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网箱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3249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非鱼网箱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罗非鱼网箱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罗非鱼网箱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罗非鱼网箱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罗非鱼网箱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罗非鱼网箱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罗非鱼网箱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非鱼网箱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罗非鱼网箱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罗非鱼网箱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罗非鱼网箱养殖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广南县标准化罗非鱼网箱养殖项目建设

1.1.2建设性质:

新建

1.1.3实施单位:

广南县渔业工作站

1.1.4建设地点:

广南县板蚌电站库区

1.1.5建设规模:

新建无公害罗非鱼网箱养殖7000㎡。

1.1.6建设期限:

2011年~2015年

1.1.7建设内容:

购置并安装280个网箱及其它养殖附属设施,技术推广和培训。

1.1.9投资规模:

650.63万元。

1.1.10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共需资金650.63万元,养殖农户自筹350.63万元,其中申请省专项财政扶持投资300万元。

1.2项目依据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文山州罗非鱼产业化发展规划》、《广南县罗非鱼产业化发展规划》。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养殖单产100公斤/㎡,年养殖产量70万公斤,年销售收入700万元,年销售利润104.72万元。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及由来

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北部,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

介于东经104°31′—105°36′,北纬23°29′—24°28′。

集老、少、边、贫、山五位一体,农民增收渠道狭窄,收入增长缓慢,经济发展落后。

2010年,全县实现粮食总产27347.8万公斤,水产品总产量451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626元,农民人均有粮331公斤。

2010年末总人口77.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7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4.6%,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实施“十一五”计划以来,在县委、政府的重视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渔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

2010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51万公斤,人均占有水产品4.5公斤,城乡居民吃鱼难的问题得到了较大改善,莲城、八宝、珠琳等3个重点渔业镇水产市场基本实现了经常性供应。

但是,其它乡镇“吃鱼难,吃鱼贵”的状况依然存在。

广南县境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渔业养殖生产。

广南县具有亚热带高原立体气候和季风气候的特点,终年“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炎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温较高。

年平均气温16.7℃,最高气温36.7℃,最低气温—5.5℃,最冷月在1月(月平均气温8.6℃),最热月在7月(月平均22.5℃),无霜期305天。

年平均降水量为1042.1毫米,干(11一4月)雨(5一10月)季节明显。

历年日照时数平均值为1651.2时,平均相对湿度79%。

本县气候既适宜种植业的生产,又适宜养殖业的发展。

我县板蚌、西洋、八达、坝美等低海拔河谷地区,海拔低,气候炎热,年平均气温20.1℃,最低水温15℃,最高水温28℃,平均水温18.9℃。

十分适宜养殖罗非鱼等热带鱼类。

全县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资源总量为38.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518.3立方米。

年均降水总量90.96亿立方米,地表年径流量38.05亿立方米,占降水量的41.8%,地下水年径流量为10.73亿立方米,占总径流量的28.5%。

境内河流分属珠江、红河两大流域。

珠江流域有西洋江、清水江、驮娘江3条干流,14条支流,总长度702.7公里,县境径流面积6317.1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1.77%;红河流域有1条干流(南利河),5条支流,总长度171.9公里,县境径流面积1407.9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8.23%。

据1994年10月《广南县农业后备资源调查报告》,全县共有各类水域面积2347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2%。

其中水库、湖泊、河沟、池坝塘等可养殖水域面积12060亩。

全县稻田面积23.5万亩,其中可养鱼稻田面积5万多亩。

近年来,随着我县加快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主要河流已建设完成14座梯级电站,形成了许多电站库区水面,如板蚌电站库区水面达到1.4万亩,电站库区总水域面积超过2万亩,加之2006年下闸蓄水的八宝水库面积4500亩,目前全县水域面积增加到47976亩,可养鱼水域面积40108亩,为发展大水面罗非鱼网箱养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目前我省已经把出口优势水产品罗非鱼产业化发展的“一条鱼工程”纳入农业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来落实,并对罗非鱼产业发展作了区域规划布局,文山州富宁、广南两县被列为罗非鱼产业化发展重要区域。

我县也对罗非鱼产业化发展作了调查、研究,及时完成罗非鱼发展规划。

为充分利用广南县丰富的渔业自然资源优势,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云南省实施国际大通道经济发展战略和外商对农业投资向西移的历史机遇,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广南县实际,打造广南县优势水产品罗非鱼品牌,做强做大罗非鱼产业,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文山州罗非鱼产业化发展规划》、《广南县罗非鱼产业化发展规划》,提出广南县无公害罗非鱼网箱养殖技术示范,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和辐射发展我县无公害罗非鱼养殖,加快渔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和财政增税。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促进农民增收和财政增税。

罗非鱼养殖具有肉料化低、饲料报酬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网箱养鱼是一项高产、高效渔业项目,其单位面积效益是一般池塘的100倍以上。

通过实施无公害罗非鱼网箱养殖项目,带动库区渔业养殖生产发展,把库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财政增税,是解决电站库区农村1万多人口因耕地减少导致增收困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可增加库区农民转产就业机会,确保库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是满足我县水产品市场消费需求。

水产品动物蛋白质量好,营养全面,容易消化吸收,具有高蛋白、低热量、少脂肪的特性,人们多食水产品,容易达到合理的膳食营养水平。

但是,2006年我县水产品产量仅1906吨,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仅2.5公斤,远低于全国39.2公斤、全省6.5公斤和全州4.34公斤的平均水平。

除莲城、八宝、珠琳3个镇外,其余15个乡镇还没有实现水产品常年供应,水产品市场供应缺口大,城乡居民还普遍存在“吃鱼难,食鱼贵”的现状。

因此,通过实施罗非鱼产业发展项目,可以有效增加水产品供给,满足我县水产品市场消费需求。

三是推动渔业产业化发展,出口创汇。

本项目立足于云南省出省通海大通道的优势,通过办示范、建基地、育龙头,按照“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运作,走产业化、外向型经济发展路子,产品绿色无公害,大部分销往国际市场,增加我县外汇收入,现实外向型渔业经济零突破,带动和推动我县渔业产业化发展。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建设地点选择

根据立足水面资源、突出示范效果、交通方便、效益优先的选址原则,选址在板蚌电站库区实施。

3.1.2自然条件

板蚌电站位于板蚌乡境内,距乡政府1公里。

板蚌乡地处广南县东部,东与富宁县花甲乡接壤,南接八宝镇,西邻杨柳井乡,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相邻,距广南县城122公里,距323国道23公里,距衡昆高速公路24公里。

西洋江与八宝河在乡政府处交汇流入广西右江,乡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420米-1573米之间,是广南县海拔最低的乡镇,由于板蚌气候炎热,素有“热板蚌”之称,年平均气温为20.18摄氏度。

3.1.3社会经济状况

板蚌乡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民族贫困三位一体的农业小乡,居住着汉、壮、苗、瑶等民族,辖板蚌、木艾、永怀、麻栗、平老五个村民委,有74个自然村,74个村小组,总人口为15131人,总户数为3207户。

2009年全乡年产5226.11吨粮食,板蚌乡农村经济总收入为3805.4万元,人均有粮339公斤,年人均纯收入2119元。

3.1.4渔业生产发展现状

板蚌乡养殖面积436亩,养殖产量1079吨,其中池坝塘36亩,产量16吨;水库围栏养鱼400亩,产量40吨;水库网箱养鱼29068㎡,产量1000吨;稻田672亩,产量23吨。

捕捞产量233吨。

3.2项目建设优势条件分析

3.2.1气候条件优越

项目区位于板蚌乡低海拔河谷地带,海拔480m,终年“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炎热,光照充足,水温较高,雨量充沛。

年均日照时数1775.6小,年均降雨量1050mm,时,年平均气温20.18℃,最低水温15℃,最高水温22℃,平均水温18.9℃。

鱼类生长周期长,适宜罗非鱼生长繁殖。

3.2.2水域养殖条件好

板蚌电站库区蓄水后,正常水位蓄水面积达到1.4万亩,按照水面网箱养殖容量占正常水位总水面5%0左右计算,板蚌电站库区水面可开发网箱养殖70亩,进行网箱养殖发展空间较大。

板蚌电站库区水面宽阔,无工业污染,水体交换大,水质较好,并且由于库区初次蓄水,枯枝、落叶等有机质营养物质汇集其中,水体营养丰富,鱼类天然饵料丰富,适宜发展罗非鱼集约化网箱养殖。

3.2.3有一定的网箱养殖基础

我县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引进养殖罗非鱼,养殖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掌握了罗非鱼养殖技术,其养殖技术在池坝塘、稻田等得到普遍推广应用,罗非鱼现已是我县主要养殖品种之一。

2008年以来我县加大电站库区水面的开发利用步伐,大力发展库区网箱、围栏养鱼和水面增殖,至2010年养鱼面积达400亩,网箱养鱼达29068㎡(其中标准化网箱养鱼3148㎡)、大水面增殖14000亩,总产量1079吨。

3.2.4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板蚌电站库区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我县东部,距板蚌乡政府1公里,距323线国道23公里,距衡昆高速公路24公里,南昆铁路复线途经板蚌乡境内,交通便利,出口便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养殖产品可依托大通道出省、出口。

3.2.5县委、政府领导重视

近几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已充分认识到渔业养殖项目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优势水产品罗非鱼产业化发展项目列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研究制定发展措施,加大扶持力度,计划至“十一五”期末发展无公害罗非鱼养殖3万亩,产无公害罗非鱼产品1.6亿吨,产值1.3亿元,农民纯收入4300多万元,增加地方财政税收640多万元。

为此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广南县罗非鱼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罗非鱼产业工作的督促、检查、协调和考核工作。

3.3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3.3.1概况

广南县渔业工作站成立于1985年2月1日,隶属于广南县农业局,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职责是推广水产技术,促进渔业发展。

主要业务范围是:

水产技术推广管理(水产技术推广许可,水产产品推广许可,水产新技术推广项目管理),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指导(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与队伍建设指导,水产技术推广业务指导),水产新技术引进与试验示范,水产技术培训,水产职业技能鉴定,水产病害防治,增殖放流,渔业环境管理(渔业环境监测,渔业水质监测,渔业资源监测),渔药鱼料质量监测(渔药监测,鱼用饲料监测),渔业技术服务。

广南县渔业工作站为独立建站、独立核算的渔业技术推广事业单位。

2008年10月核定人员编制8人。

至2007年12月末有职工6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人。

其中30岁以下1人,36-40岁3人,41-50岁1人,50岁以上1人;其中男4人,女2人。

1989年州渔业站划拨资金5万多元,建盖了砖混结构办公住宿综合楼第一层,于1999年自筹资金11万元建盖第二层,现办公用房及职工住宿211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180平方米。

设备仪器为:

车1辆,电脑1台,传真机1台,光学显微镜1台,解剖镜1台。

有生产实验基地1个,占地20亩,其中养殖水面13.6亩(池塘3口),由于历史原因,土地权属未确定。

广南县渔业工作站长期以来,在池塘养殖技术、稻田养鱼、新品种引进、特种水产养殖、渔业资源调查、鱼病防治及渔业水域水质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获得各级农技推广奖10项,其中地厅级6项。

另外,单位曾多次承担上级下达的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