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2524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

填入测量数据

把上面的平均值相加后除以试验次数的平均值如(0.83+0.825)/2=0.8275

填入相应行测量数据的平均值,(0.65+1.00+0.85+0.55+1.00+0.95+0.85+1.00+1.00)/10=0.83

所有测量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的绝对值,如l0.65-0.60l=0.05;

填入评价人A对每个零件的测量平均值如:

(0.65+0.60)/2=0.625

评价人/

试验次数

零件

平均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A1

0.65

1.00

0.85

0.55

0.95

0.83

2

0.60

0.45

0.80

0.825

3

0.625

1.000

0.900

0.500

0.950

0.100

0.650

Xa=0.8275

极差

0.05

0.00

0.10

Ra=0.045

B1

1.05

0.40

0.75

0.785

极差值的平均值

0.90

0.70

0.50

0.550

0.775

0.400

1.025

0.925

0.725

0.525

Xb=0.7675

Rb=0.045

C1

零件平均值的平均值

3

0.800

0.475

1.050

Xc=0.8275

Rc=0.030

每个零件每次测量值相加,除以总的测量次数(即试验次数×

评价人数)如:

(0.65+0.60+0.55+0.55+0.50+0.55)/(3×

2)=0.567

零件平均值的极差

零件平均值

0.567

1.008

0.458

1.017

0.942

0783

0.667

X=0.8275

Rp=0.559

每个评价人的测量平均极差相加之和除以评价人数得所有极差平均值

R=(Ra+Rb+Rc)/3=(0.045+0.045+0.030)/3=0.04

R=0.04

找出第评价人A、B、C的平均值中最大和最小值填入差值记为XDIFF

XDIFF=(MaxX=0.8257-MinX=0.7675)=0.06

XDIFF=0.06

极差平均值分别与D3和D4相乘得出控制上限和下限.D3和D4的值由表1中查出

UCLR=R×

D4*=0.04×

3.27=0.13

UCLR=0.13

LCLR=R×

D3*=0.04×

0.00=0.00

LCLR=0.00

当实验次数为2次时D4=3.27,为3次时,D4=2.58。

UCLR表示R的界限(试验次数少于7次时,LCLR为0),圈出那些超出界限的值,了解原因并纠正。

用与原来相同评价人和仪器对同一个零件重复原来的测量,或剔除这些值并由其余观测值再次平均并计算R和UCLR值。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

由上述数据表中得出

如;

厚度,高度等

零件尺寸范围

量具量程

零件编号和名称:

垫片

量具名称:

厚薄规

日期:

测量参数:

厚度

量具编号:

执行人:

尺寸规格:

0.6-1.0mm

量具类型:

0.0-10.1

来自数据表R=0.04XDIFF=0.06Rp=0.559

测量系统分析

%总变量(TV)

重复性—设备变量(EV)

K1

0.8862

0.5908

EV=R×

=0.04×

4.56

=0.18

%EV=100〔EV/TV〕

=100〔0.18/0.93〕

=18.7%

再现性—评价人变差(AV)

AV=

=

评价人数

K2

0.7071

0.5231

=0.16

n=零件数量r=试验次数

%AV=100〔AV/TV〕

=16.8%

重复性和再现性(R&

R)

(R&

R)=

=0.24

%R&

R=100〔R&

R/TV〕

=100〔0.18/0.93〕

=25.2%

零件变差(PV)

PV=Rp×

K3

=0.56×

1.62

=0.90

%PV=100〔PV/TV〕

=100〔0.90/0.93〕

=96.8%

零件数量

.7071

0.4467

0.4030

0.3742

0.3534

0.3375

0.3249

0.3146

总变差(TV)

TV=

=0.93

ndc=1.41〔PV/R&

R〕

=1.41〔0.90/0.24〕

=5.288---5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

备注:

所有的计算都基于预期5.15σ

AV-如果计算中根号下出现负值,评价人变差缺省为0

K1=5.15/d2,d2取决于试验次数(m)和零件数与评价人数的乘积(g),并假设该值大于15。

K2=5.15/d2*,d2*取决与评价人数量(m)和(g),按单极差计算,g为1

K3=5.15/d2*,d2*取决与零件数量(m)和(g),按单极差计算,g为1

D3和D4的取值见表1

d2和d2*的取值见表2

4.1.3结果分析

4.1.3.1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可接受准则;

低于10%的误差----测量系统可以接受。

10%--30%的误差---根据应用的重要性,量具成本,维修费用等决定是否接受。

大于30%的误差----不可接受。

分析测量系统,寻找原因,并加以改进。

另外,ndc值应该大于或等于5。

4.1.3.2原因分析:

4.1.3.2.1评价人需要更好的接受如何使用测量仪器和读数培训;

4.1.3.2.2量具刻度盘校准不清晰;

4.1.3.2.3设备需要维护;

4.1.3.2.4量具需要重新设计增加刚度;

4.1.3.2.5测量的夹紧或定位需改进;

4.1.3.2.6零件内的变差过大;

4.1.3.2.7测量仪器、设备需处于合适的工作环境中,且需足够的分辨率;

4.1.3.2.8规定的操作程序不正确等。

表1控制图常数

子组内观察次数

A2

D3

D4

1.880

3.267

1.023

2.575

0.729

2.282

0.577

2.115

0.483

2.004

0.419

0.076

1.924

0.373

0.136

1.864

0.337

0.184

1.816

0.308

0.223

1.777

11

0.285

0.256

1.744

12

0.266

0.284

1.716

13

0.249

1.692

14

0.235

0.329

1.671

15

0.348

1.652

表2平均极差分布的d2值

m

g

1.41

1.91

2.24

2.48

2.57

2.83

2.96

3.08

3.18

3.27

3.35

3.42

3.49

3.55

1.28

1.81

2.15

2.40

2.60

2.77

2.91

3.02

3.13

3.22

3.30

3.38

3.45

3.51

1.23

1.77

2.12

2.38

2.58

2.75

2.89

3.01

3.11

3.21

3.29

3.37

3.34

3.50

1.21

1.75

2.11

2.37

2.74

2.88

3.00

3.10

3.20

3.28

3.36

1.19

1.74

2.10

2.36

2.56

2.73

2.87

2.99

3.19

1.18

1.73

2.09

2.35

1.17

2.55

2.72

3.48

1.72

2.08

2.98

3.09

1.16

2.34

2.86

1.71

3.41

1.15

2.07

2.85

2.71

254

2.54

3.26

>

1.128

1.693

2.059

2.326

2.534

2.704

2.847

2.907

3.078

3.173

3.258

3.336

3.407

3.472

4.2信号探测法

4.2.1准备工作:

4.2.1.1确定评价人数量、被测零件、样品数量及重复读数次数。

4.2.1.1.1评价人:

应从日常操作该仪器的人中选择3位评价人,采用盲测。

4.2.1.1.2样品数量和重复读数次数:

零件样品数量为20--50个,对每一个零件进行编号。

重复读数次数即试验次数为3次。

4.2.1.1.3被测零件:

零件应从过程中选取,而且这些零件要进行测量出基准值,并能比较均匀的代表整个公差范围,并选择超出公差上下限各10%的零件,要特别在公差上下限的附近要多取。

但具有对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缺陷零件不应选用。

4.2.2操作程序

4.2.2.1.1用高一级的计量型的检测工具逐一测出各零件的基准值,并对零件编号和将零件的基准值记录在下表。

4.2.2.1.2让各评价人在不知道基准值的情况下逐一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举例一)

取一个孔径为5.5±

0.05的零件。

零件号

评价人A

评价人B

评价人C

基准

基准值

代码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5.475

+

5.509

5.576

-

5.561

5.570

5.545

*

5.465

5.503

5.438

5.516

5.489

5.555

5.543

5.455

5.517

16

5.532

17

5.520

18

5.480

19

5.519

20

5.477

21

5.452

22

5.546

23

5.529

24

5.514

25

5.600

26

5.547

27

5.502

28

5.521

29

5.523

30

5.558

31

32

5.506

33

5.487

34

5.450

35

5.499

36

5.538

37

5.409

38

5.488

39

5.428

40

5.501

41

5.512

42

5.567

43

5.462

44

5.471

45

5.412

46

5.493

47

5.486

48

5.588

49

5.484

50

5.447

a:

“1”表示接受(即既通又止),“0”不接受(即不通或止不住)。

b:

“+”表示一致接受,“-”表示一致不接受,“*”表示接受或不接受不一致。

4.2.2.1.3将测量结果作出分析判断后,将分析结果记录在表上。

再将表的右边基准值按由小到大逐一进行排列。

(如下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