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册教案编排好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2430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册教案编排好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12册教案编排好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12册教案编排好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12册教案编排好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12册教案编排好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册教案编排好1Word格式.docx

《12册教案编排好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册教案编排好1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册教案编排好1Word格式.docx

图上的几位小朋友是怎样工作的?

②指名学生说一说。

③相互评价。

2、观察第二幅插图。

①讨论1:

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写字的同学是用什么姿势写字的?

他们是怎样握笔的,字写得怎样?

别的同学的表情怎样?

②讨论2:

说说图上画的是一次什么活动,参赛的同学什么样,神态怎样?

③交流并小结。

3、观察第三幅插图。

图上的同学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大家分别在干什么?

古诗文课外活动形式很多,还可以安排哪些?

③交流、汇报。

4、观察第四幅插图。

图是有谁在干什么,小报的质量怎样?

②同学们对出好小报有什么建议?

5、观察第五幅的插图。

①教师介绍:

这是一个学校的学生在表演课本剧《母亲的恩情》,图中的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孟效和他的母亲。

②图上的同学表演得怎么样?

③小结:

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情感。

6.观察第六幅插图。

了解学校的闭路电视系统。

1、交流同学们在课前搜集的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例子。

2、课堂小结。

1、分组编辑出版小报。

2、练习排演课本剧。

课题1、长江之歌总第教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激发他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激发他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听一首好听的歌。

(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你一定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吧?

指名学生说说。

对,这就是《长江之歌》(板书课题)这歌好听吗?

想学这首歌吗?

好,今天我来教你们。

2.介绍:

这首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

3.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

1.在预习的基础上,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同桌互说某些词语的意思。

2.交流自学效果。

A.字词情况

(1)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

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2)指导写字。

重点为灌、溉、哺、挽、涤、埃、乳

(3)当堂书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遍,教师巡视指导。

B.课文朗读情况

(1)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2)分节指名朗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点。

C.课文初读的感受。

学习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

哪些地方读懂了?

交流。

教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学会歌唱这首歌。

一、导入。

二、指名几位学生朗读课文

三、读完后,说说这首诗歌中你觉得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长江的情感。

一学生读: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说说为什么这句诗最能体现作者对于长江的情感?

(答:

作者把长江当作了母亲,自己是她的孩子。

还有相同感觉的同学说说吗?

(他觉得中华民族从长江上汲取了无穷的力量)

说得好,谁能把作者对于长江的母子情读出来。

指名读。

齐读。

(1)作者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你能从诗歌中找到答案吗?

学生分别找到第一节二节的句子,根据回答加以引导点拨理解

A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

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

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B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①“哺育各族儿女”:

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②‘‘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相机指导朗读 ,再齐读第1节。

指导背诵第1节。

C

你从远古走来,……推动新的时代,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

“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理解“尘埃”在此处意为什么。

(②“灌溉花的国土”:

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

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机指导朗读 ,再齐读第2节。

指导背诵第2节。

(2)这一句在诗歌中出现了几次?

两次

介绍诗歌的手法之一:

回环,并简单介绍这种手法的作用。

(3)诗歌还有其他特点(相机介绍押韵等简单知识)

四、练习朗读背诵全诗

1.同学们,作者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4。

背诵

2、三亚落日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三亚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叫做三亚。

(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

板书:

三亚落日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而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是怎样的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

赤朱丹彤溅出收敛光芒硕大无比玫瑰

涨溢一盏蘸椰子树摇曳搔着醉醺醺

⑴指名读。

⑵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同时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预习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些什么?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绘三亚落日美景的?

(第3—5自然段)

2、这样,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四、精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画出最能概括全文的句子。

(板书:

真有诗意)

2、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⑴学生试读。

⑵说说哪些词句在朗读时应特别注意?

(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应读出怎样的感情?

⑶范读、齐读。

五、精读第二段。

过渡:

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那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呢?

1、自由读第2段,说一说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

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

热带风情)从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

2、课文中写三亚美丽的热带风情,写到了哪些景物?

(海水、天、白鸥、椰子树和海滩上的细沙。

3、课文中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

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齐,沙那么亮,这样美丽的景色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如何呢?

(喜爱、由衷赞美)

5、指名读,请读出这种喜爱之情。

6、指导背诵。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一、二段。

一、齐读第一、二段。

二、精读第三段。

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在这样的地方看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1、自由轻声读3、4自然段。

思考:

两个自然段描绘了几幅日落的画面?

像孩童、像灯笼、像跳水员。

2、在这三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

把它选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3、讨论评读要点。

第一幅:

⑴突出场面热烈壮观;

⑵抓住绘色、描形、摹态的重点词语,感悟孩童形象以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⑶体会作者喜爱之情。

第二幅:

⑴这时的太阳和第一幅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投影出示:

①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②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火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比较这两个句子,说一说哪个好,好在哪里。

(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b.齐读这一句。

⑶突出太阳的顽皮。

⑷理解“硕大无朋”。

⑸抓住大海颜色的变化“原色——玫瑰色”,体会景色的优美。

(理解“涨溢”)

⑹突出太阳的轻快、敏捷。

第三幅:

⑴投影出示:

①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②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这两句写法有什么不同?

第二句好在哪里?

(把夕阳落下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b.指名读这一句话。

⑵太阳入水悄无声息,水波不惊,消失得那么自然,要读出一种平静之美。

4、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

(“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

5、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

三、总结课文。

三亚的落日是那么美丽,作者描绘的语言是这样美好,你们想不想来赞美它呢?

3、烟台的海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能介绍某一季节烟台的海。

4、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和精妙。

教学重点难点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出示地图,指图解读:

(用课文第一段)

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同时板书)

2、设疑激读

这份独特的景观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二、自由默读,整体感知

1、让同学们带着以上提出的问题,细细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思,烟台的海四季的特点。

2、指导:

让学生完整默读一遍,然后再浏览式地默读一遍,再思考一下,四季的不同特点。

3、简单的交流。

A、你想说哪个季节的特点,你就简要地说一下。

B、老师简要地总结即可。

C、力求让学生对四季不同景观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知,不必太深入。

三、流利朗读,读出情感

1、自我朗读三遍,完成以下整块的任务:

A、第一遍读:

一字一字读,读准每个字音,划出生字词自学。

B、第二遍读:

一句一句读,把每句都读准确,通顺。

C、第三遍读:

整体地去读,读得自然,流利,带上自己的情感。

2、老师渗入指导,帮助(寻找)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3、检查学生自读效果。

A、分节指名读,检查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流利,并有情感。

B、针对一些易读错地方,可停下来,再读,或齐读这句等,共同纠正。

C、同时,结合课文解决一些比较陌生的词语,如“蔚为壮观”的“慰”;

惬意;

湛蓝等。

4、总结。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指导书写:

A、仔细独立观察,自我体会字的结构与写法。

B、重点指导:

“褐”与“锲”,让学生全面安排字的结构。

一、谈话引入

1、指导板书课题。

2、指题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烟台的海有自己的特色,并且四个季节的景象都不一样。

这节课我们共同再走入烟台,走入烟台的四季,看看每个季节的海各有什么特点,每个季节的人们又是如何面对这海的。

二、自主朗读,整体感知

1、小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

在每个季节中,海都有什么特点,人们又是如何去面对的?

(在读的时候围绕问题,可以在书上作些标记。

2、师生交流:

冬天-巨浪排岸-观赏

春天-微波泛起-播种

夏天-凉爽恬静-休息

秋天-湛蓝凉意-收获

(根据学生的概括,尽可能用书上的词语)

3、总结。

教师按板书,再引导学生再现一下四季的海。

三、深入品读,再现场面

(一)、深入品读第二节

1、大家知道,冬天烟台的海是――(生齐答),而人们却是――(生答)。

现在,我们就用我们入情入境的朗读,把自己带入到烟台,去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它。

2、放声朗读,边读边想,边读边看,边读边感受。

3、指名读,指导读

针对学生读不到位的地方可以暂停下来进行指导一番:

A、表现“气势”时,也不能用声嘶力竭的声音去喊。

B、教师注意充分用手势来引读。

4、示意学生按刚刚的指导,再来深入品读一番。

5、重点品读:

出示-

“小山似的涌浪……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A、自由读读这儿,看能不能把这巨浪折岸的场面给映在自己的脑中,不看书就能说出来。

(让学生自由反复读)

B、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C、指名不看书“读”(也即背)。

6、这样的场面真是太吓人了,可是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示意生接着往下说),还有的不顾被――(示意学生说)。

(二)深入品读其他三季

1、总结引入,刚刚大家读得很投入,大家是把这些文字,全都变成了真实鲜明的图象印在自己的脑中,所以大家在读的时候,脑中就会很自然地浮现那一幅幅很动人的景象。

下面大家就按着这种的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海,把它给很生动地映在自己的脑中。

2、学生自选一个季节,示意学生多读,尽可能少看书,或不看书读出。

3、师生交流:

根据时间指导:

A、提示学生尽可能少看书,渗入背诵指导。

B、注重树立示范(教师指名读时,适当评价),引导没读这节的同学比较读一下。

C、对一些特别精彩的地方,多用些齐读的方式,让全体同学都能背出。

D、教师注意用自己形象的手势默契地参与学生的读书活动。

(三)收尾总结

1、与学生一起回味式总结:

刚刚我们一起走过了冬天的――春日的――夏日的――秋天的――(学生可用板书的语言,也可用“凝重”等)

2、所以,我们可以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让学生齐读)。

四、积累巩固,布置作业

课后,针对每个季节中,最美的那个小场面可以再多想想,多回味回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采用美读形式,针对个别精彩语句再深入地品读一下,感受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并指导书写。

(略)

2、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烟台的海,我们知道,在冬天,烟台的海是――人们是――……

(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整体结构。

二、美读欣赏,深入品味

1、这四季的海都有十分精彩的小场面,你们就把每个季节中,你认为最美的那些场面给有感情地叙述出来。

2、美读交流。

A、引导学生都能较准确有感情地说出。

B、针对实际情况,教师适当总结一下,赞美一下。

三、指导背诵:

1、总结方法:

A、不可快背,注重要有感情。

B、边背诵,边把那一幅幅景象给浮现出来。

2、给学生自由时间,完整地背诵全文。

3、交流,检查。

四、布置作业

利用早读时间,准确地背诵这一篇课文。

4、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4、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游览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2、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

《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

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4.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

,不要读成zhé

“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

“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

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

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

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

•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四)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

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

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

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

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

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

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学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按游览顺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献比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

写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段:

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

第三段:

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第四段:

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第五段:

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第六段:

写乘船出洞。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一)结合课文引入新课。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

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

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

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

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一段的第二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对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教师可设计提问:

盆栽的杜鹃有人照顾,上肥浇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却没有山上的杜鹃有精神?

联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绿”的意思。

“新绿”是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颜色。

刚长出时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

(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格外生机勃勃。

山中有花也有水。

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

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

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

溪声也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

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

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

(三)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

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山路美)

(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板书:

宽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读一读,说一说。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

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

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

(四)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孔隙)

默读第四段,想一想:

作者乘船洞中游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