的标志B.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

C.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复苏D.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控制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布雷顿森林体系

【解析】“美元霸权地位的真正起步却缘于冷战开始之际的马歇尔计划”,既是霸权,必是能控制其他国家,故D项正确;

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故A项错误;

马歇尔计划是援助西欧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战后货币金融体系,马歇尔计划不是其组成部分,故B项错误;

C项表述本身没错,但不能说明马歇尔计划与美元霸权的关系,故不选。

5.(2014·

23)那场冲突虽然最终以苏美两国的妥协而告结束,但它对各国政府和人民造成了普遍的震撼,引起了人们对核战争危险的极大关注。

研究发现,当事国在冲突前后所作出的决定,都是由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考虑而误入歧途。

“那场冲突”是指(  )

A.古巴导弹危机B.越南战争C.朝鲜战争D.柏林危机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古巴导弹危机

【解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当时美古关系紧张,苏联希望在古巴部署导弹,以在全球恢复美苏平衡,并估计能在美国发现前完成部署,但很快被美国发现,美国认为苏联是要攻击美国,于是发动封锁,这些都可说是“错误的信息、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考虑”,从材料“以苏美两国的妥协而告结束”、“核战争危险”,亦可知这是古巴导弹危机,故A项正确;

越南战争与朝鲜战争是美国失败,不是双方妥协,故B、C项错误;

柏林危机发生于1948年,苏联尚未有核武器,故D项错误。

6.(2014·

广东百校高三联考·

23)有学者指出:

“在二战后的格局下,虽然西方仍时时存在颠覆苏联之心,但巴黎和会时的那种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

”这说明战后新格局

(  )

A.主要体现苏联等国家的意志B.便利于东西间的和平共处

C.有效维护了东方国家的利益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解析】二战后的格局是美苏对峙格局,由于美苏势均力敌,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故没有“巴黎和会时的那种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故D项正确;

战后初期世界格局是美苏两极对峙,故A项不正确;

美苏两极对峙造成国际形势一次又一次紧张,故B、C项不正确。

7.(2014·

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第二次联考·

23)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把他发动的冷战标榜为“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

杜鲁门认为冷战的根源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B.苏联保障国家安全与美国称霸全球的碰撞

C.二战后实力大大膨胀的美国试图控制苏联

D.共同敌人法西斯被打败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杜鲁门主义

【解析】题目问的是“杜鲁门认为冷战的根源”,因而要从杜鲁门的角度出发;

“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突出的是“共产主义”,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因而A项正确;

而B项是实际上的根源,但从杜鲁门的立场看,强调的是“扩张”,不是苏联保障安全,故B项不正确;

而杜鲁门强调的是“回答”,是一种被动的反应,若说“美国试图控制苏联”则是主动的,故C项不正确;

D项是外部的原因,且杜鲁门的话中不涉及,故不正确。

8.(2014·

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24)下列有关国际组织及宗旨的表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国际组织

宗旨

A

上海合作组织

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B

世界贸易组织

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

C

华沙条约组织

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促进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卫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

D

欧洲共同体

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

【考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上海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华约;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共体建立

【解析】上海合作组织属于区域性合作组织,故促成国际合作说法不正确;

华沙条约组织是以苏联为首的,为对抗北约而成立的政治军事集团。

欧洲共同体是经济一体化组织,故A、C、D说法不正确。

世界贸易组织宗旨是消除贸易关税,故B正确。

【答案】B

9.(2014·

22)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解析】抓住材料“长时期的和平”来分析。

冷战影响有消极一面,也有积极一面,即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故D符合题意。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主要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不能体现“长时期的和平”,故A不正确;

冷战期间也有热战,如朝鲜战争,故B不正确;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存在冲突,这是冷战爆发的原因之一,故C不正确。

10.(2014·

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

12)“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

”以上叙述说明了(  )

A.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B.多极化趋势出现

C.美国要恢复西欧经济以遏制苏联D.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表明经济出现困难,”“俄国共产主义钻空”表明其目的在于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就是通过恢复和发展西欧经济来遏制苏联。

故C项是最佳答案。

【答案】C

11.(2014·

广东惠州一模·

23)“和平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秩序应运而生的。

60年代末的北欧学者区分了“积极的和平”与“消极的和平”。

“消极的和平”,意指战争及战争因素的消除;

“积极的和平”,则意指在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上,结构性暴力的消除。

这里的“消极的和平”是指(  )

A.美苏核军备竞赛B.越南战争

C.冷战D.不结盟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冷战的影响。

从时间上看,ABCD项都是二战后,无法排除;

从“消极和平”的含义来看,A项战争爆发的因素,B项是属于战争,D项是冷战时期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的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的开端并成为一股重要的国际力量,都不符合题意,而冷战是指除武力外的一切形成的对抗,符合题意,C项正确。

12.(2013·

广东汕头高一期末·

23)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扩张中,高喊着美英有义务和责任“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的影响”;

基辛格认为斯大林的“最高原则还是装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国家利益”。

下列选项中对上述观点分析错误的是(  )

A.美苏对抗中意识形态色彩浓厚B.维护国家利益是美苏的根本目的

C.美苏为其对外扩张寻找借口D.基辛格的观点纯属偏见,完全违背史实

【解析】从材料中美国对共产主义的敌视可知A项正确;

B项符合史实;

二战后,美苏两国凭借其实力积极在全球扩张,故C项符合史实。

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3.(2014·

广东惠州三模·

38)(2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到了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几则材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当今世界上有两大民族,从不同的起点出发,但好象在走向同一目标。

这就是俄国人和英裔美国人。

他们的起点不同,道路各异。

然而,其中的每一民族都好象受到天意的密令指派,终有一天要各主宰世界一半的命运。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1835年)

(3)材料三托克维尔的预言在20世纪中期成为现实。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俄(苏)“各主宰世界一半的命运”的含义是什么?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俄“各主宰世界一半的命运”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

(10分)

【考点】

(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解析】

(3)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对抗的阵营主宰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导致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也使得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无法得逞。

【答案】

(3)含义: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或美苏冷战,或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

(4分)

原因: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6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4.(2014·

39)(26分)随着历史的发展,世界历史中心也在不断发生变动;

影响成为世界中心的因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

……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的原因。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干预经济

(3)材料说到“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因此要回答两方面的原因。

西欧的结合马歇尔计划、战后的调整、发展教育来回答;

东欧的结合苏联的扶持、经互会的作用来回答。

(3)原因:

东欧:

①苏联的扶持;

②经互会的成立;

③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每点2分,不超过4分)

西欧:

①美国的扶持(或马歇尔计划);

②建立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④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每点2分,不超过6分)

15.(2014·

广东惠州二模·

39)(27分)研究中国的外国人那么多,费正清算得上是名气最大、最成功的一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

在这炮火连天的时刻,一位25岁的美国学者第一次踏上中国这片土地——他就是后来被誉为“头号中国通”的费正清。

上世纪40年代,当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时,他看到了抗战的艰辛、国民党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打压以及对整个局势的逐渐失控。

他不断提醒美国政府,不能简单地将国民政府视为盟友。

他还预测毛泽东及共产党会获胜,主张与中共建立关系。

1949年后,中美之间充斥着隔膜与对抗,费正清也腹背受敌。

苏联称他是“资本帝国主义的辩护者”;

中国说他是“美帝国主义的第一号特务”;

美国政府则视他为要对“美国丢失中国”负责的人,他一度要前往国会接受质询。

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对华外交政策调整时,费正清的远见卓识终于被中美高层所重视。

他的书几乎同时被尼克松和毛泽东摆上案头。

1968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前,曾与费正清有过深入的交谈,之后基辛格承认“那次谈话改变了历史”。

1991年9月14日,费正清在波士顿去世,终年84岁。

临终前两天,他依然在写中国。

——据《环球人物》2013年9月17日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49年后费正清腹背受敌的主要原因。

基辛格所说的“那次谈话”改变了什么历史?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一边倒”和中美敌对;

中美关系正常化

(3)关键信息:

“1949年后,中美之间充斥着隔膜与对抗”、苏联称他是“资本帝国主义的辩护者”、中国说他是“美帝国主义的第一号特务”、美国政府则视他为要对“美国丢失中国”负责的人。

第一小问的原因应依据时间信息把把握国际形势大背景,再依据关键信息分析具体的原因,从建国初中美关系和国家利益来分析归纳;

第二小问依据“1968年”的时间信息,列举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表现。

新中国成立正值冷战时期,中国“一边倒”;

美国推行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中美之间充斥着隔膜与对抗;

作为中国通的费正清被中苏骂为“特务”、美国政府猜疑为“内奸”。

(6分,答出冷战、一边倒、美国敌视政策每点可给2分)

历史:

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16.(2014·

26)(25分)外交政策是一个国家、国家集团或组织处理对外(国际)关系,进行外交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方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谈到外交政策新设想,主要原则是美国呼吁其盟友运用自身的力量来对抗“共产主义的侵略”,美国将只给他们提供建议、物质及武器援助,被称为“尼克松主义”。

——夏亚峰:

《“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主义反映的实质问题及其提出的历史背景。

(7分)

(4)本世纪初以来,世界形势是和平发展为主流,请你举出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西欧和日本崛起;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越南战争

(4)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从材料美国呼吁其盟友运用自身的力量来对抗“共产主义的侵略”说明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

历史背景从西欧、日本崛起,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地位;

多极化趋势出现等角度分析。

(4)从政治、经济角度归纳。

从政治上来说有两级格局的结束;

从经济角度来说有经济全球化。

(2)问题:

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

(1分)

背景:

西欧、日本崛起,冲击美国霸主地位;

越南战争消耗美国实力;

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地位;

多极化趋势出现。

(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因素:

两级格局的结束,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联合国的作用增强,第三世界的崛起等(4分,任意答其中两点每点2分。

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17.(2014·

广东湛江高三调研·

38)(28分)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

请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克松的两段讲话:

1960年1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

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

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

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尼克松回忆录》节选

(1)据材料一,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

(6分)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中美敌对;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73年经济“滞涨”

(1)从材料中1960年的反对承认共产党中国到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反映出了中美由对抗到关系正常化。

原因可从中国、美国、世界形势三方面分析。

(1)变化:

由敌对到关系正常化(2分)

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发展(或多极化趋势出现);

美苏争霸中,美国战略收缩(或美国经济出现“滞涨”)。

18.(2014·

广东珠海高三摸底·

38)(26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的日益成熟,网购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消费的一个主要途径。

材料五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4)材料五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

(2分)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4)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4)本问可以从政治、经济角度来思考。

(1)问结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关系以及中国经济情况来分析。

(2)问从中美关系、中国改革开放等角度思考。

(4)原因: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

中国经济相对落后。

(2分,答出两个方面的原因即可。

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9.(2014·

39)(28分)有同学对社会转型问题很感兴趣,为此收集了下列几则材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

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

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

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

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

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选取材料三中关于20世纪欧洲“衰落”或者“成功”的一个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欧美代议制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3)此问为开放型问题,可任选一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选择“衰落”观点,抓住关键信息:

“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角度分析;

选择“成功”观点,抓住关键信息:

“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从西方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先进性来分析。

(3)观点一:

20世纪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地位。

(答衰落给2分)

论证:

史实——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第三世界兴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

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

(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观点二:

20世纪欧洲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成功传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答出成功字样即给2分)

史实——广泛采用机器生产,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欧洲民主政治制度被广泛实践应用;

西方思想文化广泛传播,西方化进程加快。

(本题为二选一题,若两个都答,取第一种观点得分,满分6分)

20.(2013·

广东汕头高二期末·

25)(18分)餐饮的变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四美国中餐馆数量统计柱状图(节选)

(注:

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在美中餐馆数量超过麦当劳等3家本土快餐店数量总和)

——摘编自刘海铭《美国华人餐饮及其文化认同》

请回答:

(4)材料四中,1949—1959年在美国的中餐馆数量较少,为什么?

2006年中餐馆在美国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又有哪些?

(4)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中美敌对;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与计划经济;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4)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50年代与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的阶段特征,因此,材料四反映出两个阶段现象的原因都应从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来分析归纳。

(4)中餐馆少的原因:

①美苏冷战影响;

②美国对新中国孤立封锁;

③中国经济相对落后;

④计划经济体制下,限制公民出国。

(每点1分,答出任意3点得满分3分)

中餐馆增加的原因:

①中美关系正常化(或中美建交);

②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③全球资本

和人口流动快;

④中国改革开放;

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西文化相互交融。

(每点1分,

答出任意3点得满分3分)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广东江门高三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